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月阿姨 >

第363章

小月阿姨-第363章

小说: 小月阿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荩ń恢撼牵┥柚冒材献芏礁5搅司攀兰停只埠U角枇⒔诙仁埂
  交州处于中国国土的最南端,像勺柄一样伸入蛮荒,所以不断受到蛮族的渗透和攻击。但中国一直保持主权,虽有大分裂时代,交州仍然完整如故。可是到了本世纪(十川、分裂时代,随着各藩镇纷纷独立,交州属于建都兴王府(广东广州)的南汉帝国。九六四年,静海战区(越南河内)节度使吴昌文逝世,南汉帝国那时已败坏不堪,不能顾及。战区将领们掀起激烈的内争,结果,囗州(越南荣市)州长了部领取得胜利,称大胜王,命他的儿子丁琏当静海战区节度使。九七一年,宋政府征服南汉,进入兴王府的远征军却没有乘胜南下收复交州。二年后(九七三)丁琏以藩属身分,向中国进贡,请求册封。宋政府是一个无能的政府,只求表面平静,就封丁琏当交趾郡王。一个交趾王国遂在中国批准之下,合法成立。
  九八○年,丁琏逝世,幼子丁(王睿)被大臣黎桓囚禁。中国派邕州(广西南于)州长侯仁宝出兵定乱,宋政府的军队,只能对内,不能对外,明年(九八一)黎桓用诈降计把侯仁宝杀掉,宋军大败而回。九八三年,黎桓向中国进贡谢罪,并呈上丁(王睿)同意让位的奏章,请求册封。中国宋政府最初还不允许,僵持了三年,到九八六年,对既成事实既无力予以改变,只好同意,于是册封黎桓当静海战区司令官,继而再封为交趾郡王。
  下世纪(十一)一○○六年,黎桓逝世,儿子黎龙廷即位。一○一○年,大臣李公蕴发动政变,杀掉黎龙廷,自己继位,请求中国册封。中国不再为他们计较是非了,就册封李公蕴当交趾郡王。李氏王朝对中国进贡不绝,但这并不能避免边境冲突,最严重的一次发生于七十年代一○七六年,国王李乾德(李公蕴的孙儿)在位,攻陷邕州(广西南宁)全城居民五万八千人,全被屠杀。中国派遣郭逵当元帅,赵囗当副元帅,出军反击,在交趾城富良江畔决战,交趾兵团大败,斩首数千人,皇太子李洪真也包括在内。李乾德恐慌,派遣大臣奉上降书,向司令部投降。赵囗极力主张进入距离只有十数公里的交趾城,收回原土。可是郭逵胆小如鼠,受降而退。
  从此三百年间,两国和平相处。交趾王国也采用事奉大国政策,对中国的恭顺程度,较之高丽王国(朝鲜开城)有过之无不及。唯一不同的是,交趾王国本是中国领土,交趾人本是中华人。
  六宋江对抗欧洲人认为契丹(震旦)就是中国,因为辽帝国向西的影响力,直抵天山,跟西方各国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真正由汉民族建立,居于中国本部的宋帝国,西境阻于回纥部落,反而跟西方隔绝。不过宋帝国始终把辽帝国看作跟匈奴、突厥一样,认为他们是夷狄蛮族。
  事实上辽帝国文化程度虽然远较匈奴、突厥为高,但比汉民族要低得多。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曾命他的大臣制造契丹文字,不过经济状况如果不能达到某种程度,文字的需要便不急迫。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汉文比契丹文占有优势。同时,这个由部落进化成为国家的民族,也并不真正的了解进步的意义,所以辽帝国宫廷中,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皇子贵族如果想求得知识,就得冒着“私自读书”罪名的危险。所以他们的文化发展很慢,最显明的例子是,人民只有名而没有姓。只两大部落有姓,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耶律”是自己所定,“萧”是中国人代他们起的。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代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
  辽帝国凭空得到中国的燕云十六州,增加大量财富和国力,但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自尊。而且长城险要已失,黄河以北像敞开着大门的广大庭院,再没有阻止外人闯进来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国不能安枕。所以燕云地区,始终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线。本世纪(十)五十年代,后周皇帝郭荣曾用兵夺回两州——莫州和瀛州,但仍有十四州在辽帝国手中,以致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十一)初的二十年之间,宋辽两国,发生四次重要战争。
  第一次,九七九年,宋帝国第二任皇帝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在消灭后汉帝国,中国本土统一完成后,他兴奋地打算一举收复失土。但辽帝国不同于枯萎的后汉帝国,而中国将士们大战之余,已疲惫不堪,原来满怀希望征服后汉之后得到休息和赏赐的,现在全部落空,还要徒步六百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庞大的强敌。他们对此强烈反对,但赵光义拒绝采纳任何反对意见,他坚信“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格言。一个月后,大军抵达幽都府(即幽州,北京)攻城。辽帝国大将耶律体哥反击,在城东高梁河会战,宋帝国愤怒的士兵乘酣战时叛变,攻击赵光义,于是全军崩溃。赵光义腿部受伤,狼狈逃回球州(河北涿州)追兵赶到,赵光义已不能骑马,只好爬上驴车奔驰,才算逃脱,留下一万余具士兵的尸体。
  第二次,明年(九八)辽帝国为了报复宋帝国的无端攻击,耶律休哥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宋军大败,辽军追到莫州(河北任丘)才撤退。赵光义下令亲征,走到大名(河北大名)距莫州直线还有二百八十公里,却不敢再进,潦草结束。
  第三次,九八六年,赵光义经过六年的准备后,向辽帝国发动总攻。东路由征服南唐帝国名将曹彬率领,出琢州(河北涿州);西路由征服南汉帝国名将潘美率领,出雁门(山西代县)但两位都是对内有余、对外不足的“窝里凶”人物。东路军在歧沟关(河北高碑店西北)被辽兵团迎头痛击,像山崩一样溃散;西路军在飞狐口(河北涞源)也失败,大将杨继业正在前方节节胜利,听到消息,即行护送归附的汉人,向内地撤退。杨继业是这次战役中唯一的胜利者,潘美答应他在陈家谷(山西朔州南阳方口)留下重兵接应,杨继业一路血战,勉强抵达,却远远发现谷口无一兵一卒,他知道被他的统帅所出卖,不禁放声大哭,结果全军覆没。
  杨继业是中国抵抗北方蛮族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骁勇和被出卖后的壮烈殉国,使他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祖父型英雄。很多作品都在描述他和他的妻子佘太君,以及他的诸子诸女,即“杨家将”一门,在跟辽帝国无数战役中,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第四次,下世纪(十一)第一年(一○○○)辽帝国进攻瀛州(河北河间)击败宋军,生擒大将康保育,深入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大掠而归。宋帝国大将范廷召一直在尾随,不敢进击,等到辽兵团退出边界,他才上奏章说是他把敌人赶走的。新即位的皇帝赵恒(赵光义的儿子,赵光义终于死于腿伤)十分高兴,还作了一首《喜捷诗》搞得群臣们不得不一窝蜂表示庆贺。——范廷召告捷,赵恒喜捷,这个新兴的宋政府,很快地就习惯于上下互相欺骗。从这些战役可以看出,宋帝国根本不是辽帝国的对手,所以每战必败。但辽帝国也没有强大到能够消灭宋帝国的程度,两国遂形成紧张的对抗,只不过宋帝国承当的要沉重而危险。

【更多精彩好书尽在万书网://m。/】免费TXT小说下载
  仯鼇|仯
第三十五章:宋王朝
  宋辽对抗在本世纪○○年代和解,两国之间保持一百余年的长期和平。但宋帝国由于本身太衰弱的缘故,西北一隅的夏州(陕西靖边北)跟西南一隅的交州(越南河内)一样,也脱幅而去,建立西夏帝国。这个帝国既小又穷,可是,对宋帝国的伤害,却十倍于辽。
  在中国固有的领土上,事实上不是宋帝国大一统的单独局面,而是三国分立局面。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第十三世纪。
  一宋辽和解宋辽两国的冲突,到了本世纪(十一)初叶,急转直下。
  一○○四年,辽帝国大举南征,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军,进入宋帝国本土之后,只使用少数军队攻击城市,主力却穿过原野,直赴黄河。深入四百公里,进抵澶洲(河南濮阳)距宋帝国首都开封(河南开封)直线只一百二十公里。宋帝国朝野震动,皇帝赵恒召集紧急会议,群臣们除了想到迁都外,别无他法。大臣王钦若是临江(江西樟树)人,他主张迁都异州(江苏南京);另一位大臣陈尧叟是阆州(四川阆中)人,他主张迁都成都(四川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反对,他主张御驾亲征。他说“御驾亲征,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可以致胜有余。何况敌人深入,我们坚壁清野,用奇兵切断它的粮道、它只有败退。一旦迁都,人心崩溃,帝国可能瓦解。”
  赵恒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即行北上,进驻遭州(河南濮阳)登北门城楼,跟城外的契丹兵团对峙。这是大决战的前奏,但和解却早已暗中进行。被辽帝国于前一年俘掳的宋帝国大将王继忠,深得耶律隆绪的礼遇。他乘机分析和解的利益与对抗的恶果,建议两国举行谈判,萧太后和耶律隆绪被他说服。于是由王继忠写信给赵恒,透露辽帝国的弹性态度,赵恒遂派遣代表曹利用前往辽军司令部磋商。
  当赵恒到达澶州之后,曹利用也从辽军司令部返回澶州。辽帝国坚持要索回上世纪(十)九五九年被后周帝国夺取的瓦桥关(河北雄县)以南的“关南地区”包括莫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间)赵恒不肯接受,他希望的是没有损失的和平。但是辽帝国后卫部队已对莫、瀛二州开始猛烈攻击,危在旦夕,如果陷落,辽帝国的条件势必更苛。于是赵恒表示,关南地区不可以割让,但宋帝国愿每年向辽帝国进贡,作为补偿,派遣曹利用再往谈判。萧太后、耶律隆绪正占优势的时候,当然不肯让步,但曹利用提醒他们母子:“和解不成,只有战争。中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不像分裂状态下的后晋政府。我们皇帝又亲自督战,士气激昂,你们未必一定胜利。而且未帝国进贡,是把整批财宝直接送到陛下手中,而战争掠夺,只便宜了将士。”
  这些话正确地分析了事态的真相,结果议定宋帝国每年向辽帝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四万匹。两国代表对天盟誓,签订和约,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上世纪(十)之前的货币,还是以钢铁铸造的“钱”为主,以一千个钱为一“缗”(贯、串)缗是最高的计算单位。本世纪(十一)两个条约所载,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两”已成为最高计算单位。这种改变,一直使用九○○年。到二十世纪初叶,才再改为以“元”为最高计算单位。
  宋帝国向辽帝国进贡,显然大失面子。但是,两国对抗,最好能把敌人消灭;如果不能,那么就只有忍气吞声跟它做朋友。长期的缠斗不休,再强大的国家都会因精疲力尽而瓦解。以当时形势,和解实是最明智的决策。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和解。从○○年代一○○四年起,到下世纪(十二)—一二二年为止,凡一百一十九年。自八世纪中叶安史兵变,使沉沦在混战中二百余年的黄河以北大平原上的中国人民,初次得到安定。
  一一九年长期和平中,并不是没有争执。争执经常发生,但都由谈判解决。最大的一次争执发生于四十年后的四十年代一○四二年,辽帝国再度提出关南地区的要求。那时宋帝国正被新独立的西夏帝国连连击败,结果增加每年进贡数量,共银币二十万两,绸缎三十万匹。
  二宋帝国立国精神——苟且偷安任何新兴的政权,初起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具有相当强大战斗力。只宋帝国不然,它一开始就高度疲惫。同样是中国人,在唐王朝黄金时代,生龙活虎使山河动摇。可是一进入宋王朝,却成了病夫,不堪一击。
  赵匡胤是后周皇帝郭荣的亲信,被认为绝对不会叛变的将领,然而他终于叛变。他自己的故事使他警觉到部下的所谓忠心,并不可靠。要想根绝叛变,不能单纯的寄托在部下的忠心上,唯一的办法是不要为别人累积叛变的资本。所以他定下原则:不让大臣有权,万不得已时,也不让大臣有权过久。假如有权的人所掌握的权都只是暂时性的,就无法作大规模行动。这可从下列的宋王朝中央政府组织形态上,观察出来:这个表只列出中枢三个机构,另外“尚书省”、“门下省”、“九寺”跟唐政府组织一样,仍然存在,不过都属于辅枢,地位并不重要。中枢三机构并不总隶于宰相,而是分隶于皇帝。宰相只在理论上统摄全局,但除非奉有特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