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

第27章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第27章

小说: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玉殒的;而这尤三姐也未能进来大观园,但亦和宝玉有知己之情,既在薄命司担当重任,又是副册中第一个夭逝之人,可见也正该居于十二钗副册之末。
    而从尤三梦别湘莲的情形可知,当林黛玉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之际,必然也有梦托宝玉,备述前尘情事一幕吧。只可惜不得见了。
    3。从二尤的脚说起
    尤二姐初次见贾母的一段,描写得颇有趣味:
    正值贾母和园中姊妹们说笑解闷,忽见凤姐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忙觑着眼看,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好可怜见的。”凤姐上来笑道:“老祖宗倒细细的看看,好不好?”说着,忙拉二姐说:“这是太婆婆,快磕头。”二姐忙行了大礼,展拜起来。又指着众姊妹说:这是某人某人,你先认了,太太瞧过了再见礼。二姐听了,一一又从新故意的问过,垂头站在旁边。贾母上下瞧了一遍,因又笑问:“你姓什么?今年十几了?”凤姐忙又笑说:“老祖宗且别问,只说比我俊不俊。”贾母又戴了眼镜,命鸳鸯琥珀:“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众人都抿嘴儿笑着,只得推他上去。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更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俊些。”
    ——“是个齐全孩子”,这是贾母给予尤二姐的评语,如此褒奖,怎能不令尤二身价百倍?
    从贾母看肉皮儿、拿出手来、揭起裙子诸细节来看,旧时大家子评价女子之美,除脸蛋身段外,且要讲究皮肤白晳,手脚细巧。而尤二姐无疑是样样皆美的,是个齐全孩子,且比凤姐还俊些。
    俊在哪里呢?除了脸,就是脚了。
    因为凤姐是满人,大脚,而尤二姐却是一双小脚,故曰“齐全”。
    或曰,何以“鸳鸯又揭起裙子来”,就断定二姐是小脚呢?
    有一个辅证:尤三姐调戏贾珍、贾琏两兄弟时,“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
    这里写明“金莲”,即是小脚。尤三缠足,尤二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这姐妹俩都是小脚。
    除了尤氏姐妹,又副册的领军人物晴雯也是小脚,《芙蓉女儿诔》中写得清楚:“捉迷屏后,莲瓣无声。”“莲瓣”该是特指,而且她睡觉时穿着大红睡鞋,这是小脚女人独有的道具,所以也是裹脚。
    书中明写“莲”足的,只有这两次,而尤三姐和晴雯,又都是林黛玉的替身。
    况且婆子说小丫头,“这是老太太泡茶的,你自己舀去吧,那里就走大了脚呢。”——可见怡红院的丫头小脚成风,大概是宝玉专好此道。
    那么,林黛玉是大脚还是小脚呢?
    细想起来,“金陵十二钗”应该都是天足:元春是皇妃,当然没有裹过脚,因为清时朝廷明文规定裹脚女子不得入宫;那么,迎、探、惜三春自然也都不裹脚,这应该是家风;宝钗进京本是为了待选,必然也是大脚,所以可以扑蝶,不然一双三寸金莲可撑不起丰满的身子东奔西跑;湘云好男装,也不可能是小脚;凤姐同人说话时脚踩着门坎剔牙,也是大脚;凤姐不裹,巧姐儿当然也不会裹;妙玉是外来客,云游尼姑,不见得一双小脚走南闯北;李纨和秦可卿是大脚还是小脚,虽然不能确定,不过根据“满汉不通婚”的习俗,多半也该是天足。林黛玉自然也不例外,况且《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一回中,说她穿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穿靴,自然是大脚。
    想到“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妹妹是一双大脚,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并不是我对中国女人的小脚情有独钟,而是脚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种族差异,令我瞬间意识到:林黛玉是满人。想到亲爱的林姑娘竟不是汉人,不禁忽忽如有所失。
    想来曹雪芹也顾虑到了这一点,生怕伤害广大汉人粉丝的感情,所以兼顾两种文化两个民族两样审美,不得不对女人的脚讳莫如深,尤其林妹妹之足,更是含糊其词。全书中,蜻蜓点水地只出现过一次黛玉的靴子,且是小靴,且有“行动似弱柳扶风”、“不期黛玉已摇摇的进来”这般含糊其辞的描述,至少在情致上还是个汉族小脚女人——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林黛玉拥有一双天生的小脚,而不是裹缠出来的金莲,既天然又小巧,多么完美!


☆、七、酸心无恨亦成灰——李纹、李绮

    十二钗副册里的人物,照戏份重要性可对半分成两组,一半人的戏份很充足,形象很鲜明,而另外一半则根本是来充数的,比如李纹、李绮这对姐妹,喜鸾、四姐儿这对表姐妹便是。
    全书通算下来,李纹、李绮姐妹的名字一共出现过九次,但都只是出个名字,并无戏份,更无形象。即使在芦雪广众芳齐聚的大场面里,作者一一描写了宝玉、黛玉、李纨、宝钗、岫烟、湘云、宝琴、凤姐的穿着,只独独没提李纹、李绮,而只笼统地写了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不过,她们既然同宝琴、岫烟一起出场,且被晴雯形容成“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可见其相貌不俗,可与琴、烟媲美并提的。
    再则,宝玉说不知她们可会作诗不,探春道:“我才都问了问他们,虽是他们自谦,看其光景,没有不会的。”而第四回开篇介绍李纨身世时曾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李纹、李绮自然都在这“金陵名宦、族中男女”之列了,“诵诗读书”不在话下。
    因此,这对充数姐妹也堪称才貌双全,不枉入了金陵十二钗副册。
    且因为她们四人的进京,惹得宝玉又发了魔障,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一面说,一面自笑自叹。
    ——如此,这四人便一同在玉兄面前挂了号了。其后四人又与香菱一同加入海棠社,争联即景诗,更是坐实了副册之钗的身份。关于她们的入园,文中特点一笔:
    “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那李婶虽十分不肯,无奈贾母执意不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来。”
    可见写李纹、李绮,正是为了衬托李纨。那李婶对于住在园中原本是“十分不肯”的,与邢岫烟父母的巴不得女儿入园,恰成鲜明对比。第五十三回又轻描淡写一句“李婶之弟又接了李婶和李纹、李绮家去住几日”,五十八回又说“李婶母女虽去,然有时亦来住三五日不定”,可见李氏家境殷实,另有房舍,并不常在园中,住在贾府纯为盛情难却,其身份正如同薛家借住贾府,是亲戚做客来的,可不是刘姥姥打秋风。因此后文中贾府再设宴时,李婶便与贾母、薛姨妈同坐首席,连元宵节贾珍敬酒,也是“先至李婶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席上,也斟了。”可见其在府中身份之尊,并不逊于薛姨妈。
    然而这么尊贵的母女三人,在书中却形象含糊,语言平淡。那李婶娘好歹还有几句家常情面话儿,李纹、李绮姐妹却是除了作诗联句之外,就只在出谜语时各说过一句话: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昨儿老太太只叫做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是”、“恰是了”,真是说了等于没说。
    因此,李纹、李绮姐妹真正留下来的语言,就只是赏雪咏梅时的几句诗了。
    咏雪之初,众人按序联句,有此一段:
    “价高村酿熟,(探春)年稔府粱饶。(李绮)
    葭动灰飞管,(李绮)阳回斗转杓。(李纹)
    寒山已失翠,(李纹)冻浦不闻潮。(岫烟)”
    除了开篇这几句之后,便是湘云大逞快才,力战宝钗、黛玉、宝琴三人,再不容别人置喙。直到结束时,方有李纨吟了一句“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凭诗祝舜尧”,如此了结全诗。
    可玩味的是,众美联句,竟然是几乎没说过什么话的李绮来结束的,这意味着什么呢?可是说,当众芳摇落、寒山失翠之时,李氏姐妹却还可以逍遥自在作壁上观,仍然享受着“年稔府粱饶”的舒适生活呢?
    李纨的判词中曾说:“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可知在大观园没落之后,李纨母子却有中兴之时,那贾兰更是“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一度飞黄腾达,神气非常的。
    整个贾家都败了,李纨却能够凤冠霞帔,得封诰命,固然是因为贾兰争气,建功立业之故;但也要李纨擅经营,才能给儿子创造一个安身立命、反败为胜的环境。换言之,贾家败了,李家却没败,这却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或者答案就在于李婶娘带着李纹、李绮在园中时进时出、亦主亦客的便利身份吧。
    在第四十五回开篇李纨与凤姐算账斗嘴的一场交锋中,我们知道,李纨其实也很擅于理财的。只是,她不像凤姐那样横征暴敛,因为没有机会贪污,更不可能以寡妇之身出去放贷,她所能做的,就只有一个“省”字。然而,不管她多么苦心经营,积下多少财产,一场抄家都化烟云——除非,她可以提前把这些财物挪移出去,另藏别处,正如同甄家被抄之际,将家财偷运进京、托贾府收藏的情形是一样的。
    而能够帮她转移、藏匿财物的最佳也是唯一人选,就是李婶娘母女。她们不定期地进府,每次搬挪夹带一点儿,蚂蚁搬家一样,不久便可将重要财物全部转移出去。
    赵姨娘曾向马道婆说起凤姐:“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然而全篇中,却并不见凤姐同娘家人有何亲密往来,更是没回过一次娘家,甚至连他爹娘是谁,也并没提过。
    相反地,将一分家私搬送到娘家去的人,很可能是“没嘴葫芦”的大嫂子李纨。那李纨少年居寡,心思深沉,眼见贾府之势难以长久,不免要未雨绸缪,替自己欲留后路。而她能做的唯一努力,也就是将自己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一分家私,托李婶娘带出府去保存,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这种“大难到头各自飞”的做法,很像是嫦娥的背着丈夫偷吞丹药,独自奔月。而这一点,也在李纹唯一的一首完整的诗中找到了线索,那便是《咏红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这首诗是李绮所咏,暗示的却是李氏三姐妹、尤其是李纨的命运。首句开篇,提一“醉”字,也就是醉眼看花,世事如梦了。颈联自言苦楚伤痛,血泪斑斑,再次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意,“酸心无恨亦成灰”之句,更与书中对李纨的介绍时所说“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不谋而合。颔联所引嫦娥窃药之说,嫦娥,寓李纨孀居身份,吞丹,指背叛之实;“偷下瑶池脱旧胎”,既是说十二钗来历,原本都是离恨天薄命司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