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飞虎元魔传 >

第43章

飞虎元魔传-第43章

小说: 飞虎元魔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语的说:"妳既如此绝情,妳要当尼姑,我这便做和尚去,算得上是同行,同行三分親,和尚尼姑也是天生一对。哈哈!哈哈!"说罢拂袖而行,风声呼呼,寒风凛凛,在小殷心中,天氣与人情,是一般的冷冰冰的无情。
  当此情境,他心中无限感慨:「正是悠悠恨,情悲切,千里孤坟,月圆月缺!走过几度春秋,踏过几许朝风暮雪。最是有情人,尽化作杜鹃啼血。犹忆记湖中深处,惊鸿一瞥,峨嵋山下,肌肤胜雪。回首前塵;尽化作曇花幻灭!朝思夜想,直至来生何年何月!」
  :::第四十二章完::

  :::第四十三回:::

  「情深化恨倍心酸;坐困愁城望眼穿;腹内未解穿肠毒;最是英雄也枉然」。
  小殷走在严寒的山坡上,漫无目的,只管有路便走。年轻人受不起打击。顿感自伤自怜,心情沉重,更有被遗弃的感觉,怨恨之情,难以自拔。峨眉山夜间雪下得更密,他首次到此,也认不得路径,心内藏着无比寃屈,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自己也不辩方向,也不知身在何处。抵不住寒冷,便就地运气功御寒,把七十二路空明拳,咏春,蔡李佛也打一遍,混身暖和后。心内思索:“暗忖尼姑庵去不得,雪却越下越大,先找座寺庙暂时栖身,与程素相距不远,或许能等她回心转意。殷达豪是现代九零年后的年青人,与大部份年青人一般,经不起风浪,偶遇挫折,便颓然丧气,怨天由人,心中以为幸福是必然之事,失去时便呼天抢地,自暴自弃,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异于常规。至于妳既做尼姑,我便当和尚,尼姑,和尚一家亲之理论,完全是荒诞之说,只是已故活济颠(荣九)的怪人怪语。但当其时,突如其来受挫折的小殷,感觉如世界末日一般,亦未作详加分析,只道是理所当然,便冲动的对号入座。
  小殷边行边怨,我从来没有要求到此,是天上的话事人,硬把我穿越到这朝代。事先未有征求我本人同意。既给了我的,却要无端收回,這般把人玩弄,真是岂有此理。就正如现代不少年青人,惯常会质问父母:“你们既然没钱,没车,没别墅,为什么要生我出来,你们贪一时之快,要我跟你们受苦受累,当初曾否征求我同意!”这些歪理,于闹市中,街头巷尾也可听得到。年青人说这些话时均是理直气壮。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殷达豪也是九零后,多少也有此心态,当下越想越气愤,顺手两掌,把面前档路的两棵碗口粗的大树打断。心中怨气更盛。
  再向前行,风雪來得更猛烈,必须先找地方一避。遙望不远处有座寺院。走近寺门前一望,见樑上有匾??著"卧云寺"三字。两门童正在清掃落叶,奇怪是刚破晓,竟有人在寺门外探头探脑,莫非有不诡企图。忙上前询问,殷达豪一口怨气,正好无处发泄,眼見兩人态度无礼,伸手便推他们。两门童突感身不由己,向旁飞出,重重的跌在地上,摔得是头青脸肿,半响爬不起来。小殷惊觉似乎是出手太重,心感歉意,欲上前相扶。寺内众僧看见师弟受伤在地,不问情由,僧众纷纷拿起棍棒,更误会小殷再向受伤在地之师弟们攻。众僧棍棒相加,小殷忙双手接着棍棒,运劲把木棍从中折断,两僧站椿不定,又跌了个狗吃屎,其余三棒打在小殷身上,只见他微一运劲,棍棒从中震断。
  片刻间“卧云寺”门前人仰马翻,一胖僧闻讯从后殿冲出,尖声的道:"谁个王八旦敢在此撒野。不怕爷爷……"话未说完,小殷一口怨气本是无从发泄,见此僧出言不逊,一个闪身,左手拿着他后枕穴,右手把肥胖身躯高举过顶,愤怒的说:"快叫你们主持出来,否则老子把这处移为平地!”说完把胖僧摔回寺内。再昂首进入寺中,其余僧众连滚带爬,片刻间没了影子,大概是去找主持出来挡灾了。刚才十多僧众在寺内打扫,迅息间走得空无一人,殷达豪见寺中并无椅子,便飞身坐在神枱之上,双脚却自在的在神枱下前后摇动。
  刚坐定不久,見胖僧灰头土脸,惊惶不安的扶着一老僧出来。老僧大概六十出头,行动迟缓,双手捧着一珠红色木盆,木盆内放着四両白银,双脚擅抖的举歩为艰,后面跟着数名僧众,均是面露惶恐之色。胖僧扶老僧走近小殷面前,老僧手颤抖着把木盆恭敬的递给小殷。惶恐的说:"大王,就……就这么多了,请笑纳!不……不要难为方外之人。"小殷本来已有些歉意,正欲好言相向,听老僧一说,這分明把自己当作强盗。真是狗眼看人低,把心一横,一手拨开木盆,银両尽散在地上。顺手从怀中取出两锭金字,运内力一拍的拍在神桌上,兩锭金子深深陷入柚木之中。入木三分。”老僧及胖僧嚇得呆了 ,纷纷跪下懇求的说:“大王饶命,本寺银両只有這么多了,大王请高抬贵手,先请收下吧!”
  小殷怒目瞪着老僧道:"老糊涂!眼睛瞎了吗?谁要你的臭银字,来,这里两绽黄金,你先替大爷剃度,大爷打算暂时住在这里,剩下的,打赏给你们喝酒。偌大一间寺院,只得四両银,当什么僧人,拜什么佛,不寒掺吗?"老僧误以为眼前强盗说的是反话,早已被嚇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但见他再趋促的叫喊:"老糊涂!还不快来,不怕大爷打断你们的狗腿吗?”老僧惊魂未定,被胖僧推著战战兢兢的走近。小殷在剃度时,偷眼见众僧合力把陷入桌上的金子□□,胖僧更放入口中用牙齿去咬,显现是怀疑金子的真伪。小殷剃度完毕,头上凉快,心情开始平静。取法名为戒恶,此后便开始他酒肉和尚的颓废生活。
  乱世中寺庙善信极小,寺中失修已久,残破不堪。主持把自己的卧室让了给他,他走在哪里,众僧也绕道而行。请他早晚功德,他也从不参与,在寺中我行我数。过了数天,他再赴峨眉求见程素,依旧是成兴而来,败兴而返。心想:“她或许只是使小性子,我再耐心等待,或许她会回心转意,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想通后一定会见我。
  寺中无聊,有空闲便下山,到附近人家买些酒肉,在寺院中进食,失意之人,酒入愁肠,醉起来便更加快了。醉里不知乾坤大,倒头便睡,甚至贪方便,经常睡到神像背后,轩声大作。一天半夜醒来,又觉腹中剧痛,痛得死去活来,忙点了自己心肺要穴,运功抵抗,折腾了整夜,剧痛才平息,已是全身大汗,筋疲力尽。他沉思,离上一次发作时相隔八天,但痛楚比前更甚,自己亦难以预料明天是否尚会复发?是否能挨得过?即使苦挣过去,再发作又如何?顿感前路茫茫,生死难卜。自怜身世,唯有借酒消愁。对人生看得更灰了。
  他每天害怕毒性再发,如履薄冰,还好未有发作,心暗幸又好活了六天,算是赚了。第七天早上,毒性从新来袭,这次比之前两次更猛烈,撕心裂肺,全身如被火烧。折磨了大半天才渐渐平复。他心知以他的内力修为,已不足以压止毒性的侵袭,下次发作,可能便是他的死期。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下山寻找机缘,或有幸能觅得华陀再世,尚有一线生机。纵使找不到灵丹妙药,也可临死前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想到自已这样年青,什么事均是胡里胡涂的,死后也不知会到何处,能否再见到父母,重回香港。又想起另一位被他负累的美貌姑娘……李湘湘……不知她在濠州是否尚朝思夜盼着他回来。他自知未有好好珍惜她,对她深感歉意。但亦不想死在她跟前,以添她日后无穷痛苦。
  他再访峨眉派,离开前欲再見程素一面,他站立良久,结果仍是和往时一样,师太一声:“程素已剃度归于我佛,跳出红麈,施主何必纠缠,快请便!”小殷在峨眉山门苦思,听見晨钟暮鼓,更体会深刻“人生无常,岂可强求”的道理。他挥袖而行,重回卧云寺。请出老主持,多拿出一锭金子作香油,穿着菵鞋僧袍,便告别众僧下山而去。
  到得山下,回想起不久前所受的失意及痛苦,与刚到此地时真有天渊之别,如今独自上路,伊人不在,路途倍感寂寞心酸。一路孤独而行,毒性发作得更比以前为密,以前是七八天一次,如今则每隔四五天,便剧痛一次,浑身筋骨似乎被巨力拉扯似的。生不生,死又死不去,受这无穷无尽的折磨,殷达豪的人生已到了最低谷,甚至有轻生之念。他虽怀中有的是金子,但良医妙药难求,寻找了一个多月,已经心灰意冷。
  他率意而行,天气日渐炎热,一天晚上,小殷卧在草地看星星之际,毒性突然发作,咬着牙关折腾了一夜。刚赶走毒魔,正合上眼,忽听见不远处有打斗之声,忙爬上树顶看个究竟。只见不远处有一汉子右手持刀,左手抱着一小孩亡命奔来,小孩一动不动,身上多处伤口,应该是已死去多时。汉子亦杀得筋疲力尽,满身血污,双眼通红。
  壯汉身边尚有一女子,手持单刀,两人且战且逃,朝小殷的方向逃命。突然女子后背中箭,支持不住,跌倒在地。汉子忙回身来扶她,女子却高声叫喊:"师哥快跑,不要管我,我已中了毒箭。快跑,他日替我报仇。”汉子一回身欲救其师妹,大腿上亦中了箭,只见他单膝跪在地上,挣扎着起来。就这样停了一停,后面二十多黑衣人已赶上。这时汉子察觉小孩已死,把他轻轻的放在地上,以刀支地,勉强站起身来,黑衣人把汉子和女子围在核心。为首一黑衣人冷笑道:"常统领,还要作殊死战么?束手就擒吧!你背叛义军,早知会有今天,无谓再要大爷动手。”小殷最憎恨以众欺寡之人,再看这汉子,虽然受伤,仍然愤不顾身的救护师妹,显见是重义之士,当此关键时刻,决定先救人要紧。手上扣住四枚紫竹镖,双眼盯着树下情况,随时准备施以援手。
  姓常的先把师妹扶起来倚坐石旁,凛然的道:"郭聚带的名为反元义军,幹的却是伤天害理之勾当,我早便想离开他,你们当中倘有少许良知的,当站过来支持我才是。”另一黑衣人干笑两声的说:"你说得轻松,在這乱世,有酒有肉,坐地分银,有什么不好?郭帅一向待你不薄,你乖乖的投降,跟我们回去,郭师怜才,或许饶你不死。”"哈哈!哈!哈!你们来时是一百人,现在只剩廿多人,要投降我早就投了,何必等到现在,不怕死的,站出来,世上只有战死的常遇春,没有投降的常遇春,各位谁要立功,便请上来吧!休怪我不念旧情。"姓常的说得慷慨激昂,说罢横刀而立,双眼瞪着众黑衣人,被他瞪着的黑衣人,不敢前攻,反而纷纷退后,似乎是惧怕他的神勇。”此时朝阳已升起,阳光穿过树梢,殷达豪树上看得清楚,也佩服此汉子的英雄气慨,看他年纪轻轻,身材健硕,白净脸皮(离开怀远后,常遇春为掩人耳目,早已把胡子刮掉),自称是常遇春,此名字如雷贯耳,莫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平王,谥忠武的常遇春。
  :::第四十三回完:::

  :::第四十四回:::

  「七魄跳出三界外;三魂不在五行中;幸得风雷雨电至;永别河山再相逢」。
  常遇春虎目圆瞪,由左至右扫了一片,黑衣人懼怕他突然发难,深知回回拳招数飘忽,片刻便可取人性命。各人是惊弓之鳥,不前进反而向后退了三步,压根儿没有人够胆率先进击。各人心怀鬼胎,要是自己先出手,同伴若不配合群起而攻,先发难者定必首当其冲,岂不是把自己脖子撞在刀锋之上。廿多人你眼望我眼,懼他虎威,谁人也不敢拿自己唯一的性命作儿戏。双方形成对峙之局。带头的黑衣汉子郭有根也退后三步,突然一挥手,命令外围的六七名弓箭手拉弓搭箭,欲以乱箭把二人射死。当此情景,小殷知道不能怠慢,必须先发制人,他纵身一跳,如大鸟般从树顶扑下,凌空甩出紫竹镖,分别打向四名较远之弓箭手,二枝中敌人额上,两枝中面颊,四人剧痛,手指一松,弓箭竟射向自己的同伴,枝枝中的,湛称箭无虚发。
  小殷刚发完紫竹镖,身体已凌空翻到其余的弓箭手旁,两三招擒拿手,已把三把敌弓收入手中,顺手摽指一出,把其中一弓箭手的肩胛骨打碎。他动作一气呵成,把弓箭危机已摆脱。接着大喝一声,冲入敌人阵中,徒手与黑衣人拼斗起来,只见他身体敏捷的在黑衣人身边穿来插去,众人兵刃皆不自觉的脱手,兵器丢满一地。受伤的也纷纷蹲在地上。叫苦连天。
  小殷目光如电,但见有四人已攻向常遇春,姓常的左脚受箭伤,行动不便,更要保护师妹,虽连遇险招,但仍然沉着应战,寸步不退。殷达豪两个起落,已跃到常遇春身旁,徒手把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