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文卫纪事 >

第52章

文卫纪事-第52章

小说: 文卫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兰急忙止住佛顺不要说了。

  江容这会开口了,“叔叔你就布卖给他吧。那样你就有时间了,一家一户的去帮我买肥去,一大车肥。给八十文吧。这里的地薄,没有肥,种啥都长不出来的。二叔,你让你们庄的人也送肥过来吧。顺便喊两个人过来铺肥犁地,一天一百文。”

  佛顺哈哈大笑,济兰欲哭无泪。

  江二倒是很高兴的说,“八十文一大车也不少了。那我现在就回去让他们送肥过来,买得地是得好好种。”

  一直没出声的高老头说,“我带你犁地吧。我老了,少收点钱,一天五十文就行。”

  江二着急的说,“爹。”

  济兰一怔,反应过来了就哈哈大笑,“好啊。反正舅舅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身体还硬朗些,顺便帮妞妞看着地里。人家送肥过来就站在那里付钱,送肥弄虚作假也看得出来,不能让妞妞吃亏。”

  江氏也说,“请谁犁田都是犁,妞妞就让你舅公犁吧。”

  几人高高兴兴的说着种地的事,佛顺拉济兰说,“让他们说种地吧,我们去喝酒去。”

  济兰苦着脸说,“佛顺兄,我这侄女也刚刚接回来不久,我得哄她高兴,她让我去收肥,我就得去收肥,估计她是忘记没有那么多铜钱了,估计我还得去兑点铜钱回来,让她一个一个的数钱出去。布你就先拉走吧。

  佛顺哈哈大笑,“不如让妞妞现在一块过去那边,挑好她要的,其他的就我拖走了。”

  江容说,“玛麽,那我去挑布了,你和舅公他们一起去逛下,看有什么要买的就全买下来。”

  江容跳下炕,“佛顺,要是你合作得好的话,我们还有好多好东西可以给你卖。”

  佛顺笑着说,“那是一定。有货的话,千万记得通知我来看。”

  

  第七十五章 江家垸开始建设

  济兰跟江二一起去送布兼取线,特意换了五十串铜钱(足足一千文),以方便江容使用。表兄弟俩还一起去集市看了看有什么种子树之类的卖。

  济兰直觉在这里种竹子是行不通的,竹子被誉为君子,附庸风雅的人都会试着种种,尤其是文人墨客,他们是从南方来的多,但是京城好象种成竹子的很少听说,或是根本没听说,如果哪个种成了肯定会大肆渲染弄得全京城都知道。

  江二说荆州的竹子是大片大片的,好象野草一样生机勃勃。江容想种竹子也正常,让她种吧,她高兴就好,反正一亩地也不值多少钱。地里的收成也没有多少。多喂猪养鸡,那些亏的钱也能补回来。不过养猪喂鸡也得好好的种地,不然,那世猪啊鸡的吃什么。江二说让高老头两口子帮她看紧点就好。

  济兰问,你们买地的契纸送到衙门没有?如果没送过去,千万记得要加上,买的是薄田,不然,万一竹子种成了,又有人来抢。

  江二说还没送过去,只是写了白契,给了保正佣金,还要再买地的,多买点,然后一次去过衙门交税。

  江容只收了提前讲好的钱,其他钱都给了济兰,要求济兰尽快积肥,所有的地上有三寸厚的肥就算合格,积完肥了就可以回京城去,去到京城还得为江容买种子,买树苗。

  江容仔细的想着耐旱耐寒种植简单赚钱的作物,在纸上涂涂画画,竹子要留下向阳背风的地种,竹子产出多,赚钱容易,只要卖出去了,都是钱。并且竹子在北方是稀罕物来着,到时挨着竹子开家农家饭庄。

  石榴是一定要种的,光是它一年开三次花就让人很兴奋了。石榴叶子可做茶。石榴酒也好。对,开家酒坊。

  生姜应该也可以种,但是费工,于是不会大量种植,少量种点够吃就行。

  花椒很好,头几年没有产出,但是产出是有几十年的,并且饭庄是可以大量使用的。花椒叶都很好。先育种。滦河这里交通还是很好的,春夏秋时水运很方便快速。

  八角不错,喜阴凉,山谷中合适种。

  苹果树枣树杏树也好,头几年没产出。但产出时花果甚好。可套种,套种就种草,种花生。

  花生榨油很好,开一家油坊。

  此处养马很有用,马是长途旅行的工具。

  此处地薄,养猪养鸡是必须的。

  此处很多人种玉米种甘薯,到时可以收购做酒。

  等江二济兰表兄弟回来时,明心也回来了,又向江容汇报了几块地可以买。江容也列了大堆的清单种子与种苗清单来。

  接下来几天,明心与江容买地,济兰收肥,江二与黄志礼到附近集市采买清单上能找到的种子与种苗。

  一共买了五百多亩地,地要在附近比较好看管,明心趁着滦河封冻,直接过对岸在迁安也买了有两百多亩地,买的地基本上都是薄地,便宜,种不好也不心疼。这是明心江二济兰三人的共同心声,除了江容自己很有信心。

  滦州北高南低,天气本来易旱,南部易发水被淹,所以江容选在北面山区买地,薄就薄,旱就旱,大把耐贫瘠耐旱的树可以种,并且一劳永逸。北方虽然地薄,可能十亩地比不上南方一亩的产出,但是地广人稀,胜在面积够大。在南方是不太可能随便就有地买,并且还买出这么多亩出来。

  江容对保正说要试着种树把河滩的水土固定,到时种地得请保正喊人来种,出工钱,挖深坑,等树种好了就有收成,就开办庙学教周围的娃娃识字算账。此处两岸的保正都是妙人来着,觉得这是大大的利于乡梓的好事,于是把他们管辖处的河滩的地也全免费写给江容。

  这样就相当于又多了几百亩沙滩可以种树,江容很兴奋。虽然这些地是盐碱地或是沙子,但是种柳村种草之类的或是花生红薯这种种植先锋种几年,地就适合种了,就不太薄了。

  盐碱地如何种地,或是沙滩上如何种树固定水土,前人早就有大把著作,只不过,很多都是在往如何增加粮食这方面考虑,并且当官的人也是在任几年,都是各自为政,没有长久效果,象苏堤那样千古留名的是很少的。  至于地方上的绅士,得有钱有闲有趣的人才会去做这种事,当然,不一定雅人会种地,所以,成功率也不高。这是一种花时间,花人工,花钱,还不一定讨得到好的事。

  明心选好建庙的位置,说那里建桥的位置最合适,到时桥建好了,就香客如云了。江二火速的去订砖瓦,喊泥瓦匠头来同明心谈。

  江容让黄志礼和保正监工建造。

  在准备了足够的肥料后,买了当地有的梨树杏树榆树杨树相当数量以后,江容和高老头一起去找保正,说每颗村十文钱喊人来种。保正说不用那么贵,一个坑五文就行了,一个人一天可以挖几十个坑。  江容说挖坑要挖深,先垫肥进去,要管活,要是开春一百颗树.活了八九十颗,那时庙估计已经盖好了,娃娃们就可以来上学了,不收学费,还免费中午给馍馍吃。一定得活相当数量的数,才能保证这些。

  保正信誓亘亘的保证,先付一半的钱,一定同每个栽树的乡民讲清楚,种的树活了,就来领另一半的钱,要种的树是死的,另一半就不付了,那人的仔女也不准去听课。

  江容满意的说,会登记下来种村的人名,活的多,就说明做事认真肯干不偷懒,以后还有大把的活会做的,到时从记录中优先挑选。至此,江家垸的建设红红火火的开始了。

  周围庄户人家全被济兰去问过有没有肥卖,济兰的工作范围甚至到达了比较远的地方,每天济兰苦不堪言的发牢骚,江氏就骂他不能吃苦,江容在旁边兴灾乐祸。

  腊月初十时终于收到了竹子,是明德押货过来的,江容见到明德开心得不得了。拆开明拙的信,明拙讲了学堂里的趣事以及大家发生的种种事情。江容很是感慨,可惜自己没有在学里。

  等江容看到卸下来的货,还有些腊贷布匹之类的,就觉得奇忙怎么回事。

  明德解释货是从荆州走大运河送的,又送了一大批脂货过来。

  竹子是明拙去河南找的,找了竹子挖了竹鞭连土一起装船,顺便也找了些枣树樱桃之类的树苗及一些种子一起送过来,走卫河到通州,特别巧赶到一块了,于是就一起送过来。

  江容不相信真的那么巧,估计也是都是掐着时间算着点的,然后先到的在那里等着。不过江容只是想想,没说出来。

  明心高兴的说,这样你就天天可以吃腊肉萝卜汤了。

  明心明德就同江容仔细的算了下账,这次送到京城的腊肉与腊鸡腊鸭很多,腊肉足有八九千斤,腊鸡腊鸭也各有几千只,扣掉运费与主子成本及运费,扣除布匹的一千多两的成本价,以及上次上京的费用,明心一共要付给江容一万六千多两银子。明心给江容存了一万六千两银子,到时凭折扣和印签去取。零头的就给了江容银票。

  江容高兴的不得了,立刻就让黄志礼找保正雇人去栽种竹子。

  其实竹子应该是春季出笋前载,目前土还是冻土,并非最佳栽培期,但是江容想,就算是在地里也不是生长期,选背风向阳的地方,先栽下去,浅栽,浇够水,踩实,在竹子周围架上架子,搭上草防止北风吹倒,等到了春天就开始每天早晚浇水。活了再讲,没活的话,下次就在改善。江容很急切的盼望时间快点过去。

  明心说要带明德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还要带明德去见识下京城的热闹,江容说去就去吧。然后又让江二与济兰拿了些腊肉腊鸡腊鸭送过去贵禄家当年礼送了。

  当然,在种竹子的几天时间里,济兰也是辛苦的到处找肥,江容觉得肥料已经差不多时,就批准济兰回京,不过回京城也有活做,去找种子,特别的要花生,花椒,草种,还要订公鸡猪仔鸡仔,给了济兰一千两银票,让帮忙先买着要的种子树苗,也可以到时送货时收钱。  。让江二也在附近大量订购猪仔鸡仔。现在还没有啥可以喂猪的,于是只能先订货先。

  济兰巴不得赶快回京,立刻收拾东西。江容让捎一封信给丽敏,说自己很好。

  江容让江氏也一起回去,理由是万一济兰叔叔同狐朋友狗友乱花钱呢,或者是有钱了得意忘形居然掏钱出来买年货呢,得老太太看着才行。真实理由是,江氏怎么也得在家里过年,江容不想到时一起被接到京城过年。

  江氏不肯,抹着眼泪说不放心江容一人在这里。

  江容用拳头拍着胸膛说,这里还有舅公一家子呢,不是一个人。

  济兰生怕自己还得继续留在这里收肥或者是做收肥之类的事情,于是极力劝江氏回京,说你在到处走村串户的看戏,这边住这么久,人家天天做饭给你吃,你啥也不做,多不好之类的。江氏抹泪反驳说有帮手做事,江二说,姑妈来玩就玩,是不需要帮忙做事的。现在也没啥事做。当然,江氏同高老头告别时,有时眼泪纷飞,让济兰与江容在旁边笑得不行。最后江二实在看不惯两人的无良路人行径,劝住了江氏高老头姐弟两,说过完年,房子盖好就会再去接姑妈回来常住。好容易才把江氏与济兰送上路。

  

  第七十六章 家乱起

  江容忙于天天去看自己的地里,虽然春天还没到,还是冬天,树栽了也没啥反应,树一定得春天才会发芽,但江容天天去看自己的树与竹子也是快活不已。

  过了好几天,江容才想起来自己的几只狗枸为什么没有带过来,明明以前有讲好要带过来的。

  明心带明德四处走走,主要去到京城转了一圈,了解了京城一圈的交通情况,为以后送货更方便快捷做准备,明心也把自己所见直隶农村的事讲给明德听,让明德回去转告明拙,两人顺便多看看北京风土人情,看市面上货物的行情。反正两人目前没有事,手上又有公费银子,只要不乱花,尽可以逛很久。

  两人有一天在茶楼喝茶听说书时,听到有几个人在议论箭炉蛮作乱的事,两人竖着耳朵听。

  其实就是江容一直担心的事,并且没法避免的事发生了,打箭炉西藏营官吧昌侧集烈为乱,荆州驻防出兵两千剿打箭炉蛮,令上体恤将军莽吉禄年老,令其留守兵营,副都统朱满与阿济礼带兵。

  那几个八旗子弟大多是惋惜莽吉禄错过了一个大好的立功的机会,如果莽吉禄带兵去剿匪,必定可以再封爵,可是现在这机会被两个副都统得去。

  只有一个说,  虽然功劳易得,但是莽吉禄确实是年纪大了,如果死在路上,再大的功劳也拿不到,一样是被别人得去。

  两人听得清楚,明德说,“要是真的话,那我得赶紧回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