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166章

名门天姿-第166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杨氏嫡子。他亲娘死得早,自己这个亲爹若是不幸驾鹤西归,便请她这做母亲多多照拂。
    并且,观王对萧锦瑟说:“你独自撑着祖宅,将杨氏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观王房成为弘农杨氏之首,这些年辛苦你了。咱们的孩子,你也养得很好,个个知书达理,胸有文墨。这老六性子太懦弱,我若不在,就请你多费心了。”
    这么多年,观王终于有一句温情的话给萧锦瑟,但她却并不开心。在她看来,这不过是观王为杨舒越求安稳的套路罢了。
    所以,她越发恨杨舒越。
    “母亲,公公是说老六到适婚年纪,让你张罗名门淑女为其妇,还说把西边那块大院子给他。又说因他没啥才能,还请母亲照拂他,让他六房就在祖宅,莫要分了出去。”大夫人将婆母未曾看完就恨恨丢在一旁的信拿起来看完。
    “夫妻一场,我为他操碎心。他心里却从没我。如今为这么个小子,来对我虚以为蛇。”萧锦瑟冷笑。
    大夫人沉默,良久后,才低声说:“母亲如今掌控杨氏,若是太明显,怕长老会那帮老家伙会有意见。”
    萧锦瑟只冷哼一声,随后说:“你且瞧瞧吧,找个差不多就行了。就那么个窝囊废,犯不着浪费银钱下聘礼。你且看看哪一家名门有聘礼便宜点的,给他找一房吧。省得那老鬼以后死了还来托梦说这事,厌烦。”
    老夫人很是厌烦地将那封家信扔到火盆里烧了。
    大夫人闻着满屋子呛人的烟味,皱了皱眉,开始按照婆母的指示为六房物色正房人选。(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水深得很

    最初在萧氏里选了几个庶出的,被老夫人一顿骂:“就那下贱坯子也值得配我萧氏?”
    大夫人被骂,就只得在别家选,选来选去,就选了范阳王氏。据闻那女子庶出,乖巧,父母是老实人,皆亡故,如今聘礼极少,但据闻父母曾为她留了嫁妆。
    “居然还是个倒贴的货。”老夫人还是不太满意。
    大夫人为这事都快崩溃了,婆母说的要求简直太高了,又要名门又要便宜,还要姑娘木讷老实,哪里去找啊?如今找到这范阳王氏女,已经很不容易了。
    “母亲,据闻此女生性木讷,沉默少言,最是适合六房呀。”大夫人赶快说。
    老夫人蹙了眉,道:“就是姓王。”
    大夫人立马就说:“范阳与太原相隔甚远,不算一家呢。”
    “总是旁支庶出的。罢了,不管六房姓什么,我总不会喜欢,索性姓王,就一并讨厌。”老夫人挥挥手,说,“这事,就你去办吧。”
    之后,大夫人着手了六房的婚事,与杨舒越也有所接触。她觉得这少年其实不错,也该是有才之人,只是母亲亡故得早,如今是夹着尾巴做人,为了保全自己罢了。
    此时的大夫人已不像当初那般想要与婆母搞好关系,因此,她也没将杨舒越什么情况告婆母。
    王庆宁嫁过来,也真是沉默寡言,性子懦弱木讷,被妯娌欺负得不吭声,甚至是老夫人从祖宅带过来的狐媚子丫鬟秀红也能在老夫人的授意下在六房登堂入室,一手遮天。
    大夫人觉得自己将王庆宁选中,给了她不好的命运,这是作孽,念经再多也消不了的业障。因此,她平时就多照拂王庆宁,尤其是王庆宁有身孕以及生产期间。
    妯娌们只当大夫人有菩萨心,却不知她是内心有愧。
    后来,王庆宁生了个儿子,聪颖得光芒四射。老夫人就坐不住了,她的孙子辈大多看起来就让人来气,送到族学去,族学先生都直直叹气。
    “这是上天要给那贱人翻身的机会?”老夫人自言自语,随后便说,“这六房留不得。”
    大夫人一听,心惊肉跳,连忙说:“如今风雨飘摇,萧皇后那边才背叛世家,与杨广联手要灭世家,打得不可开交。如今这节骨眼,我怕有人拿我们萧氏作文章。”
    老夫人点点头,却又说:“但也不能任由六房继续猖獗。”
    大夫人腹诽:人家哪里有猖獗?都那么低调了。
    “总之,我觉得还是不要弄出人命才好。”大夫人直接了得。
    老夫人也没说话。就是当日,杨氏九丫头带祥瑞降生。老夫人忽然就拿到这事做文章,将几件不幸的事都加在刚刚降世的女婴身上。至于杨舒越已堕马,但没死,那就继续医成废物即可。
    利用母子亲情,将杨清让、杨王氏、杨敏芝母子三人赶走,六房就是秀红把持。秀红是老夫人的人,自然听老夫人的。至于那赖着留下的杨如玉不过一个女子,在老夫人看来,涌不起什么大的浪,毕竟她将来的前途还要靠她这个祖母。
    六房扫除,大夫人越发内疚,****念经。而外面,更是风雨飘摇,天天都在打仗,最终联手对抗世家大族的杨广与萧皇后不敌,一个被杀,一个流落异族。
    大夫人偶尔会去看杨舒越,头疼蜷缩得像是一只打滚的虫子,神志不清,就连眼神也不清明了。索性,秀红还真是有点喜欢他,便好生照顾着。至于在田庄里的王庆宁,她不好出面,就让人带话让王婆子好生照料,且每年还给了许多银钱。
    但直到这女娃九岁,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后,大夫人才知道,那王婆子从未照拂过这母子三人。
    后来,听夫君赞叹起这杨王氏母子三人,大夫人才隐隐觉得当年是自己看走了眼,这王庆宁才是厉害之人。
    果不其然,与老夫人谈条件,又说动自己的夫君帮他们。一家人顺利到达晋原县,不到一年时间,该健康的健康了,该清醒的清醒了,还有了卓越的功勋。杨舒越一跃成为工部侍郎。而十三岁的杨清让居然就要成为格物院首席,而在祖宅被众家姐妹奚落的六房长女就要成为太子侧妃。而这九姑娘已名满天下,据闻那蜀王为她念念不忘。
    这六房的水,可不是一般的深呀。
    大夫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跟儿媳妇谈话时说:“这六房的水,怕不是投一块石子就能试探的。”
    萧玲玲很聪敏,立马就接话问:“母亲的意思是,对于六房,切勿有算计?”
    “诚心即可,你瞧那六夫人,却也是重情义的主。在晋原县置田产地产,买了大宅子,便将周嬷嬷夫妇留在那里,且还派人将周嬷嬷的儿子孙子都一并接过去,让周嬷嬷自立门户。从此后,这周嬷嬷一家可就不是下人,而是一宅之主。这是天大恩赐。”大夫人说了这事。
    “嗯,我还听闻她把贴身丫鬟云珠嫁给了蜀中名门,做了当家夫人。”萧玲玲也说。
    “因此,单看六房行事,诚心即可,切勿算计。况且,我们未必算得过。”大夫人说。
    正因为有了这次谈话,萧玲玲对六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今,她瞧见这九姑娘小小年纪做事如此老辣,内心震惊。同时,她也十分同意婆母那句“六房的水啊,深啦。”
    “九姑娘,你且说说。”随喜还在催促。
    女娃却嫣然一笑,道:“你尽管先招聘几个说书人,管午饭管住宿管工资,写些百姓爱听的故事,每日说上一段。保准客人滚滚来,即便是平素客人少的时候,这周围的人要听说书,在这里站着坐着的,累了渴了饿了,还不得在这店里解决?”
    “这像是不错。只是盈利方面——”随喜到底是商人,立马就蹙眉了。
    “这确是不怎么盈利,但你做此事可不是为盈利。”江承紫提醒。
    “这倒是。”随喜点点头,说,“此事好办,我马上就开始贴出招聘告示。只是这故事——”
    “故事也好办,我给你写菜谱时,先写几个,也一并送来与你。”江承紫说。
    “呀,有九姑娘出手,真真是好。”随喜夸张地说。
    江承紫笑意盈盈,瞧了瞧萧玲玲说:“堂嫂,到时候,你却要先帮我过目,看看那些故事是否有趣,可是好的?”
    “求之不得。”萧玲玲笑着。
    大夫人一行人已出来,便问:“你二人看来甚为高兴。”
    “与随老板攀谈,说这店里的招牌菜呢。”萧玲玲说。
    “我家这女儿就是吃货。”杨王氏笑着,伸手示意江承紫过来。
    大夫人笑,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好了,好了,今日我们不能久留,这吃茶什么的就免了,快快启程吧。”
    一行人皆称是,这迎接的车队和六房车队这才浩浩荡荡往杨氏祖宅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观望

    迎喜客栈离弘农杨氏祖宅并不远,约莫一个时辰,管家杨金顺就带着几个随从先行到了祖宅河边。
    祖宅外这条河叫护杨河,顾名思义就是庇护杨氏的河流。
    其实这护杨河不是天然河流,而是由人工开凿出来的。其作用类似于护城河。
    护杨河围绕弘农杨氏祖宅一圈,弘农杨氏观王房、扶风房等几房的宅子都在这边。这条河就都护起来,河中之水引自洛水之流。
    因是人工开凿的护城河,河流深且宽。若非有桥,别处断不能过去。即便是功夫再高,也飞不过去。
    因此,弘农杨氏族人很是得意他们的安保守卫。
    这护杨河算作杨氏祖宅最外层的防御系统。能通过这河上唯一的一座狮子桥,才算进入杨氏祖宅领地。
    这狮子桥平素也有护卫守着。这几年,虽杨氏大不如从前,就连家中护卫也是裁得差不多,但这外面守卫却是丝毫不马虎。
    杨金顺等人来到狮子河边,出示了大夫人的腰牌,道:“六房车队一刻钟就会经过狮子桥,你们且将门打开。”
    杨金顺所谓的门,是设置在狮子桥头的路拦。
    六名护卫瞧见大夫人腰牌,立马拿开路拦,恭恭敬敬地等着六房回来。
    因是车队,而非一辆马车,行路就缓慢许多。江承紫在车里颠簸得不舒坦,倒是撇嘴说:“早知道就着男装,跟大兄一样骑马好了。”
    此时,从迎喜客栈出来,已经入了弘农杨氏地界,那种围观之事就渐少。因此,杨清让就提出骑马,杨舒越也是允许了。本来,杨氏男儿就该文武双全。
    杨清让骑马,舒舒坦坦,能快能慢,江承紫看得心痒。
    “你以为在外出游?这一路上多少眼睛盯着我们。一会儿到了祖宅,举手投足怕不小心都遭人诟病呢。”杨如玉说。
    江承紫则是抱着杨如玉的胳膊,安慰说:“长姐,你莫担心,谁敢给我添堵一时,我就敢给他添堵一世呢。我可不是什么良善的人,我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小女子哟。”
    她最后一句拖长了尾音,杨王氏只摇摇头,正色道:“你莫要胡闹,祖宅水深得很,卧虎藏龙。”
    江承紫乖巧地“哦”一声,就掀了帘子窗外。
    阳春三月的弘农,春色已浓。虽今年春旱原因,有点与往年不同,但春日里该有的物象却都是有了。
    马车缓慢,终于是真正进入杨氏地界。
    先是瞧见一块牌坊,祥云的顶端,上面书写:“名门望族,弘农杨氏”八个字。
    牌坊用的大块的青石打磨,未曾着色,看起来古朴大气,颇为典雅。
    “这是杨氏牌坊,算作杨氏正门了。”杨如玉介绍。
    江承紫点点头,杨如玉又说:“前面过了护杨河,就到外城。”
    江承紫“嗯”一声,只瞧着地平线上隐隐的城郭,只感叹果然是“千年望族”的弘农杨氏,单单就这一路进去,就大气磅礴。
    马车轱辘,过了护杨河,不一会儿就来到外城。外城其实在古代又叫郭,主要是修筑在建筑物外面,起防御作用的,一般来说,外城城墙坚固,颇高。若非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基本不能翻跃。
    外城之上则有防御的烽火台,弓箭手隐蔽处。平时,还会备沙包石块等,以便于抵御外敌入侵,亦或者劫匪来袭。
    “长姐,阿娘,你们说,在祖宅迎接我们的人,会在什么地方迎接?”一过护杨河,江承紫就百无聊赖地问这么个无聊的问题。
    杨如玉想了想,摇头,说:“按照规模和制度,应该是在内城门口。只是,现在,不确定。”
    “阿娘认为呢?”江承紫笑着问杨王氏。
    “那要看什么人。”杨王氏说。
    “老夫人肯定是在祖宅大堂等我们拜见的,绝不会出来迎。”杨如玉又说。
    “这可不一定。万一老夫人很是喜欢我这个孙女,要表示亲近的话,就可以在内城门口哟。”江承紫不淑女地笑。
    杨王氏也是“噗嗤”一笑,说:“阿芝,你这话——”
    “阿娘,我大实话。”江承紫嘿嘿笑,随后又问杨如玉,“长姐,你对祖宅熟,你猜猜会不会有人在外城门口迎接我们呢?”
    “外城。我们现在还不是封侯拜相,按照规矩没有的。就是这次大伯母他们在迎喜客栈来迎我们,都让我着实吃惊。原本,这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