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异界大探险家 >

第41章

异界大探险家-第41章

小说: 异界大探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七章 不变

    太阳即将升起。

    但光明还未降临,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沈正不明白,为什么新的皇帝要在这个时候见他。

    虽然元黄确实胜券在握,但如此急切,几乎形同示弱,不是高明的上位者该做的。

    “我听说,儒家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

    “绝无此事。”

    沈正心中闪过一阵无奈,就算皇帝做出了示弱一般的举动,但他毕竟是皇帝,魔族的首领,天下的主人,而儒家,元青余孽,风雨飘摇。

    “我是相信你的,子曰,信,德之本也。”

    “陛下圣明。”

    沈行中深深地低头,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之情。尽管皇帝背错了书,但他至少不像死去的先皇一样对儒家不屑一顾,从不提起。

    “你可知道,先皇被刺之前,叫我去江南,彻查漕运和官员被刺之事,我还是很喜欢江南的。”

    “陛下有仁爱之心,万民之幸!”

    元黄露出一个笑脸,他很满意沈正的识趣,说话的语气也更柔和了:“儒家在江南,教化之功我是知道的,父皇仓促而去,不知道你这个熟知江南之事的儒家弟子,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沈正心思电转,纷乱如麻。

    皇帝话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但那实在太过梦幻,令人难以置信。

    “儒家以忠君为本,江南皆是忠臣,陛下想要臣民做什么,必定人人争先,万死不辞!”

    元黄大笑了起来。

    他对儒家的了解远远胜过其他所有的魔族,这确实是一群好用的奴才,和墨家完全不同。

    “说得好!”皇帝拍拍沈正的肩膀,“起来说话吧。”

    沈正站了起来,他依然恭敬地低着头,没有直视皇帝。

    “我在江南时所见,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儒家的教化之功,是很了不起的。”

    皇帝绝对有什么目的。

    得知元青已死之后,沈正就坚信,新的皇帝其实是个和六皇子一样的人,只不过他更擅长伪装自己。

    而元青如果对什么东西表达出极大的尊敬,那就代表,他想要让那东西为他所用。

    “无论儒家弟子,还是江南万民,都是陛下的臣子,君令即是天命。”

    儒家是失败者。

    就算心中有再多不甘,沈正也无法否认这一点,所以他只能答应皇帝的一切要求,只要儒家能够幸存。

    “你可知道,堕天门动荡不息啊……”

    皇帝抬起头,遥望着北方,仿佛他的目光能够穿过黑暗,看到天空中恢弘的漩涡。

    “那是灾祸之潮。”

    沈正心中终于升起了确定无疑的欣喜。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那儒家就有幸存的可能,甚至不用付出太多代价。

    “此国家大事,万民皆当奋力,我儒家上下,定忠君报国,死而后已!”

    “如此甚好。”

    皇帝的语气并没有那么高兴。

    沈正惊觉,他在惊喜中犯了个错误,好在并非不能补救。

    “江南百姓都一腔赤诚,愿意献上粮草,国家若有所需,必定献上。”

    皇帝笑了起来,他的笑声虽然不大,却笑得很开心。

    “我心甚慰啊。”

    沈正连忙在脸上挤出最谄媚的微笑,那是他从法家偷学来的,虽然粗鄙,胜在实用。

    “江南万事不变,迁界禁海,不禁舢板,废耕为牧,不废桑林。江水依旧,名山依旧,这是忠臣之赏……”

    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或者说,威胁。

    沈正的表演终于崩溃了,他原本还能配合着皇帝的节奏挤出满头大汗和一脸血红,但到最后,只有一脸苍白和后背冷汗涔涔。

    有些东西,只属于黑暗。

    “江南多年以来,始终力保漕粮不失,京城安定。”皇帝转头看着窗外,太阳还未升起,但黑暗终究退却了,“此事一日不变,江南一日不变,漕运一刻不稳,江南便不能依旧。”

    皇帝转过身,正对着沈正,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现在么,万事皆不变。”

    ……

    墨一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兀古都愿意让他进入观星楼。

    这里藏着一个刚刚杀死了皇帝的刺客,和救走他的危险人物,而看上去,主人并不介意这件事被别人知道。

    然后他见到了白公子。

    清晨刚刚过去,在太阳升起的那段时间里,白公子完成了给麦哲伦上药的事情,现在,她有空闲时间和墨一见面。

    “我原以为,你没有空闲来这里,皇帝的野心让他很难违背承诺。”

    白公子坐在观星楼的飞檐上,寒风吹起她单薄的白衣,衣袖飞舞,如同一只将死的蝴蝶。

    “堕天门将开。”

    “谁说的?”

    白公子很累,她没有掩饰,但那并不会让人觉得她软弱。

    “皇帝。”

    “原来是真的。”

    “覆巢之下无完卵,堕天门开,就是席卷天下的大潮。”

    “你想说什么?”白公子笑了起来,“让我给皇帝做事?”

    “至少在北方的战事结束之前。”

    “你在命令我?”

    “漕帮是过于强大的力量,如果漕运被截断,北方的边军没有了军粮,那一切都会崩溃。”

    白公子站了起来,朝着房间里面走去。

    “江水船帮也在你手中,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觉得呢?”

    “天下平静只有短短二十年而已……”

    “平静?”白公子平静地转过身,看着墨一,“每天都会有不愿意丢掉土地的农民被废耕为牧的人杀死,每天都会有出海打渔的渔夫死在迁界禁海的结界下面,你说那是平静?”

    她没有表现出丝毫愤怒或者其他的情绪,平静地就像是一个机器。

    “江水船帮为什么在我手中?因为他们要死在水上,被扔到水里喂鱼的时候我救了他们的命。”

    “至少不是现在,不是在堕天门打开的时候,”墨一皱着眉,像是祈求一样看着白公子,“否则就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再来一次。”

    “这些不用你担心,”白公子准备结束这次对话了,“你还是想想,怎么从儒家手里活下来吧。”

    “我可以杀死儒家的所有人,”墨一握着剑站了起来,“但无法对你出手。”

 第五十八章 天意

    白公子转过身看着墨一。

    “你怕死吗?”

    “不,我害怕自己犯错。”

    白公子脸上闪过一个毫无温度的笑容。

    “这是你唯一的机会,我的伤还没好。”

    “我从不乘人之危。”

    “你没有成就大业的气量。”

    ……

    朝会的日子到了。

    百官战战兢兢地聚集在大殿上,他们多半都已经知道了元青的死讯,心里满是新皇帝会不会铲除异己,大开杀戒的担心。

    不过看上去皇帝的心情还不错,他的第一份诏书就是为死去的先皇加庙号为圣祖,算是极致的赞许,虽然有违礼制,但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

    这么一来,皇帝的心情就更好了。

    百官也渐渐放松下来,看上去,至少现在,皇帝并没有杀光一半朝臣的意思。

    “钦天监所言堕天门将开,请群臣商议。”

    大殿上安静下来,百官面面相觑,确定皇帝不会在这种时候骗人,然后一阵嗡鸣渐渐响起。

    站在这里的人都经历过二十年前的那场灾难,无论是在胜利者的行列中,还是失败者的行列中,他们都可以确信,那真的是纯粹的灾难。

    而现在,那场灾难要重演了。

    皇帝看着眼前像是一群无头苍蝇一样的人们,露出一个残酷的轻蔑微笑。

    这便是元青曾经视为依仗的东西,本质上不过是个垃圾堆,他们当然拥有恐怖的力量,曾经让皇帝都只能退让,但在真正的灾祸面前,他们无比脆弱。

    “那么,群臣有何想法,皆可直言。”

    没有人有任何想法。

    皇帝强忍着笑意摆摆手,宦官拿出诏书,开始宣读。

    以九皇子为主帅,领禁军两万北上,与边军一起,等待堕天门动荡,扫清门中出现的一切。

    “陛下圣明。”

    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心不在焉,不过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倒是异口同声。

    然后朝会结束了。

    ……

    于文心事重重。

    他察觉到了儒家内部的暗流,沈正远比所有人预料中更快地得到了新皇帝的信任,但儒家内部的其他人却并不想让他做主。

    “短视。”

    于文没敢把这个词说出口。

    犹豫再三,于文走进了沈正的府邸。

    这里已经有很多儒家弟子在等待了。

    多年的乱局戛然而止,深陷其中的儒家却几乎毫发无伤,就算为暗流涌动而忧心忡忡的于文也不由得有一种振奋之情,他一直都相信沈正。

    “皇帝今天在朝会上那么做,到底是想要什么?”

    沈正虽然一脸疲惫,却还是笑着上来欢迎于文,他知道,儒家弟子之中,这个人算是少有的实干之才。

    “堕天门有变,那是真的。”

    尽管知道新的皇帝不会撒谎,但于文还是呆住了。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慢慢地吐了出来。

    “此事……”

    “此天佑我儒家,”沈正笑着将于文请进了书房,“为了大军北上,皇帝不仅没有因为元青而归罪于儒家,甚至多有妥协,先贤多年努力,而今终有一线曙光。”

    “不可过于乐观。”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于文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心中甚至有一个荒谬的想法——夫子圣人显灵了,尽管无比荒谬,但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萦绕,始终没有消散。

    “此天佑我儒家,我原以为有天倾之危,没想到……”

    “皇帝所求,是漕粮。”

    于文点点头,这样一来,一切就能穿到一起了。

    儒家始终是江南最强大的势力,就算不能完全掌控江南,也能翻起风浪,北方边军大战之时,就算儒家只是放出谣言,说漕运被断,军心都会不稳,皇帝投鼠忌器,自然对儒家不敢如何。

    “不能贪恋一时安稳,皇帝心思深沉,手段毒辣,如果儒家不改换门庭,他日天下太平,恐怕他不会忘记旧事。”

    沈正也是这么想的,但儒家之中并非只有一个声音。

    “今上酷烈,更何况得位不正,不是贤君。”

    三贤之中有两位也在沈正府上,孔平安原本就在京城,罗正阳自济水北上入京,还有江南西林书院的山长顾园未到,但也已经北上了。

    “衍圣公,”于文恭敬地弯腰行礼,“北山先生,今日行中府上群贤毕至啊。”

    “而今存亡之秋,不要再行俗礼了,”孔平安挥挥手,“今上登基,则堕天门动荡,这是得位不正,获罪于天,我儒家岂可奉无德之人为君!”

    沈正心中充满了无奈,孔平安站在他府中前庭这样高声说话,就算隔墙无耳,也要闹得人尽皆知了。

    “请上座。”

    孔平安当仁不让地坐了主座,他虽然对沈正不满,却还是相信他会为己所用。

    “三皇子仁厚,亲近我儒家,而今堕天门动荡,大军出京,无论京城之中有多少人忠于皇帝,都会大大分散他的力量,沈行中,你收拢六皇子余部,奉三皇子为主,乾坤变色只在一日之间,我儒家方能入主朝堂。”

    这是个令人无法不心神激荡的预想,而且几乎是完全正确的。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身为四皇子时甘为人下,少有党羽,除了墨家,几乎没有可用之人,此次北方有事,大军之中皇帝的私人安插少了,怕边军有变,安插多了,留在京城中的力量自然薄弱,而如果两边平衡,则两边都要不稳——元青留下的旧部实在太多,而且几乎无处不在,如同罗网,只要沈正出头联络,就是一股远胜于皇帝的力量。

    更何况,皇帝登基,堕天门便动荡,有太多人将此事视为天兆。

    但沈正知道,那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美梦。

    如果皇帝真的没有足够力量,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如果六皇子的旧部真的足够强大,元青死于非命,他们为什么不出头为六皇子报仇?

    三皇子仁厚,不过懦弱,六皇子旧部众多,不过一盘散沙,皇帝就算孱弱,终究大义所在,钦天监言之凿凿,沈正手握真正的先皇遗诏都不敢出头,孔平安所言只是取祸之道。

 第五十九章 群龙

    没有人能够阻挡固执己见的孔平安,至少儒家弟子不行。

    “真正的遗诏在你手上,”衍圣公朝着沈正伸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