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415章

名门天姿-第415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惊动蜀王。我给你们看个信物即可。”江承紫从怀里摸出一块玉牌。
    为首的侍卫一瞧,顿时就变了脸色,道:“原来真是杨九姑娘。属下职责所在,还请见谅。”
    “见谅就不必了。你们职责所在,本就没有错。而今,被我扔出去的贼人先是偷听我与公主说话,尔后又企图行刺公主。你们要好好盘查,不管此人是哪一个宫的,还请各位秉公执法。若是此人身份让你们为难,就按照规矩上报。”江承紫不疾不徐地说。
    那侍卫队长暗暗赞叹,这杨九姑娘果然名不虚传。这遇事不疾不徐,三言两语就将这件事的处理方案给了出来。
    “多谢九姑娘。”侍卫队长拱手道。
    其余侍卫将那人像是拖死狗一样拖起来,那人尖叫起来:“公主,公主,我是周嬷嬷,我是周嬷嬷。”
    长乐顿时震惊,尔后想到建议在立政殿摆庆功宴的人就是这老太婆,那些人算计自己与阿武表兄,跟着老太婆脱不了干系。
    于是,她对那些侍卫,说:“此人欲要行刺我与杨九姑娘,用心险恶。方才九姑娘也说了,不管是什么身份,今日做出这等事,你们尽管查就是了。大唐的律法可不讲人情。”
    “是。”侍卫们异口同声,但每个人心里都觉得不踏实,总觉得接了什么烫手山芋,但这会儿却又真不好扔了。
    待侍卫带走了人后,江承紫与长乐准备回立政殿。长乐想要讨论一下周嬷嬷的事,江承紫摇摇头,只附在她耳边说:“在事情没有彻底解决之前,这些事切不可随便谈起,方才这周嬷嬷就在偷听我们说话。难保没有旁人。”
    长乐点点头,便不再说这话,只与江承紫谈了谈小时候的趣事,也央着江承紫讲一讲她在蜀中的见闻。两人说说笑笑,便又回了立政殿。
    立政殿里,皇后主持,后宫众位妃嫔一并商议,拿出了节衣缩食的方案,捐米捐粮。总之,算是为天下百姓做出了属于她们的一点点贡献。尔后,淑妃和德妃又写了请朝廷命妇的帖子。
    长乐与江承紫回来,恰好她们正好忙完。各妃嫔正好要告辞,淑妃拉着江承紫的手说:“我正要差人去找你呢!”
    “公主带我四处转转,看好景致,谈论小时候的趣事,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些。”江承紫细声回答。
    “看来你与公主很投缘。”淑妃依旧笑着。
    长乐跑过来,抓着淑妃的手,撒娇地说:“我是真喜欢阿芝呀。以后,我可以经常下帖子请阿芝来玩吗?”
    淑妃看了江承紫一眼,长孙皇后也是笑了,淑妃便说:“也是你们投缘,自然是可以经常一起玩。不仅是可以下帖子请阿芝来玩,若是可以,也可以去阿芝那边玩。”
    “是呀,若是你们俩投缘,常走动,那,真是好呀。”长孙皇后满脸笑,说话若有所指。
    淑妃知晓长孙皇后这话是期望长孙一族能收敛野心,能与承乾、李恪交好,能皆大欢喜。在这一场场的对决里,长孙皇后无疑是最苦的人,一边是自己的兄长母族,一边是自己的孩子们。这两边无论谁落了难,疼的都是她。她自然希望两边能冰释前嫌,和和睦睦。
    如今,杨氏阿芝即将是蜀王府的掌家,而长乐即将嫁入长孙家,成为长孙一族的嫡长媳。若是两人交好,吹吹枕头风,说说利弊,估摸着能和好的话,那最好。
    淑妃自然知晓长孙皇后这话的意思,也不戳破,只顺着她的意思回答:“孩子们投缘,和睦,这是最好了。”
    “太子妃大嫂,你以后也跟我们一起玩呗?”长乐说着就跑去拉着一旁的太子妃苏氏。
    论起年龄,苏氏比长乐还小,但嫁给了李承乾,长乐自然就叫她大嫂。不过,苏氏入了东宫成了太子妃,一言一行都想着要成典范,将来要母仪天下。因此,她要自持身份,做人更是小心谨慎。因此,苏氏小小年纪,倒显得十分老成。
    “是呀,等这事忙完,你也与长乐,阿芝她们多走动。东宫的事务再忙,也不能小小年纪,像我们这些个小太太似的。”长孙皇后对太子妃说。
    苏氏听闻,便是福身行礼,很乖巧地回答:“是。”
    长孙皇后看苏氏这模样,心里也只能叹息。先前,她想着自己的兄长如今的情况,自己算是能站得住,拎得清的。可如果是拎不清的,母族又特别强的,怕就是乱子。历史上外戚干政,后宫干政把持朝政的事特别多。因此,他在给承乾选太子妃的时候,特谨慎。这苏氏一门是大家族,书香门第,教育出的女子,很知进退,模样也很好。而且苏氏一门一直是文官,且在这一代很是衰弱了。
    长孙皇后选太子妃就基于这两方面的考量。如今,她看太子妃这模样,心里隐隐有些后悔。如此怯懦的样子,能成为后宫之主吗?
    “你们都是同龄人。以后,你们各家的男人都在外拼搏,你们也要多走动,齐心协力,让这大唐繁荣,天下黎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淑妃也笑着说。
    长孙皇后点点头,几位小辈也是齐齐应声。淑妃则是站起身告辞,带了江承紫就回了蓬莱殿。
    李恪早就回到了蓬莱殿,将正在看书的李愔抓出来下棋。兄弟俩你来我往,一个子一个子地丢着。兄弟俩也是你来我往地闲话。说的全是这宫里头的事。
    “这蓬莱殿的一草一木,都是经过母亲和你精挑细选的,我也瞧了很久,定然错不了。”李愔漫不经心地说。
    李恪笑了,说:“原来你小子也会注意这些?”
    李愔扫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我可不想早死,我还没踏遍三山五岳呢。”
    “行行行,你理由多。我这做兄长的也不把你当孩子看。”李恪笑着,又落下一子。
    李愔有些百无聊赖,说:“要是阿芝在这里,我们就打扑克牌了,这下棋怪没意思的,挺沉闷的。”
    “你别岔开话题,你在这蓬莱殿,除了守着母亲外,也要瞧瞧这宫里的动静。最近,这宫里可不太平。”李恪今日也是一番试探,觉得自己的弟弟很是聪敏,他决定有些事不能藏着掖着,他也须历练历练。
    “不太平?”李愔干脆丢了棋子,盘腿坐着,眨巴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瞧着李恪。
    “立政殿那边。”李恪说。
    李愔轻笑一声,问:“你是说有人算计长乐的事?”
    李恪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李愔则是得意地说:“让你们将我当小孩子。呵呵。”
    “你知道什么?”李恪蹙了眉。
    “东宫上一次彻查各宫,不过也是浮于表面了。长孙氏在宫里的人还不少,但没有证据,太子也不可能全都抓了。立政殿那边的好戏,我可是瞧着有一阵子了。只不过,事不关己,我懒得理会而已。”李愔漫不经心地说。
    李恪蹙眉,心里有些不悦。却也耐着性子,问:“你知道什么事?”
    “有人算计阿武表兄与五姐。”李愔回答。
    “你知谁的人?”李恪连忙问。
    “长孙一族的人啊。”李愔说。
    “原来母亲分析的竟是真的。”李恪喃喃地说。
    李愔好奇地问母亲说了什么,李恪很严肃地瞧着李愔,说:“此间事,你与谁人说过?”
    “我还能与谁人说?立政殿的事不关我蓬莱殿的事。阿武表兄明知五姐惹不得,还能被人骗出去,也是自己拎不清。只要不涉及到蓬莱殿,不涉及到你和三嫂。我自然懒得理会。”
    “糊涂,荒唐。这事就是冲着蜀王府与杨氏六房来的,准确地说,还针对的是蓬莱殿。”李恪一拍案几,案几上的棋子飞了出去。
    李愔虽聪颖,但毕竟是小孩子,这会儿更是一脸茫然,他完全想不明白其中道理。只觉得他的三哥发这么大的脾气,这件事定然很是重大。
    “那,那如何是针对蓬莱殿了?”李愔低声问。
    李恪正要解释,就听得门外的小宫女在问好,是母亲与阿芝回来了。他连忙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对李愔说:“你且等等,看看你三嫂带什么消息回来。”
    李愔茫然地坐在垫子上,仔细地想这件事与对付蜀王府之间的关系。
    江承紫与淑妃虽是坐软轿回来,但因为雨势太大,她们衣裳也是湿透了。两人一并去换了一身衣裳,又喝了一碗姜汁汤,才出来。
    李恪兄弟二人早就等在一边。淑妃命月姑姑与青云出去看着门,一家四口依次坐在主位上。
    “母亲,阿愔知道一些事,我觉得不该瞒着他。”李恪率先解释为何李愔在这里。
    淑妃点点头,说:“如今局势诡异,阿愔也不该置身事外,既然知晓一些事,那就听着。”
    “是。”李愔恭恭敬敬地回答。
    “阿芝,你与长乐一并出去,可是问出了什么?”淑妃问江承紫。
    江承紫正襟危坐,便将与长乐的谈话以及所遇见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五姐说了谎。”李愔听江承紫说完,立马就很笃定地开口。
    三人一并瞧着李愔。李愔才说那一日立政殿宴请功臣,本来也给蓬莱殿下了帖子。因淑妃也算作独孤一族的亲族,独孤秋正好在言情之列。但不巧的是那一日淑妃身体不适,精神不济,就辞了这宴席。李愔听闻一些宫女私下里眉飞色舞地论议说以前觉得蜀王长得好看,简直是天人之姿,可现在瞧着那独孤先生那长得呀更是光华灿烂。他就想着去瞧瞧那独孤秋到底多么好看,能比得过他的三哥。
    当时,因母亲身子不好,蓬莱殿都在忙着。他就自己一个人蹦跶去了立政殿,不曾想到了那边,就瞧见一宫女领着柴令武往花园走。
    他觉得甚为可疑,就跟去了,就什么都看见了。柴令武被暗算,人事不省就躺在大石头上。他本来想趁着那宫女离开就想去瞧瞧柴令武,却不料还没动,就见长乐公主也被一个宫女领来了,听他们言谈,像是说柴令武约了她,就在这花园。
    “尔后,她们寻到了阿武表兄,人事不省,就将阿武表兄抬回去了。”李愔耸耸肩。
    “后来,你跟去了?”李恪问。
    李愔点点头,继续说:“表兄本来是睡在外间,公主给他洗了脸,又让人搬进去了。”
    “那你呢?”淑妃一张脸都沉下去了。
    李愔见状,扑通一下跪地,求饶:“母亲,儿子再也不敢到处乱跑了。”
    “那些人若是歹人,你还有命?即便有命,还不被逮着给我们下套?”淑妃严厉地说。
    李愔跪着,李恪劝解母亲,淑妃摇头,道:“他得跪着,好好反省。没那么些斤两,就不要随便动。随便动一下,能害死一大批人。阿愔,回佛堂跪着去。”

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怖之事

    淑妃很是威严地命令,李愔也知晓淑妃批评在理,而且今日三哥也承认他不是小孩子了,且说了以后的事都要让他参与。他如今也要反思反思了。所以,他很是乖巧地应了声,耷拉着脑袋就去淑妃的佛堂跪着去了。
    李愔走后,淑妃才瞧着李恪说:“阿愔自小聪敏,但他做事看不了大局,年纪还小。”
    “母亲,是孩儿着急了。”李恪连忙跪下。
    “这事也不怪你。阿愔淘气,已瞧见了这档子事,他就不能置身事外。而且,他也不小了。”淑妃淡淡地说,“他也该历练历练了,只是如今他还须磨练磨练,这事就由我来吧。我吃斋念佛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人想要置我儿子于死地。”
    淑妃说到后来,语气冷下来,眸子里全是狠戾。她缓缓站起身来,在宫里走了一圈,尔后再缓缓坐下,瞧着眼前的俩孩子,继续说:“既然真是长孙氏出的手,那就遂他们的愿。我们也成人之美,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帮长乐与阿武一把,为李承乾把这柴氏一门争取过来。”
    “是。”李恪笑了起来。
    江承紫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下来了,她一直怕淑妃明哲保身,不让他们动,没想到淑妃竟是自己要丢下佛珠,径直管这事了。
    “我们既然决定要管,那承乾那边,你们也走一趟。”淑妃吩咐。
    “我们等承乾回来,就立马去走一趟。如今,太子在处理剑南道的事,不在东宫。”李恪回答。
    淑妃点点头,说她乏了,让他们退下。
    两人从蓬莱殿出来,雨势小了不少。李恪早就让马车停在宫门口,他为江承紫小心翼翼地撑着伞,一路上了马车。
    照例是先送江承紫回杨府,两人同在马车里。
    “你怎么看?”江承紫这才低声地问。
    李恪拿了干帕子正给江承紫擦打湿的刘海,便漫不经心地回答:“母亲是怒了。”
    “你不担心?”江承紫问。
    李恪摇摇头,说:“母亲比你我看得都远。而且,这会儿她肯定在教育阿愔。”
    “啊?那阿愔岂不是惨了?”江承紫想到今日杨淑妃教训李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