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器宗 >

第174章

大器宗-第174章

小说: 大器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晚当即便回府中。

    他现在娶了萧清宁,便把过去暂借天工坊的府邸交还,回的当然是萧清宁在这里的住处,结果问过府中人才得知,萧清宁一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中,生着闷气,连平常亲如姐妹的林静姝想要过问,都没有搭理。

    李晚深知,她心里面有怨气,不使性子才怪,不过他也不担心,萧清宁外表冷艳高傲,人前也显露坚毅果敢,内心里却很柔弱。

    这柔弱,不是在行事的手段,而是骨子里的本质,要不然,也不会听从长辈摆布,嫁给不算熟悉的自己。

    这是一个责任心极强,重视道德礼法,家庭,伦常,远远多于重视自身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当今人心不古,已经极少了,李晚洞房花烛之后,渐渐摸清她的底细,心中就在狂喜,这次真的是运气逆天,娶到宝贝了。

    兴奋的程度,简直胜过得到《器宗大典》这样的宝物。

    因为对自己的判断极有信心,李晚不紧不慢地派侍女小莲打探消息,又温声细语地隔着门说了一通好话,就让萧清宁开门,放自己进去。

    无人知李晚是怎么劝的,晚膳时间,萧清宁钗横鬓乱,面似憔悴,又似带着几丝红润,神情古怪地跟着李晚出来。

    林静姝满脸狐疑地看着据说是进房商量事情的两人。

    李晚神清气爽地坐上主位,道:“虽然我等修士,凡食少益,但也多少算是炼精化气的根本,还可愉悦口舌……好了,都看我做什么,开膳吧。”

    林静姝道:“你们在里面做什么?”

    李晚看了她一眼,道:“没大没小,夫君和姐姐,也是你能管的吗?”

    林静姝暗啐一声,她已经从萧清宁的神色看出来了。

    萧清宁脸上挂不住,道:“夫君,坊主之位,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李晚道:“没关系,我们元老会上见真章吧,等结果出来,你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不过到时候,你得愿赌服输才行。”

    萧清宁神情坚定:“我会说到做到,但如果夫君你输了……”却是一副不信自己会输的自信神情。

    李晚笑道:“如果我输了,一切尽由你说。”

    萧清宁道:“那我就放心了。”

    李晚闻言,心中轻笑,他其实并不怕萧清宁和自己作对,怕的是她又哭又闹,寻死觅活,到时候就算真能如愿以偿,彼此面上也不好看。

    现在看来,这女人刚刚出嫁,还没来得及学会这些。(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 数筹推选

    天工坊由萧恒公始创,众弟兄道友门客义从,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萧家、古家、荣家、颜家、公输家、莫家、云家等等众多家族共同统御的器道势力。

    其制为长老共治,按照各家在坊里占有的作场份额,推选各家子弟为长老、管事,共同治理。

    这与宗门的长老共治,世家的族老议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乃是采集众家所长,集思广益之法,具体施行中,又因各自才干,能耐不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特色。

    比如天工坊中,但凡是有拥有坊里作场份额,拥有诸多门生子弟,实际掌控权柄的各家宗亲,便称为元老,只有元老才有资格参加这种重大决议,地位却比普通长老更加崇高一些。

    长老可以是元老,元老却未必是长老,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在于长老看重职权,元老看重份额。

    李晚本也可以成为天工坊的元老,理由便在于那作为嫁妆相赠的三座作场,相当于拥有了接近一分半的份额,但当时与萧家议定婚事,便已说清,这些暂时为萧清宁私人独有,只有他和萧清宁生出了子女,才可正式接管,正好到那时,他加入天工坊的资历也已足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暂时而言,他还只享有这些作场的分红,管辖,改编,甚至变卖它们的权利,都还掌握在萧清宁自己手中。

    几位结丹大师,虽然地位崇高,但也依然不是元老,原因同样在于这所有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对坊里局势没有丝毫影响力,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怎么样的祖宗规制,到了人前,也有空子可钻。

    时近晌午,李晚和几名结丹高手坐在堂上尊位,几张高高供起的大椅,是为观礼席,一侧还有为其他同样为观礼供奉、长老们准备的位置。

    但这些位置,小半都是空的,尤其三位大师人物,都没有到场。结丹修士只来了包括李晚在内的四人。

    大部分元老已经聚集,整个议事厅堂,人声鼎沸,正有执事奉命清点人数,安排坐席。

    李晚一边欣赏自家妻子堂上端坐,居高临下的威风劲,一边观察各家宗亲,只见有人欢喜有人愁,公输元等人。频频神色不善地观望过来,古长老,萧风宜等人,却都在含笑示意。似乎把握极足。

    此时距上次季会过去,已经有半个月了,在这半个月见,坊里上下对推举萧风宜继任坊主执事。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到今天,终于要议定结果。

    “李道友。这次众元老推举风宜公子继任坊主,据说是你授意的?”

    李晚身边,天工坊十名结丹炼器师当中的林姓名师问道。

    按理说来,萧清宁仍然坐在这代理之位,跟真正的坊主也没有两样,对李晚是有利可图,怎么可能会推举别人,拉下自己妻子。

    林姓名师禁不住心中好奇,旁敲侧击地问了起来。

    “鼠目寸光……”

    李晚仿佛能从这林姓名师的眼神当中,看出好奇和揶揄,心下不禁暗自冷笑。

    他不经意道:“林道友怕是误会了,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

    另外一名结丹名师插嘴道:“大小姐成婚以后,也的确不适宜再坐在这位置了,嗯,我是指,贤伉俪还是避嫌为好,免得为宗亲所妒。”

    这结丹名师倒是个实在人,只可惜,对内里原因,依旧一知半解。

    李晚随意附和了几句,也懒得和他们细说,静静等待聚议开始。

    过了一阵,清亮的钟鸣惊动了议事厅中的众人,所有的元老停住议论,一同向萧清宁参拜行礼。

    萧清宁高扬长袖,脆声道:“免礼。”

    以前她对这些礼节还有些许虚荣,现在却是忍不住反感,下面这些人,表面恭恭敬敬,看不出什么来,但满脑子都是争权夺利,根本没有丝毫真诚可言。

    “诸位,上次季会,坊里已经通过了提请元老聚议,共同推举坊主之事,坊主之位,自从二十八年前就已经悬起,大小姐代理坊主事,功不可没,然而名不顺则言不顺,此事究竟如何解决,还需诸位元老一起商议,找到个办法出来才行。我提议,大家心目中若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不妨说出来,众元老品评商议,当场决断。”

    不少人把目光看向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此人是萧家里面的一位长辈,萧清宁应称他为叔公。

    叔公说道:“按照祖制,嫡子无后,其兄弟子侄继承之,大小姐虽然是嫡系长女,但既然已经出嫁,就不适合再担任此位,还是让给风宜吧。”

    几名宗亲大为赞同:“风宜也是嫡系,虽然不是长房所出,但却是长男,理应如此啊。”

    又有宗亲道:“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除了风宜,就是长宁,末兰几位公子,但他们修为资历都比不上风宜,理当让贤。”

    这是众口一词的节奏,公输元管不了那么多,连忙站起来道:“人选已经决定,那就按照祖制,开始评议吧。”

    大小姐一方的长老,心里非常清楚,此时已经无法再拿大小姐的身份说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刷下萧风宜,一切照旧。

    出嫁女担任坊主,干系太大,他们也不敢轻易提出来,否则一旦被否决,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萧清宁不知道众人想法,但是当众宗亲开始按照议程,推举人选,细数萧风宜继任坊主大位的资格时,突然之间,感觉到了莫名的不安。

    这不安,并不是现在的萧风宜足以和她作对,也不是真的已经被李晚逼退,无路可逃。

    以她在天工坊多年的经营,虽然称不上是铁桶江山,但短时间内,大部分的宗亲元老,都是会尊重她的。

    是她在二十多年前,拯救了天工坊。是她让宗亲们从工坊破产的困境中逃脱,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恩泽子孙,是她提拔了坊里和家族的年轻人,让他们担任管事、首领,一展所长。

    可是,这些终究都是会过去的啊,等到这些人都羽翼渐丰,不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该将何去何从?

    萧清宁从未有过今日一般的不安。她直到这时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萧家大小姐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些宗亲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无情。

    议事厅中的评议还在继续,持有不同意见的各方元老,各自慷慨陈词,阐明立场。

    公输元等人,自然是希望萧风宜落选,所以他们尽力阻挠。不肯支持萧风宜上位,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萧风宜的确才具不足,资历和功劳也没有不足称道。贸然推举上位,很有可能影响到坊里的扩张大计,使得坊里损失惨重。

    而宗亲们,自然是对这些避而不谈。只谈血统。

    “公输长老言重了,世间少有生而知之者,自萧桓公以降。本坊坊主,全都是由嫡系宗亲当中选出,只要坊中还有老成持重的辅弼之臣,集思广益,就不会出乱子。”

    听得此言,公输元等人不禁微怔。倒不是关心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而是这位说话的宗亲在暗示,即便萧风宜上位,短时间内,也离不开他们这些老人。

    如果把风宜公子得罪得太狠,以后的事情,就难说了,各家子嗣都有不少,叔伯兄弟,都要力争,除了数代单传的,谁能保证家族的大权就在自己手中把握?风宜公子同样可以拉拢他们家族里面的元老支持,等到多年以后,卷土重来。

    “此言有理,坊主之位,虽然才具、资历、功劳都是一大条件,但却不是胜任的标准,反倒是这名正言顺,更加重要,若非如此,当初也不会有约定,非萧家子孙不得继任了。”

    “祖宗规制,不容更弦易辙,以我之见,除非各位能够在诸多宗亲当中选出一位更加适合的人选,否则还是选风宜公子为好。”

    “有理有理。”

    一通嘴仗下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是要数筹推选。

    所谓数筹推选,就是在场有资格的元老,每人根据手中拥有份额的不同,获得相应数量的玉筹,一分相对十支玉筹,半分相对五支玉筹,以此类推,投入一个大箱里面,最后数筹决定是否通过。

    虽然过程繁琐了一些,但却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坊里各方意见,只要有半数以上投筹同意,就是坊里的最高决议,哪怕坊主也无法推翻。

    分发玉筹的过程,严格对应各家名号,各人姓名,李晚看到,萧清宁一人便获得了近百支玉筹,其中十五支是她自己独有,代表着她作为萧家子孙,名下拥有的三座作场,其他的那些,是她父母自祖上流传下来。

    其他各家的,多是如此,萧风宜自己,也拥有十五支长筹,不过又见主持大局的元老,发给了他另外的玉筹,有兄弟姐妹,叔伯的,有长辈的,二房上下,几乎全部的玉筹加起来,也有近五十支之多。

    “现今推举萧风宜继任坊主,同意者投左箱,不同意者投右箱。”

    结果很快揭晓,投在左箱的玉筹,达到五百三十之多。

    按照玉筹的分法,最后总数无论如何也是一千以下,只要超过五百,哪怕只有五百零一,也是大局已定。

    更何况,右面的箱子,并不是对应的四百多,而是寥寥二百来,还有不少观望之人没有第一时间投出,也许是不方便,也许是打算留在手中不投,直接等着议完收回。

    大家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吃里爬外

    萧清宁握着留在手中没有投出的玉筹,轻叹一声,无奈地道:“既然大家已经做出选择,那就这么定了吧。”

    虽然她手中持有接近百筹,但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了再投的必要,于是让人收起,径直离开。

    众人面面相觑,但却不好相劝。

    回到府中,萧清宁已经缓过气来,却是终于明白,自己在天工坊中经营了二十余年,为何还是一败涂地。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家族效力,却原来,只不过一厢情愿而已。”

    萧清宁心中凄苦,简直无法言说。

    其实早在今天以前,她体会过,女儿身的种种不便,这是世俗成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