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月阿姨 >

第367章

小月阿姨-第367章

小说: 小月阿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帝国当然认为对它不利。二、我们用武力夺取吐蕃王国的河汉地区,辽帝国当然认为下个目标一定是它。三、我们在代州沿边,大量种植榆树柳树,目的显然在阻挡辽帝国骑兵奔驰。四、我们又在国内实行保甲制度,寓兵于农,教人民战斗技能。五、黄河以北各州县,积极修筑城郭,掘深护城河渠。六、我们又设立兵工厂,制造新式武器,更新武装部队的装备。七、我们又在黄河以北重要的各州,安置三十七个将领,加强驻屯的国防军训练。以上七项,都是刺激辽帝国的措施,使他们反感。我们只有一个方法才可以使辽帝国相信我们的和平诚意,跟我们继续友好相处。那就是,立即把这些措施,全部废除(跟高丽王国断绝通商,把河汉地区交还吐蕃王国,铲除沿边限制敌人骑兵深入的榆树柳树。解散保甲,停上人民军事训练。黄河以北州县城郭,随它颓塌,护城河渠也随它淤塞,停止修筑。撤销兵工厂,停止制造武器,停止更新装备,停止军队现代化。撤销黄河以北三十七将领,停止军队训练)等到上述的七项措施全部废除之后,陛下再养民爱力,选贤无能(他跟司马光)疏远奸邪(王安石)进用忠良(他跟司马光)辽帝国自然心说口服。”
  这就是有名的“韩琦七项奏折”于一○七四年呈给赵顼。韩琦因“濮议”一案,已被纳入小人系统,现在因反对改革的立场一致,又被送回君子系统。
  士大夫反对改革,固然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更主要的是,改革伤害到他们本身。像预算制度,使国家开支减少百分之四十,则这百分之四十所豢养的官员,或被淘汰,或不能再行贪污,自然愤怒。像“青苗法”士大夫就是依靠农急时放高利贷,才能合法的兼并贫农土地,现在政府用低利放出贷款,阻塞了他们的兼并之路,自然愤怒。像“免役法”过去实行“差役法”时,士大夫家根本不服劳役,筑城筑路以及地方供应任何劳役,征调民夫时,全部由平民承当。现在把这种他们一向轻视的劳动加到身上,使他们与平民相等,自然更怒不可遏。他们当然不会傻到明目张胆为维护既得利益而呐喊,但他们却可以为维护“祖宗法度”而呐喊。不过,在情急的时候,也会忍不住露出嘴脸。有一天,当赵顼告诉文彦博,人民都欢迎改革时,文彦博反问:“陛下,你是用士大夫统治国家?还是由小民统治国家?”
  赵顼顿时不能回答。
  到了最后,旧党更渗透到皇宫之中,使赵顼的老娘高太后也站在他们一边,不断向儿子警告:新法祸国害民,祖宗法度不可轻改。事实上新法本身也碰到了无可挽救的困难:一是,本世纪(十一)七十年代恰巧发生一连串旱灾,在旧党策划下,开封安上门管理员(监安上门)郑侠把饥民流亡情形,绘成图画,呈送给赵顼和他母亲高太后,宣称这就是变法改革的结果,如果不马上停止变法改革,旱灾还要扩大,饥民还要增多。另一是,王安石没有力量把反对新法的旧党逐出政府,更不要说全部清除。他得不到公孙鞅所得到的坚强支持,皇帝赵顼无法跳出宋王朝立国的传统,他只能把旧党贬出中央,贬到地方上担任地方政府首长,不能把旧党全部贬为平民。问题就发生在这上面,因为新法所有的改革,要完全靠地方政府执行。于是呈现出一种只有卡通影片上才有的奇异场面,即由一批反对新法的人,负责执行新法。不可避免的,他们用种种方法加以破坏,故意迫使农民痛恨新法,以证实新法的罪恶。
  一○七六年,王安石终于下台,他只当了六年宰相。他辞职后,由他的助手吕惠卿继续主政,然而不久被攻击去职,只靠皇帝赵顼一人坚持下去。一○八五年,赵顼去世,十岁的儿子赵煦即位,祖母高太皇太后临朝执政。她立即召回被贬到洛阳的旧党领袖司马光担任宰相。刹那间,变法停止,改革停止,所有的新法新制度,全部撤销,一切恢复原状,即韩琦所欢呼的原状。
  司马光是当时知名度极高的士大夫,除了“濮议”使他出名外,他所主编的《资治通鉴》——从纪元前四○三年到纪元后九五九年,一部很详细的中国政治编年史,一直到二十世纪,这部大约六百万字的巨著,仍是最有价值的史籍之一。在这部巨著中,司马光要求国家领导人,必须有伟大的胸襟,以采纳不悦耳的意见。他给人的印象是,如果他是国家领导人,他必如此,因为这是正确而荣誉的道路。可是,当他一旦接触到实际大权,他做不到他所要求别人的。权力像试金石,立刻使他暴露出刚愎自用的性格。当他决心撤销纵是旧党也不得不承认是最好的改革“免役法”时,苏轼再三力争不可,司马光大怒,苏轼说:“从前常听你称赞某人犯颜直谏,某人据理力争。今天你刚当宰相,就不准别人开口。”
  另一位大臣范纯仁(他后来也当宰相)也认为“免役法”已获得一致拥护、只不过少数权势人家不便,万不可改。司马光立刻翻脸,范纯仁说;“你如此声色俱厉,不过堵人的嘴,使人不敢开口罢了。凡事应虚心地听听大家意见,不必一定谋从己出。”
  但这一切不足以动摇司马光走回头路的决心。
  九旧党的分裂司马光于当宰相的明年(一○八六)逝世,他的继任人选继续他的政策,而且一度企图屠杀新党。-○八九年,已被贬为邓州(河南邓州)州长的新党前任宰相蔡确,在游安州(湖北安陆)风景区车盖亭时,作了一首诗。旧党立刻挑拨说,它是讽刺正在当权的高太皇太后。高太皇太后受了刺激,立刻像一头母老虎般地大怒起来。幸好有人恐惧大规模流血的镇压可能招来大规模流血的报复,才改为从轻处置,仅把包括王安石在内的三十余位主持变法改革的人物,列为“奸党”公告全国皆知。蔡确则贬窜到距首都一千五百公里外的新州(广东新兴)死在贬所。
  这是旧党猛扑的高潮。
  然而旧党内部却适时的分裂,使他们的力量不能集中。导火线与司马光之死有关。当司马光死讯传出来时,政府官员正集体参加一项庆典。大家认为应该马上前去吊丧,只有皇家教师(崇政殿说书)程颐反对,他说:“孔丘说,哭的那一天不欢乐。”
  有人驳斥他:“孔丘并没有说,欢乐的那一天不哭。”
  苏轼在旁幽了他一默说:“这都是西汉王朝死鬼叔孙通发明的怪礼。”
  程颐不能忍受这种奚落,决心报复,命他的学生贾易、朱光庭弹劾苏武在主持国立图书馆官员(馆职)考试时,所出的题目,故意诽谤政府。这弹劾引起反应,苏轼的朋友孔文仲也弹劾程颐污秽阴险。是五鬼之魁。于是旧党遂分裂为下列三党:党的名称,以领袖的籍贯而定。程颐,洛阳(河南洛阳)人。苏武,眉山(四川眉山)人,属于古蜀地。刘挚,东光(河北东光)人,属于河朔地区。他们之间的斗争全是意气斗争,但十分激烈,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纳入君子系统,而把对方驱入小人系统,互相恨入骨髓。宋政府在对新党人士大批放逐外,又忙着大批放逐内斗中失败了的旧党。
  一○九三年,旧党护法神高大皇太后逝世,已经十八岁的皇帝赵煦对这位干涉国政的老祖母,早忍受够了。他跟老祖母当年迫不及待召回旧党领袖司马光一样,也迫不及待地召回新党领袖章惇,恢复新法,贬窜旧党——只一位例外,就是司马光最得力的党羽之一蔡京。当司马光下令以五天的时间为限,撤销“免役法”恢复“差役法”时,大家都担心时间短促,不容易办到。原属新党的蔡京正担任首都开封市长(知开封府)竟如期完成,以致司马光呼吁旧党人士向蔡京看齐。现在他看见旧党失势,叛离旧党,再投入新党。
  我们可把两党交互当权情形,作一排列:本世纪(十一)在新党重执政权中闭幕,转眼就到下世纪(十二)旧党彻底溃败,新党从内部变质。
  十儒家学派的主流——理学诞生最后,我们要叙述洛党领袖程颐,他是一个重要人物。就在本世纪(十一)末期,儒家学派中兴起一个新的支派(这支派后来发展成为主流)——理学,即由程颐开创。他的哥哥程颢则是他的同志,当时人称之为“二程”他的老师周敦颐,是一位唯心论的哲学家,对“无极”、“太极”、“阴阳”、“动静”以及它们的交互影响,有特殊的研究和见解。程颐从他老师那里得到唯心哲学,再吸收佛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神秘思想,而形成他所提倡的理学。理学家认为人生应该严肃,而且要非常非常的严肃,除了日夜努力,训练自己成为圣人外,不许可有其他意念。游戏和幽默,都被视为罪恶,比基督教清教徒和佛教苦行僧,还要严厉。这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第七任皇帝赵煦登极那年(一○八五)只有十岁,正是贪玩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偶尔折了一枝柳条来玩,程颐立刻正色阻止说:“春天时节,万物生长,不应该随便攀摘,那会伤害天地和气。”
  赵煦把那枝柳条悻悻扔掉,气得发抖。对一个十岁顽童,就作如此压制,无怪引起苏轼一派的反感,认为他囗丧人性。连最顽固的司马光都叹息说:“使皇帝不愿意跟儒家接近的,正是程颐这种人。”
  我们再叙述三件事,以增强对理学的认识第一前面曾提及儒家学派主要的思想根据——《五经》另外还有若干辅助性的书籍,如孔丘言论集《论语》即占仅次于五经的地位。但到了下世纪(十二)朱熹又把《论语》跟孟轲言论集《孟子》以及《礼记》一书中的两篇《大学》、《中庸》合订为一部书,定名“《四书》”
  四书遂与五经并肩,称为“《五经四书》”
  后来渐渐代替《五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唯一经典。
  第二程颐坚决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认为没有感情和灵性的道德,才是最高道德。所以他反对任何和感情灵性有关的事物,包括艺术与文学。曾有人对他吟诗句:“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
  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
  他要求的是,人类只能做一件事,即敬畏圣人,凡不能帮助这项目的的行为,都是邪恶。
  第三中国对妇女的贞操问题,尺度一向很宽。像当过短期宰相的范仲淹的母亲,在范仲淹父亲死了后,即行再嫁,没有人对她轻视。到了程颐,才开始对妇女加强迫害,订立片面的苛刻标准,即男人可以随便再娶,妇女则绝对不可以再嫁。曾有人问他:“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程颐断然说:“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是理学的另一特质,那就是对于牺牲别人生命或幸福的事,无不十分慷慨激昂。理学在本世纪(十一)没有发生大的作用,反而一开始即行碰壁,即苏东坡的攻击和程颐被逐出政府。但到了下世纪(十二)末,他的门徒的门徒朱熹,在政府取得权力后,才正式结出果实。
  仯鼇|仯

【更多精彩好书尽在万书网://m。/】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三十七章:宋朝的那些事
  本世纪中,强大的辽帝国发生内乱,它所臣属的女真部落在东北独立,建立金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力,把辽帝国击溃。宋帝国先秘密地跟金帝国结盟,但是不久就得罪了它。于是金帝国再出兵把宋帝国击溃,攻陷首都开封(河南开封)生擒两位皇帝,宋帝国政府残余力量,撤退到长江以南。
  当西方正陷于十字军东征的狂热时。女真民族在东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本世纪的骄子。
  宋政府退到江南后,并没有痛改前非。抱残守缺、苟且偷安的立国精神,仍坚定如故。尤其使我们惊愕的是,理学开始根深蒂固,对中国产生七百余年的巨大影响。
  一赵佶轻佻本世纪(十二)第一年(一一○○)宋帝国七任帝赵煦逝世,没有儿子。嫡母向太后主张由亲王赵佶继任,章惇反对,这位目光如炬而又勇于负责的政治家,大声说“赵佶轻佻!”
  他主张立另一位亲王赵似,他们都是赵煦的弟弟,最后当然是向太后胜利。赵佶那年也是十九岁,即位后,向太后临朝。向太后是旧党第二个护法神,她再度撤销新法新制度,恢复原状。不过她当权只七个月,就卧病不起。
  赵佶当宋帝国的皇帝,是宋帝国的不幸,也是辽帝国的不幸,更是赵佶自己跟他的家族的不幸。
  章惇停批评赵佶轻佻,付出批评的代价,是被辗转贬死在距首都开封八百公里外的睦州(浙江建德)但对章惇的报复,并不能证明赵佶不轻佻。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