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566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566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前往各处郡县把守。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我军下一步会去进攻什么地方。”

他又道:“秦军这一分兵,反而会被我军个个击破。”

袁绍喜不自胜,抱着酒罐问道:“那么我们下一步进攻什么地方?”

郭图示意主公别急,道:“主公可告知各位将军,让他们各自作战,专挑秦军防守薄弱的地方下手。不出月余,秦军损失惨重,只能是撤出我青州。那时候主公不但重新高坐北海,秦峰即败,就联合北约各方,将其一鼓作气消灭。”

袁绍大喜过望,一方面告知各部将官专挑薄弱地方下手。一方面就将这些消息通报曹操等人。袁绍让他们沉住气,待得我青州大胜的消息传来,就对秦峰发动反攻。

通报来到官渡。

曹操得到消息后,他马上就从之前的担忧中解放了出来,也是大喜,“袁本初这家伙……。原本以为袁本初顶不住秦峰的进攻,他一败,我北约危亦。没想到袁本初还真有办法。”就对众人说道:“告知袁本初,待得他在青州大胜,我这边十万大军,和他一起在衮州,青州围歼秦峰。”

夏侯惇提醒道:“那虎牢关的敌人不对付了?”

郭嘉惊讶袁军战略部署的独到,笑道:“秦峰三路进攻我北约,声势不可说不浩大,但其实秦峰也是如履薄冰,我北约的力量,一点都不弱他。秦峰在这一路虎牢关的兵马,真实意图是在威慑牵制我军。秦峰的突破口在袁本初那里,若是袁本初得胜,秦峰的中原战略灰飞烟灭,他逃跑还来不及,他在虎牢关的兵马,已经可以无视。”

众将恍然大悟,又弹冠相庆。

通报来到泰山南边吕布大营。

“好,太好了。袁本初那家伙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弱。”吕布得知袁绍接连大胜,那真是意想不到的欣喜。“我们下一步怎么进行?”吕布说道。

陈宫胸有韬略,道:“主公,泰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这里,不但能够进攻衮州秦军张辽部,也能威胁秦峰本部的退路,还能够异军突起威胁冀州。这也是为什么秦峰派徐晃来这里牵制我军的原因。”

“我军暂且就在这处战略要地与徐晃部对峙,待得袁绍那边好消息传来,徐晃就会后撤,我军一鼓作气,突入青州,与曹操、袁绍配合。或趁胜渡江,或将秦峰围困在青州。”

于是,曹操和吕布打起精神,继续和秦军对峙,只等袁绍大功告成,就成反攻态势。

于是乎,在游击战之后,随着袁军建设了根据地,天下的目光再一次注视在了青州。

袁绍建立根据地的消息,遍传天下。

天下人都在看着,这一次,是袁绍以敌后根据地拖垮秦峰,从而将其消灭,还是秦峰再一次打破根据地拖拽,反将袁绍消灭。

第九百一十八章秦峰发动淮海战役

秦军侧。

秦峰忽然失笑,没想到他也有面对敌后根据地的一天。

好在秦峰不是鬼子。

敌后根据地的确是厉害的很,稍有闪失,秦峰就会被蚕食,被人家消灭在青州。

秦峰不能再进攻青岛了,这样会被人家包围在崂山前线的。

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回头,拔除敌人的根据地,安顿好后方,才能够继续进攻。

有三处敌人根据地需要秦峰拔出。

一个就是乐安郡南部的袁军鲁山根据地。

一个就是袁军沂山根据地,这处根据地在北海郡西南部,沂蒙山区北部,是沂蒙山区的一部分。

一个就是地处东莱郡北部沿海的昆嵛山根据地。

有情报显示,这些根据地各有五千袁军驻扎。鲁山内的袁军统帅是高览,沂山的袁军统帅是颜良,昆嵛山的袁军统帅是文丑。

秦峰不得不佩服袁绍集团,竟然搞出来了根据地。

有鉴于袁军根据地威胁极大,秦峰需要消灭这三处根据地,但他暂时没有太多力量同时进行。

那么先消灭哪一个呢?

这三处根据地从西到东,分别是鲁山根据地、沂山根据地、昆嵛山根据地,成钝角三角形排列,底角在沂山根据地。

秦峰和军师们分析后,得出结论。

秦峰便将鲁山根据地作为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其次是沂山根据地,最后是昆嵛山根据地。

袁军昆嵛山根据地最远,因此放在了最后。

袁军鲁山根据地,距离秦峰大后方最近,十分威胁秦军从大后方运来的粮草物资,所以需要最先拔除。

而袁军沂山根据地,地处沂蒙山区北部,是沂蒙山区的一部分。虽然袁军现在是在沂山地区驻扎,但却能够通过沂蒙山区流窜。

沂蒙山区是后世的老区,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蒙山、沂山、孟良崮、北大山、芦山等高山带无数丘陵组成。

沂山、蒙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连绵,山崮层叠,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

其中发生过孟良崮战役等多次大战,是后世著名的‘两战圣地’。沂蒙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我军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秦峰若能顺利消灭鲁山之敌,就会第二个重点对付藏身沂蒙山区的敌人颜良部。

于是,秦峰在最新更新的军事地图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秦峰为收复青徐淮制定的全新的作战计划,消灭袁绍收复青州是开始,直达淮南地区消灭吕布,对曹操形成包围圈为结束。

这次战役,是秦峰以及他麾下智囊团智慧的形成。对整个中原大战的影响,不容估量。

消息立刻传达全军,秦军秦峰本部,将在青徐淮地区展开新一轮的作战。秦公秦峰,亲自为这次作战命名为“淮海战役”。

秦峰的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他在青州的战事,是揭幕战,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紧跟着还会有进攻徐州第二阶段,进攻淮南第三阶段。

他发布公告,希望青州百姓能够支援子弟兵,打赢这次解放青徐淮地区的“淮海战役。”

在“一切为了家园”,“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口号的鼓舞下,期盼大救星胜利的青州百姓踊跃支前,民工瞬间达到了516568人,支前独轮车达到了18669辆,担架12596付,集结的粮草、物资不计其数。

秦峰代表了人民,秦军是他的力量,是他战斗意志的体现。人民哪怕挨饿,也会支援秦军,保卫家园。

一时间,秦峰的号召下,百姓的加入,让整个青州吹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声号角,秦军将士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秦峰没想到百姓这么支持他,他百感交集中道:“淮海战役是青州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百姓对我的支持。”

秦军三军将士,更是气势大震,这来自于领袖的带领,百姓的后盾。

于是,秦峰留下庞统、孙礼等人率领一万兵马,建设崂山守备营,以防止袁绍出崂山流窜。

又分出一万兵马,守备各郡要地,谨防山中敌人。

而秦峰自己,调集三万大军,直扑鲁山。

而秦军也因此停止了继续占领城阳、东莱等郡的军事行动,专心一志开始发动针对敌军三大根据地的战斗,即为秦军中原‘淮海战役’序幕。

淮海战役,北约称“青徐淮会战”,是诸侯中原战争时期,秦军以青徐为中心,东起昆嵛,西至济南,北起鲁山,南达广大淮南地区,对中原北约组织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是秦峰一生征战中,面对敌人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他需要同时与北约曹操、袁绍、吕布作战,面对敌人之多,累计超过四十万人。

而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原归属的一战,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战,将会影响整个华夏的格局。

当时青州兵力部署情况,袁军共计两万余人,二万人在鲁山、沂山、昆嵛山、崂山四大山中根据地,又有少数兵马在青岛保卫袁绍。

而秦峰能够调动的共计五万兵马左右,一万守备崂山,一万守备地方。秦峰亲带三万大军,围剿山中之敌。

淮海战役,到底是发起者秦军获得最终胜利,还是对抗者北约赢得战争,天下万民拭目以待。

……

有感于时局艰难,敌人狡猾,秦峰重新规划了他本部的战略部署,命名为淮海战役。

他带三万兵马来到了鲁山,整个淮海战役的揭幕战,一触即发。

秦峰来到鲁山后,勘察形势,尝试派兵进攻。山中石如雨下,秦军不得前进,多被砸死砸伤。

中军大帐中。

“文和,必须智取,若强攻,损失极大,怕也攻不下来。”

秦峰和贾诩面对鲁山地形沙盘,皆面露难色。

秦军会进攻困难,这就是袁军选择大山为根据地的原因。

当秦峰这边进攻困难的时候,袁绍在新的青岛大本营心情舒畅,每天吃海鲜,又喝崂山酒又喝青岛酒。只等各路大将捷报频传,就成反攻倒算态势。

第九百一十九章围剿根据地

鲁山乃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主峰高达一千米以上,山体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这类岩体不易攀爬,因此易守难攻。且鲁山面积近30平方公里,地域何其广大。

面对这样一座大山,虽然秦峰的兵力是敌人的六倍,但其实无法展开兵力,反而会在山区进攻中处于兵力弱势。

秦峰前番组织的试探性进攻,以完败告终。

但秦军也不是没有收获,完全摸清了敌人的底细。

此刻高览的五千袁军,还有万余百姓,都在鲁山溶洞群中藏身,又从四通八达的溶洞群四窜鲁山各处。

敌人在山上扔石头,又有溶洞作为终极堡垒,这对于没有炮火等热武器的秦军来说,强攻就意味着重大伤亡,还不一定能够攻下来。

秦峰便要智取。

贾诩不愧是秦峰的心腹军师,他马上就有了一个战略,进言道:“袁军兵少,我军是其六倍,只不过其在山中,我军无法展开兵势。但袁军在山中,行动不便,补给困难。何不避免正面冲突,在各处出山地点埋伏轻骑,采取轻骑突袭的战术,困扰黄巾军。”

秦峰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就在各处出山道路,埋伏兵马。

随后果然收到了效果。

三日的时间里,累计消灭袁军十余支出山小队,打死打伤六百余人。

另一方面,鲁山溶洞群。

溶洞里面不断传出呜啊的怪异声音,不明就里,还以为洞里出现怪物了。其实不然,是洞中有万余百姓,男女老少,颇为受惊,哭泣低语声交杂,又在溶洞内传播回荡,就成怪声。

“快快,拉屎撒尿就回去。”

洞内洞外,平民、士兵,人员流动,乱七八糟。

溶洞指挥部内。

赵副将焦虑道:“将军,这几日出山打秋风的队伍,皆是被敌军埋伏不得出山。我军粮草开始匮乏,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断粮了。”

高览没吭声,胡子拉碴的他守在一个小沙盘旁,插下一个旗帜后,放眼望去,整个鲁山沙盘四周就全是旗帜了。显然,秦军以用优势兵力,将他围困在了鲁山内。

袁军屡屡出山,被秦军埋伏,从而不得出山。

袁军五千兵马,又有一万百姓,需要吃喝。如今粮草开始匮乏,军心变动。

又三日。

“袁军的兄弟,不要再为袁绍效力了。你们的家人已经分了土地,有了余粮,都在等着你们下山回家团聚呢。”

“袁军的兄弟,吃口热饭,就回家去吧。”

“秦公已经作出了承诺,下山的兄弟既往不咎。”

山中遍传秦军宣传队热情洋溢,又充满诱惑力的喊话。袁军闻之,不免无限遐想。

溶洞指挥部。

赵副将奔来,气喘吁吁道:“将军,大事不好了,秦军一直在喊话,有个别士兵开溜了,想来是顶不住饥饿,下山偷跑了。将军,咱们已经断粮了,可要想个办法出来,要不然……。”

如今高览的虎背熊腰也佝偻了,他现在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点,就是没有粮草所致。

若能得到粮草,就能够度过危机。

但鲁山内没粮食了,野味都已经吃光了。想要粮食就需要出山,但出山就会被秦军打。高览深知这就是秦军围困他的计策,他出山必定会被消灭,他一时两难。

同一时间,鲁山、山南林区内,有一队袁军警戒兵驻扎在这里。

咔嚓~咔嚓~。

“哎呦,我的嘴……。”

士兵们用兵刃砍下树皮,吃了这传说中饥荒时的食物后,许多士兵崩了牙,扎了嘴。

“还是煮着吃吧。”

士兵们无精打采,各靠大树休息。

这时候,有一名哨兵从外面狂奔而至,惊喜道:“队长,外面发现了一支秦军运粮队,有一百多车粮草,千名士兵护送!”

哨兵跟他的队长回报完后,肚子就一阵咕噜噜不听使唤的叫唤。竟然还能传染,一队人的肚子都叫唤了起来。

“粮草队!”军官眼睛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