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飞虎元魔传 >

第97章

飞虎元魔传-第97章

小说: 飞虎元魔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彦夫三人。此三人並无真材实学,只是耍嘴皮子,无赖之人,禍国殃民。主公讨此逆贼,正是为民拯命之举。刻不容缓。”
  朱元璋听罢众人分析,详加考虑后,双手高举,向在帐中文武百官朗声说:“张氏无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宠信妖人,倒行逆施。为天理所不容,今我军替天行道,责无旁贷。出师有名。以仁义之师,捣虎狼之洞,现本王命徐达及常遇春为主帅,集全国之精力。发兵二十万作先行部队,分水陸两路,兵锋直指平江。本王再率大军二十万殿后。亲到平江,与张士诚這匹夫决一死战。”武将听罢均是热烈欢呼。
  第一零八集完
  本作品已接近尾声,作者与及本小说之主角殷达豪及朱元璋均度过一段难忘之经历。本作品以大时代作为背景,亦以当时所发生之史实作为创作依归。但小说作品为求增加娛乐性及趣味性。自然会以罗缉之思维,为书中之人和事加上之枝枝叶叶作为襯托。至于是否属实,是否曾经发生,读者门不用较真。因为历史归历史,小说始终是小说。正如笔者曾说过,历史所记载的,可信度也存疑,至于小说之叙述的,是耶?非耶?大家亦无须斤斤计较了。 祥明

  第 109 章

 
  「三雄鼎足长江边:蒙古皇朝夕阳天:
  碧血染尽江边水:再逐胡虏复山川」。
  朱元璋乘军队士气如虹,决定征讨張士诚,在军事会议中,当著文武众将面前颁下命令,不惜举全国之兵力,挥军顺流而下,直取平江(张士诚之老巢)。会议由早上开到午饭时间,详细研究行军路缐,众大将热烈参与,各舒己见。李善长黙不作声,他是极力反对现时进攻张氏地盘的文士中之表表者。散会后,朱元璋留徐达 ,汤和及常遇春共到府邸□□进午歺。徐达奇怪的道:“为什么只邀请我们,李善长却不在邀情之列。”小朱微笑说:“我们只是聚聚旧,饮抔水酒,不谈公事,何况以我估计,他可能已到了我府中,正与小妾湘湘商谈中。”
  众人回到府中,李善长及孫炎已在府中等候多时,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来意。李善长正想说话,小朱却先说:“既然來到,相请不如偶遇,一起饮酒用膳,徐将军及众位好朋友也被邀而来聚旧 ,大家先开怀畅饮,暂且不谈军务家国之事,违者先罚三杯。”
  各人刚用膳完毕,孫炎与李善长已在浮‘私语。孫炎喝了兩杯,声如洪钟。向小朱道:“主公,请听臣下一言,张士诚虽偏安一禺,但控制蘇杭富庶之地久矣!且与湖州,杭州,嘉兴首尾相应,三地均有良将大军驻守。互为照应,首尾相连,如毒蛇之盘据,攻其首,尾来援,攻其尾,则首与还击。我军与陈军血战多时,人马疲惫,臣等认为疲兵再战,对我军不利,主公宜谋定而后发,切勿操之过急。”朱元璋当然知道利敝。张士诚是他的劲敌,迟早必须一战。自己是天命所归,這一点已再无怀疑。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也给灭了,又何惧张士诚。只要上天护佑,顺势而下。统一中国,专心驱逐胡虏,收复国土便指日可待。
  小朱主意早已定下,向李,孫二人解释说:“ 我军与陈军血战鄱阳湖时,陈友谅曾多次写信请他出兵夾击,但姓张的当此大好良机,却猶疑不决,却失诸交臂。显见此人並非俊杰,只求偏安浙西,贪图享乐,实无大智之人,为此碌碌无为之才,阻我一统称霸大业,实屬可恶,倘若我军举旗不定,让敌军有更多时间作好充分防备,反而对我军极为不利。”
  李善长此时也劝说:“张士诚乃贩賣私出身,梟帮最重义气,将士均愿效死命,况且平昌易守难攻。敌人早有安排,防守势成崎角,互相守望,此为欠缺地利也!将士以逸代劳,我军疲乏,一旦久战难下,士气必此消彼长。今隆冬将至,江水随时结冰,虽有大艦作后盾,亦难发挥所长,水攻不得,反成疾碍,此为欠缺天时也!我军中武将主战,谋士除了刘伯温外,多主张暂援进取,双方争持不休,此为欠缺人和也!望主公慎而重之,把军令收回,刘基此人急攻近利,好大喜功,鄱阳湖一役,主公险遭不测,皆用此人之计也。以臣下之见,暂援伐张行动,来春再从详计议。静候天时,地利,人和之契机。”
  朱元璋听过李善长及孫炎之意見后,心中已有计较。他也知悉他们说得在理,但小朱既有天意之助,自然是想走捷径,尽快统一中原,先绝后顾之忧。再把蒙古人赶出关外。为免夜长梦多,故有速战速决之计划。小朱正在沉思中,孫炎及李善长欲待再劝,小朱却说:“兩位所说皆在理,但却有所不知,请稍安无燥,我自有主意。”小朱先把所有卫兵及下人彻了,庁中只剩下他们数人。他询问常遇春及徐达说:“兩位将军身经百战,战无不克,若要你们征讨张士诚,你们有什么计策?认为由何地开始进攻最为有把握。”
  常遇春及徐达均说:“ 自然是分兵水陸兩路,直取平江,直捣张士诚的老巢。刚才在会议上不是已讨论过吗?只要平江一破,其它地方便如探囊取物。不足为患。”朱元璋却摇著头,认真的说:“你们带兵直攻平江,要是失败了,你们要负全责。但若依我之策略,發兵先取嘉兴,杭州及湖州。若然有失,则我来负上责任。你们看怎样?”常,徐,汤三人听罢小朱之言,心内变了胡凃。常遇春摸著后脑勺,出奇的道:“早上会议时,朱帅不是命令我们直取平江吗?是你的主意,這么快便忘记了吗?”
  “我当然是记得清楚,但须知当时帐中众将云集,其中有不少是新降之将领,均是在我们攻克吉安,浦州,宝庆,衡州时投降的,其中不乏与张士诚关系甚好之将军。张士诚是贩私出身,梟最重义气,难保我军中伏有奸细。向姓张的通风报信。所以我是故佈疑阵,来个顺水推舟。今天我在帐中已传命令,大军強攻平江。相信消息很快便有人报告张士诚,姓张的得悉后,自会把湖州,嘉兴及杭州之守军全部调回平江镇守。平江自然聚重兵,备战积极。况且平江(今姑蘇)乃张氏老巢,张氏是自守虏,自必奋勇死战,寸土不让。我军若強攻必然是损兵柝将,自取其辱。” 朱元璋详细的解释他的心中疑虑。在场的才恍然大悟,方知他在帐中之表现,完来是要把奸细引出来。血战在即,若敌人知道自己的步署及决定,后果可以很严重,甚至令战果会改。
  汤和好奇的问道:“ 主公,既然对降将有所怀疑,可以不让他们參加军事会议,他们对战略一无所知,不是更有保险吗?” 朱元璋微笑的说:“真正的高层会议,像现在我们在此商讨的模式,自然是不让他们参加,但早上的例会,若没有他们,我们却怎能揪出谁会通风报信,出卖我们的奸细。况且我只是怀疑,还欠缺真凭实據。但我已暗中派杨灵及胡雪娟守住到平江必经之地,若有人报信,是谁会出卖我们,很快便会知道。但我们要假装不知,免至打草惊蛇,坏了大计。但如你所说,不让降将參加会议,便显得我不相信他们,引致军心涣散,互相差疑,亦有损我军之利益及團结精神。”汤和仰慕的说:“主公真是心思细密,事无大小,均能上下兼顾,怪不得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功实非偶然。”
  徐达亦建议的说:“主公运籌帷幄,決胜千里。但中原统一,还只差一步,现我军兵锋正盛,士气如虹,正好以我等百战精锐之师,撼动张军久享安逸,疏如战阵之旅,大好时机,焉能错过乎。以屬下之见,奸细必须拿下,战略可以更改,但兵鋒不能停止,宜早定谋略,及早兴兵克之,一统中原,再把蒙古狗踹出关外,大业可成唉!主公三思。”
  常遇春听了各人讨论,他素來是主战派,似乎出师要暂时搁置,疑惑的道:“你们说了半天,究竟打是不打,军令已传了出去,大军正在准备行装,等待出发,君无戏言,似乎有点不大妥当。照我看來,张军比阵军之战斗力还差得远,请许我十万精兵,我常遇春带兵杀入平江,把张士诚及黄,蔡,叶三人綑来,献与主公。”孫炎见常遇春急燥,有点按耐不住。拍著常遇春的肩膀说:“常将军,稍安无燥,主公之意思……以我孫炎諯测……应该是……攻即是不攻,但不攻的却是攻。虚应实实,主公,我有没有猜错。”孫炎最后面兩句,是向朱元璋询问。
  朱元璋微笑的说:“孫黑鬼说得对极了,你们回去军营后要若无其事。依原定计划领兵出征。常遇春与徐达兵分兩路,各领兵五万,向平江进发,汤和帶战艦从水路出发。多帶空艦,以壯行色,如无意外,张士诚得悉我们主力是攻佔他老巢,他自然把所有能调动之兵將调回平江驻守。大军到达后。得赶快挖战濠,先把城围住。间中可以佯功,但要有分寸。战濠完成后,徐达以四万兵留守,其它兵将,由常兄弟带领,偷偷坐战艦回航。我再领十五万大军,与汤和及常兄弟会合,我们分兵三路直取嘉庆,杭州及湖州。乘其城中空虚,敌人松懈,相信定能马到功成。正如孫黑鬼所说,攻即是不攻,不攻的我们却认雷霆之势,把他取下。”
  徐达及李善长拍手赞道:“主公,果然是妙计,好一个虚虚实实,真是绝妙的计中计。佩服!佩服!” 小朱吩咐徐达说:“徐将军,你留守在平江城外,一定要守得住,配合我们,切法牵制敌人,不能放缓兵出城,以免我们兩面受敌,只要我们攻破這三个州悬后,集中兵力,再攻平江,任他铜墙铁壁,若无援军,我军死守城外,迟早也是不攻自破。”
  众人连连称是,朱元璋再命李善长及孫炎随大军出发,在平江驻守,帮助大军之彻退及出谋献策,至于若真有奸细,在大军彻返时,秘密把奸细杀死,以免他与张士诚再通消息,知悉我们的步署。
  各人得悉小朱的真正计划及步署后,便滿意的回营准备一切,大军如期出发,声势浩大,杨灵及胡雪娟细心查探,发现通风报信的竟有六人之多。大军出发时,城中亦有敌人的探子混在人群中,目睹一切,见证了水陸两路大军出城,声势空前,张士诚得悉后,大为震惊,忙飞马传书的向嘉庆,湖州,杭州,急调援军守城。姑蘇(平江)城中乱作一團,张士诚到今天方后悔当日没有与陈友谅联手夾击,把朱元璋灭掉。瓜分他的地盘,做成今日之禍。
  一切如小朱所料,次年年中已把嘉庆等地攻破,大军合围攻平江,张士诚奋力死守,此役打得惨烈,为时八个多月,张军终于弹尽援绝,被义军破城而入。朱元璋不想杀戮太多,经常派人劝降,可惜张士诚心高气傲,看不起朱元璋出身寒微,不甘心投降于他。坚决死战,城破之日,张士诚把兩小儿子送走,混于民间。其馀把妻妾及家人集中于楼中,一把火烧得乾淨。姑蘇城破后,姓张的仍不甘心,帶著数千残卒,继续在城内打其巷战,与数十万义军对抗。实行作殊死搏斗。
  第一零九章完

  第 110 章

   「杀尽陈张百万兵;江南扁地血犹腥 !
  一统河山穿越客; 凡人未识真姓名」。
  姑苏城被围八个多月,城中早已断水断粮,相传一只蟑螂也爭相出价,比太平时買一头牛还要贵,所有皮革及皮靴也用作充饥。能可作禦敌的铁器,石头,甚至一一瓦,均被利用作为防禦武器。可见物资之严重短缺。朱元璋见打得惨烈,苦了城中百姓,曾多次使人劝降。在他心目中:既然此人当日能投降给元朝,今天自然能归顺于我,他若归顺于我,我的地位自然是比他为高,他既已称王,无疑中我已为帝了。所以多次游说,谁知此人个性就是犟。本著玉石俱焚之心,宁死不降。与朱元璋殊死战斗,那怕只剩下一兵一卒。
  朱元璋佩服他的不屈不朽的精神,吩咐众将领不能伤害他,一定要令他甘心归降,俯首称臣。与他玩那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姓张的从士已全部阵亡,就只剩下张士诚孤身一人。他把自己反锁在一石屋之内。朱元璋吩咐将士们继续好言相劝,不能硬攻,反正他插翅也难飞。徐达及汤和帶兵守在屋外。蓝玉奉命压著黄,蔡,叶(张氏宠信之心腹)到屋外,命令他们齐声劝喻张士诚投降。屋内突然发出异声。各将领心知不妙,忙破门而入,原来是张士诚正在悬樑自尽。各人大惊,切法急救,侥幸抢救及时。徐达把张士诚帶到应天府,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客气的向他道:“ 胜负早已分明,天数使然,士诚何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苦了将士及黎民百姓。只要你答应归順于我,以你之才。他朝必委以大任,富贵荣華不断,何乐而不为,何苦如斯倔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