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485章

名门天姿-第485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冠束发。
    江承紫只瞧着他从烈日里快步走来,便又恶俗地想到那句:“但觉眼前一亮,明艳不可方物。。。。。”
    想到这一句,她很不厚道地“噗嗤”笑了。李恪被她笑得一愣,很是紧张地问:“我,我穿得不妥吗?”他说着还看了站在一旁的青云,满脸疑惑。青云也是一头雾水,便瞧着发出笑声的江承紫。
    “不,很妥当,简直玉树临风。”江承紫很笃定地点头。
    “可你这笑好诡异。”李恪将信将疑。
    “我是见着你,欢喜。”江承紫一本正经地说。
    李恪是不信江承紫的说辞,无奈这蓬莱殿门口树木不是太多,烈日当空,甚为炎热。他不知阿紫等候了几时,便也不计较,只是笑着说:“行,我接受你的理由。走吧,进殿去。”
    青云引了二人往蓬莱殿走,还在回廊上没入正殿,江承紫就听见李愔在瓮声瓮气地背书。李世民夸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
    杨淑妃也甚为高兴地说:“陛下夸他,他奋发倒是好,就怕得意骄傲。”
    “你呀,将孩子们都教得好。恪儿和阿愔都是极好的孩子,做得好,自然是要夸。”李世民说。
    这蓬莱殿里正是其乐融融,青云正要通报,江承紫忽然听见一女声响起,说:“陛下,既是说到恪儿和阿愔,我却是要说一件事。”
    “岳母请讲。”李世民虽贵为君王,但对于萧后却甚为恭敬。

第七百六十八章 席

    萧后忽然提到李恪,语气甚为严肃。李恪、青云也听见了屋内的谈话,几乎是出于人的本能,殿外三人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
    只听得殿内,萧后不疾不徐地说:“我虽回长安才几日,但前几日发生之事,我也知晓一二。陛下对此事如何看待,天威难测,我亦不敢揣测。只是此事事关恪儿,因此在这家宴上,我便斗胆倚老卖老说两句。”
    她说到此处,顿了顿,继续说:“这些年,我在北地,虽算作阶下囚,但有义城公主的庇护,还勉强能在北地走动。这北地的形势我也略知一二,若是颉利势力一不在,这突厥能做主的就是突利。可突利要不在,这做主的便是薛延陀的夷男了。先前,颉利竭力压制夷男,这颉利与突利一亡故,这夷男就会成为另一个突厥之主。而此人的野心,更甚颉利。”
    李世民听得一头雾水,这岳母是要说恪儿的事,怎么一直在说突厥夷男。莫不是恪儿此次挥军北上,实际上就是为了对付夷男?
    “陛下,恪儿此次北上,就是为了对付夷男,以便于永绝后患。”萧后在一系列的陈述之后,作出了这个结论。
    “岳母知道此事?”李世民问,却没有多大的惊讶。
    毕竟李恪出使突厥时形势凶险,当时就有萧后暗中帮助,间者们才能牵制住突厥,让薛延陀、回纥叛乱,继而柴绍拔除梁师都。并且,在李恪返回长安时,萧后还特意让他带回来了一封书信,信中所言,待突厥平定,永绝后患,她才会领会李世民的好意,从突厥返回长安。
    因此,她知晓李恪北上追及夷男,实在不必惊讶。
    萧后看李世民也没有惊讶,便径直说:“先前恪儿出使突厥,来见过我一面,我与他分析了形势,也说了夷男的野心。并且,当时我就与他说起,与突厥迟早有一战,这一战事关大唐命运,若是能取胜,横扫突厥,记得要灭掉几人。当时,我就与恪儿一一列举出来了。”
    “多谢岳母。”李世民行了谢礼,萧后也泰然受之。
    李世民却又说:“不知依岳母之见,这突厥如今群龙无首,可要如何管御?”
    “陛下,我乃一介妇人,对于此番问题,实在回答不了。我听闻陛下朝中贤臣、谋士众多,陛下可询问他们。今日,我这般多话,只因担忧前日里的事危及恪儿,于是趁着这家宴,向陛下求一求对恪儿的庇护。”萧后言辞恳切。
    江承紫不由得看一眼李恪,他还站在一旁,神色安然,听得认真,倒是从脸上看不出什么别的情绪。
    “岳母放心。恪儿这孩子的秉性我清楚,我也甚为喜欢。作为一国之君,应当庇护贤臣功臣和天下百姓;作为一家之主,理应保护妻儿。”李世民也表了态。
    萧后笑了笑,说:“那我这就替天下百姓以及恪儿多谢陛下。”
    “还有我呢。”李愔插嘴。
    李世民哈哈一笑,抚着李愔说:“你是我的儿子,肯定要庇护你。”
    “作为父亲的儿子,我也要努力学习,让大唐更加繁荣。”李愔奶声奶气。
    大殿里的气氛陡然轻松了不少。杨淑妃松了一口气,连忙催促月姑姑去看看蜀王与九姑娘怎么还没来。萧后则在与李世民谈在突厥这些年的见闻。
    江承紫与李恪怕月姑姑尴尬,赶忙就往回廊那边退,青云也是人精,早就跟着退到了回廊那边。月姑姑从大殿出来,正巧看到他们一行三人从回廊那边转过来,便是笑道:“快些,陛下可惦记你们了。”
    三人很有礼貌地向月姑姑行礼,月姑姑拉着江承紫的手,却是看着李恪,很是心疼地说:“殿下瘦了,也黑了些。北地的环境果然不好。”
    “月姑姑,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行。养胖养白了,那就可怕了。”李恪无奈地笑了。
    “对对对。若是那样,那些坏人又有说法了。”月姑姑立马严肃地说。这些年,月姑姑一直跟着杨淑妃,对于明枪暗箭,一直是心有余悸。所以说到这种事,月姑姑马上就警惕起来。
    江承紫暗叹,便握了握月姑姑的手,说:“月姑姑别担心。这大唐会越来越清明,坏人会越来越少。”
    “嗯,嗯,九姑娘是个有福的。”月姑姑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显然,她也跟旁人一样,越来相信江承紫是上天赐予大唐气运这种莫须有的事。
    “月姑姑,这种事,你切不可说了。蓬莱殿众人能好好活着,除了谨慎,还有低调。”李恪低声说。
    “是是是,我这是口无遮拦,没经大脑。”月姑姑连忙自责。
    江承紫则是挽着月姑姑的胳膊,说:“一家人说说无妨。如今日子好了,不必过得如同惊弓之鸟。”
    “嗯。”李恪也是应了一声。
    四人一起入了大殿门,一绕过屏风就瞧见正位上坐着的李世民和杨淑妃,右边客首则坐着一袭月牙白齐胸襦裙的萧后,左侧客首端坐着清瘦的年轻男子,眉宇间倒是与李恪有五六分相似,只是神情拘谨,略有畏缩之感。
    江承紫不用猜,都能知晓这就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与萧后一起被义城公主带到突厥去的。
    至于李愔则是坐在他平常的案几前,瞧见他们进来,倒是倏然站起来,想要冲出来,却又似乎碍于礼数,便喊了一声:“三哥,三嫂。”
    李恪应了声,江承紫倒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不是她不豁达,先前李愔也叫过她三嫂,但那时都是年轻人,并没有长辈在。这里可是一屋子的长辈,她顿觉尴尬万分。
    杨淑妃连忙斥责李愔:“你这小子,你三哥没着急,你倒是猴急猴急的,不懂礼数。让阿芝如何自处。”她说着,又对江承紫说,“你莫理阿愔,他犯起浑来,没个边的。”
    “母亲,我着急啊。”李愔没说话,李恪倒是接了话。
    杨淑妃一愣,萧后瞧着他,问:“你着急什么?”
    “把阿芝娶进门啊。”李恪说得极其自然,天经地义。
    李世民哈哈笑,对着淑妃说:“看来待杨氏如玉入东宫后,你蓬莱殿得要快些操心操心恪儿的婚事了。总往杨府跑,到底不是个事。”
    “是。”杨淑妃立马应声。
    宫人已早就置办了宴席,李恪与江承紫就分别坐在右边的次席与次次席。待两人入座,李世民又对萧后说:“岳母,恪儿与阿芝的婚事,虽有礼部承办,但你见多识广,淑妃这边筹办婚事,你可否亦帮一帮?”
    “多谢陛下信任,陛下不说,我也正想请这份儿差事呢。能再度回到长安,又恰逢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更值亲外孙大婚,自是各方面亲力亲为,周全。”
    萧后说着,便笑吟吟地来打量江承紫。她虽人在突厥,但早就听过这女娃的名字、传奇。此番,锦云与李南来救她,接她,护送她回长安,也全是这女娃的主意。
    萧后本来自己就是个传奇,倒是越发对这个传奇的女娃好奇。这翻一见,便是一愣。
    “母亲,怎么了?”淑妃见萧后盯着江承紫看,怕气氛尴尬,连忙问。
    萧后笑了笑,说:“阿芝这面相好。长相酷似王氏安平,又带着观王的潇洒神韵,真是集了杨王两家之长。”
    “多谢外祖母夸奖。”江承紫落落大方,随了李恪叫外祖母。
    “这个称呼,我喜欢呀。”萧后爽朗地笑了。
    “今日是家宴,不必拘束,我却是饥肠辘辘了,月姑姑你命人开饭吧。”李世民也是哈哈笑了。
    月姑姑得了令,便命了宫人开席。夏日里的菜式很是清淡,杨淑妃本来就是吃货行家,这些菜全是她一手安排操办,那些厨子也是得了她不少指点。
    因是午宴,喝得便是江承紫先前在晋原县酿的果酒,并不醉人,但很开胃。
    席间,也并没有遵循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李世民频频举杯,却询问了不少萧后在突厥的见闻。萧后也不藏着掖着,将突厥的风土人情,突厥的四季出产等都说了一圈。
    江承紫只是默默听着,便也从萧后的话语中听些门道来。这萧后看似只是介绍突厥的风土人情、四季出产,实则是在告诉李世民如何针对这情况来统御突厥,让突厥不仅仅是那一片土地,更是突厥人都真正归顺大唐,心甘情愿成为大唐子民。
    “这女人果然如同历史上所言那般,是个传奇,这格局见地哪怕满朝文武都没几个比得上。”江承紫心里默默地赞叹,不由得又多看了几眼。那萧后虽年过六十,却如同三十多的妇人,一头乌发,皮肤水润。
    江承紫正默默赞叹,李世民酒过三巡,又问杨政道可否要忙起来,将才华奉献给朝廷。
    杨政道一惊,连连摇头,说:“适才回长安,实则想要闲云野鹤一番。再者,才华有限,待修整一段时日,必当竭尽所能为朝廷出力。”
    “既是如此,那就依你所言。只是,恪儿这边要帮你表兄瞧瞧,可有合适官职。可不能让人才闲着。”李世民一番得体话说得漂亮。
    杨政道连连谢恩,之后又对李恪说:“那就有劳表弟。”
    “表兄客气。”李恪点头回礼。
    这酒又喝开了,自然也没江承紫什么事,她就是默默吃菜的那人。
    正当众人一顿饭吃完,正让青云泡茶时,长乐公主急匆匆地跑进来,也顾不得什么礼数问安,径直禀说她母亲疼得厉害,大夫说要生了,整个立政殿都乱成一锅粥。
    “我们姐妹都没有主意。”长乐气喘吁吁地说。
    “什么?不是还有两月么?”李世民一下子站起身来。
    “是呀。不知怎的,这午膳吃完,母亲肚子就疼了。”长乐接过青云递过来的水一口气喝完。
    “稳婆,大夫可都在?”杨淑妃连忙问。
    “在的。王先生的几名高徒都在立政殿,最有名的稳婆也在。”长乐立马回答。
    “那,我们,快快去瞧瞧吧。”杨淑妃也是万分焦急,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点点头,也无心过问旁人,只携了杨淑妃匆匆走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 利与害

    夏日长安,已很炎热。
    怀孕八月的长孙皇后忽然临盆,立政殿大乱,没了主心骨。长乐公主来找了李世民过去,杨淑妃也一并过去。月姑姑想去伺候,青云则认为天气大热,爱惜月姑姑,便争抢着过去了。
    蓬莱殿里,本来欢声笑语,这会儿却都安静了下来。坐在各自位置上的人谁也没有说话,各自沉思。屋外的蝉鸣叫得人烦躁,静悄悄的蓬莱殿只有炉子上的水还咕噜响着,热气噗噗从壶嘴往上冒。
    月姑姑一路顾不得什么礼数,只抓了凉扇给淑妃送去。尔后,她累得气喘吁吁地回来。一转过屏风,就尴尬起来,说:“这事情突然,倒是怠慢了客人。”
    “晓月,这里都是自家人,没什么客人。”萧后不疾不徐地说着,却又不自觉地看江承紫。
    “是,是奴说错了。”月姑姑对萧后很是尊敬。
    萧后看对面的杨政道,说:“愍儿。”
    杨政道立刻站起来,对着萧后行礼,道:“孙儿在。”
    萧后看了看李恪,说:“恪儿,虽说这里都没有客人,但你表兄自小跟着我流离,又在北地长大,对这长安并没甚印象,对这满朝文武也没甚印象。外祖母便拜托你照顾你表兄了。”
    “是。”李恪很恭敬地向萧后行礼。
    一旁的李插嘴:“三哥没空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