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298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298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不……。”秦峰连连摆手,道:“为夫怎么能杀大舅哥呢。”

褚飞玉松了口气。

秦峰跟着说道:“为夫也知道你哥哥的苦衷,他想要为百姓做事情,却和张教主他们一样,入了歧途。他下山劫掠一部分百姓,上山又救助一部分百姓,这样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何不一家人合在一起,共谋大事呢?”

于是,褚飞玉拉起秦峰的手,两人一起去找张燕。

刚来到宅子门口,就见张燕全身披挂,提着长枪,一副拼命的模样。张燕看到妹妹拉手秦峰而来,他就什么都明白了。他的前程已经没了,他绝不会毁了妹妹的前程,他没有说什么,但却挺枪依旧厉声道:“秦子进,我和你势不两立,有胆就来取我性命……。”

张燕深看妹妹一样,最终还是说道:“请你好生对待飞玉,她和我们两个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当初,也是我强行带她回来的。”

张燕如此说,秦峰就越发不愿杀他了。

“张燕兄……。”

“休要多说,让你的大将来杀我吧,你不是我的对手。”

褚飞玉便示意秦峰稍等,她单独走了过去,道:“兄长,咱们进屋说话。”

张燕不明就里,进屋的时候,还大声道:“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褚飞玉先走了出来,笑容满面对秦峰点了点头。

秦峰心里一喜,这应该是事情顺利。

少顷,张燕走了出来,他十分尴尬。褚飞玉已经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若是当年,谁也不可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是这么多年来,秦峰一直在为民做事,改变了太多张燕的看法。

“冠军侯,你真的会达成我妹妹所说的吗?”

秦峰郑重道:“太平世界,和秦峰的理念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如张教主那样去走错误的道路,我们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张燕在大山多年来,也是****思考,他想不通当初为什么失败。但他从秦峰的理念里,找到了全新的道路。

张燕是条汉子,拿得起放得下,他大声道:“冠军侯,你这么多年为百姓做的事情,我张燕都看到了。这朝廷里,我只信你……。”

说着,他就大步来到秦峰面前,拜道:“主公在上……。”

秦峰搀扶住张燕,不让他拜,笑道:“咱们可是一家人,秦峰还要唤你一声大舅哥呢。”

张燕尴尬的笑了笑,随后,山间传来二人豪迈的大笑。

这正是,一笑泯恩仇。

褚飞玉一手拉着自己的丈夫,一手拉着自己的哥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于她来说,这样美好的结局,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田丰进言,对外并不宣布平定黑山军,隐藏张燕这支力量在太行山,未来一定会有大用。

秦峰便感到田丰说的很有道理,他就隐瞒了事实,对外只说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获得了一定的人口。

随后的日子里,秦峰就留在了太行山中,他一方面和他的爱妻补一个蜜月,一方面帮助张燕真正收编太行山各寨。景色绝美的大山之中,总是回荡着褚飞玉开心的笑声。

秦峰白天陪着媳妇看景点,晚上也没闲着,以解相思之苦。

主公蜜月渡嗨了,手下们忙的吊脚。

张燕以黑山军大帅的名义整编各寨,由于秦峰支持他,这让张燕有了收编各寨的实力。

一般情况下,张燕带领大军来到各寨,周仓、廖化在前面做说客,由于各寨头领在山下损兵严重,大部分头领皆是投降。有一些虽然不愿归顺张燕,但也知道大势已去,交出寨子后,就远走了。有个别顽固不化的,赵云等人暗中相助,立刻就摆平了。

绝大部分人都投顺了,有眭固、于毒等人,不知去向。

一个月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秦峰彻底平定太行山贼患。收黑山军三万,山民五十余万人。

这些山民都是多年来躲避灾祸逃入山中的,秦峰迁徙他们下山,在常山郡安置他们。

但是秦峰却是对外宣布,只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获得了些人口,并没有成功剿灭黑山军。这样秦峰就隐藏了一部分力量。

常山郡的面积相当于后世一个中级行政市,后世里,少说要有六七百万人口。现在百万人口,安置起来,土地是绰绰有余的。有这些人口开垦土地,扩大产能,为秦峰的治下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秦峰又得到了太行山的控制权,他令张燕挂帅黑山军。这让秦峰虽然只有一郡之地,但隐形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并州、幽州。

有了百万人口基数后,秦峰就从中挑选精壮之人,建成了一支三万人的武装力量。

外加黑山军三万,如此,秦峰的势力一家伙就起来了,反而是超过了发展多时的袁绍。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然而外界,并不知黑山军也是秦军,只知道秦峰有三万秦军。

秦峰给了百姓土地,实行合作社制度,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秦军上下,誓死追随秦峰,愿意用生命,保卫得来不易的家园。

若是一般人,初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但秦峰之前积累了大量的物资,这让秦峰拥有太多钱粮用来发展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发展一地,因此发展十分迅猛。

秦峰在常山郡,开始了类似后世南泥湾一般的改造。百万军民上下一心,开垦耕地,相信来年的时候,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为秦峰提供一定的剩余价值。

百姓安居乐业,这让秦峰的威望更加的高。

这一日,秦峰召集麾下开会。

“骑兵的数量,要达到五千。”秦峰指出。

荀彧如今主抓内政,闻言担忧道:“主公,您安置了大量百姓,消耗了太多前期的储备。到今年秋收前,很难有富余。五千骑兵的数目,还需要补充三千匹马。我们的马场里只有五百匹战马,还是作为育种的马匹……。虽然匈奴、乌丸愿意和我们交易战马,但没有钱粮去购买。”

秦峰微微一笑,道:“不要紧,文远。”

“末将在!”张辽立刻起身。

秦峰就说道:“你老家在雁门,你去匈奴王赛桑那里一趟。我在他那里存了一万五千匹战马,你先运回来三千匹。多了暂时养不起,其余战马,依旧在草原养着。”

众人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峰在匈奴那里还有一万五千匹战马,他们顿时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

“主公高瞻远瞩……。”荀彧唏嘘不已。

田丰不禁问道:“主公是如何在匈奴那里存了一万五千匹战马?”

一万五千匹,对于他们来说真是天文数字。

这批战马是秦峰贪污朝廷的,实乃天下第一大贪官。他神秘一笑,没有多说。

就此,秦峰麾下精兵三万,其中骑兵五千。执掌常山一郡之地,但由于太行山已经是他的后花园,他的隐性势力辐射并州、幽州。麾下文有荀彧、徐庶、田丰军师三人组,武有赵云、张辽、典韦、许褚、高顺、孙策、马超、朱桓、沙摩柯、张燕、周仓、廖化,一时间气势大盛。

秦峰三千人大胜十万黑山军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为之震动。

渤海郡,袁军侧。

“不愧是我家子进贤弟……,韩馥、刘虞讨伐多年未能战胜黑山军,子进二千人就赢了……。”袁绍皱着眉,心说我花了多少钱粮,才有了三万精兵,这家伙倒好,子进照母山山民没花一分钱。

许攸进言道:“主公不必烦恼,那秦子进只不过一时势起而已,并且他也没能真正消灭黑山军。主公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岂是百姓出身的秦峰能够相提并论的。主公切积蓄力量,静待时机。”

另一方面,衮州陈留,曹操府邸。

议事厅中,那也是将星闪耀,夏侯惇排第一,夏侯渊排第二,其后曹仁、曹洪等族将,还有乐进、李典、于禁等大将。

郭嘉和程昱交流一番后,道:“主公,夏粮即将收获。各路探马传来的消息,冠军侯收服了黑山军,兵力已经有三万。袁太守会各方豪强,兵力也有三万。刘皇叔在平原郡得到了孔融的支持,兵力也有二万余人。”

曹操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凌厉的眼神斜看郭嘉,道:“奉孝的意思,时机成熟了?”

“不错!”郭嘉起身,在众将面前侃侃而谈,道:“国·贼董卓,暴政诏令四方,愈加不得民心。各地诸侯多不奉命,皆聚兵马,以防不测。时机已经成熟,主公若先檄文天下,必然占住大义的先机。”

大义十分重要,没有大义,就没有人愿意追随你。(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诸侯会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3月,陈留太守曹操,作檄文,传达天下诸郡。

檄文的大致意思是:曹操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快马猛进,一路不停,各州各郡,纷纷帮传。半月之间,天下各处可闻。

东汉有十三州,州牧郡守极多,能力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有人只想着安稳过日子,看热闹不嫌事大。其中也有人,是有想法的。有人公心为国,有人私心为己,不一而足。

各路诸侯都在看着其他人的反应。

话说檄文到了常山郡,秦峰召开文武大会。

“你们有何想法?”秦峰遍传曹操的檄文与文武。

荀彧第一个走出来,道:“昔日主公与曹太守、袁太守、刘太守有誓言,今曹太守檄文天下,主公何不会师,共讨****,拨乱反正。”

徐庶起身道:“文若军师所言甚是,主公天下人望,此去高举义旗,会盟天下诸侯共讨****。”

虽然军师们说了很多,但秦峰自己个有主张。他后世而来,早知诸侯联盟的结局,前去参加会盟完全是鸡肋。但他还是拍了板,留下荀彧、张辽、高顺看家。又令太行山中的张燕、周仓、廖化巡守山中各寨。他便点齐马步兵二万,前去和曹操会盟。

秦峰此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了大义,另一个就是为了宝贝。若是不去,就会和宝贝失之交臂,也许是一辈子失之交臂。这宝贝代表了天命,谁失之交臂,谁将来就苦难了。

檄文到了渤海。

袁绍看着檄文,面色犹豫不定。他自从来到渤海郡后,招兵买马,势力起来。他就是这里的土皇帝,掌握一地最高权利后,野心猛涨,本心就有开始变了。

许攸私语说道:“主公举讨贼义旗聚四方豪杰,若是不参加,就会失去人望。”

失去人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没有人再来投奔你不说,之前来的,也会离心离德。袁绍也就响应,但他生怕走后,韩馥来他的地盘搞事。于是,袁绍就留下颜良文丑等精锐力量,守备地盘。也是点齐二万兵马,前去和曹操会盟。

消息传到平原郡,刘备立刻找戏志才商议。

戏志才说道:“此番必定各路诸侯汇聚洛阳,董卓一定不敌。当今陛下年幼,主公是皇叔……。”

刘备点头,十分有决心的模样,道:“二弟三弟,马上点起兵马,前去和秦曹袁会盟。”

于是,曹操檄文天下后,秦袁刘第一批响应。三路大军过黄河,开拔中原,一时间天下震动。

各路有能力有想法的诸侯就坐不住了。

董卓是****,控制了朝廷,各地诸侯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听朝廷的命令,各自为政。虽然没有明着各成一国,但土皇帝做的也不错,他们都很愿意维持现状。

然而檄文来了,秦曹袁刘都响应,他们若是不响应,就会失去人望,就无法安稳做土皇帝了。

于是在秦曹袁刘举事后,各路诸侯也开始响应。当然其中也有真心响应的,比如孔融、陶谦等人。

也有没有响应的,比如荆州的刘表。

刘表到荆州,其中有一段缘由。初平元年,荆州牧王睿和孙坚联合讨伐江南日渐猖獗的“宗贼”,所为宗贼,就是一个大族,或是一个乡村一起造反。期间王睿指挥不力,依旧瞎指挥,孙坚是个暴脾气,他一怒,失手就把这人给杀了。

王睿虽然是个军事上无能的人,但却是荆州土生土长的士族,很有人脉。孙坚杀了王睿,就得罪了荆州的世家大族。这也是“孙家”和荆州世代大仇的出处。

随后,董卓为了显示他并没有控制汉室,就上书朝廷,任命宗亲刘表为荆州牧。

而这时候,袁术是南阳太守,他想要谋取荆州,就派出大兵,搜捕上任路过的刘表。刘表就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

刘表至荆州,单马进入宜城,他很快就和荆州士族取得了联系,得到士族代表蒯家、蔡家的支持,得以共谋大略。

得到士族支持的刘表,顺利消灭了“宗贼”,入主荆州。袁术和荆州士族关系不好,又曾要杀死刘表,荆州士族早已经和孙坚成了仇敌。因此,刘表也就和袁术、孙坚决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