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161章

名门天姿-第161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护卫身形一凝,迟疑地问:“难道不是?”
    “先前,让太子主持格物院,又把自己的姐姐嫁给太子。就是蜀王也避嫌,认为太子适合主持格物院。她更是一直将暮云山庄、翻云寨、以及他的兄长提出来。她可一直在力求低调。”李世民笑道。
    那护卫一听,顿时明白:“原来是有人想她死快点。”
    “先前,韦方正、柴绍这都是要竭力保护她,因此奏折上都讲她不过是个小姑娘,有点小聪明。这些守护他的人,是决计不可能做这种造势之事。”李世民缓缓坐下。
    这护卫沉默,只听得这精于谋算的天子笑道:“我倒想早些看到这女娃,这小小年纪,怎的就有人巴不得她死。”
    “陛下,这,那人算是借刀杀人么?想让陛下怒了杀了她?”那护卫有些不确定地询问。
    李世民点头,面上却冷了,说:“你暗中查查,谁算计到我头上来了。”
    “是。”那护卫回答,正要隐没在黑夜里,就听得李世民又自语一句,“大唐也许需要这么个人。”
    “可,若是盛名太大——”那护卫不由得又插一句。
    李世民扫他一眼,道:“那就要看这女娃的智慧与态度。她若连自己都救不了,那也不能怪我心狠。”
    “是。”那护卫略鞠躬,隐没在暗夜里。
    而江承紫一行,从二月送云珠出嫁,到云珠回门之后,就举家离开晋原县。
    关于粮食运送,一家人些许的分歧后,达成一致意见,由暮云山庄运送。这时,江承紫又提议能让暮云山庄运送去弘农的就都交给暮云山庄,而需要运送去长安的,就暂时先运送到长安,先寄放在暮云山庄长安城的仓库里。
    这样一来,一家人轻车简从,一路上游山玩水,还真是用了二十多天,直到三月初才入了弘农。
    一路上,江承紫看到朝廷已派人进行蝗虫科普,并且先前她与李恪一并商议的政策也被采纳,并且被朝廷推广得不错。
    江承紫惊讶于这政府机构的办事能力,同时也听到她盛名在外。
    “阿芝,那些人似乎在赞美你。”帷帽遮面的杨如玉略略弯身,在江承紫耳边说。
    江承紫蹙了眉,只低声回应一句:“捧杀而已。”
    “捧杀?”杨如玉不懂。
    江承紫只是拉了拉她,说:“走吧。”
    回到客栈,杨舒越见二人回来,也是松了一口气。杨王氏却神情凝重,对江承紫说:“我们处处低调。如今却有人为你造势,看来敌人有所行动。”
    “阿娘以为是哪一家?”江承紫询问。
    “总不会是皇家吧?”杨舒越很是担心。
    “皇家,如今多事之秋,阿芝能给皇家带来更多的利益。皇家暂时还不会这样吧。”杨王氏也不确定,便看向江承紫。
    江承紫摇摇头,说:“天威难测。天子行事,哪能与我们普通人一般。是不是皇家所为,还说不好。阿娘以为他不会,可转念一想,他就要将我置在这风口浪尖,成为凝聚百姓的傀儡,也未可知。毕竟,我曾说我师承仙者。当日,我因此身份不被迫害,将来,他也可利用这身份驾驭百姓。”
    “这,这可如何是好?”杨舒越踱步。
    “也可能是别人所为。”杨清让颇为冷静,随后提议,“让车虎查一查这流言最先从何地起,大约就可知晓几分了。”
    “大兄所言极是。不过就是皇家,杨家,还有长孙一族罢了。”江承紫撇撇嘴。
    杨氏六房众人心情低落,情绪不高,只长吁短叹。
    “你们这般成何体统呢。又不是什么大事。皇家想如此做,自有他们的用意。若非皇家,别的鼠辈就想借皇家的手除掉我。皇上可不想被鼠辈当枪使。你们也别太担心,让车虎查一查,有个底就是。杨氏六房可不是任凭人捏圆捏扁的。”江承紫说。
    杨舒越叹息道:“也只好如此。”
    “你们担心此事,大可不必。要担心,还是担心明日回祖宅的事吧。这祖宅里可是藏污纳垢,小人贼子层出不穷,稍不注意,得被人阴了。”一直一言不发的秀红在一旁撇撇嘴。
    “秀姨娘说得极是。我们此番重点在此。”江承紫脆生生地说,尔后,也不等一干人等反应,径直就起身说,“我饿了,吃晚饭去。听闻吃完饭,这客栈还有说书人呢。一会儿听听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祖宅众生

    杨氏六房轻车简从,一路游山玩水,从蜀中出发到达弘农。
    一家人到达弘农也并没有径直回祖宅,而是在弘农停留了三日,四处逛了逛。这才差人送信回祖宅,说明日一早就回祖宅拜会祖辈。
    原本因上次接到杨王氏说“二十日可到达”之信件而咬牙切齿的杨老夫人此时更是恨恨地说:“摆什么谱,说得谁要去迎接他们一家似的。”
    在一旁搀扶杨老夫人的大夫人没有接话,只是娴熟地为老夫人点燃了香烛。
    老夫人将香烛插到祖先牌位前,叩头跪拜,嘴里念念有词一番。
    大夫人赶紧将她扶起来,这算是完成了杨氏每日一拜的事宜。
    “你速来与我亲近,我们亦是本家。你如何看待此事?”老夫人知晓这大儿媳妇做事最为妥帖,是个低调有主见,不多言语的人。
    大夫人脚步语气神色皆如常,依旧扶着老夫人,缓缓地说:“我以为老夫人不必动气。他们送帖子回来报告行程不过就是礼数,至于挑衅与否,即便有,你是长辈,轮不得他们这般对待,付之一笑即可。”
    老夫人一听这大夫人话里有话,不由得冷笑一声,说:“我当你是个妥帖的人,没想到你也计较前日里的事。”
    “回老夫人,儿媳不敢。你支撑杨氏,做任何决定皆有你的考虑。”大夫人神色如常,丝毫不见慌乱。
    老夫人在一旁的亭子里坐下来,叹息一声,说:“他是我儿,是一家之主,我如何舍得。只是他去年去了一趟洛水田庄,便忘了方向,言行皆不利于杨氏,更不利于他自己,我这才不得已架空了他。别人不知,你却也不知?”
    大夫人笑了笑,道:“儿媳知晓。我方才也就事论事。说到底,六房也属于弘农杨氏,他们发迹,也是杨氏荣光。若是为杨氏着想,杨氏一族倒该同气连枝。此番,正是修复之好时机。”
    老夫人一听,横眉冷对,眼眸如刀狠狠扫过大夫人,厉声喝道:“亏得你还是我本家。当日,我见你知书达理,沉稳聪敏,选了你入得杨氏。今时今日,才发觉你是个目光短浅的。”
    大夫人垂首站立在那里,老夫人拐杖狠狠撞地,继续训斥:“别人能忘记。我萧氏一族怎么能忘记?当年炀帝之祸,说到底就是萧氏一族选人之错。大家族,不可控之人,再有才,也是无用之人。”
    “是儿媳糊涂。老夫人教训得是。”大夫人一副很受教的样子,心里却是腹诽:不可控之人?是你控制不住吧?那丫头不可控,你又能怎么的?
    大夫人虽未曾随自家夫君上任扬州,两人也说不上多么恩爱,但风雨同舟这么些年,早就是对方最亲密之人。所以,每月里总有两三次私信来往。
    两人在信中自然也少不得讨论杨氏,讨论六房以及九丫头。杨恭仁是原原本本地将自己对六房以及九丫头还有清让的看法与自己的夫人说了,同时也叮嘱她,祖宅一旦有风吹草动,她要及时告知于他。
    若是来不及,就想办法护着。
    她起先也不乐意过,想自己的夫君是不是因为还惦记杨王氏的姑姑之故,才要逆了老夫人的意思,保住六房。
    不过,她的夫君像是看穿了她,很快就又来了一封信,道:“当日,是我懦弱对不起月华,也没阻止母亲心狠对付月华,致使她惨死。但今日,要夫人护着他们,决计不是因月华之故。母亲毕竟老了,夫人是看得透大局之人。这弘农杨氏子弟,这一代能有几人能担得起杨氏荣光?就是咱们的几个子女,也是平庸之辈。”
    她看了夫君的信件,心中的疙瘩就没有了。她嫁过来几十年,目睹了杨氏内宅的各种争斗,也亲自看过杨氏六房的悲惨,更看过老夫人种种自私残暴的手段。而自家夫君说到底,虽为杨氏一家之主,一直以来却都更像是傀儡,一切都是老夫人在做主。
    夫君那一代本就没几个惊才卓卓之人,而这子孙辈也是些目光短浅、平庸无能之辈。
    莫说杨氏之人私下议论杨氏命运前途,就是相好的几家名门也私下嘲笑杨氏后继无人。甚至她暑日归宁,娘家人也有议论。
    她这些年,也就沉默着。他夫君也曾叹息过这事,对自己的儿女也是恨铁不成钢。
    如今,六房那一双寄养在田庄的儿女有如此大才,而且小小年纪就功勋赫赫。若杨氏真是她夫君做主,必得是要想方设法护着的。
    因为这才是杨氏未来的希望,而非那种蝇营狗苟,做着可笑美梦的举动。
    更可笑的是祖宅里,乌烟瘴气,各房说起六房的那副嘴脸,真让人觉得恶心。就连大夫人的大丫鬟也瞧不得,拿着一碗白花花的盐,私下里叹息:“夫人,这些人就是嫉妒。九姑娘与六房的小郎君造福万民。他们也享受这些盐,却又恶毒地编排别人。真恶心。”
    大夫人放下手中念珠,看了大丫鬟一眼,道:“他们心里如何想,我们真不知。他们这般说,也不过是迎合老夫人。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毕竟这杨氏几房,可没啥大作为,开销用度都要依附祖宅。老夫人,就是这祖宅的王。”
    大夫人说这话,语气都没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件很平常的事。
    “我明白了。”大丫鬟回答,“他们未必就真的很厌恶六房。”
    “也有可能是真的厌恶。你管他们作甚?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听我们的,做我们的。”大夫人扫了大丫鬟一眼。
    大丫鬟立马就知晓自己方才多嘴,便跪地道:“是我多嘴,大夫人莫要生气。”
    “你且去做饭,我有些饿了。”大夫人挥挥手让大丫鬟出去。尔后,她走到院落里,看着院落上空的蓝天发呆。
    若非自家老爷坚持要她在这里等上一年,她早随老爷去上任了,何以要在这污浊的祖宅受这份儿气?
    然而,虽然她沉稳,但有时候真是憋不住,要反驳一两句。比如今日,她实在忍不住就反驳了老夫人。
    老夫人严厉斥责她,她便认了错。
    老夫人看她认错,便也不多责怪,只叮嘱:“你夫君定是念着旧情,一时糊涂。你可不能护糊涂。再者,这王氏一族早与我们杨氏一刀两断。你是杨氏大夫人,又是萧氏嫡女,关键时刻可要拎得清。”
    大夫人心中更是鄙夷:居然挑拨自己儿子与儿媳妇的关系,还真是卑鄙。若非老爷先前有信件说起,此番还不得上了当,被她当枪使?
    她内心不悦,面上却平静,依旧是公式化的回答:“儿媳谨记。”
    “拎得清就好。”老夫人语气缓了下来,随后又转了话,说,“他们生了反骨,也不曾撕破脸。此番他们回来祭祖,我们自不能失了长辈风度。明日他们回来,就你去接待一番吧。”
    “是。”大夫人回答。
    “走吧。”老夫人摆摆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发昏

    杨氏六房在弘农停留几日,等暮云山庄的分点将米面以及物品交付完毕,又雇佣了暮云山庄车队装载粮食物品,足足有十五车。
    杨王氏这才命人送了帖子回去,说明日到。
    第二日,艳阳高照。
    江承紫一大早起床,就脱去冬装,只穿薄薄的春衫,披了一条薄披风。
    杨王氏亦命家里老小换上新衣,振作精神。尔后,又将六房的马车装饰一番,杨舒越与杨清让乘坐一辆。
    杨王氏与杨如玉、江承紫乘坐一辆。
    秀红母子四人乘坐一辆。
    尔后几辆普通点的,是杨氏六房从蜀中带回的丫鬟婆子。
    装饰分配完毕,杨氏六房的车队就浩浩荡荡出发。
    打头的是六房护卫,骑高头大马。尔后则是杨舒越与杨清让的车,随后跟的是杨王氏母女三人的车,再然后是秀红母子四人,之后便是丫鬟婆子。
    主人家的车都被骑马护卫围护着。尔后是骑马的小厮们,最后就是运送行李物品的车队。
    长长的车队绵延开来,又插的是杨氏旗帜。一路上围观之人不少,少不得询问杨氏有什么大动作。
    “听说是杨氏六房从蜀中回弘农祭祖呢。”有人回答。
    围观之人听闻是杨氏六房,顿时来了精神,径直就问:“那九姑娘和小郎君也是一并在了?”
    “那肯定啊。瞧这车队规模。”有人十分笃定。
    百姓顿时就激动起来了。别的不说,这吃得起好盐,就是这些老百姓真真切切的感受。放在从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