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231章

名门天姿-第231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对待世家,就要跟吃烤全羊似的,一刀一刀慢慢来。
    江承紫再次暗叹:官场乾坤学问大,果真是卧虎藏龙。
    江承紫暗叹张司直处理得妙时,在场众人也因这结果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还没真正松下来,张司直忽然又说杨氏举办族学交流会,却识人不明,检查不力,让贼人有机可趁,亦该负有有连带责任。
    “是,杨氏一族让蜀王与朝廷官员置于危险中,杨氏定会彻查。”老夫人很是老狐狸,不等张司直说完,就已站起身躬身行礼。
    张司直也是起身对杨王氏一拜,随后则是一脸正气地说:“老夫人,此事不仅仅是杨氏内部彻查这么简单。这件事实际上已涉及律法。”
    “啊?老妪不懂此事如何涉及律法了?杨氏几个参与此次事件之人,张司直亦宣判了。”老夫人一脸不明所以的样子。
    张司直也不理会她装糊涂,径直说:“杨氏举办族学交流会,本身是交流知识文化,促进社会繁荣,这是好事。但此种社会,各家竟带了大量私兵死士,且族学交流,却没有族中年轻学子参与,这就有结党营私抑或造反的嫌疑。”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汗涔涔而下,各家长老们顿时跪地,伏在地上喊:“张司直明鉴,我们这各家族学春日交流是历来的传统。昔年,王氏主办的时候,就有‘曲水流觞’的雅事。张司直亦是读书人,想必是知晓曲水流觞的雅事的。”
    “我自是听过,亦知晓你们几大名门各自族学都有特别,每年春日会由其中一家作为东家举办春日族学交流会,以促进各家的成长。”张司直点头说。
    “那就是了,这一次,我们就是参加族学切磋来的。”萧氏的大长老立马接了话。
    张司直扫了他一眼,也能严肃地说:“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即便带着护卫前去,但却也有年轻学子。我听闻,郑氏这一代中,郑元忠、郑元江兄弟俩善骑***诗文,此番族学交流,又为何不带二人?难道郑氏不想给有希望的后人以历练的机会?还是你们郑氏一早就知晓杨氏六房要入祖宅,又或者其实你们是共犯,早就起着这等不正之心?”
    张司直的话语很是正直严肃,虽不咄咄逼人,但让人忍不住后退。
    郑氏大长老郑明和已伏法,如今这里管事的人就是二长老,二长老听见张司直点出郑氏,大有问罪问责的架势,他连忙跪地,朗声道:“多谢张司直垂爱郑元忠郑元江两位后辈。同时,也请张司直明鉴。此次,各家都没有带族中年轻人,实在是今年春日无心于学术的交流与切磋。这日头从过了正月就高悬空中,一丝云也没有,各地灾荒,连日干旱,许多水渠都干了,就连渭河与洛河都快干了。这百姓是翻不动地,更别提春耕了。而山东虽然旱情与关中相比,要好一些,毕竟下过几场雨。但就是下过几场雨,强行播种下去,却也是因缺水出的苗都干死了。因天灾如此,本来这一次的族学交流会并不打算举行。”
    “哦?那为何举行?”张司直朗声问。
    郑氏二长老继续回答:“去年山东大旱,各家也是节衣缩食,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又加上朝廷英明领导,从别的地方急调粮食前来,才总算度过了去年的灾荒。可今年眼看灾荒又要来临,我们作为世家大族,决不能袖手旁观,各家在春日族学交流会前就一直在通信,最终达成协议,说一切从简,就不带孩子们一并前来,就我们这些老家伙碰头商议一番,如何应对即将而来的旱灾,以及钦天监预言的蝗灾,为百姓为朝廷尽一份儿绵薄之力。”
    江承紫在一旁听着,只觉得这些人都是人精,啧啧,真会说话。
    “阿芝,看吧,这些人,真是鹅卵石一般圆滑呢。”杨清让悄声在江承紫耳边说。
    “呵呵,世家大族,这些老头子可就在钻研这个呢,这是人家的专业。”江承紫低声回复。
    杨王氏看了看兄妹俩,低声呵斥:“别胡闹,且好好瞧着,人家这一来一去的应对,里里外外的学问可是大了。咱们平素是很难见到这种应对的。”
    “是,阿娘。”两人都小声回答,然后相视撇撇嘴,端坐着认真作壁上观。江承紫端坐一下,又忍不住看李恪。
    人家蜀王悠闲得很,全程都在眯着眼睛打盹,完全没有要参与这次审案的意思。此刻,他也是眯着眼安然入睡,一时之间还真是分不清他是一宿没睡累了呢,还是单纯就是不想参与。
    郑氏二长老一席话将张司直咄咄逼人的话语化解得干干净净,还为世家大族树立起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只不过,江承紫想到一句话:装逼是要付出代价的,做一个好人更是要付出代价的。
    果然,张司直不愧是大理寺最有前途年轻官员,皇上的得力助手。因为在为皇上挖坑坑人的道路上,真是走得风生水起啊。
    这边各世家长老还在暗自赞叹这郑氏二长老应变能力强,将疾风暴雨化解开来,现在算是暂时雨过天晴。
    “如此说来,此次,你们是为天下百姓,为朝廷分忧解难呀。方才多有言语得罪。”张司直拱手,“我替陛下,替百姓万民谢过各位。”
    “这是我们分内之事,原本也不打算去惊动陛下。如今,天灾连连,西北又有异族蠢蠢欲动,陛下定然心力交瘁,我们能为陛下分忧,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对朝廷对天下百姓的责任。”萧氏大长老也装逼一把,不住往世家面子上打粉。
    张司直连连摇头,说:“不,你们说得不对。”
    “有何不妥?”杨金和也问了一句。
    张司直站起身来来回回地踱步,然后才站在李恪面前,拱手道:“蜀王,下官有一事禀报。”
    “何事?”李恪施施然睁开眼,缓缓地坐正了身子。
    “回禀蜀王,原来此次,各个世家利用传统族学切磋交流会是要商议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的事。这真是陛下大喜,大唐之幸,百姓之福呀。”张司直说。
    这,这夸奖得也太过了吧?
    江承紫掩面,只觉得这夸奖后面,定然有什么后招。所以,她仔仔细细地瞧着李恪。李恪英俊的脸庞在斜阳暮色里却更有一种朦胧的英姿,神情异常专注,语气略略惊讶带着喜悦:“如此说来,真是大喜之事。”
    “下官也这般认为。”张司直无比真诚地说,然后建议,“下官认为蜀王应该将此事拟成奏章上报给朝廷,让陛下知晓,让文武百官知晓,且以名门世家为表率,朝廷大大小小官员,应该都会为百姓出一份儿力。所谓‘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大唐必定会安然度过此次难关的。”
    “张司直此建议甚好。那就由你统计一下各家拟捐多少粮与银钱,各家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灾荒,越详细越好。我这边呈报上去,文武百官、权贵大族才能清楚山东山西士族所做出的贡献,以他们为表率。”李恪说到此处,还向这各大长老拱手一拜,很是严肃地说,“李恪在此替朝廷,替天下百姓感谢各位。”
    各家长老顿时懵了。蜀王与张司直这意思是让他们不要光说说而已啊,捐款捐物拿出救灾措施,拿出实际行动呀。他们要上报朝廷的。
    “我去,这,这本来为了案情才逼不得已这样说的。这些人,真是贼,强盗。”各家长老在心里恨得牙痒痒,就连杨老夫人都懵在当场。
    “这事我们还才刚刚商议,还没个结果。”裴氏大长老拱手笑道。
    开玩笑,去年才被杨恭仁那厮摆了一道,山东士族为了山东道大旱不得不开仓放粮,那损失可不小。朝廷就来份儿皇帝圣旨嘉奖一下,各家在朝官员虽都得到了升迁,但都不痛不痒,又不是多重要的职位。这一次,哪能再被这小小大理寺司直摆一道。这几年,连年的战乱,各种开销,银子流水一般撒出去,收入却并不多。
    “那你们都在这里,这两天,就好好商议个结果,本王为你们上报朝廷。总不能让你们真是做好事连个名都不留吧。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此等德馨之事,本就该宣扬。再说,这件事若是不说清楚,这案情也就不全,到时候大理寺也没法交差。”李恪还是一本真经。
    这正是威逼利诱了,各家也只能哑巴亏,拿钱来买单了。
    江承紫竭力忍着笑,心里暗爽啊,并且盘算着是不是出来捣乱一下,反正她在蜀中收集的粮食可不少。不过,转念一想,此时还是不要出头的好。(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恶心死你

    “蜀王所言极是。”裴氏大长老也只能哑巴亏,拱手道。
    “嗯,既是如此,此等好事,各位就好好商议吧。我也不着急上长安,等你们两日。”李恪还是一本正经。
    “蜀王,民妇有一言想问。”一直在作壁上观的三夫人站起来,朗声说。
    这三夫人想做甚?
    杨氏各房的人心都不由得一紧,三老爷立马起身拉她的衣襟,不悦地低声喝道:“你捣什么乱?”
    三夫人并不理会三老爷,只瞧着蜀王,又问:“蜀王,民妇有一言想问。”
    “但说无妨。”李恪也颇为疑惑。今日之事,无论怎么追责都追责不到杨氏三房身上,杨氏三房只需作壁上观即可,在这个时候,这三夫人打的什么主意?
    但即便心中有疑惑,他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得不同意。
    三夫人等到蜀王同意,便上前一步说:“去年下半年,连年干旱,百姓困苦,民妇听闻有些地方易子而食,甚为可怖。朝廷抵御外敌,兵戈还未止,如今又是这等天灾,还有钦天监预言的接下来的蝗灾。民妇虽是深宅妇人,但亦想为这天灾出一份儿心力。但一直苦于不知如何出这一份儿心。如今,听各位长老以及蜀王和张司直说起,民妇想在此斗胆一句:杨氏三房想要为灾民尽一点绵薄之力。”
    原来是要捐钱,选在这个时刻捐钱。这三夫人看来还不仅仅是会取巧卖乖的深宅妇人,还会深谋远虑,看得清形势。
    她选择在这个时候捐钱,一则是敢为表率,必定会被朝廷嘉奖;二则是让那群只是嘴上说说的名门老贼骑虎难下,不得不捐钱。
    逼迫这批人捐钱,她三房就是在为蜀王办事,在为朝廷办事。
    无论怎么说来,哪怕就是三房节衣缩食,都是一笔只赚不赔的大买卖。
    “啧啧,是三伯母还真是不简单。”杨清让低声说。
    “少说话,多看多学。”江承紫说。
    杨清让也没说话了,平时虽然读了不少史书,亦听母亲教育过许多名门的事与规则,但都不如今日这般来得精彩。所以,他继续端坐看一干人等表演。
    李恪听三夫人讲完,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问:“你是要代表杨氏三房?”
    “回禀蜀王,正是。”三夫人说。
    “老三媳妇,你这是做什么?”老夫人不悦地喝道。
    三夫人只是看了看老夫人,说:“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儿心力,这也是杨氏名门的社会责任。”
    “好,好,好得很。”老夫人强行挤出笑来,这一句赞美都说得狰狞可怖。
    三夫人假装不懂,对老夫人盈盈一拜说:“多谢老夫人赞美。”
    老夫人的拐杖重重地打在地上,然后坐了下来。
    “既然如此,我便代表朝廷,代表天下百姓多谢杨氏三房这份仁心。”立刻朗声道。
    “多谢蜀王给杨氏三房这个机会。”三夫人盈盈一拜,说,“我们三房向来节俭,节衣缩食,存了些许存粮。今次,我杨氏三房亦不捐什么银钱等不能吃的,径直捐出三十石粟米,十石大米。”
    三夫人朗声说,话语惊飞树上的一群鸟雀。
    与鸟雀一并飞起来的,还有在场每个人的心,现场每个人基本都脸色大变,但现场死一般寂静。
    “啧啧,三十石粟米,一石相当于一百八十斤,三十石那就得是五千四百斤,还得再加上十石大米。三房真是有钱。”杨舒越不由得低声跟杨王氏说。
    “三嫂可是我们妯娌里陪嫁最多的。当年若非门第不够高,就凭她家的钱财,也断不可能嫁给三爷。”杨王氏低声回答。
    “她这一手笔也是够可以的。凭她的两面三刀,竟然不怕得罪众人,她平素最怕得罪老夫人,我看她这事,老夫人八成是要怒的。”杨舒越继续说。
    “今日的三嫂到底不一样,你是没瞧出来,我是女人,我一见到她就直觉她变了。”杨王氏低声说。
    江承紫这才想起在祠堂里,三夫人不惧老夫人说了那一番话,那一番话明显就是在帮她,帮六房。看来,三夫人不是笨人,知晓昨日那那般落井下石却偏偏就是在救三房。今日,才这般投桃报李。当然,这里不排除她为杨氏三房谋划的私心,毕竟如果不抓住今日的机会,无论是靠杨氏六房还是大房,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