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文卫纪事 >

第56章

文卫纪事-第56章

小说: 文卫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二归宗姓江,按律高家产业江二是一块瓦都得不到的。

  虽然是亲得不得了的血亲,两家的来往也就是乌尔登夫妇省了点饷银和禄米给江二成亲,江二去看看江氏给点零花的铜钱或是碎银,再就是捎些地里的杂粮干菜过去给乌尔登。

  高老头叮嘱好高老三要注意的事项,让高老三有事多去问问高老大与江二,高老大种地也是一把好手,江二擅长于同人打交道,高老三闷声说知道了,你们放心的去玩吧,玩半年回来都成。

  高老头又去同常常喊来做事的老头们打了招呼要求多费心种地,千万不要让她荒了。

  明明种的大多是树,树下套种的而已,当然老农们不会讲出来,个个都恭喜高老头好福气,让高老头去京城到处转一转,回来讲给老伙计们听。

  高老头两口子打扮得齐齐整整带着孙子孙女们一起,车上装着地里出的高粱米绿豆红薯干萝卜干之类的,加上江容一共坐了两辆马车去京城济兰家。

  其中江容坐着的那辆车正是高十九赶的。

  一路上,高十九说开米铺好,那么地里出产的不管是多还是少都可以直接拉去卖了,在本地卖不起价,在京城,说不定城里人喜(炫书…提供下载)欢倒能卖出高价来。以后就可以常常赶车送杂粮到京城卖,从京城拉些稀罕货色来这里卖,这是好事,庄里的车把式的活计也多了。

  坐在马车上,高老头的孙子孙女们都很稀奇,大家出这么远的远门还是第一次。

  江氏见到自己兄弟两口子及侄子女们,高兴得不行,当然少不了姐弟两人抹眼泪的桥段,下人们都恭维高老头的孙女们长得很出挑,大大的眼睛,同江氏年轻时很象,将来也必是有福气的。济兰赶快赏钱给大家,又给钱给江福让江福安排吃点好的,等高老头一众休息好了带他们出去玩,不要不舍得花钱,务必玩得开心。

  济兰则带江容去看自己看好的铺子,周围是菜场,都是卖菜的。

  济兰说这边热闹,过来买菜的人都是大户人家的,自己可以一家一家的推销自己的米,自己的米会干净好看足秤。至于每年新谷新麦下来时,自己去那些庄里,一家一家的收回来,那时便宜,自己绝对不干那种大斗进,小斗出的事情,一定慢慢的做信用。支出主要是买铺子的钱,买新米的钱,买拉辗的牲口的钱,雇人的人工钱。

  江容看了济兰选的铺子大概位置表示赞同,提议济兰还去内城开,去旗人居住地开设碓房碾房,那些内城的旗人领了甲米会去米铺舂,多的会卖,等他们缺米了得再去买,济兰可以便宜收,贵卖,舂米的主要客户应该是旗人。

  济兰一拍脑袋,“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旗人有数十万住在内城哪。内城可以便宜收米,贵卖,还可以卖其他的杂粮,土产。舂米后的糠是可以喂猪喂鸡的,我们可以买地种菜种粮雇人喂猪喂鸡,等喂成了,那些人要买鸡蛋啥的,都可以卖。我们还可以再合伙开一家象嫂嫂那样卖卤味的铺子。”

  江容问,“一万两够了没?”

  济兰吓一大跳,“你怎么有这么多银子?”

  江容说,“财神照顾,运气好而已。你明年也会有这么多了。”

  济兰又兴高采烈的说,“那我到时就让老娘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招摇过市,气死老头子。”

  江容笑死了,“到时候你好多事要做,哪里有闲情同他呕气哟。”

  江容又说,“我再给你一千两银子帮我买地种菜喂猪啥的,你帮我管着,给我赚钱。借两千两是给你自己盖房买地,就抵工钱。成不?”

  济兰想想自己可以让自己的下人们去管喂猪种地,说成交。

  江容在京城的钱折子上给自己留了三千两银子,取了一万三千两银票给济兰,米铺所有事情济兰做,江容分红一半,不准与权贵扯上关系,不准亏本,如果出了问题,一切由济兰负责,与江容无关。

  济兰同意了。

  江容说,“等我的油坊开张了,就拖到我们的米店里卖,卖了再结款,货款一个月一结。”

  因惦记着种的树与竹子,江容买了些种子与树次日就回了滦州,高老头两口子则带着孙子孙女们在京城多玩了十来天才回。

  济兰后来见到江容说,自己咬咬牙,在盖房买地的两千两银子里拿出钱来,带着高老头两口子带着一大堆侄子侄女们买了礼物去拜访仁诚的亲弟自己的二叔仁义,给仁义家的两个堂兄堂嫂,三个已嫁的堂姐都有带礼物过去。后来高老头又邀请了仁义一起去到仁诚家里去做客讲数,摆足了小舅子的款,说济兰与乌尔登已经成家立业了,江氏同小儿子一起过,请仁诚以后不要骚扰乌尔登与济兰两家,不然,必定去衙门告仁诚有妻再娶的事去。

  仁义也提醒仁诚不要乱来,不要毁了后辈们的前程。如果仁诚有什么事太过离谱的话,仁义不介意同高老头一起去步军衙门去告仁诚。

  仁诚佟佳氏的脸色相当的好看。

  江容不信,高老头两口子都是老实人,怎么会可能让仁诚的脸色不好呢。

  济兰说,真的,高老头见江容丽敏济兰江氏都不肯同仁诚一起过年,就觉得仁诚佟佳氏太过可恨。济兰又讲自己开铺子赚钱,随便的进项都比仁诚一年的强。江氏又忆苦思甜说以前的日子多么不好,几个钱都得问人讨,江氏很怕仁诚日后又起啥坏心眼把江容和济兰的产业夺走。老实人被兔子咬了也会发疯的啊,高老头于是主动的问起仁义家境。仁义家过得较富裕,仁义家两个儿子补的缺都很好。女儿们嫁得也好。于是高老头提出要求去拜访。

  江容一针见血的说,都是你拾掇的吧。

  济兰但笑不语。

  回来江家垸后,足有大半年时间,高老头一行人时时同邻居讲起自己在京城得意的事。江福带着他们走遍了几乎说得上来点名头的所有地方,高老头的几个孙子孙女几年后都还记忆犹新。

  

  第81章 小同乡会馆

  今年江二开了铺子,收入也过得去,自己有些地,加上江容也有许多地,江二都得操心,江容的地雇人做事,买种子分发树苗发工钱之类的,虽然有高老头两口子管着,但江二时时要帮忙看着,于是就没怎么跑过长途运货。

  同高老头很友好的那些穷鬼们常被高老头喊去做事,收入不错,加上都是老农了,都知道地里的活计有多少,能做多少天的活心里全是有底,走路有精神头多了,家里的孩子们咬咬牙大都也送去识字了,就指望着省吃俭用,让孩子们有点出路,再不是身无片瓦只能出苦力的泥腿子。

  不少人听高老头放风说要高老三要开油坊,就有大把人说要让自己家的壮劳力去油坊做事。高家的穷哥们一直穷,时时穷到饿死人,到油坊就能有一口稳定的饭吃,可以供孩子们念书考学,考上了学就可以免赋税,就可以买地,再过一代两代,就能成耕读世家,就可以摆脱年成好时累死,年成不好时卖儿卖女的没有出路的日子。但凡有一丝可以争取的机会,大家都会努力争取的。

  很多人都问江二可不可以把自己家搬到江容的江家垸里去,也有人想搬到江二那边去。

  此时张氏怀着第三个孩子,江二做事也是没人帮手,忙得焦头烂脑。他预感不好,要这些人做事,不要那些人,很易出事。江二就同江容讲,得去找高十九,要高十九约束高家的子弟。要不然等榨油坊开了,怕不安全。收菜籽收大豆都怕收不上来,收不上来的话,油坊就白开了。日后的果树结果了,收不到也很麻烦了。江容一个小孩子,就算买再多的下人进来都没用的,有人捣乱就很麻烦。

  江容明白封建年代的宗族在乡间的势力,就同意了。

  于是江容同着江二一起去拜访高十九。

  江二说要开油坊,得有高家可靠的长辈在旁边看着才好,毕竟高老三笨,江容是小孩子脾气,怕高家的子弟不听话,问高十九肯不肯搬过去江容那边去管束高家子弟,说其实叫高家垸也好,江家垸也好,都无所谓的,江家垸纯粹是江容小孩子脾气觉得好玩,本来江容也不是姓江的,在江二心里,姓高与姓江也没区别。

  高十九点头同意说,“好。我正要去找你们,我有另外一件事。济兰少爷开了米铺了,我们地里产的杂粮可以捎去京城卖了,单赶一趟车过去又不划算,乡亲们可以拼车,我搞个小车队每天或是隔一天来往京城与滦州,也可以帮大家捎信捎东西。”

  江容说,“您是说想要在京城弄个同乡会同乡会馆么?”

  高十九说,“对对对,就是开个同乡会同乡会馆。”

  江二说,“是不是说,在这边定点收信收东西,大家要捎啥到京城去就先送到这里,人也在这几个位置等,排得差不多够装车了,一起送到京城去。米铺暂时就是咱们的会馆,就算有人被拐卖了,也可以去会馆求援,京里有人要捎啥东西就直接拉到会馆去,有人回来也是会馆安排拼车回来。十九叔,这样可真是大好事啊。”

  江容问,“那得花多少钱呢?”

  高十九沉默。

  江二说,“妞妞,要不这样,济兰的米铺呢,肯定是有空地方的,最少打地铺的地方是会容我们这些车把式的,我们在这里派一个人去米铺叫卖我们的这些杂粮,卖了再捎钱回来,等卖开了就好了。”

  江容嘀咕,“你们又不会记账,怎么会运费也不会分。那个冬梅,我可以让那个冬梅回去帮你们忙,卖了啥怎么摊运费让她算账。这样肯定能赚钱的。对了,滦州是有正蓝旗的人驻扎在这里的,采育里也是正蓝旗,你们也可以在采育里那个车马店那里留个点,帮他们捎信捎东西也可以赚点小钱的。至于具体怎么弄,你们去找明心安排吧。他就愿意帮穷人。”

  江容不爱多管事,斗米恩,升米仇,于是合作都提前讲清楚条件,与江二合作本钱与人工讲得清清楚楚,是怕高老大与高老三觉得对他们不公平,高老三蠢大概是不会说啥了,可是高老大的老婆很多话讲,说三说四的多了,自然也会弄得有想法。象高十九的想法,好是好,但是要投入的银子也不多,主要是费人工与心思,掺一手进去又分不到多少钱,还得承担亏本的风险。江容的钱够自己花就行了,不想搞到事事都要自己插手那么辛苦,种树种竹子之类一劳永逸的作物全都是因为要享受人生,不愿辛苦干活。

  并且江容手上的银子也不敢乱花,得留着收菜籽收大豆收花生芝麻之类来榨油的。明拙送了六七回布回来佛顺,分给江容约莫有六七千两银子,(江容自己手上的三千两银票加京城的三千两银票是绝对不动的),开榨油坊不知得用多少银子,又不能象济兰那样赊账,济兰那是货到就可以付款的,赊那些小地主的账,江容并不自信自己有这样的信用。

  并且,江容内心也不愿意对那些并不富裕的小地主赊欠,让他们手上有钱,那样才会心里有底多多去消费,钱的流动速度快,才是商业

  明心很快就同高十九讲妥了,京城里让冬梅在济兰的铺子里帮着卖高十九捎到京城的杂粮,明心在庙里给高十九留一间房,有东西要捎到京城卖的,都让学子登记下来,物名数量,是哪家的,想卖多少,一式三份,反正庙里有学子免费写字,一份留底,两份随东西走,先摆到明心的庙里,高十九安排车捎过去。

  江容要求所有的粮食只能销往济兰处,济兰会尽力帮忙提价。等确实有销路的话,济兰就接手收杂粮卖,因为现在济兰刚刚开始卖米,还没得经验与客人,没有胆量收入大量杂粮。

  高十九说好。

  接着江二也去同佛顺打招呼,讲了江家垸这里开个小车行,专门跑京城,会天天或是隔天有车送货到京城镶蓝旗正蓝旗与采育里,可以帮他们捎信捎东西去京城,也可以从京城捎信捎东西回来,捎人也可以,但是对于人只是提供马车位,捎的人自己跑了不关车行的事。

  佛顺很是惊奇,让江二等着,他自己立刻去同贵禄老头子讲了,贵禄讲要捎些杂粮过去京城几个亲家那里,要去买过了再送过去高家庄。

  江二马上问想捎些啥,他们庄户人家自己地里产的也要捎去京城卖济兰的米铺去卖的。捎货的位置是在江垸,明心靠着滦河的庙里,不是高家庄,庙里就有庄户人家在摆摊,不如直接去看看就好。

  贵禄让佛顺去庙里看看,先捎点杂粮回京城。下次再捎别的。

  佛顺去到庙里,各式各样的杂粮都有。一堆庄户人家刚弄了些杂粮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