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龙起南洋 >

第189章

龙起南洋-第189章

小说: 龙起南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就抵挡不住新华军的进攻。

第两百七十八章英国人插手

ps:第二更到,求订阅,求月票和赞!

1月份的北京,正在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天气非常的寒冷。北京城内的街道,大都是土路,下雪之后,变得泥泞不堪。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会外出了,大家都窝在家里,烤着火,或者抱着老婆睡大觉。

虽然新年就快要到了,但对于穷苦的老百姓而言,这个年并不好过啊。朝廷的军队正在南方和一个叫新华国的国家打仗。尽管战争距离北京城的老百姓还很远,但是已经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物价开始上升,特别是米价,更是不断上涨,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同时,也有不少的流言在北京城内流传。关于新华国,大家知道的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将这当作是谈资。在大家的流言当中,新华国乃是前明后人在南洋建立的国家,一直隐忍了近两百年的时间,这才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现在,前明要打回来了,要把满人赶走,恢复大明江山。当然,这样的流言,官府是严禁流传的,一旦被发现的话,将以妖言惑众抓捕,轻则挨一顿板子,重则直接丢掉脑袋。不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满清政府越是禁止传播和新华国有关的流言,老百姓就越是相信那是真的。一些平时受到满人欺压,过不去下的汉人,对于新华国,已经隐隐有一些期盼了。他们再遇到那副为非作歹的满人的时候,也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再忍一忍,等到汉人大军打败满清,好日子就来了。

北京城的气氛。非常的诡异。南方大军正在同新华军鏖战。但是,战斗开始半个多月了,却还没有任何的捷报传来,这让朝堂上的诸公都有些担忧。道光帝更是一日三问,询问南方的战局。只不过,每一次都让他非常的失望。

1月29日,前线军队终于送来了奏折。还是由蒙古郡王僧格林沁所写的奏折。只不过,奏折有两份,但是内容却是大相径庭。前一份奏折上说。清军正在同新华军激战,虽然初期受挫,但部队士气并未受到影响,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更是表示。击败新华军指日可待。一切都非常的乐观。但是第二份奏折,完全就是叫苦连天了。部队损失惨重,新华军火器强悍,借助地形优势,清军无法突破新华军的防线。搞不好大战会一直持续下去,短时间内想要把新华军赶回南洋,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军机大臣们收到这两份奏折之后,也都皱起了眉头。他们一个个都是人老成精的家伙。当然能够分得清这两份奏折的真伪了。很显然,南方的战事是遇到麻烦了。只不过。他们该怎么像道光帝禀告呢?众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拿定主意。最终,只得原封不动的把两份奏折都递交给了道光帝,让道光帝自己来决定。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道光帝的身体月越来越差了,脸色苍白,就仿佛是要行将就木了一样。看完了军机处送上来的两份奏折之后,道光帝更是脸色煞白。

“哼!看来朕的弟弟也知道报喜不报忧了。可是,这对于战事,有什么帮助?来人,传朕的旨意,招惠亲王回京,南方的战事,交给直隶提督陈金绶来指挥。”道光帝阴恻恻的说道。

“是,陛下,奴才这就去拟旨。”军机大臣穆彰阿连忙说道。

“先不忙,你们说说,南方的战事是否真如僧格林沁所言,已经糜烂到了极点了?朕的三十万精锐大军,居然那新华国几万军队毫无办法。”道光帝问道。

“陛下,奴才以为,前线军队只不过是稍微遇到挫折而已,不会太严重的。陛下洪福齐天,必能保佑我大清江山稳若磐石的。”穆彰阿说道。

“哼!朕要听的是实话。”道光帝声音冰冷的说道。他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真话假话还是分得清楚的。虽然,穆彰阿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斥责他。

“奴才罪该万死,请陛下恕罪。”军机大臣穆彰阿连忙跪地求饶。

“裕诚,你说说,大清的军队,真的打不过新华军吗?”道光帝直接点名了。裕诚是兵部尚书,在这个方面,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只不过,裕诚却有些犹豫,不知何地该怎么回答。

犹豫了一下之后,裕诚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陛下,相比新华军,大清的军队这些年确实是有些荒废了。特别是在武器方面,我们和新华军的差距非常的大。经过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新华军装备的火器,比英国人还要厉害。因此,前线军队暂时无法取得进展,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你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够击败新华军?”道光帝问道。他知道,裕诚说的是实话,虽然这个实话不太让他高兴。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责骂裕诚。

“陛下,奴才认为,大清想要在短时间内打败新华军,是不太可能的。为今之计,只能从长计议,针对新华军的优势,重点发展火器,等到大军的火器能够和新华军相抗衡了,那我们要击败新华军,就比较容易了。”裕诚回答道。在鸦片战争当中,清军就是因为武器装备大大不如英军,最终导致清军惨败的。现在和新华军开战,清军还是吃了这方面的大亏。

“陛下,火器发展,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追上新华军的。我们和新华军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况且,一旦给了新华军足够的时间,等到他们消化了广东之后,我们要想击败他们,那就更加的困难了。”军机大臣潘世恩跳了出来,反驳裕诚的建议。

道光帝皱了皱眉头,这些天以来,他也重点了解了一下新华国的资料。虽然很多消息都是从洋人那里得到的,可信度还不能确认。但是,他不得不佩服,新华国以两三百万人的人口,就打的西方强国乖乖认输,退出南洋,这让他非常的羡慕。如果满清的军队有这样的战力的话,在鸦片战争当中,也就不会被英军打的满地找牙,把天朝上国的脸面都丢光了。

裕诚和潘世恩两人的观点,都各有各的道理。清军如果不发展火器的话,恐怕不是新华军的对手。但是,火器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发展起来的。一旦给了新华军足够的时间,到时候就更加难以收拾了。毕竟,广东可是有着上千万的人口的,比新华国的人口还要多出两倍,等到新华国消化了这些人口之后,肯定会如虎添翼,成为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的。

“那你们说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道光帝冷着脸问道。

“陛下,火器方面的差距,其实也不难解决。虽然我们大清自己制造的火器,比不上新华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向外购买,这样也省时省力。至于新华国消化了广东的人口,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我大清人口超过三万万,就算新华国获得了广东的人口,也比我们少得多。只要我大清的军力发展起来了,足以轻易的灭掉新华国。”裕诚说道。满清政府,向来不重视火器的发展。明朝末年,中国的火器都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满清入关之后,惧怕汉人掌握了火器之后对满人的江山构成威胁,所以禁绝了火器,那些制造火器的工匠,也通通被杀死或者流放了,这直接使得中国的火器发展,大大的落后于世界了。而现在,满清终于自食恶果了。

“对外购买,向谁购买?”道光帝皱着眉头问道。到现在,他都还没有改变自己的观念,依旧认为中国是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的天朝上国,又有什么需要向外国购买的呢?

“陛下,我们可以像英国人购买。英国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火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裕诚说道。

“英国人?不行。”道光帝立刻拒绝道。他怎么可能忘记被英国人打的满地找牙,不得不签署屈辱的条约呢?现在又要向英国人购买武器,他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啊。

“陛下,除了英国之外,我们无法向其他国家购买武器啊!”裕诚连忙说道。武器了不比一般的商品,想要购买的话,也得经过对方国家的同意才行。裕诚这段时间已经和英国驻华公使砵甸乍爵士接触过了,他侧面了解了一下,如果满清政府向英国购买火器的话,那是完全行得通的。

“裕大人,英国人的火器,似乎也比不上新华军的火器吧?”潘世恩问道。

“潘大人,英国人的火器,确实比不上新华军的火器,但也相差不多。难道你认为,新华军还会向我们出售火器吗?我们能够买到的最好的火器,就是英国人的火器了。”裕诚说道。

第两百七十九章军火生意(求月票)

ps:第三更到,求订阅,求月票和赞!感谢书友〆黯﹏嘫的打赏!感谢书友极度深海潜水、剑的光辉、弦月半的月票!

英国驻华公使馆,位于北京城东交民巷。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就派遣公使前往中国,以维护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利益。只不过,因为新华国突然对满清开战,使得英国公使前往北京的时间不得不向后推迟了。但是,在1843年1月上旬的时候,英国驻华公使砵甸乍爵士还是赶到了北京。

在新加坡和海峡殖民地总督文咸商议过之后,英国对华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了转变。之前,英国是想要千方百计的打压满清政府,以逼迫满清政府开放市场,以便能够从中国掠夺大量的财富。但是现在,新华国对满清开战,使得英国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新华国早已经成为了英国在南洋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最大的敌人。一旦新华国获得了中国的人口之后,英国更是无法打败新华国。因此,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哪怕是为了削弱新华国的实力,英国也需要扶持满清政府。

抱着这样的目的,英国驻华公使砵甸乍爵士到任之后,主动约见满清的大臣们。只不过,现在满清的大臣们,大都对英国保持着警惕,砵甸乍爵士的拜访,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不过,当砵甸乍爵士带着大量的礼物拜访了满清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裕诚之后。转机出现了。裕诚本来就对英国人的火器很敢兴趣,而英国方面也希望能够通过向满清输出武器,一方面赚取巨额的利润。另外一方面则是扶持满清,让满清和新华国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好从中获利。

1月30日早上,一辆马车从英国驻华公使馆驶出,车轮碾压过一个个的水坑,溅起泥水。坐在马车内的英国驻华公使砵甸乍爵士,透过车窗。看着因为积雪融化而变得泥泞的道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北京真不是一个好地方,难以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东方强国几百年来的首都,和伦敦相比差得太远了。这个国家,也和整个城市一样,已经慢慢的腐朽了。未来的世界。是西方的。东方,已经注定衰败下去了。”砵甸乍爵士暗暗的说道。他心里非常的骄傲,曾经的东方大国,足以让整个世界都感到恐惧,而现在,英国已经将东方大国踩在脚底了,未来,他们还将从这个大国的身上。进一步的攫取更多的利益。

砵甸乍爵士这一次是受满清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裕诚的邀请。前往兵部衙门,商议满清向英国进口武器事宜的。道光帝已经接受了裕诚的建议,准备向英国进口一批先进武器,用来训练新式军队,以抵抗新华军的进攻。道光帝知道,如果不打败新华军的话,满清的江山就全都完了。满清已经坐拥两百年的江山了,他们可不希望重新被赶回到关外苦寒之地去。现在的满人,享受了两百年的安逸生活之后,一定回到关外,估计已经没有在那种艰苦环境生活下去的能力的。因此,道光帝非常的清楚,满清已经没有退路了。

上午9点半,砵甸乍爵士的马车来到了兵部衙门,下车之后,看着恢宏的兵部衙门,特别是门口的两座石狮子,砵甸乍爵士有些感慨。这个国家的军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却有着如此富丽堂皇的兵部衙门,他或许已经找到这个国家的军队为什么会这么孱弱的原因了。

砵甸乍爵士被兵部衙门早已经等候在门外的官员带到了会客厅里,兵部尚书裕诚早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裕大人,上午好。”砵甸乍爵士看到裕诚之后,主动微微俯身行礼。虽然英国打败了满清,但这个时候的他们,还远不如后世那么嚣张。

“公使大人,你好,请坐吧。”裕诚显得有些矜持,他可是满清的一品大员,必要的礼仪还是要有的,架子也端的很高。毕竟,这些洋人,始终都是蛮夷嘛。就算他们的军事实力再厉害,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来人,上茶。”裕诚吩咐到。很快,就有人送上了香茗。

“啧。裕大人,这茶真是不错。”砵甸乍爵士喝了一口茶之后,开口赞赏道。英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午后来一杯红茶,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英国人的习惯了,而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在之前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