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百年家书 >

第166章

百年家书-第166章

小说: 百年家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厂,从关外来,以前一直在上海,我姓吴,她姓黎,行三,我是她大嫂。”
  “哦,从关外来。”孔二慢悠悠的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能在这儿与你们碰见,可见你们当家的也是好本事。”
  这孔二脸与身材一样,都不出挑,但这气场倒真是浑然一体,她自个儿才多大个人啊,夸起“黎当家”来一副马云的样子,好像康熙赐匾似的。偏偏大嫂和黎嘉骏都没觉得哪里不对,大嫂尤其自豪,毕竟现在当家的可是她老公,此时笑得从容自信:“世道艰险,国破家难,总要比旁人多想点,才好过活。”
  孔二听着,漫不经心的点着头,手上掏出根烟,低头一边点火,一边作势让了让,含糊道:“你们进去吧,我抽烟。”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零星笑意,路过孔二便进房间了。
  刚开门,里面便是一片热闹,这是剧院的二楼,绕着围栏有三排座位,沿墙有一桌桌的精致糕点,隔几步就站一个侍者,端着餐盘候着,随时给人递酒递糕点。
  二楼观众席人并不多,戏没开始,大家都站在边上扎堆低声聊天,热闹的是一楼的观众席,下面已经人声鼎沸,人人都在等待着一出好戏能将他们从短暂的悲惨氛围中带出去,即使这出戏的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早在三一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爱国剧已经开始占据市场,到现在已经逐渐与传统的戏剧有了分庭抗礼之势,至少不少戏曲家都卸下了浓妆穿上了布衣开始演起了被迫害的国民,一些高端的剧院除了要有齐全的电影放映设备以外,还必须得有一两出叫座的爱国抗日剧,否则就不能叫好剧院。
  今天这剧就挺有名的,只是她一直从未亲眼看过罢了。
  很快,报幕的人出来过后,剧就开始了,众人纷纷随意落座。
  “嫂子,这剧你看过吧,怎么样?”黎嘉骏趁人声还没落下,忍不住问了一句。
  大嫂怔愣了一下,有些勉强的笑了笑:“总归,看了心里堵。”
  话音刚落,哐哐哐,铜锣声响起,一个老人带着个娇美的小姑娘出来卖艺,等周围路人纷纷围上去后,便拿出一把胡琴,他弹,小姑娘唱: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黎嘉骏虎躯一震,脸哐的一疼,万万没想到上来就那么重口味,作为九一八亲历者,虽然不是东北军,但这歌词就是在戳脊梁骨啊,大哥看了不知什么滋味,大嫂已经用表情证明她滋味不好了!
  明明请帖上写了演什么戏,大嫂还来,这不是找虐么……
  她偷眼往旁边瞟了瞟,大嫂嘴角还是保持着微笑,并没什么痛苦的样子。
  “嫂子,您可真心宽。”她侧头悄悄说了一句。
  大嫂笑了笑:“哪能回回看到都揪心呢?”
  此时,剧情已经走到了老头子拿起鞭子要抽小姑娘,围观群众义愤填膺,一个小伙儿冲上前抢下鞭子就要抽回去,顿时把那老头儿吓毁了,连连讨饶:“这是戏啊,这不是真的!”连那装样子要被打的小姑娘也扑上来阻拦:“客官,这只是戏呀,这不是真的!”
  愤怒的众人这时才清醒过来,纷纷道歉。
  观众席上看过这剧的肯定不少,但是心情却还是被剧情牵着走,一会儿怒发冲冠,一会儿尴尬哂然,这时都心领神会的笑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围观群众以己度人,纷纷怒斥起日寇的罪行,最终所有人都义愤填膺,举起拳头开始喊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赶走东洋鬼子!”
  “……”
  一杯酒突然斜刺里插进来,出现在黎嘉骏的耳边,她整个人一僵,耳朵边有种被子弹划过的感觉,连“嗖”的一声都能听到,她动作夸张的往旁边猛地一躲,这才反应过来,转头去看,竟然是孔二小姐,她有些惊讶的挑了挑眉,身上还带着股淡淡的烟味,轻轻抿了一口红酒,低头看着她:“黎三小姐?”
  “啊,是。”黎嘉骏假模假样的敬了敬,也抿了一口,这红酒醇厚,口感绵长,确实不错。
  “打关外来,看这戏,感觉不一般吧?”她又悠悠道。
  黎嘉骏笑了笑:“关内外的看这戏不都一个感觉么?”
  “说的倒是。”她回头看了看,又望回来,“太无聊了……会打牌不?”
  “什么牌?”
  “Bridge。”她抬了抬下巴,“桥牌。”
  黎嘉骏一愣神的功夫,她又补充道:“不管输赢,钱都赈灾,怎么样?”
  “事儿倒是好事。”黎嘉骏微笑,“只是,我不会桥牌呀。”
  “啧。”她啧了一声,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酒杯随意一晃,竟就这么转身走了,没一会儿就寻摸到不远处又一个姑娘家,讲了两句,那位小姐微笑着站起来出去了。
  黎嘉骏坐下来,心情颇为复杂,一旁的大嫂笑了一声,调笑道:“你爹要是知道你入了孔二小姐的眼却错过了,不知要多捶胸顿足呢。”
  “怎么会呢,刚才我也没与她说话呀。”黎嘉骏想不通,“这么多人,偏找我。”
  “骏儿,你记得我们前日说的话么?你呀,还是穿裤装好看。”大嫂笑道,“所以,这叫臭味相投。”
  “幸好我不会打桥牌。”
  “怎的幸好呢,你又不是不知道孔家的能量,其实要我说,既然是她自己找上你,你便陪着玩两局,也不用上赶着巴结,交情自然就来了,多好呀,你也不是没瞧见方才楼下那众星拱月似的样子。”
  “别呀,嫂子,你还不够了解我爹。你就问我爹,他愿意我跟着孔二混,还是愿意我老实搁家里呆着?”她顿了顿,又道,“还有,刚才她给我递杯酒可把我吓着了,你说我要是去打牌,把牌当暗器,发作了怎么办?这出了事儿,算谁的。”
  大嫂笑出来,点头表示懂了:“好了好了,反正外头是男人家的事,本来你哥就希望我带你看场戏撒点钱,就不要多想了。”
  此时下面有个司仪跳上来,开始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一楼的喝彩连连声振寰宇,楼上的人却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表情大多是平静的,也有表情激动点着头的,更多的人则还在抓紧时间聊着天,相比楼下那般热火朝天,楼上竟然还有一种觥筹交错的感觉。
  过了一会儿,募捐开始了,其实这都是走个形式,钱早早的就交给主办方了,司仪只是在下面报着数,什么“嘉陵公司,孔老板捐赠五万元!”“源福祥捐赠三万元!粮食物资一百斤!”“……”
  一楼大多是普通百姓,楼上报着数,他们则掏出钱塞进过道上侍者抱着的箱子里,气氛也算热火朝天,有时候听到有谁捐的特别多,还会喝彩一番。黎嘉骏坐在二楼第一排,趴在栏杆上望着下面的众生百态,看得津津有味。
  等报完了数,她再回头,发现二楼差不多人都走完了,大嫂在一边与一个年轻女子在聊天,看见她回头,问道:“看完了?来,嘉骏,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唐亚妮,她父亲是政府里的,与我相见恨晚,你俩差不多岁数,说不定可以交个朋友。”
  那女孩儿穿着一身连衣裙,圆盘脸,翘鼻,樱桃嘴,齐刘海,及肩的小卷发,头上还扎着一个蝴蝶结,她眼睛不大不小,眼神明亮,不笑自带一股笑意,此时笑起来更是弯成两弯亮晶晶的月亮。
  “你就是黎家三小姐啊,我小你一岁,就叫你姐姐啦。”她声音脆亮。
  “你好。”黎嘉骏笑。
  “人家唐妹妹现在在重庆大学上学,你如果闲着没事儿,也可以去大学找她,偷偷课。”大嫂道,“今天不早了,下回我们约个时间,好好聚一聚。”
  三人又寒暄了一会儿,便道了别,各自回家了,离开剧院的时候,路过二楼的过道,正看见孔二小姐从尽头的一个房间走出来,她靠着墙站着,低头点了根烟,抽了一口,长长的吐了口烟,斜眼瞥见她们,随意的扬了扬手。
  黎嘉骏便朝她挥挥手,算是再见了。
  “嘉骏,走了。”洗手回来的大嫂叫了一声。
  “哦。”黎嘉骏往楼梯口走去,下意识的又回望了一眼,正看到孔二小姐进屋关门,白西服一闪而过,只留下一缕烟被截断在外面。
  ……就像一本黑白电影。
  ※※※
  ※※※
  【作者有话要说】
  小段子:
  梁思辰临死前最后一句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指的湾湾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央大学
  姑嫂俩回了家,谈起一路上,也算有惊无险,最好的消息莫过于没犯病,但大嫂却表示心惊胆战:“也是有那么两回的,我都觉得她不对了,幸好自己反应过来,可见在外头,自制力倒反而强点。”
  这话说出来,黎家男子天团真的开始认真考虑起给老三找活干,正巧报社的总经理回来了,大哥便派人去打听,看是不是能请人吃一顿饭,顺便谈一谈自家神经病妹子的工作事宜。
  要按黎嘉骏这中二的想法,请客吃饭什么的是掉份的事情,她自己又不是没本事,都到这份上了,自己虽然远称不上是报社的摄影扛把子,但是要论经验和资历那也算是人才了,不说大公报,此时就算跳槽去别处也妥妥的有人要,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还需要请客吃饭。人家胡政之先生虽然说是报社的总经理,但同时也是一个文人,这文人的作风百变,不请还好,请了平白显得市侩了,弄巧成拙了怎么办?
  但家里人都认为应该请客吃一顿,幸好没说出递个红包什么的,连二哥都训她:“你倒把自己当盘菜了,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你以为你以前那样子惫懒,想挂名就挂名想兼职就兼职,家里就没给你打点过?多大个脸!”
  黎嘉骏顿时认怂了,乖乖的等着大哥给胡经理发请帖,结果人家胡经理心里门儿清,一回来刚听个信儿,便安排黎嘉骏进编辑部先试试,考虑到她并没接触过编辑的工作,让她先从最开始学起,差不多是半个学徒,并吩咐了报社里的记者,如果有什么外勤,就带上她,文案工作还不知道,外勤她是肯定可以的,只是不能单独行动罢了。
  刚刚定下来,她还没有走马上任,二哥便又要走了,原因无他,武汉会战爆发了。
  彼时远方的战争一刻都不曾停止,滚滚的黄河把华中平原变成了一片泽国,前面传回的照片简直惨不忍睹,即使所有人都慷慨解囊,也无异于杯水车薪,而此时人们都认定这是小日本的飞机干得好事,有人注意到黄河的决堤延缓了日军进攻的速度,便有人开始怀疑此事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但更多的人则是幸灾乐祸,认为那是日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继台儿庄保卫战以后,徐州会战并没有划上休止符,日军自然不可能因为这一时的败绩而收手,他们继续猛打猛攻,最终还是在六月初拿下了徐州,只不过是一座空城罢了。
  自第一次徐州会战后,大本营便已经知道第二次会战不可守也守不住,留下断后的队伍以后便开始马不停蹄的撤退,留待到武汉再战一轮,刚撤完,花园口便炸了,其中巧合到黎嘉骏觉得简直是把百姓当傻子,可偏偏全国就是士气高昂了,她当然不会此时跳出来扯校长的后腿,只能静观接下来的发展。
  而这发展便是,二哥要出发了。
  到现在,黎嘉骏也说不清二哥究竟是为什么又穿上了戎装。他包括家里人都说是为了家里的生意更顺畅,正好果脯递来了橄榄枝,他便却之不恭的接了,横竖穿不穿这身皮他都是要做这些的,可每当想起他在台儿庄时,站在自己面前的样子,她却总会自作多情的感觉,他又一次站在前线,有那么一部分,是为了自己。
  这个哥哥当的实在是太拼,简直感动中国。黎嘉骏想着想着都要哭出来。
  二哥此次出发还是坐船,说说是去宜昌安排运输,可到底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去了武汉,他也说不上来。全家去送,相比家里人,他显得比谁都愁。
  “骏儿啊,哥这一走,你可怎么办啊?”他怪腔怪调的,“你说现在举家一望,谁能大半夜经你那般折腾?等哥回来,你不会已经上吊了吧。”
  他这阵子也老在看国外那些心理书籍,别的不知道,对抑郁症倒了解了很多,总觉得黎嘉骏这样子发展下去就会抑郁症,冷不丁的刺她两句,就怕她想不开自尽了。
  黎嘉骏想到有时候大半夜“打仗”回来,大多数时候二哥都是醒着的,这段时间也把他折磨的活像纵欲过度,又是心酸又是哭笑不得:“都这时候你还刺我,原本我不想上吊的,结果现在觉得上吊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