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仙武世界-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疆。另一方面,谢虎王还给(东)突厥国师赵德言写了封信,信上言明,让其继续保持突厥和北虎政权的和平共处,并表示自己不日就要拿下洛阳和长安,到时候定将邪帝舍利双手奉上。
魏征一愣,问曰:“虎王殿下,若是赵德言真依计行事,那岂不是坏了殿下的大事?”
谢虎王哈哈大笑,回答说:“哈哈哈哈~~~~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玄成啊,你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赵德言和本王合作,无非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罢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东)突厥国师,所以他凡事都要把(东)突厥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第二:突厥人现在上上下下都明白,若是放任北虎军继续强大下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极大威胁,是以一旦有人站出来为我军说话,都会被质疑是我军的内奸,说不定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要知道,赵德言头上还有“三大宗师”之一的毕玄,再往上还有突厥大汗。所以本王越是这样写信给赵德言,就越能使突厥人相信,我军主力已经南下,马邑空虚,这样他们才会毫不顾忌的进来。”
魏征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称赞虎王殿下高明!
于是呼,谢虎王在马邑给突厥人布置了个天大陷阱…!他先是命徐世绩、罗士信两部猛攻王世充,照成天下人误以为北虎军已经正式南征的假象。再令罗艺投书给突厥人,告知其马邑空虚,自己有意反抗北虎政权的意图,从而把突厥人的目光全都吸引到马邑这里来。最后谢虎王以李靖为主帅,调集了苏定方部、刘黑闼部、宋金刚部、王伏宝部、尉迟恭部、罗艺部、以及虎王亲军,共计二十二万步军,三万马军,张网以待,准备在马邑给突厥人来了猛的!
十数日后,(东)突厥王汗大帐中。
突厥人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发生着同样激烈的辩论,而辩论的主题是,到底是去打劫晋阳的谢天虎,还是去打劫长安的李渊。
颉利可汗高坐的王汗宝座上一言不发,静观下面两拨人互骂。
一方是以突利可汗为首,这些人主张去打李阀,原因是李阀虚弱不堪,容易对付,而且长安富足,干一票足以使大伙过个暖和的冬天。
另一方则是以武尊毕玄为首,他们主张打北虎政权,理由是北虎政权这两年不断扩张,已经着实威胁到了(东)突厥,并且北虎政权紧邻(东)突厥,从争夺生存空间这一点来看,就算双方再怎么克制,终归会有一仗。
两拨人马吵作一团,互不相让,放佛是要用音量的高低决胜负。
颉利可汗看向国师赵德言,只见后者像高僧入定一般,对此间之事充耳不闻似的。颉利心说奇怪,“国师一向主张与北虎政权和睦相处,建议攻击李阀,怎么今日一言不发,难道内有隐情?”
颉利可汗对赵德言出言相问道:“国师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赵德言闻言,站了出来,对着颉利可汗一拜,说:“回禀大汗,今日臣下两相为难,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颉利可汗:“哦?国师有何为难之处啊,说出来让大伙听听。”
赵德言又是对着颉利可汗郑重的一拜,才说:“大汗是知道的,这几年来臣下一直主张和北虎政权和睦共处,但眼下臣身为(东)突厥部的国师有些话不得不说了。北虎军这两年来东征西讨,实力越来越强,其首领北虎王更是一代人杰,雄才大略天下罕见!若是再放任其强大下去,突厥部不日恐遭大祸。”
武尊毕玄眼前一亮,心道:“真没想到,今日帮本尊说话的竟然是他!国师到底还是说了句实话,不枉我突厥人待你如贵宾。”
颉利可汗:“那国师的意思是,此番应当攻打北虎王一方?”
赵德言话锋一转,反问道:“听闻前几日,驻守马邑的罗艺派人到大汗处请降,不知大汗准备如何回复罗艺?”
颉利可汗:“罗艺此人,心怀叵测,在幽州时就常年与我族交战,双方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实难想象他会主动降我,故而本汗尚未拿定主意,不知国师有何见教。”
赵德言哈哈一笑,说:“大汗明鉴!那罗艺本是一方诸侯,不得已而降北虎王,今番又遭其羞辱,心中定是起了反复的念头。大汗正可乘此良机,重创北虎军,动摇其一统天下的根基,从而使中原战火持续下去,如此一来,才有利于大汗的千秋霸业。”
颉利可汗也是老狐狸一头,他话中有话的说:“国师说的在理,可突利他们说得也有些道理,放着“软柿子”李阀不去打,反而和强大的北虎军硬碰硬,这让各族部落的首领们怎么想。再者,本汗担心抢到的战利品还不够族人们分的,更不要说伤亡几何了!”
赵德言见状,知道非得用一剂猛药,方能让(东)突厥各族下定决心。他说:“大汗不必过滤,臣下这里有一封北虎王刚写的书信,大汗一看便知。”说完,赵德言双手把书信呈递给了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默默的看完信,一言不发,除了赵德言外,其他众人均不知道信上所写内容,只能静等颉利可汗发话。
良久,颉利可汗一声长叹,道:“国师的心,到底还是向着本汗的!向着(东)突厥的!”说着,他让人大声念出信上内容,众人一听才明白,原来赵德言一直和北虎王有过约定,双方各有所求,今番赵德言为了(东)突厥部落的长远发展,主动暴露了这一约定,也是真真切切的为突厥人所考虑。
武尊玄毕从不向人低头,这时也朝赵德言施了一礼,说:“多谢国师仗义执言,它日我突厥大军南下,夺了中原,一样能寻得邪帝舍利送与国师。”
颉利可汗大笑,说:“武尊说得极是,国师为本汗着想,不计个人名誉,日后本汗定当寻得舍利,赠与国师便是。”
众将也齐齐称赞赵德言,说他识大体,顾大局,不愧为(东)突厥人的国师。
当然,这一切也在赵德言意料之中,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是谢虎王中手的一枚棋子而已。
突厥人迅速统一意见,决定借着罗艺反水的良机,重创正在南征中的北虎军。
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突利可汗还建议让赵德言假意回复谢虎王一封书信,诈说突厥军队主力已经开赴西面,准备对长安进行攻击,让谢虎王放心,两边和睦如初,最后还在信上强调,邪帝舍利事关重大,让其速速寻来……(真是尔虞我诈,奇计迭出…!)
赵德言依计行事,再次赢得了突厥众将的赞赏和肯定。
就这样,心怀叵测的两军互相丢起了烟‘雾弹,直叫人眼花缭乱,搞不清楚状况。
又过了十多日。
南面传来北虎军在河南一带大败王世充所部,占领城池数座,其锋直逼虎牢关的消息。
颉利可汗大喜,自以为计谋得逞,遂召集众将,发兵十四万铁骑,直奔马邑而来,大战一触即发。
大唐双龙 第三十六章 马邑之战(一)
马邑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抗草原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汉武帝时期就曾在此设伏过匈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暴露了,使得当时的匈奴人察觉到危险而返回草原,故而功亏一篑。(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下令立即撤军。)
从以前的那次马邑之谋不难看出,马邑这个地方确实适合打大规模的围歼战,但如何把保密工作做到位,又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了。像以前那种什么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一个小小的雁门尉史都知晓整盘计划……这些漏洞就千万不要再出现了…!
吸取前人经验教训,这次谢虎王组织大军在马邑设伏,除了核心几位将军和谋臣知道外,其他士兵一律不知,连马邑的边防士兵也一无所知。
有谋士问,这样做,会不会让马邑的边防军和周边民众遭受损失。
谢虎王有所觉悟的回答:“要想骗到敌人,首先就要骗到自己人。若是我们把边境一带的人都撤了,那突厥人一看,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牺牲是在所难免的,突厥人要抢就让他抢吧!反正他抢得再多,等我军打败他们后,一切还不又重回我军手中。”
于是呼,突厥大军南下,顺利得出奇。有了罗艺这个“内应”在,突厥大军对马邑驻军情况了如指掌,集中兵力一点突击,马邑各处边军纷纷溃败,遗弃军资无数,突厥人更是大抢特抢,夺得牛羊数万头,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本着以快打慢的作战方针,突厥大军继续急行军南下,准备在北虎大军回过神来以前,就解决战斗,回到草原上去。他们一日行军两百余里,可谓是其疾如风。
这一日,颉利可汗又收到了罗艺的来信,信上说罗艺已经在马邑城举起义旗,反抗北虎政权,希望颉利可汗尽快移步马邑城中,与其汇合,共讨北虎军。
颉利可汗心中冷笑:“罗艺啊罗艺,饶你机关算尽,也料想不到本汗才不会傻傻的去给你当挡箭牌,去和北虎军硬拼,等本汗抢够了,直接就回草原,到时候,留下你来牵制北虎军。呵呵~~不过听说马邑城挺富的,既然你都邀请本汗前去了,本汗岂有不去之理。”
颉利可汗当即下令,全军朝马邑城方向急行军前进。
数个时辰的急行军,突厥大军离马邑城已经不到七八十里路了。这时,马邑城中的罗艺仿佛是担心突厥大军前来客大欺主,不断派人来传信,希望突厥大军能在马邑城外安营扎寨。对此,颉利可汗充耳不闻,对于突厥人来说,哪有到嘴的肉还吐出来的道理!他命令大军加速前进,去马邑城中歇息。
罗艺不断派人前来说情,又不断被颉利可汗拒绝,到最后,罗艺似乎是有些怕了,他索性带着部下一万多人,从马邑城中跑了,直奔南面而去。
突厥众将闻之,皆抚掌大笑起来,同时心中又鄙夷起罗艺,此等胆小怕事之徒,也敢反叛作乱。
一个时辰后,突厥大军顺利的进入无人防守的马邑城,那宽旷平整的街道,两旁错落有致的建筑,高大醒目的府衙,无一不昭示着这座边境重镇往日的繁华,可这里就是……看不到一个人,甚至连一只狗,一只鸡也没有…!
颉利可汗心道不好,准备命令大军撤出马邑城,但是已经晚了。只听城外一声炮响,早早埋伏在附近的北虎大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起杀出,喊声震天,直教突厥人摸不清到底有多少伏兵。
突厥人就算再笨,此时也知道中计了,一片慌乱,有将领准备带人出城迎敌,有将领则提议先登城观望一下,待弄清敌情,再做回应。颉利可汗见长途奔袭的大军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天色已晚,突厥铁骑不善于夜战,遂采纳了后者的建议,命人关闭马邑四门,登城拒守,先探明敌情再说。
颉利可汗这一决定也令突厥大军丧失了最后突围的机会。
二十五万北虎大军,加上马邑周边二十多万百姓伪装的军队,足足五十万人马,把马邑四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下子,可把突厥众将吓出了一身冷汗,北虎军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人了!还好刚才没有出城迎敌,不然凶多吉少。
说来也是奇怪,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士兵在这次对垒中换了个位置,游牧民族依城据守,农耕民族则在城外摆开架势,准备大打一场…!
不多时,谢虎王出现在北城外,叫颉利可汗出来搭话。
为了保护主帅安全,双方均采取隔空喊话,不过,这样一来,功力深厚的谢虎王就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 ̄︶ ̄)小嗓门的颉利可汗,喊出的话又能有几个人听得见…!在双方士兵看来,这简直就是谢虎王像是在训孙子一样教训颉利可汗…!
谢虎王:“远的说,过去启民可汗亡国,隋文帝不惜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护使之存立,到始毕可汗时渐强,却起兵在雁门围困隋炀帝。近的说,你我双方前几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