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暗房 >

第72章

暗房-第72章

小说: 暗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以为在回顾一年里那些精彩经典的数码产品。
  但是,《日志》回顾的却不是这一年,而是过去的整整365年。就好像整个制作团队集体从火星前来地球,或者他们身边的时间流逝和周围的这个世界不同一样,仿佛他们经历的就是一年作为一天的怪异的时间,仿佛他们的时间观念被集体混淆了。但是,杂志却做得煞有介事,精彩纷呈。
  按照现在数码类杂志的习惯,封面堆积着各种产品那是没人看的,必定得有一位美女,最好是当红明星,手持相机、MP3或者手机,让人物和产品融为一体,呈现被人使用的那种动态的感觉。《日志》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潮流,而他们邀请来拍摄封面的,还是现在在国内模特圈子里身价已然飙升了好多倍的陈新琳。自然,萧永邀请陈新琳来拍封面,她是绝对不会摆谱的。照片拍得非常漂亮。陈新琳穿着一身用珠片缀出来的旗袍,侧着身体,回过头看向镜头,那神态那姿势都充满了昂扬的青春感,而逆光下她的每一丝飘散的发梢都好像是发散出去的魅力。稍稍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她身上那件旗袍上使用的珠片居然都是水晶和玉石,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组合起来,却又采用了旗袍这种传统的形态,这种视觉冲击力简直有定身咒的效果,拿到手里会让人挪不动脚步移不开视线。而她手里拿着的却是一个最现代不过的iPhone。
  一本“数码”杂志,到了年底不推出什么大型横向评测,好像有点对不起观众。《日志》既然要模拟数码杂志,自然也不例外,只是,这个横向评测的图片风格现代、评测方式周密、文章幽默有趣却又不乏专业感,只是评测的东西实在是只能用诡异两个字来形容。他们横向评测的居然是十二种算盘。而这十二种算盘,偏偏还故意做出是十二个大的“算盘”企业推出的年度主打产品的假象,比如金石堂推出的镀金朗声黑曜石算盘,华宝堂精心设计的豪华版人机工学自动复位火山石算盘,国际家用机器公司推出的超轻便携被称为“小黑”的全碳素纤维算盘,全重仅220克……诸如此类,唯一一个现在可能真的能买到的算盘,但有着明显植入广告嫌疑的,就是谭木匠的传统木质抛光算盘了。评测从美观程度、体积、尺寸、手感、便携性、辅助功能、专业性、寿命、厂商售后服务等等方面一一剖析,最终选出了最佳性能奖和编辑选择奖各一个。读着这样的文章,会忍不住想要笑出来,怎么有人能将历史、传统、现实、科技等等元素融为一体,写出那么好玩的文章呢?那些隐射,那些伏笔,那些细枝末节的文字里隐隐透露出来的怀旧意味和对于现在的人被电脑拘束的抗议,让读者在笑得前仰后合眼泪乱飚之余也不由得有些深思。明知道是假的,但看文章的时候却总觉得似乎就是那么回事,因为那些算盘,可都真实地做出来了。上面一个个“厂家”的LOGO也都在,甚至还有外包装、保修卡之类的东西,初看可能会愣在那里,想想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个厂家这个产品。但停下来细想,却会震惊于杂志社为了这些道具,付出的巨大心力和财力。
  接下来的专题是给那些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送礼的人提出建议,只是,要是有人真的要接受这些建议,恐怕会抓狂致死。这个专题里推荐的东西横亘数百年,将各个时代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从三百多年前的金柄弯刀,一百多年前的银版照相机,数十年前的“为人民服务”帆布挎包和主席像章,一直到刚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手机,不一而足。古今中外的特色物件被放在了一起推荐给读者,让人恍如被抛进了时空的洪流。但是,有些东西能让人清醒。既然是推荐礼品,自然得注明价格,那些文物、古董,标注的可不是当时的货币价值,而是被折算成了人民币,那些商品毫无例外地在价格一栏都有好多零。
  这样的一本杂志,好看么?毫无疑问。虽然这本杂志毫无实用价值,但挡不住人们想要去拥有它。杂志恰恰抓住了现代人心态里的那一点点怀旧,那一点点的对于过快的生活节奏的紧张和忧虑,那一点点对于自己处境的自嘲,但结合起来,它一下子击中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命门。而这样一本杂志能卖广告么?当然,虽然有着故意错乱的时间观,但不代表就没广告可以做了,封二是百达翡丽的手表广告,封三是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但封底由于毕竟找不到足够合拍的老牌子,他们居然虚拟出了瓦特蒸汽机公司,做了一副魄力十足的蒸汽机广告。加上整个杂志里面其实为数不少的植入广告和软文,其实杂志的这期试刊,广告收入相当不俗。
  这本很是“错乱”的杂志,在全国范围试发了三万本,但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被闻风而动的读者们抢购一空。《日志》杂志一炮而红,成为一本另类到了别人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潮人”读物。


第一百一十章 障碍
  “没想到,原来好玩的人还是挺多的。”看着一路飘红的销售成绩,尤其是加印的两万册很快也在市场上被消化,萧永由衷感叹。《日志》的定价并不低,由于运营团队强悍,相应的薪资开销也就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上一流的版式设计和图片,精美的印刷,精挑细选的纸张,成本高昂。发行到五万册,《日志》基本能将人员开支、办公成本、印刷成本等摊掉。但也仅仅是这一期而已,前期的筹备费用,还有这一期制作所涉及到的那些形态各异的算盘的制作费用,还是得从广告收入里扣除,试刊第一期算到最后,毛利还不到三万块。
  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这制作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符合任何传统杂志概念的试刊能够取得的成绩,已经让各路广告主和代理商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日志》汇总的一部分读者信息表明,《日志》的读者群非常高端。一般的杂志,定位于信息传播,将有用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但《日志》不同,它同样传达大量的信息,只是,这些信息并不太有用,但非常有趣。它传达的并不简简单单是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旨趣。这让读者更容易被打动,因为杂志传达的东西直接而深邃,却又以最让人无从防备的方式而来。
  但萧永还是在这样的销售成绩之后看到了一丝隐忧。其实,这期杂志也算是全体制作人员的炫技。大家都喜欢这个,尤其是现在的制作团队强大得不像话,做一本传统的杂志让大家实在提不起精神来。而这种炫技,则让大家兴致十足。但是,这么做太冒险了。一旦某一期杂志的制作有偏差,读者也很容易失望。另外,这样的杂志,读者会不断有越来越奇怪的期待,而满足这样的期待,会越来越难,直到将整个团队的想象力摧垮。一本杂志,面对这样的风险不太值得。
  大家仔细讨论了之后,决定采用相对稳妥的策略,将一本杂志分成两卷,如同现在许许多多杂志采用的分叠形式一样。一半内容是常规栏目,而另一半,则是每次制作的专题。《日志》的专题量会很大,大到足以填满这么一本别册的程度。
  萧永拍板同意了下来,即使这意味着成本上升,要挣到钱,足够多的钱,必须得有更大的发行量,需要更好的广告收入。大家略作规划,马上第二期杂志的各个栏目和选题就冒出来了。大概,这也得益于采编团队里大家平时一直在构想却从未能呈现出来的东西太多了,随便挑点出来,就够填满整个杂志了。
  和编辑团队分配好工作,萧永又闲了下来,他需要和楚弘搭档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栏目,除此之外,他没什么工作了。塔南运营拼贴网站干得很好,距离杨巷需要摄影师撑场面还有好几个月,摄影工作室那里他不能随便出手拍摄,也是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身价,现在朱漪泓聂信他们干得很好,没什么大项目就用不着他出手帮忙,模特公司那边,他已经牵线搭桥,将彭千齐和其他一些关系都联络妥当了,似乎唯一能忙碌一下的,也就是他自己的事情。比如他的那个公寓。
  安娜已经离开很久了,萧永却还是没有搬进去。安娜很不见外地将不少私人物品随便扔在了公寓里,而在安娜的联络下,那些朋友们寄来的各种各样的礼品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塞满了整个客厅。在那几天里,联邦快递和UPS的业务员每天都来,搞得小区物业满头雾水,甚至怀疑萧永是在用快递公司帮忙搬家。
  在忽然闲下来的时候,萧永却想去已经好多天没去的公寓了。只是,让萧永没想到的是,当他在小区的水景边上的长椅上坐着,嚼着从附近的快餐店里买来的味道还凑合的三明治的时候,韩惟君出现了。
  “萧永,你今天怎么回来了?”韩惟君好奇地问。而在她身边,盛夏似乎对萧永表示出更大更急切的好感。
  “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做。”萧永叹道。他看着天边的光线,他们整个编辑部在一片忙乱中度过了圣诞,而现在,新年就要来了。现在这时候,天黑得很早,才5点过几分,天空就变得很暗了。他们所在的地方还算是市中心,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将天空那好看的橙色切分得支离破碎。他感慨着,顺手拍了拍身边空着的地方,这明显是个邀请。
  盛夏噌地跳了上来,开心地说:“萧大哥,好多天不来啦。老妈不让我下课了去找你玩。”
  韩惟君在盛夏身边坐下,这三个人这么一坐,倒是很有些家庭的气氛。萧永冲着韩惟君说:“没事的,以后让盛夏来找我吧,反正我们那里不怎么忙。至少我是不怎么忙的。”
  韩惟君笑着问道:“你是摄影师嘛,那些最关键的时间在就好了。你希望自己很忙?那么舒服的生活,我想过还做不到呢。公司里一堆堆的事情呢。要早回来给小夏做饭,就得拼命啦。哦,对了,也别在这里就着西北风吃三明治了,到我家去吃饭吧。反正,我和小夏也吃不完那么多。”
  萧永自己都被自己不假思索的答应惊到了。难道自己跑来这个小区,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这种偶然的不可控的邂逅?萧永觉得,再这样想下去,自己会被自己雷到。
  但是,在韩惟君家里一起吃晚饭,的确是挺享受的事情。随着接触增加,他看到了韩惟君越来越多的侧面,似乎,这个坚强执着的职业女性,似乎也不像他以为的,和韩惟君先前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冷静。在家里,韩惟君的确是有着权威的,照顾盛夏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她也有十分迷糊的一面,毕竟,作为一个单亲母亲,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还要做到完美,那实在太勉为其难了。
  “小夏,那个……嗯……”做饭做到一半,韩惟君忽然从厨房里冲出来,冲着躺在沙发上,腿叠在茶几上,一副闲散模样的盛夏想说什么。
  盛夏像个大人似的坐了起来,问道:“不会又是……忘了什么了吧?”
  韩惟君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看了一眼萧永,又转回盛夏,说:“帮个忙嘛,去买一包淀粉,一包糖……好不好?”她此刻的语气,居然稍微有些心虚。
  盛夏很熟练地叹了口气,摸了摸口袋,确认口袋里有钱,跳了起来,就跑出去买东西了。
  “呵呵,倒好象盛夏是大人,一下子你倒是变成小孩子了。”这样的韩惟君,倒是和萧永记忆里的那个形象重合在了一起。
  韩惟君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抱着膝盖在萧永身边坐下,动作和神态可爱至极。她不好意思地说:“总是忘记,买这个买那个的,一个家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总有些顾不上。倒是让你看到了。”
  “这样也好啊,你可以照顾盛夏,他也觉得,他在照顾你。他是个好孩子,他会保护你的。”萧永并没有调侃的意思,这是男孩会有的心态,哪怕那么小的男孩也会有这样的心态。
  “嗯,我知道的。盛夏比许多年纪大得多的孩子都懂事。家里同辈的孩子里,他也是最出色的。”韩惟君骄傲地说。
  “其实……”萧永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这才像是我印象里的你。上次看你变成了那么一个完美的母亲,真有些不习惯。”
  “切,原来是喜欢看我闹笑话。”韩惟君嗔道。大概是觉得语气有些太亲昵随便了,她呵呵一笑,又坐开了一点,但是造成的气氛,毕竟已经弥散开来。
  萧永认真地解释道:“这不也正常吗,当年大学里,如果我们那批人是核心成员,你至少也算是个外围成员吧?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多少年没碰见,再遇上,一方面会看到变化,但同时却还是期待着能看到当年。是啊,当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年给你拍的那套照片,现在底片我还留着,不过,那么多年了,我也没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