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150章

名门天姿-第150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年之后,就有足够的资本与这些老狐狸们周旋。一切都要谨慎小心。
    云歌从未见过这个女娃如此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由得一愣,倒是不知该说什么。
    “你要记得,你家公子只是人,不是神。”江承紫又补充了一句。这一句,同样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云歌有些不明就里,只应答了一声:“好。”随后,又嘀咕一句:“九姑娘奇奇怪怪的,我可不明白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江承紫叹息一声,说:“只是想说,我们要相信他,但也不要什么都让他去扛。我们要爱护他,心疼他,为他分担。”
    云歌作为一只拥有人类级别智慧的鸟,虽然不懂太多的情愫,但在此时此刻,它算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震撼,连连点头,说:“是。我一直都在竭力爱护我的主人。”
    江承紫对转头对它一笑,说:“所以,我必须要去找他。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云歌想要劝说,却又觉得自己已经被九姑娘说动,根本就无言劝说,只得来了这么一句“可是”。
    江承紫不在多言,将匕首与格斗刃都分别放好,从墙上取下弓箭,将门一拉,顿时就怔住了。
    “警觉性变差了。”院落里有人站在那棵还未落叶的金丝楠木树下,笑语盈盈。
    屋内的灯光斜斜照射出去,满院子的雪花在风中乱舞,他款步走来。
    江承紫往后退了几步,他进了门来,带来一屋的风雪。
    “呀,公子,你回来了。”云歌甚为高兴,又开始喋喋不休:“九姑娘这全副武装,还说要出去找你呢。”
    李恪满脸都是温和的笑,将身上的披风脱下来挂在衣架上,一脸笑意地瞧着江承紫,打趣道:“原来阿紫如此担心我。”
    “谁担心你了。我是怕你在这晋原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杨氏六房会遭无妄之灾。”她低了头,转身将手中弓箭挂到墙上。
    “真的?”李恪声音轻柔。
    “真的。”江承紫死鸭子嘴硬。
    李恪轻笑一声,说:“阿紫说是真的,那边是真的。不过,阿紫的警觉性却是变差了,有人来了,你也不知。”
    “是这只鸟太聒噪。”江承紫指了指云歌。
    云歌抗议:“关我什么事?是九姑娘你一直问这问那的。我总得要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吧?”
    “我很好奇,你这样鲜少话语之人,怎么会培养出这样一只话唠的鹦哥。”江承紫一颗心终于放下来,无论他方才是去做啥,他总是平安回来。她之前的烦躁焦灼在瞬间全然消失无踪。
    或者,这就是深爱一个人的感觉么?
    江承紫内心兀自疑惑,脸却莫名滚烫,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雀跃。
    “我也很好奇。嗯,大约是天性之类的事吧。”李恪耸耸肩,在软软的毯子上坐下,斜倚在靠垫上,伸了个懒腰,说,“还是家里舒服温暖。外面天寒地冻。话说,阿紫,你难道要穿这一身跟我赏雪?”
    江承紫这才意识到这一身实在不合适,便说:“我这就去换了。”
    李恪还是温和地笑着,说:“其实这一身,真让我惊艳。英姿飒爽呀。我都不禁想,或者你穿戎装,怕要更让人惊艳吧。”
    “胡说八道。”江承紫嘟了嘴,随后又说,“我还是先不换了。”
    “哈,你听我喜欢看,便不换了。”李恪碎嘴。
    江承紫回头瞪了他一眼,说:“你想多了。我只是想起既然是要赏雪,那总得要在廊檐下挂灯笼。几个丫头去准备器具食材,总不能等他们回来再挂。”
    “你要亲自挂?”李恪问。
    “嗯。”她回答。
    李恪却已起身,调戏她说:“这样美好的事,哪能让你一个人做。我来帮你。”
    “你外面跑了一阵,累了。我来就好。”她无视李恪的调戏,径直说。是的,她是真心疼他。
    李恪听得暖暖的,唇边荡漾着笑,便不觉间就来了一句:“瞧着你,再累也不累了。来,让我帮你。”
    他说着,接过她手中点燃的灯笼,轻轻一跃,挂在了屋檐下的灯钩上。
    “来,再来。”他语气十分温和,江承紫只觉得周围的朔风、大雪、寒冷似乎都不存在,有一种莫名的暖意在周遭涌动。
    “好。”她递上灯笼,他依旧轻轻一跃,将灯笼挂上。
    如此再三,两人一并在廊檐下挂了七个灯笼。
    “若是在江府,我们倒可以在后院生火烤全羊呢。”他与她并肩站在窗前,瞧着院落内纷纷扬扬的雪花,轻声说。
    “那是北地的豪放。我其实还是喜欢‘红泥小火炉’的江南风情。”她说。
    “嗯。我也喜欢。”他回答。
    云歌被无视在一旁良久,终于忍不住出来找存在感。于是,在这不合时宜的时候,云歌“咳,咳”两声清了清嗓子,但它还没说话,三个小丫头就鱼贯而入,后面还跟着几个厨房的小厮。
    红泥小火炉,温酒器具,杯盘碗盏,以及洗干净的蔬菜猪肉、羊肉,还有各种肉干,蜜饯果子、糕点水果。
    “林大厨问姑娘可需炒几个菜?”安放好一切后,小青询问。
    “让林大厨歇息吧。这边足够了。”江承紫吩咐,几位小厮就退出去,三位小丫鬟就退到廊檐外的门房处站着等伺候。
    “你们几个也去歇息吧,这边不需伺候了。”江承紫挥挥手。
    几位婢子不敢多言,依言退下。江承紫瞧着小火炉,说:“离水开还有一段时间,我去换身衣裳。这身总是不够轻松。”
    “你且去吧。”李恪笑容温和。
    江承紫一入里间,就听见李恪在问云歌:“你不在长安守着淑妃,跑到这里来,可是长安出了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长安事件

    江承紫手一顿,拿着衣服不敢动,静静听云歌的回答。
    “没出啥事,就是到冬至日了。淑妃说你即便是担任蜀州大都督一职,但也能回去过冬至,每个音讯,她担心。让我来瞧瞧。”云歌回答的跟刚才别无二致。
    难道是自己多想了?
    江承紫解开衣裳,换一身棉袄衣裙,却还是侧耳听着屋外的对话。
    “天寒地冻,长途跋涉。母亲平素最疼你,何以能让你辛苦?从实招来,不然,小心你的皮。”李恪沉默许久才来来这么一句。
    云歌带着哭腔,说:“公子,你变了。你居然,居然跟九姑娘一样的口气。”
    江承紫不由得“噗嗤”一笑,心里说不出的甜蜜。
    “别废话。”李恪缓缓地说,语气并不是太好。
    云歌果然是一只会察言观色的鸟,立马就收住逗比行为,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前一段时间,陛下去淑妃宫里,两人发生了口角。”
    果然是有事,自己的判断不错!
    江承紫拿了梳子慢慢梳头,认真听外面的对话。
    “别吞吞吐吐,说。”李恪急切地命令。
    那云歌毕竟是一只鸟,看到自家公子似乎是真的生气了,也不玩闹,径直说:“公子,此事复杂,请容许云歌想想该怎么说。”
    “那你且想想。”李恪丢了这句话,却是快步往内室来。
    江承紫虽然已穿好衣裳,但也不由得心里一慌。
    “阿紫。”他在门外喊。
    “我在。”她回答。
    “你可穿好衣衫了?”他问。
    “穿好了。”她回答。
    “那你开门。”他柔声说。
    开,还是不开?
    江承紫踌躇一下,随后又觉得自己太搞笑了,李恪还能把自己怎么了?自己如今的体能与武力值,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对自己怎么样的了。
    于是,她打开了门,对门口的李恪说:“头发没梳好,蓬头垢面,怕吓着你。”
    李恪轻笑一声,说:“我才不怕。”
    “以后,我会苍颜白发。”她语气里已有撒娇的意味。
    李恪大步跨进来,执起她的手,让她坐在梳妆台前,执起篦子与梳子,说:“苍颜白发,那也是你。”
    “你要帮我梳头?”江承紫低声问。
    “嗯。”他回答得很自然。
    江承紫倒是愣了愣,从前岁月里,她读到“举案齐眉”“闺房之乐”,想的却总是男子为女子温柔地梳头描眉的画面,屋外应该是春日暖阳,和风习习,鸟儿鸣声清脆。
    尽管有人笑她,说这两个词语根本不是这意思,但她总觉得这样的场景极美,因此也极其喜欢这两个词语。她还固执地认为“闺房之乐”不应该带着那许多邪|淫的气息,而该恰恰是她所想的这种。
    李恪的手法并不是很纯熟,只简单将头发束成马尾拖在后面,看起来有一种原始的美感。
    “你还小,乌发云鬓,总不合适,今夜赏雪,这样简单放松就好。”他站在她身后,看着镜中的她,只觉得那面目如何也看不够。
    江承紫看到他灼热的眼神,垂了眸,脸却是发烫,低声嘀咕:“是你不会梳女童发髻吧。”
    “哈哈,我确实不会。”他笑了笑。
    “我就知道。”她回嘴。
    他却俯身在她耳边,轻声说:“可我会盘发,梳妇人发髻。”
    江承紫听得身体一颤,心莫名慌乱。男子为女子盘发,梳妇人发髻,那是洞房花烛夜后的清晨,男子必定会自己的妻子所做的事。
    “小小年纪,却是什么不好的都学了。”江承紫慌得不得了,面上却竭力保持镇定,嘟囔了一句。
    “如何不学好了?看来,阿紫什么都懂。”他打趣她。
    她“嗖”地起身,说:“去看看云歌,问问这只不诚实的鸟。”
    李恪却将她一拉,喊了一声:“阿紫,别走。”
    “怎了?”江承紫有点慌。
    他眸光明亮,低声说:“真觉得度日如年。”
    他没再说话,江承紫却是能理会他的意思:自然是怕夜长梦多,横生变故。
    他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阿紫,无论如何,我都会守护你的。”
    “别那么悲观,未来很辉煌。”她对他笑。其实,她此时也生出一种无力感:纵使你有百臂千手,但意外与命运真是防不胜防。
    李恪点点头,说:“一定会很辉煌。不过,这日子过得真慢啊。从前,我等着与你相逢,四处寻找你,真觉得度日如年。如今,等着你长大,也是度日如年。”
    他起初说日子过得慢还是很严肃的口吻,到后来居然就是暧昧的语气。
    江承紫不由得听得脸红,将他的手一拍,说:“不理你。”径直转过屏风,往外间去。
    外间小厅里,云歌还在桌上走来走去,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
    江承紫没理会它,径直挽了袖子,将红泥小火炉里的煤扇得旺一些。又将厨房为她准备的调料都放到骨头汤汁的锅里去。
    “你这样弄,能好吃?”云歌首先答话。
    “继续想一会儿如何回答你家公子。莫要说废话。”江承紫叮嘱。
    云歌无语,继续踱步。江承紫尝了尝那汤汁,用茶水煮过的羊骨头汤别有一番风味,木姜子、山奈、八角、花椒等调料用布包裹放入到锅里炖煮,凝固的鱼油放入火锅中,增添了一种别样醇香。
    “好香。”云歌忍不住赞叹一句。
    “闭嘴,好好想。”斜倚在软榻上的李恪说。
    云歌拿翅膀捂了嘴,继续踱步。
    江承紫将锅底做好,摆放好碗筷,又在一旁的小路上烫酒。烫的是她亲自酿的桂花酒,一小坛子的桂花酒,是她走访了晋原县城,找到酿酒的老把式,诚心学来的。
    只不过,唐朝的酿酒工艺真心落后,而且粮食是珍贵之物,自然酿出的酒纯度不高,而且不好喝。江承紫也不是嗜酒如命的人,所以,只是略略酿了一坛子,还算过得去的桂花酒珍藏起来。
    说实话,前世里,因为江氏一门一直都是军人世家,基本禁止饮酒。江氏一门对酒真心没多大的爱好。江承紫在酿酒这块儿的知识比较欠缺。
    “我闻到十里平湖,桂子飘香。”李恪懒懒地说。
    “若在我家乡,桂花酒要比这酒更醇厚。”她闲聊。
    “也是你自己做的么?”他问。
    江承紫摇摇头,说:“在那时空,我也不知我活的是什么。爷爷希望江氏一门继承祖先荣耀,堂兄堂弟都跑得没影了,爷爷就瞧着我。”
    “你没拒绝?”李恪问。
    江承紫将翻了翻锅里的菜,搬了之前让木匠做的椅子与小木桌子到窗前,将窗户洞开,徐徐坐下,才说:“我仔细想了想,似乎不太会拒绝别人的恳求。所以,我就去军中了,戎马生涯,倒没为自己活了。”
    “戎马生涯!”李恪感叹一声,也是施施然起身,理了理身上的袍子,在她对面坐下。
    江承紫将调味的碟子都摆放整齐,又搬了一张椅子,招呼云歌过来坐。
    云歌一听,立马就飞过来坐好,很是高兴地瞧着火锅,道:“九姑娘,我在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