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164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164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许褚一听秦将军这称呼,十围大腰一鼓,就不乐意了,说道:“看你是一条好汉,何不真入我主帐下?”

高顺一点就透,有感于秦峰的知遇之恩,尴尬说道:“就怕秦将军嫌弃。”

秦峰微微一笑道:“伯达来投,实乃求之不得!”

高顺大喜,拜倒在地,“主公在上,请受属下一拜。今生得逢主公,实乃高顺的荣幸。从此追随主公,虽肝脑涂地,亦无怨也!”

秦峰下堂,亲自搀扶起高顺,一时间君臣二人把臂,惺惺相惜。

至此,机缘中,秦峰终是找到了他陷阵营的大将。他便感到,天更高了,路更宽了,信心倍增。

不过,秦峰曾经前后招揽张郃、张辽这样的大将失败。从中可以看出,招募大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并不是有了大名声,跑过去一招呼人家就会跟你的。有了名声的同时,机缘也很重要。

他从中也就感到,这一世,真是前途未卜。将来争霸天下,鹿死谁手未曾可知。没准一不留神,大将谋士全归了别人。那时候,别说平定天下了,平个村,也够呛了。

“时至今日,虽有些成就,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秦峰不由感叹道。

秦峰已经是军内排名第五的人了,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那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会是怎样的成就?众人闻言,顿时陷入到秦峰的豪情壮志之中。

荀彧急忙拿出纸笔,记录下“万里长征”这令人激昂万丈的语录。同时,他不免说道:“古往今来,达到主公此时成就者,不过寥寥,主公真是太谦虚了……。”

第二天,针对匈奴的军前议事开始了。

这也是秦峰当前即将迈出的一步,这一步迈的好,继续积蓄力量,等待争霸。迈的不好,就是吹灯拔蜡嗝屁着凉。便是不嗝屁,一下回到“解放前”,也顶不住劲。(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袁大帅的战术

秦曹袁刘到达晋阳城的第二天。

晋阳城外,官军大营,响起震天的鼓声,和盖地的号角声。

金鼓毕,众将聚在了中军大帐。

帐中,袁大帅气势很足,帅位高坐。下面左侧,秦峰、曹操就座,二人对面,丁原、刘备端坐。其余荀彧、典韦、许褚、高顺、关羽、张飞、吕布、张辽等人,依次站位。

这阵容,说是目前东汉时期的第一阵容,绝对没有人敢有意见。

袁绍巡视了一番人头,发现都到齐了,还多出来一个陌生的面孔,不禁指着高顺道:“这位是?”

秦峰微微一笑,道:“本初兄,这位是我前将军部,新任的将军司马高顺,高伯达。”

高顺走出,不卑不亢,抱拳一礼,“见过袁将军,以及诸位将军。”

“哦~。”曹袁刘不多问,毕竟秦峰开府治军,这都是人家本部自己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

而张辽昨日里已经将秦峰提拔高顺的这件事情汇报给了丁原。

此刻的丁原,眼角一阵抽搐,心说这秦子进,拉走一个我并州军的士兵当司马,简直莫名其妙。这个叫高顺的,有这么大的本事?

丁原不知道高顺的本事,若是他能未卜先知,也不至于被吕布砍了脑袋。

吕布得知此事后,就十分羡慕高顺。而张辽,则是替高顺高兴。张辽也因此得以知道,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多么重要。

接下来,丁原详细介绍了匈奴人的情况。

总的来说,匈奴人的大本营设在了雁门郡,兵力到达了三万。由于匈奴无差别大扫除式的劫掠地方,因此粮草物资是充足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雁门等郡的大城池依旧在官军手中,所以匈奴人并没有坚固的城池为依托。

丁原介绍完,问道:“袁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袁绍颇有自信的模样,侃侃而谈道:“我军兵力优于匈奴,匈奴又没有城池可以退守。我准备下战书,约匈奴王羌渠,四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一,决战。”

劳动节决战匈奴?

秦峰便感到,袁绍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就提醒道:“袁将军,匈奴三万精锐个个皆是骑射好手,战力很强。我军虽然人数占优,但骑兵数量只有三千,不可大意。”

似乎曹操、刘备、荀彧等人深以为然。

袁大帅不是凡人,他哈哈一笑道:“本帅怎能不知匈奴骑射,战力极强。然而骑射不及步射射程。”他说着起身,一指军事地图,“所以本帅将决战地点选在了“静乐县”南部的高金寨山脚下。其地形为黄土丘陵区,南北狭长地势高地起伏又分散破碎,将会大大限制骑兵的机动。”

袁绍说到这里,十分自信道:“本帅将步兵布置在前,引匈奴骑深入。弓弩手藏于阵后,猛射。”他重重一挥手,“两翼骑兵包抄,必一战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秦峰细细想来,后世里,袁绍手下的大将,就是用这样的阵型,将公孙瓒的白马骑兵给KO了。

曹操不禁点了点头,伸出大拇指,道:“袁将军的布置十分高明。”

刘备大耳朵扇了扇,道:“就是不知道,匈奴人会来吗?若是不来……。”

袁绍头大,道:“不来再说不来。”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不来再琢磨,于是,众人看袁绍说的头头是道,不免一阵点头。

秦峰和他的军师荀彧对视一眼,他们虽然认为不可能如同袁绍说的这么简单。但两军对阵是要对得,官军又占据地利优势。若是匈奴果然来到高金寨山,就再好不过了。若有其他变化,也需临阵决断,现在想的再多,也没用。

至此,袁绍的策略,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于是乎,袁绍开始分配命令了,“由并州军为先锋,且战且退,负责诱敌深入。”

“癣多负责两翼的骑兵包抄。”

“子进、孟德为中军两翼,本帅亲自负责中军的调度。”

就此,袁绍也就准备下了一个螃蟹阵。他准备带领这个螃蟹阵,行走在高金寨山脚下,起伏坎坷的“海底世界”,引来匈奴骑兵进入,大鳌一圈,嘴巴喷出来箭矢,就能够将匈奴人消灭。

刘备大喜过望,心说升官就是好,可算最艰苦的任务不是我了。他忍辱负重多年,每每承担最危险最困难的军事任务。此刻便感到,最艰苦的年月已经过去,曙光已经到来。

对于丁原来说,他对诱敌深入可能损兵,没有一点感觉。因为现在的他,根本没有后世诸侯割据时期的意识。对于他来说,兵全死光了,那是朝廷的问题。战败了,也是袁绍的指挥不利。

战略战术有了定论,下一步,就看匈奴人接不接招了。

于是一骑快马出了大营,拿着战书,直奔匈奴大本营而去。

快马,就是很快的马,三个时辰就跑了八十公里,来到了雁门郡西南部的一处大草原上。

只见草原上,一团团匈奴的圆顶帐篷形成了聚集地,覆盖了大地。匈奴人的呼喝不断,偶有群马奔驰,又可见匈奴人牧牛放羊。

战书很快到了羌渠手中。

少顷,聚集地最大的奢华王帐前,匈奴的勇士鼓起腮帮子,吹响了三米长的角号。

霎时间,聚集地各处尘头四起,马蹄声响起时,尘烟形成了土龙,一溜烟往王帐而去。

很快,匈奴王羌渠就召集来了他的匈奴将领们,其实,大多是他的子孙。

羌渠的二个儿子,匈奴大王子於夫罗、二王子呼厨泉在前,还有於夫罗的儿子刘豹在后。

於夫罗的儿子为什么姓刘,这就要追寻到汉高祖刘邦的时期。话说刘邦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君王,他击败了楚霸王项羽这样的人物,建立了庞大的大汉帝国。有一天,他送给了匈奴王冒顿一个闺女,至于是什么原因送闺女,就不多说了。并且他还和冒顿相约为兄弟。如此,刘邦既是老丈人,又是哥哥。所以,有些时候,匈奴王族想起个汉名的时候,就姓大汉的国姓。

匈奴人,一群大光头,面目狰狞。背着弓,腰间带着弯刀。

“父王,不知何事召集我们?”於夫罗上前询问道。

羌渠坐在他的虎皮王位上,随手扔出了袁绍的战书。

於夫罗拿起来看了看,眉头一皱,就将战书传了出去。

羌渠这时候,靠在王位上挠了挠光秃秃的后脑勺,道:“这一次,官军到来了五万人。又有号称大汉新一代的名将袁绍、秦峰、曹操、刘备领军……。”

“什么新一代的名将?”二王子呼厨泉道:“父王,莫要高估了官军。”

“高估?”羌渠坐直了,道:“岂不知数百年前,卫青霍去病之事?”

呼厨泉不以为然道:“那是当时的匈奴首领,中了官军卫青等人的奸计。他们进入到了山地犄角旮旯里面,放弃了骑射手在大草原的机动优势,被官军围住,所败。”

於夫罗的儿子刘豹跟着说道:“这一次,我们就在草原之上。草原之广大,岂是中原人能够理解?在这里,我们的匈奴骑射手,是无敌的!”

呼厨泉道:“父王,草原,永远是我们匈奴人的草原,没有人能够在这里真正战胜我们。不管官军来多少人,我族的骑射勇士,来多少,杀多少!”

于是乎,一众匈奴将个个叫道:“只要我们在草原上,官军就无法战胜我们!”

看来,先辈血的教训,让现在的匈奴人知道,与官军交战,任何时候,都决不进入不利于他们的地形

羌渠露出深以为然的模样,他又靠在了王位上,说道:“这一次,袁本初选择的决战地点,是在狭长的山地!”

众人一时间面面相窥。

刘豹出来说道:“官军又是这样,这一定是一个阴谋,官军只以为我们如同多少年前一样?他们想要诱使我军进入不擅长的地带作战,这一次,打死我们,也不能进入!”

羌渠却是挥了挥后,语重心长道:“这一次,要进去……。”

“······。”众人哑然。

……

公元186年5月1日,雁门郡静乐县西南,高金寨山脚下。

官军大帅袁绍,已经在狭长崎岖的丘陵地带,布下了一个螃蟹阵。

刘备三兄弟率领三千骑兵,成为螃蟹阵的两个钳子,秦曹袁率领三万部众组成了身躯。而吕布、张辽率领五千并州兵,成为了诱饵。

中军大阵前,飘扬着一面“袁”字帅旗,左右各有大旗数面。写着“秦”、“曹”、“典”、“许”、“高”、“吕”、“张”等字。

这一天的能见度有15公里,袁绍意气风发,放眼望去,前方地形不断起伏,落差不小。

袁绍指着“坑连着坡,坡下面是坑”的起伏地形,道:“匈奴人进入这里,机动力必定大减。奉先、文远诱使敌人深入,敌至我中军阵前,盾阵抵挡、弓弩兵猛射。敌大乱的时候,子进孟德率领两翼齐上,敌人就会失去机动力,又有癣多切断敌人后路,围而歼之!”

他的这个计划十分完善,当匈奴人进入战场后,袁绍会先派出吕布张辽诱敌进入弓弩兵射程。匈奴人皆是皮甲骑兵,无法抵抗弓弩兵的远射,必定被大量杀伤。匈奴人若是突击,袁绍这边有数万步兵结阵抵挡,五千弓弩兵消灭三万匈奴人绝对没问题。

若是匈奴人开溜,刘备切断其退路后,秦曹袁领兵一拥而上。直如同一群猎人围住了豺狼,大棒子猛敲,结局不言而喻。

秦峰挠了挠鼻子,心说匈奴人有这么傻缺?就这样蒙着头就来了?

然而,随着震地的马蹄声响起,匈奴人真的来了。

袁绍大喜过望,立刻道:“吕布、张辽何在,马上按照计划行事!”

“喏!”吕布和张辽领命,带领五千并州军诱敌去了。

秦峰望着远方遮天蔽日的尘头,哑然,“还真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本初就这脾气

中平三年,五月一日。秦曹袁刘率领的官军主力,与匈奴骑兵主力,决战与高金寨山脚下。

官军侧,大阵前的袁绍,焦躁不安,不时望着远处。

他的左翼是秦峰率领的部队,他的右翼是曹操率领的部队。

少顷,喊杀声终于传来了。

“冲啊!”

“杀呀!”

只见远处尘头大作,无穷无尽的匈奴骑兵追击并州兵来到。

“呜哇!”

“啊!”

“我嗝屁了!”并州兵不敌,不断后退中,却是被匈奴人射杀。

匈奴人杀的兴起,吹起唿哨,拉起长弓,射出羽箭,收割着并州兵。

起伏不定的山丘地形中,匈奴人的长蛇阵,时而看不到头,时而看不到腰,却是连绵不断,直如同起伏不定的过山车一般。

并州兵大量被杀死,而袁绍却是大喜过望,他就在步兵防线后的弓弩兵阵前,举起大刀,呼道:“全军准备,列阵,对敌。”

少顷,并州兵败到了阵前。而袁绍的步兵防线裂开了许多小通道,这让败兵能够顺利逃入大阵。

吕布、张辽策马来到袁绍身边。

吕布面色不善,显然,他对这次专门败退的任务十分不满。

而张辽却是说道:“袁将军,我们已经完成了诱敌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