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392章

名门天姿-第392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请他帮忙,他也是义正言辞地回绝。
    李世民对老三这回答很是满意。随后,继续下棋,却转了话题有心想要考一考老三。于是,他便问:“照你说,待我们稍作休整,即可攻打突厥。可突厥乃草原,草原阔大,若拿下,如何守?”
    李恪一愣,随后想起阿紫说到的唐朝历史,以及他们那个时代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便说:“草原阔大,若要治理,怕还得要在草原修筑城池、道路,让百姓聚族而居。而后,因地制宜,继续发展他们的特长。朝廷也可以颁布一系列政策扶持他们的养殖业,订购他们的牛羊马匹、羊奶牛奶等。百姓安居乐业,方为长治久安之计。”
    李世民听闻,不由得点了点头,感叹道:“我的儿子,小小年纪,果然不同凡响。”
    李恪听闻这夸奖,顿时呆住了。他头皮发麻,暗怪自己多嘴不低调。
    “将草原变成城池,这想法很好。可是恪儿,你可知道要在草原建立真正的城池需要多大的代价吗?”李世民紧接着说。
    他欣赏儿子的才华,但他作为一国之君,更会在内心里对每一种方案作出最实际的评估。在草原建立真正的城池,这是耗费人力物力的大事。
    李恪再度一愣,他方才就是据之前的经验所得,完全没有去评估这个做法的可行性。于是尴尬地回答:“儿子考虑不周,没想过。不过,我总是想格物院建立后,问问他们的意思,或者——”
    “格物院不是神,凡事不要太依赖。在草原建城池不合理的时候,将各部落首领请到长安来为官。”李世民说。
    李恪点点头,心里腹诽: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草原之人,最为狼性,他们首领被擒在这里,就会有新的首领出现。
    “你呀,也别失望。从长远来说,你那个想法能够达到划算的地步,就可以进行了。你那是治本之法,然而眼下不行,还得治标。”李世民安慰李恪。
    李恪连连称多谢父亲教诲。李世民看看日光尚好,就将棋盘一推,道:“罢了,今日就不下棋了。我也回甘露殿处理一下政务,想必剑南道的事会牵动很多人。而且北地大旱,还有几个县没结束。这会儿,工部如临大敌,正在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雨季。”
    “是。”李恪连忙站起身来。
    他也不想下棋,他很想念阿紫,想要去瞧瞧阿紫在干啥。
    “好了,你累了许久,回去好好休息吧。。”李世民挥挥手。
    待李世民走出几步,李恪想到方才去见母亲的场景,以及平素里母亲的心事,便喊:“父亲,请留步,儿子还有一事要禀告。”

第六百二十七章 奇女子

    李世民脚步一顿,转过身来瞧着李恪。
    李恪立马上前一步,弓身道:“父亲,孩儿此番出使突厥,于定襄见到了我的外祖母和表兄。”
    李世民面色一沉,便问:“是你的意思,还是颉利安排的?”
    “算是孩儿的意思。因母亲时常思念外祖母,此番出使突厥,母亲虽没有说,但我瞧得出她的期待。因此,我便自作主张见了外祖母与表兄。”
    “你母亲呀,从来不对我替要求,总是默默的。”李世民想到淑妃,也不由得感叹一句。
    “母亲唯恐给我们添麻烦,总是什么都不说。”李恪忙说。
    李世民点点头,便继续问:“你是秘密去见他们,还是通过颉利?”
    “外祖母身边定然有许多人照看,我断不可能私自去见她。因此,孩儿通过颉利,说甚为思念外祖母,想要见一见。颉利正为突利的事头疼,想着卖我大唐这个人情,就同意了。之后,执失思力带我去见了外祖母与表兄。”李恪据实以答。
    “你外祖母可好?”李世民想到那个明艳生辉的女子,站在高台之上,那是何等的风光呀。如今,沦落异国,也不知日子过得如何。
    “虽算是囚徒生活,却也过得自在,不曾受到什么侮辱。”李恪回答。
    “那就好,待来日,我大唐扫平突厥,定迎你外祖母回长安颐养天年。”李世民缓缓点头。
    “多谢父亲。”李恪深深鞠躬。
    李世民笑道:“你这孩子,这样见外?我可是你外祖母的女婿呀。”
    李恪不好意思地笑了,尔后又正色说:“父亲,我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件事,而是这一次我见到外祖母,想着母亲身子不太好,看能不能趁着颉利无暇自顾,申请带外祖母回长安。我才将这想法与外祖母说一说,外祖母立马就阻止了我。”
    李世民听到这事,颇为好奇地问:“你外祖母不愿意回来?”
    李恪摇头,回答说:“外祖母不是不愿意,而是她说突厥大患未除,她暂时不想回来。之前,薛延陀、回纥叛乱是大兄的人做的手笔,那突利头脑简单,中途公然反抗颉利,跟颉利开战就是我外祖母的手笔。突利已亡故的妻是杨氏宗室女,曾经被封为公主出嫁。据闻在生时,被外祖母当作女儿养的,跟外祖母也是感情深厚。也因了这关系,外祖母虽被义成公主别有居心地接了过去,却被突利庇护。而突利此人头脑简单,外祖母三言两语分析其中厉害,这突利与颉利就打起来了。”
    “原来是萧后的手笔。”李世民恍然大悟。
    “外祖母说,自隋开国,突厥就是中原大患。长孙晟不惜牺牲自己,孤身在草原奉献一生,竟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大大削弱突厥势力。而今,西突厥如此猖獗,胆敢入侵长安,而她正好能左右这战局,不破突厥她终不还。”李恪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信件,只看见娟秀飘逸的小楷,正是萧后所写。萧后所言大意跟李恪所奏差不多。李世民想着那光华灿烂的女子竟然是这等觉悟,顿时百感交集,只将信再看一遍,感叹:“你外祖母真乃奇女子也。昔年,你外祖父听信谗言,要斩了我李家,是你外祖母命人给我们送信,让我们连夜回太原。尔后,晋阳起兵,也有你外祖母送信来。她对我说:如今天下大乱,纷争不断,隋朝皇室再没有一个像样的人能担起这天下,而皇上留的唯一血脉乃在襁褓中,更不足以震慑天下。与其让天下落入那些用心险恶之人的手里,我更愿意交给你,或者你的父亲。天下太平,世间清明。此乃我与你岳父毕生所愿,然时不待我,只盼你来日荣登大宝,莫忘初心。”
    “还有这事?”李恪也是诧异。
    前世今生两世加起来,他也没听过外祖母还给过这样的信件。前世里,外祖母从突厥回来,就独居长安。而表兄性子懦弱,只喜欢画画,沉默寡言。他则是关注于自己的争斗,关注于阿紫,便与他们十分生分。后来,外祖母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父亲将她与外祖父一并葬在了扬州。这就是他对那个貌美的传奇女子的唯一印象。
    这一世,若非出使突厥,因母亲缘故,他定然也不会真正与之接触的。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旧事。
    “是啊,你外祖母是个奇女子。”李世民点头,尔后将那一封信收入袖中,又说,“恪儿,你莫担心,过不了两年,大唐必将横扫突厥,届时,你亲自接回你的外祖母。”
    “孩儿拜谢父亲。还横扫突厥之时,允许孩儿横刀立马,劈斩贼人。”李恪很郑重地拜了拜。
    “有志气。”李世民朗声夸赞。
    李恪不语,就端端站立在一旁,李世民又压低声音叮嘱:“你大兄对你甚好,你却也要好好辅佐他。秦大将军也好,剑南道上的调查也好。你明面不好出面,暗地里却不能松懈。”
    “父亲请放心,孩儿定然全力办好这件事。”李恪许诺。
    李世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随后让彼此散了。尔后,父子俩各自离开东宫。李世民回了甘露殿,径直下旨体恤李纲年事已高,让他好好休养,同时让李承乾去拜了魏征为太子太傅。当然,他也没有落下对与侯君集的封赏,以及对贺兰楚石的慰问。
    贺兰楚石本就是小小东宫千牛,陡然得到陛下的慰问,即便躺在床上也是欣喜万分。侯君集看到此次自己的封赏比柴绍更多,而且女婿也得到封赏,心中更是得意。
    而与此同时,李承乾的速度也很快,经过兵部的批示,已于黄昏时分将秦铭调入了东宫,做了东宫千牛卫。东宫又增加了一支军备力量。
    这一日,发生了许多事,有许多人经历了人事变动。这一日,也让许多人坐立不安。但一切,都还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就在这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的时候,这一日的黄昏,有人入了甘露殿,前去求见了李世民。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兆

    日落黄昏,橘红的日光从开着的两扇朱漆大门投射进来,落了一地的绚丽。
    处理了不少事务的李世民让听命的众位大臣散去,然后他捶了捶还有些微微发疼的腿。这条腿是昔年征战时箭伤所在,虽已经瞧不见疤痕,但内里的疼痛还时不时袭来。尤其是在湿冷的甘露殿,以及在冬日里。
    舍人小方捧来一盏红茶,又将点亮了几盏灯放在案几上,才问:“陛下,可要歇息了?”
    “我喝喝茶,你先去立政殿通传,今日朕去立政殿用晚膳。”李世民打发了小方出去。
    小方刚离开不久,便有人通传说左屯卫大将军张嘉求见,说有急事禀告。
    李世民坐正了身子,便宣了张嘉进来。张嘉一袭戎装,兜鍪放在一旁,便向李世民行了礼。
    “看你这样子,刚从校场回来?”李世民问。
    英俊的少年不疾不徐地回答:“是。”
    “你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来不及换衣裳,就来此了?”李世民问。
    “臣此番进宫面圣,有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剑南道与山南道一事,臣请参与调查。另一件事就是方才校场里骑射,有个士兵落马,撞一块石头上,上面写了不得了的话。”张嘉说。
    “什么话?”李世民追问。
    张嘉摇头:“臣不敢言。故而将石头带来了,就在殿外。”
    “抬进来。”李世民挥挥手。
    张嘉命人将那石头抬上来,揭开蒙着石头的麻布,上面赫然几个红字“唐三代后,武代李兴”。李世民只觉得那几个字格外刺眼,忙问:“这是何意?”
    “当时,校场正在训练骑射,有个士兵正在骑射,晴天有个霹雳,士兵被击中,翻身落马,在冒烟的草丛里,就有了这一块石头。臣觉事关重大,事觉蹊跷,便来叨扰陛下,特来禀告。”张嘉回答。
    他也是经历过两世的人,虽然他不曾看到武媚娘当政,但他张氏一族本身就是能洞悉历史的家族,他知晓最终是武媚娘做了皇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他也知晓有这块石头,但这块石头出现的形式与时间似乎都不对了。
    前世里,这块石头是太宗围猎时发现,那时,武媚娘都已是个少女。而今,武媚娘不过是个婴孩,而这块石头竟然由他在校场里发现。
    像是因谁的一个变数,导致了后面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历史要向何方改变,已不是他所知晓的了。前世的经验以及曾经九大家族对历史的预言都不能作数。
    “此事还有谁知晓?”李世民询问。
    “就臣,以及四个训练的士兵知晓。”张嘉知晓这事的重大,当时就将这事压下来了,涉及的范围越少越好。
    “你好生管束那四个士兵,这件事不要声张。”李世民当即决定,随后就命人去请李淳风以及钦天监的官员前来。
    趁着请李淳风的档口,李世民问张嘉:“你为何要去调查剑南道与山南道的事情?旁人都怕棘手。”
    “陛下,臣的家族张氏,原先并非在河东,张氏出自蜀中眉州。对于蜀中的情况很是熟悉,臣只是想此番调查山南道、剑南道,有熟悉的人比较好。”
    张嘉说得很委婉,李世民却是听出他的言下之意:张氏出自蜀中,对蜀中了解,若是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张氏是可以第一时间想出应对之策的。
    李世民不由得看了看这少年,一袭的戎装衬得他更是英俊。他安静地站在那里,眉目平静。小小年纪就成为河东张氏一族的家主,这少年人还真是不简单。掌控河东张氏,能控制蜀中,掌管左屯卫。
    这少年将来定然是一柄利剑,这柄利剑定然是要交给承乾的。于是,他有了主意,便说:“你所言甚是,让你参与调查也不是不可以。但朕认为,你辅佐太子调查实则更好。一则,你们都是少年人,说的在一起;二则此次调查,朕已交给太子全权负责,你跟在太子身边进行调查,就等于参与了调查。”
    “多谢陛下。”张嘉拜谢,然后退出了甘露殿。
    这一世,果然跟前世不一样。前世里,因九大家族的预言与祖训,他基本上没与李承乾这个注定要淘汰的人接触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