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96章

名门天姿-第96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日,写一本《茶经》,从如何选茶树,确定其生长环境,采摘日期与方式写起,再写采摘后的晾晒、杀青制作工艺,最后写如何烧水泡茶品茶的方式。”江承紫将方才写好的一方竹简放在一旁晾干,一边对念卿说。
    念卿在一旁帮着晾晒竹简,看到竹简上所增补的缺漏,十分惊讶,道:“姑娘,我前几次百思不得解的问题,你这里竟写出来了。”
    江承紫自然是说在永无岛上所学,一句话就打消对方疑虑。
    念卿点头,尔后表示自己很喜欢茶叶,很喜欢蜀王所言的那种吃茶方式,希望江承紫能指点她一二。江承紫笑嘻嘻地说:“这没问题。只是那种方式应该叫喝茶,吃茶恐怕不合适。再者,我正想求一位热爱茶叶,并且懂得茶工艺的人来掌管这一块。如今看来,非念卿莫属。”
    “这,这如何使得。方才听姑娘所言,这是大事,关乎国家命运,我一介女流,这不适合。”念卿连连摇头。
    江承紫板了脸,说:“念卿,你是我杨氏六房的人,亦是江府的总管,这点见识都没有?这开国公主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坐正长安为大唐奠定基础。女子又怎了?”
    “姑娘教训得是,我们女子不可妄自菲薄。比如姑娘就是璀璨得许多男子与你相比都黯然失色。”念卿回答。
    “你呀,莫要说这等话。”江承紫觉得她这话有拍马溜须的嫌疑,便是蹙眉摇摇头。
    当然,说到女人建立伟大功勋之事,她倒是忽然想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来。若是记得不错,这武则天现在应该刚刚出生不久。
    江承紫记得武则天出身不高,父亲又不是高门大族,其母倒是八竿子巴着过来说是弘农杨氏的远亲。因此,武则天及其女儿太平公主对弘农杨氏情有独钟,在她们当政期间,允许弘农杨氏女眷随意出入宫门。
    那么,武则天已降生,一介女子,若无背景,在这个“上品无寒士”的朝代真能在后宫屹立不倒么?江承紫忽然蹙眉,仔细去想武则天当政到底是哪一年。但想来想去,却不太确定。
    “念卿。”她不确定,便喊了一声念卿。
    “姑娘,有何事吩咐?”念卿看她方才陷入沉思,便在一旁等着,不曾打扰,却不料她忽然就喊她的名字。
    江承紫本想让她派人查一查武士彠此人,了解一下武士彠一家的情况,看看小武则天是否已经降生。但她转念一想,待她进宫还有很长的时间,没必要现在就去寻找,眼下还是事业要紧,所以,她摆摆手,回答说:“无事,你且去整理一番,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去山中找寻一番。”
    “是。”念卿知情识趣地退下。
    江承紫伸伸懒腰,又在院落里练一会儿剑,刚收势完毕,就看到一袭青灰袍子的张嘉长身屹立在廊檐下。
    “张公子,何事?”江承紫放下手中的长剑。
    张嘉轻笑,说:“我河东张氏,祖宅乃在蜀中眉州**镇。我此次入蜀,还未回祖宅拜见老祖宗。这在晋原县也叨扰阿芝多日,如今想要启程回**镇一趟。”
    原来是来告别的。江承紫拱手行礼,道:“那张公子一路安平。只是不知何时动身,我送送你。”
    “即刻动身。你也不必送,我过几日,便回来。”他说,语气轻松,神情始终微笑。
    但江承紫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觉得张嘉的微笑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让她心里有隐隐的不安。
    “我还是送送你。”江承紫说,便快速跑回去,说,“我拿个帷帽,换身衣衫,你等等我。”
    她快速跑回屋,他却站在她屋外,低声说:“阿芝,你不必劳神。我,我这就走。我只是——”
    他说到这里,便没有声息。待江承紫穿戴完毕出来,只看到屋外案几上有一封信,只一行字:他走,你心乱如麻。我如今告别,你眉宇清明,并无半点不舍。这一世,我终究输了。
    江承紫抿着唇,略略有些心烦。她最不会处理的就是感情纠葛。说到底,她是英明果断的女子,容不得拖泥带水。
    “唉,你这是何苦,感情的事总没办法强求啊。傻。”她自语一句,将那信收入怀中。正要去找杨清让,却看见云珠跑来,说:“阿芝,阿芝,潘道长来了。”
    “呀?这样迅速,今早才送出信,这会儿就来了?”江承紫吓了一跳,随后也释然。他们迫切想要见一见潘道长探一探虚实,人潘道长估计也有这心思,于是火急火燎的来了。
    “替我沐浴更衣,我去见一见潘道长。”江承紫吩咐。
    之后,便是沐浴更衣,穿戴整齐,拿着自己的几套方案,江承紫急匆匆前往正厅见那潘道长。
    她刚入了正厅,便见到自己的父亲与一头发花白的道人正在堂内相谈甚欢。(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潘道长

    潘道长一身蓝布袍子,盘腿坐在正堂客席首座,一旁的杨舒越也是一身灰布道袍,一并端坐在一旁的席子上。
    江承紫在门外站定,便是朗声说:“阿芝见过父亲,见过潘道长。”
    两人正在论道,听闻女童清脆的声音响起,便停下来朝这门口看。杨舒越看到是自己颇为优秀的女儿,不免得意,招了招手,道:“阿芝,你来得正好,潘道长来做客,我正琢磨着你的事情也做好了,让云珠去叫你前来。”
    江承紫提着裙子施施然入内,对潘道长用道人的作揖,道:“阿芝见过潘道长。”
    潘道长本就是翻云寨前清微观的道人,自小就在那道观中修道,不料天下大乱,做道士也做不下去,清微观的观主被当时在蜀中起兵的一个小头目杀害,镇观之宝也被抢走。整个清微观也不烧杀抢掠,他当时正好在河边打水才逃过一劫。
    后来那一伙贼人被剿灭,但他却心灰意冷,也没有钱财重建清微观。再后来,天下大乱,百姓越发活不下去。便纷纷逃往深山,落草为寇。
    他亦被翻云寨几人所绑,几人见他有知识有文化,人也聪敏,便留他做先生,教书识字,出谋划策。那翻云寨老大还自比刘备,称他该是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潘道士十分痛恨流寇匪类,如今沦为匪类阶下囚,断然不可能为翻云寨服务。但翻云寨的老大耐心十足,一而再再而三地礼贤下士。潘道长也在这过程中接触到翻云寨六兄弟还做的不错。收容了许多老弱病残在山寨内,而且也绝对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他觉得留在这里,帮助他们也是一种修道。或者这就是上天给予自己的磨练。所以,在翻云寨的几兄弟再来请求时,他就答应了,而且跟翻云寨的六个兄弟约法三章。
    那六兄弟都是爽快之人,看他约法颇为合理,而且也觉得就该这么做。并且他们也并非穷凶极恶之徒,落草为寇也是迫不得已。几兄弟还梦想着等天下太平,还带着一干众人回去过平静日子。
    这几年,天下逐渐太平。李氏掌管天下。翻云寨众人想要回归,但苦苦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这几年,潘道长也是出谋划策,以各种方式将翻云寨的一些人送回到各自的乡里。让他们过平常人的生活。然而。翻云寨上上下下一千多口人,若是以他的方式来做,得要猴年马月才能都送回去啊?
    况且翻云寨有许多人在这几年的打家劫舍中有案底,他纵使有惊天谋略,也很难为他们洗清楚。
    可机缘巧合,就有这样一个女娃将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送到翻云寨面前。潘道长比任何都高兴,原本他想随谢老三一并来拜会一下杨氏六房的小郎君以及当家的。但他深深知道能做出那样大气决定人必定要看翻云寨的诚意。
    因此,潘道长这才临时决定去找翻云寨名册上没有的人。也就是在晋原县内的暗桩。他知道只有将这些人送到杨氏六房面前,才算是真正的诚意。
    之后。这些人纷纷来拜访杨氏六房的小郎君,然后收到的回礼竟然是最近在晋原县轰动一时的新奇玩意儿——马铃薯与红薯,并且还附赠了九姑娘亲自书写的种植、采集、食用以及储藏的详细方法。
    翻云寨一干人欣喜若狂,要跟着杨氏六房的心更坚定。潘道长心中一块大石落下,格外佩服那素未谋面的九姑娘。对杨氏六房,他也更觉得好奇。
    却不料,这才过一日,就接到杨氏小郎君的来信,诚邀潘道长去论道。他接到这信,琢磨一番,越发觉得杨氏六房的人不简单,这翻云寨若真能就此跟着杨氏六房,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即,潘道长又将翻云寨的几位当家都召集起来,将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说一说。翻云寨的六位当家都说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潘道长不必担心。
    潘道士这才骑马狂奔一路到了晋原县,于日光正好的上午叩响了杨府房门。
    杨舒越谈吐不俗,但还没让潘道长觉得是能握住全盘的主。不过,家主杨舒越倒是颇喜欢论道,于道学上颇多领悟。
    不过,潘道长一心想要见的人是那九姑娘与小郎君,心中免不得有些心不在焉。如今听的清脆女娃声,心中一凛。只觉得这女娃声像是清脆的铃铛,甚为好听。
    他不由得瞧过去,就见到一眉目清秀的女娃站在门口,身后是上午颇为明亮的日光。女娃提着裙子走进来,盈盈一拜。
    潘道士阅人无数,却瞬间还是十分惊讶。他说不出是为什么,只觉得眼前的女娃有一种璀璨,如同皎洁的月光。眉清目秀,骨骼清奇,有一种月朗风清之感。
    “想必这就是九姑娘,贫道久仰。”潘道长也连忙起身,对女娃作揖。
    其实,依照他们的年龄差距与辈分差距来说,潘道长完全可以不必起身,然而他不由自主起身。
    江承紫见状,连忙摆手,道:“潘道长莫要如此,这是折煞我也。您是我的长辈,哪能受你如此大礼。”
    “方外之人,不讲求俗礼。况且我这一拜,是为翻云寨众人而拜。九姑娘为他们指出一条明路,此乃善举。受得起这一拜。”潘道长笑道。
    江承紫也是笑,又说:“潘道长心善,自是高看于我。你却莫要忘记,我与翻云寨一事,却是有条件。”
    潘道长哈哈一笑,对着杨舒越说:“杨居士,你这小女当真聪颖得很。心底也是极好,明明是她善心,多方打点,帮助翻云寨。此番。却只当自己是逐利之人。杨居士,你这小女当真教育得极好。若非女儿家,就这等胸襟。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杨舒越被人夸赞,笑意盈盈,瞧着江承紫,说:“这孩子自降生就不凡,与道者结缘,于海上仙山修炼九年才得以返回我与她母亲身边,这看起来自是与旁人不同。”
    翻云寨先前的探子也有说这九姑娘从小师从得道高人。但具体如何。由于杨氏六房初来乍到,本地人也不太清楚九姑娘之事。只是见过九姑娘的人,都觉得那是个聪颖无比。让人不知不觉就要仰视的女娃。
    如今,潘道士听到杨舒越此语,更是惊讶,便“哦”一声。瞧着江承紫问:“姑娘还有这等奇遇?”
    “说来也是命遇贵人。我师父乃得道仙人。因身边神鸟看管不严,于我降生之日,丢下一颗五彩石,口吐祥云,影响了我的命数,为我带来灭顶之灾。我师父为弥补,才携我魂魄回仙山餐风饮露,吸收日月精华。悉心教导我。本想于我十二岁度过灾难之日再送我魂魄附体。不料前日里遭遇歹人暗害,不得已提前返回。唉。我师父说,我与他缘分这般结束,便是结束了。而我红尘俗世之躯,如何也不能再回返,与他缘分便是尽了。若是还有什么羁绊,怕只有他留给我的这一身的本领。”江承紫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一段离奇的身世。
    潘道长本就是道门中人,听此事更是丝毫不怀疑,只是最后他追问永无岛之后,颇为疑惑地说:“从前,只知昆仑、九天,却不曾听闻还有永无岛。真是长了见识。”
    “我师父亦叫潘,只是不是姓,只是一个名而已。他们那里的人,姓名于他们都是代号。再者,永无岛本就在海外,师父为人低调,迩来四万八千年,不过出山过三次,都是去拜会好友西王母。”江承紫继续瞎编。
    潘道长听得很认真,之后又与江承紫论道。江承紫既然敢说这个谎,就有足够的本领去让这个谎言圆满。她前世里就是一个老道士的俗家弟子,虽说是自家奶奶偷偷搞的迷信活动,说她是天上仙女下凡尘,要拜一个道士或则和尚为师。
    最终,她就在奶奶的几番劝说下,与一个老道士结缘,老道士名叫凌虚子,九十多岁,只看江承紫一眼,就说:“贫道怕要打破我之前的言语,破例收你为关门弟子。你与贫道有缘,你之大劫难于我既是大劫难,也是飞升的大机缘。”
    她当时只觉得这老道士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