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101章

名门天姿-第101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事情都调查一番,恐怕一丝一毫的细节都不曾放过。
    他是优秀的权谋者,更是优秀的上位者,知人善用这种事不是单纯的夸赞之词,而是每个上位者都会做的事。也不仅仅是后世传言的血滴子、东厂、西厂会干,就是那些明君都会做这种事,不会仅凭哪个大臣的一面之词,就会用一个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是拍马溜须人所言。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早就把祖宗八代都查清楚了,你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就将你连根拔除。
    “我自小神魂不定,师父仁心,犯了红尘俗戒,带我回仙岛修炼,教习些许书理。原本不属凡尘。然师父仁心,看不得天下百姓受苦,便以身犯戒,为我指方向,让我自行领悟探索。我虽不才,然又结识能人异士,得到我杨氏六房以及蜀王支持。才敢不知天高地厚,提出此计划。如今,蒙大家看重,众人支持。我定全力以赴。”江承紫的声音不疾不徐,又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身世说道一番。
    韦将军一听,连忙说:“杨姑娘实在过谦。大家已为神农计划下旨到剑南道以及益州,要当地的驻军、大小官员全力配合于你们。这可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可见大家如何支持于你。”
    江承紫一边谢恩,一边心里想:这李世民果然人精,这一番下旨,不仅仅显示了朝廷对这事的重视,而且还能搞得各州府出钱出力,解决了朝廷拨款的问题。
    当然,江承紫一开始就知晓李世民的算盘,也知道大唐在经过吉利的掠夺后,国库空虚,李世民恨不得逮着谁都扯下一把毛来。她就利用了众人爱慕虚名的心理,一开始就把神农计划基金会定位为官方众筹,成果喜人后,可以署名,可以抽奖。
    在营销方面,她也是一把好手,挖坑埋人的事没少干。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她对于上位者的心里揣摩得很透彻。
    因此,她在提出计划的同时,就巧妙地为李世民找出一条官方众筹的资金方式。
    上位者,尤其是穷得叮当响的铁公鸡李世民,巴不得又有得力的方案让国富民强,又不需要自己掏钱。所以,江承紫早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
    当然,杨清让是不太懂这其中门道,毕竟是孩子,还怀着士大夫的正义之气。而姚子秋虽是商贾之家,但自己从未亲手经营,也是似懂非懂。只有李恪看到她的举动,只是捂嘴笑了半晌,凑在她耳边低声说:“你这儿媳妇,我父亲定然满意得很。”(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神农计划的负面效应

    诚然,李恪聪颖过人,又有两世的记忆,对于周围看得透彻,哪能瞧不出江承紫当时的敛财手段,以及向李世民的示好呢。
    当然,江承紫也不觉得自己这一手能瞒得过李世民,或者说瞒得过那些朝堂上的老狐狸。
    这一招,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再者,各取所需。杨氏六房需要掌控杨氏一族,需要加官进爵,而李世民需要国泰民安,国库丰盈。更希望的是不出钱,就能有此等好事。如今,有人出谋划策,又有神奇能力,且能对江山社稷无害,李世民自然求之不得。
    “既得大家支持,又得众人信任。这实乃杨氏六房以及暮云山庄之福。”江承紫接了这韦将军的话,笑着说。
    “诚然如此。此乃杨氏六房莫大荣耀。”杨清让也是笑道。
    “恭喜两位。”韦将军拱手道,随后便又顿了顿,才切入正题,说,“大家对于杨氏六房以及暮云山庄所提之‘神农计划’深感欣慰。只是江山社稷的稳固,还须众人努力。”
    江承紫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声,暗想之前还是自己百密一疏,忘记想一想李世民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忘记换到历史的角度去想一想了。
    杨清让毕竟是孩子,没听懂其中含义,便是接话道:“身为大唐子民,维护江山社稷稳固,义不容辞。”
    江承紫也假装听不懂,顺水推舟附和一番。说:“维护国家荣誉,社稷稳固,人人有责。义不容辞。这还请韦将军代为转达,请大家放心。”
    韦将军本来想委婉说一说的,毕竟在临行前,自家大兄与在宫里为妃的姑姑都交代过,此事涉及蜀王,即便陛下要求你传达这层意思,你就委婉传达一番。听闻那女娃天资聪颖。或者不需明说,一点就透。就让他隐隐透出这话就是。
    “那若是那女娃不知又如何?”韦将军询问姑姑。
    姑姑拢了拢华彩衣袖,深深吸一口气。说:“那便任由对方,不可明说。”
    “可大家那意思——”他有些不甘心。
    姑姑蹙眉喝道:“天威难测,你敢妄自揣测圣意?”
    韦将军吓得一抖,便被韦贵妃扫地出门。灰溜溜揣着圣旨琢磨一路。骑马出了宫门。一出宫门,就瞧见长孙家的老三书生打扮骑着马,折扇一开,说:“大家与家父命我和你一并去晋原县宣旨。”
    “当真?”韦将军蹙眉。
    他韦氏一族与长孙氏向来不太和睦,他对长孙家的几个小子也挺看不起眼的,尤其是长孙家的老大长孙冲,趾高气昂,严肃得很。那面容又极其像他爹。看起来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这老三倒是为人低调,但就因为低调。极少说话,也极少跟长安的官家子弟们一起玩乐。
    不,应该说长孙家的皆不与别家为伍。别家在蹴鞠、打马过闹市、行猎、喝酒饮宴时,长孙家的绝不参与,都在家用心苦读,努力习武。久而久之,整个长安官家子弟都知晓长孙家的孩子是要要做大事的,不能去打扰。大家都与长孙家的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然,不仅仅是长孙家的,还有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也是国之栋梁,千万不要带坏了。这不仅仅是小伙伴们的共识,也是各家家长的共识。当然,各家家长到底也是暗暗较劲,家里孩子做错事,一被批评,长孙家的孩子就是典范榜样。
    可以说,长孙家的孩子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大家暗地里有羡慕,有讽刺,还有愤恨。
    韦将军从小出生韦氏大家,虽不是继承人那一脉,但也算嫡子。只是不喜读书,爱好武功,家人不甚喜欢。从前与自家兄长对比,入了长安城,时不时就被人拿来跟长孙家孩子对比,被逼学习兵法。
    因此,他对于长孙家子弟向来没啥好感,也不愿意结交。这会儿,长孙濬来挡住他的路,要与同去蜀中,他还真没啥好心情。
    “大家下旨,另,家父亦希望我亲自往晋原县一趟。”长孙濬回答。
    人家皇命在身,他也不便拒绝,两人一路快马加鞭来到晋原县。原本,他一路上入蜀道,翻山越岭,还想着这长孙家的习武不太厉害,要摆他一道,却不料长孙濬倒是一点都不文弱,骑马来去,风餐露宿,悉如平常。就是在蜀道上遇见劫匪,也是出手快准狠。
    他倒是暗暗佩服上这长孙家老三,觉得比他那万年黑脸的大兄长孙冲要好得多。到了蜀中,两人亦是无话不谈。韦将军算作五大三粗,没什心机之人,不知不觉就将自己的烦恼吐露。
    长孙濬话不多,只一句:“我来此,一则是瞧瞧杨氏六房,为当今大家打探虚实;同时,与杨氏六房说清楚,若要与蜀王联姻。这神农计划,他们就不必参与;若是要参与,就不能与蜀王联姻。”
    “这,我亦听出大家之意。只是不知如何与杨氏六房说起。首先,这蜀王有意于杨氏九姑娘人尽皆知,说他为这女娃,是不顾人们揣测他的野心;其次,蜀王又是这次神农计划的官方蹙起者;第三,先前我大兄亦打听过,说这女娃与蜀王感情甚笃。唉,如此一来,我倒不知如何说。于情,总不至于拆人姻缘,误人前程。”韦将军据实以说。
    长孙濬只是微微蹙眉,缓缓地说:“韦将军此言差矣。你我虽不曾亲眼见过那乱世可怖。但听父辈们所言,已让人心惊胆寒。这乱世切不可再来。与天下大义相比,韦将军认为这毁人姻缘是善举,还是恶举?”
    韦将军一听,立马热血沸腾,道:“长孙公子这番话,我便明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长孙濬轻轻一笑,道:“既然韦将军已无顾虑,就请启程。”
    两人便那一路而出,快马加鞭,往蜀中而来。
    不过,虽然他是个大老粗,也分得清韦氏一族与长孙氏不可能同气连枝。他佩服长孙濬,但却不会在这件事上去听长孙濬的安排。
    于是,他在传达陛下旨意之时,亦是听自家姑姑的话:既然陛下委婉,他委婉即可。
    但正如他担心的那般,人家完全没有听懂这话的意思。韦将军心里不好受,便瞧瞧身旁端正跪坐的长孙濬,想着这小子也是奉皇命前来,自己断不可把什么都全包全揽。
    长孙濬却没有要说什么的意思,韦将军在心里腹诽将那人里里外外骂一顿。而那边厢,人家杨氏六房的这一对兄妹却已十分礼貌,命人再度奉茶,奉上精致的茶点。
    当然,此刻,江承紫正在屋内,琢磨着如何再试探试探这两人,看看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以及对李恪的态度。(未完待续。)
    ps:  对不起各位,最近忙得飞起来,所以,就有一段时间没更新。从今天起,恢复更新啦。请继续支持我哦。

第一百四十九章 见招拆招

    江承紫等二轮茶点奉上后,便笑了笑,朗声说:“韦将军不远万里,来传达当今陛下旨意。杨氏六房感激不尽,此番情谊,于私,便是留韦将军多住几日,瞧瞧益州的风土人情,也好回长安,与陛下仔细说道一番。这于公,陛下此番情谊,杨氏六房以及神农计划的全体参与者定会全力以赴来报效朝廷。至于陛下所谓的江山社稷的稳固——”
    她说到这里,略略顿一下。那韦将军听闻,立刻就问:“如何?”
    江承紫看他这模样,就知晓方才他那一句话真是另有所指,只是怕有谁与他面授机宜,这大老粗才能这样委婉到她几乎听不出其中之意。然而,看他那神情语气,却到底是着急得很,想要身旁那长孙少年帮忙,但那少年却并不理会。
    长孙一族,个个人精。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儿子,昔年看典籍,秦王府旧部的那帮人,其子弟多不成器的纨绔。唯独长孙无忌之子,个个都能担得起一方面责任。
    如今这事,那少年似乎并不想多讲,但人在这里,定然还有别的山山水水。她得给予他们谈话的充分时间。
    韦将军急切地问“如何”,早就证实江承紫的猜测。李世民毕竟是上位者,看到神农计划的可喜,同时也看到王朝未来可能的隐忧:
    李恪作为庶子,本身就已很优秀,若今时今日再加上这神农计划的一帮人。李恪会如虎添翼。庶出过于优秀,自然威胁将来的江山社稷。所以。李世民这一方面喜欢神农计划,另一方面,当然有别层次要求。
    江承紫瞧着韦将军那急切的样子。缓缓地说:“我辈虽年龄不大,但亦酷爱读史书。江山社稷若不稳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就是我们父辈所遭受的隋末之乱,也是让人觉得可怖。我常听父辈提起,只觉得那是人间地狱。我师父亦常说,国之根本。社稷稳固,世间百姓祸福,上位者定得担当责任。”
    “姑娘小小年纪。见识果真非凡。”许久不说话的长孙濬总算是说话。
    少年人的声音却冷静持重,果然是长孙一族之人,到底是苛刻要求下长大,与众不同。
    “公子过奖。我亦不过一介凡人。有幸有奇遇。得开眼界,怀一颗悲天悯人的正义心罢了。”江承紫客套一番,便又笑,说,“不过,我乃闺阁女子,眼界太窄。如今,想为百姓贡献一己之力。却到底不通人情世故。内心诚惶诚恐,实在不知当今大家天威。二位皆是长安之人。天子左右,到底比我这乡野闺阁之女知晓天子之意。今日在此,杨氏阿芝还请韦将军与长孙公子明示。我与大兄年纪尚有,实在愚钝。”
    她一番得体的话一出,长孙濬略略抬头,神情略略惊异,尔后便很装逼地来一句:“陛下之意,长幼有序,方能江山安定。而九姑娘大才,其姻缘大事一举一动皆关乎社稷万民——”
    长孙濬说到这里,顿了顿,他认为此女聪敏,此话点到即可。本来,当今陛下也只是让他来试探试探这女娃。
    江承紫听到这话,更加知晓自己的猜测,心里万分后悔自己先前考虑不周,未曾去做帝王之谋,而李恪也操之过急。如今,两人这婚姻怕会被李世民百般阻挠。
    他或者喜欢李恪,欣赏李恪,但那也只是出自父亲对儿子,君王对臣子。李世民这种人断不会自己的私人爱好而罔顾江山社稷。所以,他断不可能让李恪如虎添翼。
    “陛下过奖。阿芝虽有才,但又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