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月阿姨 >

第358章

小月阿姨-第358章

小说: 小月阿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条件之一。但英义可汗对中国的野心却由是而起。七六五年,中国大将仆固怀恩受不了宦官骆奉仙的诬陷倾害,起兵叛变,效法李姓皇帝的传统作法,向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分别乞援。回、吐两国联合向长安进军,长安震恐。幸好仆固怀恩适时的逝世,而中国一位大将郭子仪乘机挑拨回、吐两国感情,吐蕃兵团怀疑回纥已被郭子仪说服,可能袭击它时,即行拔营撤退。回纥不能独留,也只好撤退,中、回两国间的关系因此中断十余年。——另一个促使关系中断的原因是,英义可汗统军入援中国时,在陕州(河南三门峡)附近,对当时还是亲王身分的李适态度凶暴。因李适不肯跪拜,而把李适左右两位大臣,鞭打至死。李适对回纥恨入骨髓,他继位后,即采取强硬政策。
  英义可汗对中国的野心继续使他跃跃欲动。他在中国亲自看到农村残破,绝无抵抗力量,决心作一次大举进攻。七八○年,正当他要发动时,宰相敦莫贺极力反对,敦莫贺说:“中国是一个奇大的国,又从没有作过对不起我们之事。决裂之后,后患无穷。上次在太原(山西太原)抢劫的牛羊一万余头,运回国内时,死亡殆尽,等于没有抢劫。如今倾国出征,万一失败,将归向何处?”
  英义可汗拒绝接受,敦莫贺大怒,把英义可汗杀掉,自己即位,称天亲可汗。
  李适跟回纥汗国的对抗态度不能持久,吐蕃王国的攻击力量非中国所能抵御。在宰相李泌建议下,李适屈服,跟回纥和解。而且于七八八年,把女儿咸安公主嫁给亲中国的天亲可汗。天亲可汗大喜过望,派遣特使到长安说:“我们从前是兄弟之国,现在我是中国的半个儿子(女婿)如果吐蕃再敢犯上作乱,愿为岳父除此一害。”
  结果在灵州(宁夏灵武)给吐蕃重重一击。成安公主在回纥汗国作过四任可汗的皇后,当权二十年,于下世纪(九)八○八年才逝世。咸安公主时代,中、回两国如同一家。但回纥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后的横暴,跟上世纪(七)初突厥的情形一样。衰弱的中国唐政府只有容忍,不敢取缔。回纥汗国已成为中国屏藩,不愿为这些所谓的小事使它不愉快。
  下世纪(九)二十年代八二一年,中国唐王朝第十五任皇帝李恒把皇妹太和公主再嫁给回纥的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命运跟宁国公主一样不好,四年后(八二五)崇德可汗逝世。再过十四年(八三九)回纥汗国发生内乱。宰相掘罗勿勾结居住在河东(山西省)北部一带的沙陀部落内犯,彰信可汗战死。而屈服于口纥百余年的黠戛斯部落——古坚昆王国的后裔,仍住在古坚昆王国的故地(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乘回纥汗国没落,起兵复仇,向回纥宣称:“你们的好运已到了尽头,我们要夺取你们王庭的金帐。”
  彰信可汗战死的明年(八四○)黠戛斯兵团果然攻陷回纥汗国王庭,继彰信可汗之位的囗囗可汗被杀,回纥汗国遂告瓦解。
  黯夏斯首领阿热可汗自称是中国名将李陵的后裔,所以对被俘的太和公主十分尊敬——因为太和公主也姓李,派人护送她回国。走到中途,被回纥汗国瓦解后残余的一支,拥有十万人的乌介可汗截获,胁同向东流亡,抵达边界天德(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要求中国借振武(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城奉养公主,中国要求乌介可汗送公主回国磋商,乌介可汗当然不会放走人质。于是要求粮食,要求耕地,最后仍沿边抄掠。一直相持到八四三年,中国大将石雄在振武城上远眺,发现回纥营帐中有数十辆毡车,人众都穿着中国服装,知道是太和公主的居所,派间谍密告说:“我们即将攻击,请公主的车辆不要动。”
  于是一举把回纥击溃,乌介可汗向东北逃走,投奔黑龙江畔的室韦部落,被室韦杀掉。太和公主出国二十三年,回到长安后,曾为“和蕃无状”亲向皇帝请罪。回纥汗国瓦解后,残部分为三支,一支称西州回纥,居留西州(新疆吐鲁番);一支称甘州回纥,居留甘州(甘肃张掖);一支称葱岭回纥,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仯鼇|仯
第三十三章:又是一个大混乱时代
  本世纪是一个黑暗世纪,全国混战。
  所有战区都向河朔四镇看齐,最初只有少数成功,后来全都达到目的。那些无名而有实的独立王国,相互间不断并吞,不断扩张。中央政府控制区域,像烈阳下的冰块,最后只剩下首都长安(陕西西安)宦官的势力跟藩镇同时成长,终于出现中国第二次宦官时代,唐政府奄奄一息。
  一藩镇割据的恶化藩镇(战区)的世袭局面,原来只有四镇。自上世纪(八)唐王朝第十二任皇帝李适失去控制之后,其他节度使(司令官)都努力培植自己私人势力,希望也能割据一方。
  李适的孙儿李纯于本世纪(九)八○五年即位,他决心完成祖父尝试失败的重振中央权威的政策。八○六年,西川战区(四川成都)节度使刘辟,要求兼任东川战区(梓州·四川三台)及山南西道战区(兴元·陕西汉中)节度使,李纯不答应,刘辟即行进攻梓州,强行接收。同年,夏绥战区(夏州·陕西靖边北)节度使韩全义退休,次年(八○六)他的外甥杨惠琳打算接任节度使,李纯也不答应,杨惠琳即行发兵拒绝中央派遣的新任节度使。明年(八○七)李纯征调镇海战区(润州·江苏镇江)节度使李钅奇入朝,李钅奇不接受命令。
  李纯用铁腕对付三个叛徒,由效忠中央的军队分别讨伐。结果刘辟被擒,送到长安处决。杨惠琳被部下所杀。李钅奇兵败,被部下活捉,投降中央。刘辟是安史兵变后五十年中第一个因反抗中央而伏诛的节度使,使全国耳目一新。八一四年,彰义战区(蔡州·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继位,中央拒绝承认,下令讨伐。经过三年的战斗,最后把吴元济活捉,送到长安处决,这是第二个因反抗中央而伏诛的节度使。一连串整肃纲纪的胜利,使河朔四镇大为震惊,他们立即取消世袭,缴回行政财赋大权。四镇之一的平卢战区(郓州·山东东平)节度使李师道,更献出三个州给中央。但他马上又懊悔失去的土地太多,临时变卦,中央政府再对他讨伐,李师道被部下杀死。
  到现在为止,中央政府权威达到高峰,正常的政治秩序再告恢复。然而这不过只是回光反照,就在摧毁平卢战区,完成全国再统一的明年(八二○)李纯被宦官刺死,他的儿子李恒继位。李恒是一个花花大少,他父亲多少年辛苦征战所得到的成果,几乎是霎时间就全部丧失。河朔地区中的卢龙(北京)、成德(河北正定)、魏博(河北大名)三镇,发现中央政府恢复腐败时,就首先恢复实质上的独立王国,其他藩镇也陆续恢复割据或半割据原状。
  战区拒抗中央政府,司令官拒抗最高统帅。司令官因失去统御的合法力量,自己也有被部下拒抗的危险。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各藩镇内部不断发生叛变,将领们会突然间向节度使攻击拥立另一位将领当节度使,而对旧主驱逐或杀戮。节度使为了预防内部叛变,乃采取彻底的愚民政策,在他所管辖的战区之内,人民婚丧宴会,跟平日的拜神拜庙,都被禁止。亲友之间,不准有太多往来。知识分子都怀有大一统思想,对割据形态有不利影响,所以更成为迫害对象,学校一律封闭。又限制对外交通,切断商旅。这样作的目的是,使战区孤立,战区内每一个人也孤立,孤立即不能集结力量。于是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全部破坏。尤其是河朔四镇!简直成为一片蛮荒,社会上没有人读书,人民也不识字,商业凋零,生产停顿,残破的程度,比大分裂时代五胡十九国时代,还要严重。
  然而,历史定律是,纯高压并不能制止叛变。藩镇内部的拒抗事件——主要的是兵变,不断发生,遂使混战的范围更加扩大。

【更多精彩好书尽在万书网://m。/】免费TXT小说下载
  二中国第二次宦官时代促使唐王朝崩溃的,除了藩镇外,还有宦官。
  自从第二世纪第一次宦官时代之后,六百年间,宦官的影响,只是个别现象。到了上世纪(八)才有突破性的发展。
  唐王朝第一位有名的宦官高力士,他是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贴身侍从,因为太接近权力魔杖,虽然高力士并不喜爱政治,但权势仍震慑朝野。连皇太子李亨都唤他“二哥”公主驸马都尊称他“老太爷”但真正揭起宦官时代帝幕的,还是安史兵变。安史兵变后,皇帝对将领们充满猜忌,而只信任宦官。于是发明一种此后几乎遗害一千年的监军制度,派遣宦官出任监军。不但战区设有监军,就是比战区小两三级的军事单位,也都设有监军。武装部队中遂形成两个系统,一是传统的军事系统,一是可以直达皇帝御座的宦官系统。监军的任务,表面上是帮助解决困难,事实上是在防止叛变。
  所以监军是一个权威的职位,一纸密告,就可以使统帅人头落地。中央第一位讨伐安禄山的统帅高仙芝(但罗斯战役大将)和副统帅封常清,就因为不能满足监军宦官边令诚的勒索,边令诚密告他们谋反,他们遂被双双处斩。二人死于上世纪(八)七五五年,即黄金时代结束,安禄山兵变之年。不过最妙的是,当安禄山攻陷潼关,向长安挺进时,边令诚带着皇宫钥匙,却第一个投降。
  宦官既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在军中自然呈现特殊面貌。他把健壮骁勇的战士全部选拔出来作为自己的卫队,而把挑剩下的老弱残兵拨给统帅。交战的时候,稍有胜利,宦官立即派人飞马向长安报告,功全在己。一旦失利,罪过天经地义地全罩到统帅头上。皇帝们又都跟第五世纪南宋帝国的皇帝刘义隆一样,喜欢遥控指挥。深宫中发出命令下达给宦官,宦官再传达给统帅。每一次战役,宦官就像过江之鲫般地在道上奔驰,看起来煞有介事。——懂军事的人绝不遥控指挥,遥控指挥的人一定不懂军事,或对军事一知半解。所以一个政府一旦出现遥控指挥,便是一种灾难。
  监军宦官并不能如所预期地防止统帅叛变,而只会诬陷统帅叛变,或把统帅逼得叛变。昭义战区(潞州·山西长治)监军宦官刘承偕经常凌辱节度使刘悟,甚至计划绑架他。最后刘悟把刘承偕逮捕,开始打算脱离中央。同华战区(同州·陕西大荔)节度使周智光则索性把监军宦官张志斌杀掉,声明说:“仆固怀恩本来不反,被你们逼反。我本来也不反,今天为你而反。”——仆固怀恩,扑灭安史兵变的大将之一。一门之中,为国战死的四十六人,女儿也为了国家和亲政策,远嫁到回匕汗国。但他得罪了宦官骆奉仙,骆奉仙密告他谋反。仆固怀恩发觉之后,不愿作高仙芝第二,只好叛变。
  宦官被派到军中坐镇,称“监军”宦官被派出传递皇帝命令,称“中使”、“敕使”这一种宦官马蹄所到之处,亦即灾祸所到之处。宰相元稹在当小官时,住在驿站旅舍,后他而至的敕使宦官仇士良立即把他逐出,并用马鞭抽击他的脸。第十四任皇帝李纯接到报告,赫然震怒——不是震怒宦官,而是震怒元稹,把元镇贬窜到江陵(湖北江陵)雩阝县(陕西户县)县长崔发得罪了在街头逞凶的宦官,第十六任皇帝李湛下令逮捕崔发,蜂拥而至的宦官群就在监狱中把崔发殴打。当河朔四镇于上世纪(八)中叶归附中央时,四镇之一的成德战区(恒州·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征讨有功,李豫特派敕使宦官马承倩前往慰劳。马承倩临返长安前夕,李宝臣亲自到旅舍致谢,并送礼物绸缎一百匹。河朔贫苦,这已是超级重礼了,但马承倩却嫌太少,把它抛掷到道旁,大骂而去;李宝臣惭惧难当,他的部下提醒他说:“我们效命疆场,正用得着我们的时候,还是如此。一旦天下太平,还能活下去吗?”
  于是李宝臣决心脱离中央。
  世界上没有人能阻止宦官的暴行,因为皇帝顽强地支持他。像第十一任皇帝李豫,每当敕使宦官回来复命时,他一定查问收到的礼物多少,如果收到的礼物太少,他就愤怒,不是认为看不起宦官,而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于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开,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满足的对象,随时都会发现忽然陷于“谋反”的巨案。虽然大臣们不断向皇帝建议加以拘束,都遭拒绝。李豫的曾孙李纯根本就不承认宦官诬陷过大臣,他说:“宦官怎么敢诬陷大臣?”
  强调说:“即令有什么谗言,当皇帝的也不会听。”
  又得意洋洋地宣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