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声 >

第17章

官声-第17章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韬惶然不安地站在杜庚的办公室门外,犹豫了好半天,才敲了敲门。听到杜庚那陌生而又熟悉的“进来”声音后,他才换上一幅恭谨的笑容走了进去。刚一进门抬头,就看到了市长蒙虎也在杜庚的办公室里坐着,心头就更加的惶恐。
杜庚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没有开口。
蒙虎霍然起身,沉声道,“黄韬,滨海晨报记者安在涛遇袭一案查得怎样了?”
黄韬叹了口气,“杜书记,蒙市长,我可真是冤枉死了。事发突然,又没有任何证据,现场的证人以及安在涛本人都没有提供任何破案线索……这一时间我还真不知道从何查起。”
蒙虎冷哼了一声,斥道,“黄韬,我们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反正你必须都要在5天之内给我破案,找到真凶。你给我记住,这事已经惊动了省里的领导,如果你不能按期破案,你就引咎辞职吧。”
黄韬心里一颤,脸色涨红起来,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两句,但一看到眼前蒙虎那张凛然威势的面孔,他不由就泄了一口气,向被戳破的气球一样低下头来,无力地应了一句“是”。
蒙虎拂袖而走。
“黄韬,还有马鹏远一案也必须要彻查。公安机关滥用私刑刑讯逼供造成冤案,令人发指。无论查到谁,都不能姑息……记住了吗?”杜庚阴惨惨的话音突然传进黄韬的耳朵,黄韬肩头抖颤了一下,抬起头来颤声道,“杜书记……”


第一卷逆转 第035章【慰问】
杜庚冷笑一声,突然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记住我的话,这两件事你如果办好了,我一切既往不咎,保你无虞。否则,国法无情,你是公安局长,自然明白你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去吧,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黄韬长出了一口气,定了定神,“是,杜书记,我回去了。我一定按照杜书记的指示,马上彻查两案,随时向杜书记报告。”
黄韬走出杜庚办公室的门口,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背上已经出了一身冷汗,白色的半截袖衬衣全部湿透了。作为蒙虎的亲信,他当然明白,杜庚此刻旧事重提关注起马鹏远案来,主要用意恐怕还是要打击市长蒙虎。至于自己,不过人家大老板利用的棋子罢了。
蒙虎主政滨海时期出了这么一件影响力巨大的冤案,对其苦心经营的官声和政绩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压。站在楼梯口,黄韬踯躅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止住了上楼去向蒙虎汇报请求庇护的念头,扭头下楼而去。
杜庚慢慢从门口走回办公室里,慢慢走向了自己硕大办公桌背后的座位上,嘴角浮起一丝冷晒。公安、财政这些要害部门的主官,目前都是市长蒙虎的心腹,他这个市委书记的话在这些部门遭到阳奉阴违,杜庚不是不清楚,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时机还不到。
而如今,时机已经来了,他焉能不趁机下手。打开滨海的局面,就从黄韬开始吧。杜庚坐在那里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突然,他的心思一下子就转到了安在涛的身上——
如果说安在涛之前的报道只是因为合了他的政治动机而引起他些许的关注,而现在,他却对这个小小的记者产生了巨大的好奇感。
他究竟有何背景,竟然让省委组织部那个架子甚大的常务副部长陈近南亲自给自己打电话。他跟陈近南虽然没有太多来往,但对于陈近南的为人和品性还是颇为熟悉的,他肯为了一个小记者打电话,只能说明他与这小记者关系并不简单。而与其同时,蒙虎也声称接到省里领导的电话——这意味着什么?
想了想,他抓起电话来,“老宋,你过来。”
=====================================
遇袭后的第四天上午,安在涛实在是在医院里呆不住了,便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出院。可还没等他办好出院手续,黄泽名便已经带着赵策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一把拉住他,急急道,“小安,赶紧躺回病床上去,杜书记马上要亲自来医院探望你。”
“啊?”安在涛一惊,苦笑道,“黄总,你看这事儿……”
“别说了,有话以后再说,现在你赶紧给我回到病床上去。”黄泽名瞪了他一眼。
安在涛无奈,只得又老老实实地躺回到病床上去。不多时,病房外面就传来一阵阵嘈杂的脚步声。
黄泽名赶紧带着赵策迎了出去。病区外面的大厅里,杜庚带着一大群随从声势浩荡而来,他的身后正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焕文,而在两人的背后,是十几个滨海各媒体的记者。而滨海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干院长副院长们,也簇拥在两个市领导的旁边。
“杜书记、郑部长。”黄泽名赶紧笑着上前去。
“小黄,你是怎么搞的?连自己手下的记者都保护不好——”李焕文笑着转过身来,“杜书记,这就是滨海晨报的总编黄泽名,老团干出身。”
杜庚微微一笑,伸出软绵绵地手来,让黄泽名握了握,“滨海晨报培养了一个优秀的记者,老郑,我看,你这得力干将还是不错的。”
这官场上的握手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一般而言,领导与下属或者群众握手,手必然是软绵绵的,象征性的,让你握是对你的赏识和赏赐,杜庚此刻就是这样。而如果杜庚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他伸出去的手就不会事这样生硬和无力,而是会变得生动有力。
黄泽名握着杜庚那软绵绵无力的手,“杜书记亲自来看望小安,这是对我们滨海晨报所有员工的激励,我们今后一定……”
李焕文不耐烦地打断黄泽名的话,摆了摆手,“好了,杜书记公务繁忙,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去病房探望病人。”
……
……
一群人涌进了病房。安在涛一眼就认出了走在最前后被前呼后拥着的滨海市委书记杜庚,纵然是没有黄泽名的嘱咐,作为一个拥有着前世丰富官场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人,安在涛早就下了床,穿着那一身病号服面带恭谨之色迎了过去。
安在涛很明显地就感觉到,在距离自己还有数步远的地方,杜庚就开始停下了脚步,手心微微向外,等待着安在涛的上前。领导毕竟是领导,领导怎能主动伸手跟一个小记者握手呢?能亲自来医院慰问,这已经是破格了。
一来为了安抚舆论,二来为了省里的某个领导的面子,还可以体现自己亲民的作风,一举数得,杜庚玩这种手段自然是轻车熟路。
安在涛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恭谨的脸色上非常淡定,“杜书记!”
杜庚微微有些凌厉的目光在安在涛身上一扫而过,脸上马上便浮起一抹程序化的微笑,看上去和蔼可亲,其实没有什么真情含量,“小安吧?好精干的小伙子,年轻有为啊!”
杜庚伸出手去,任凭安在涛握着,另一只手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受苦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全市人民,向你以及全市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表示敬意,对于你们的舆论监督工作表示感谢。”
“多谢杜书记关心,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安在涛嘴里说着这些虚伪的应酬话,心里却没有被杜庚的话激起一丝波澜。
人家杜书记的话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说给在场的媒体记者听的,也就是说给全市人民听的,这种话也就是一种官面上的套话而已。如果安在涛不是有了前世的阅历,恐怕还真会因此而激动起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焕文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眉目清秀,鼻梁上架着一幅金丝边眼睛,看上去气质非常儒雅。他微微笑着上前,握过安在涛的手来,“小安啊,全市新闻战线能有你这种后起之秀,市领导非常欣慰。市里已经决定了,要在全市新闻工作者之中发起向你学习的宣讲活动……同时,根据杜书记的指示,团市委还将你列入了滨海市十大青年的候选名单……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不要辜负杜书记和市领导的厚望。”


第一卷逆转 第036章【成名】
安在涛很明白,杜庚如此,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如何如何赞赏——而只是,他要借此造势,一来打压蒙虎,二来为自己树立亲民的积极形象。而安在涛以及安在涛遇袭事件的出现,无非是给他创造了一个绝妙的机会而已。
但无论如何,安在涛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入了杜庚的脑海。在来滨海第一人民医院之前,他甚至动了调安在涛进入市委办公室给自己担任秘书的念头。但这种念头,也就是一闪而已。
病房里,杜庚坐在安在涛的病床头,手里紧紧握着安在涛的手,俯下身笑吟吟地嘘寒问暖,极尽鼓励和关怀之心。而在一侧,滨海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手里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闪光灯闪烁个不停,市委书记杜庚与滨海晨报记者安在涛亲密交谈的瞬间被定格在胶卷和胶片上。
而这一张张角度各不相同的照片或者影像镜头,第二天就出现在滨海各大媒体上。一时间,记者安在涛的大名在滨海乃至整个东山省声名鹊起,其知名度在这一段时间里,丝毫也不亚于一些电影明星和歌星了。
而就在案发后的第六天,滨海警方就拘捕到了袭击安在涛的真凶——两个街头混混。一个叫赵刚,一个叫马亮。这两人是山禾区街面上有名的痞子,是山禾公安分局灌阳派出所的常客。
而指使两人向安在涛行凶的则是山禾分局灌阳派出所的所长孟建章。孟建章就是当年向马鹏远动用私刑逼供造成冤案的直接责任人,安在涛报道了这一起冤案之后,孟建章心里气不过,就暗中找来这两个小痞子,让他们教训教训安在涛。本来想给安在涛一点教训让他知难而退,不成想却搞出这么大的乱子来。
赵刚和马亮被滨海市局批捕。而旋即,山禾分局灌阳派出所的所长孟建章也被免职拘留。几乎是与此同时,山河分局的局长和政委也被停职审查,借着处置孟建章的时机,滨海市警方彻查马鹏远冤案的行动迅猛地展开。
在局长黄韬的主持下,滨海市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由副局长梁永亲自挂帅,没有几天的功夫就揪出了一连串的责任人来。整个山河分局乃至市局刑侦支队,被停职审查的干警起码有数十人。
警方的脚步自然少不了媒体的报道。整个进程,滨海几家报纸和电视台都没有落下。黄韬用雷霆一般的铁腕,查到一个处理一个,毫不留情和姑息。在外界和舆论看来,滨海市警方这是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作风整肃和清除公安队伍中的蛀虫,但黄韬心里却是有苦难言。
在杜庚的巨大压力下,他不得不用实际行动去换取这位新任市委书记的欢心。而他的这些行动,让蒙虎非常意外,也雷霆大怒,这些天也不知道打电话痛斥了他多少回。但黄韬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置之不理,他已经决定背离蒙虎投向市委书记的怀抱,走上了这条道,没法再回头了。
滨海市警方的行动,自然是引起了省里媒体的关注。马鹏远冤案,记者遇袭案,滨海警方作风大整肃以及打黑风暴,一段时间以来,滨海无形中成为东山省的“新闻中心”,省内和其他地市级媒体的记者来往不绝。
而这些日子,安在涛被黄泽名放了假,留在家里休假。但他却并没有闲着。他几次三番出现在报纸和电视荧幕上,还受到滨海市委书记的亲临医院慰问,已经成为滨海的名人。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他家里的电话,有打电话向他表示慰问的,有电话来要求采访的,甚至还有很多群众打电话要求他帮助解决各种难题……
安家的电话就这么成了热线电话,安雅芝放下手里的电话,皱着眉头看着正在沙发上跟夏晓雪小声说笑的安在涛,“小涛,家里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这样下去,妈妈都要被弄出神经衰弱来了。”
夏晓雪嘻嘻一笑,起身道,“阿姨,小涛成了名人哩,实在不行,就暂时把电话线拔了吧。”
安雅芝苦笑一声,“算了,算了,晓雪,你中午留下吃饭啊,我去买菜,回来给你们做红烧肉。”
“阿姨,我跟你一起去吧。”夏晓雪这些日子天天泡在安家,跟安雅芝的关系早已熟络了起来。
安雅芝摇了摇头,“晓雪,你跟小涛在家吧,我去就好了,顺便也去门卫取报纸。”
安雅芝很是喜欢夏晓雪的性情,虽然是高干子女但她的身上却看不到一点骄横的习气,对人彬彬有礼说话柔声细语,在心底里,安雅芝早就将她当成了未来的儿媳妇。只是想到她的身世和家庭,安雅芝心里就有些没底。
安雅芝刚离开家门,安家的电话就又响了起来。安在涛苦笑了一声,捂住耳朵,“晓雪,走,我们到我的卧室去,这电话不能再接了。”
夏晓雪嘻嘻笑着,跑过去接了起来,“喂,你好。”
“您好,请问是安在涛家吗?”电话那头一个让夏晓雪感到似曾相识的女声响起。
“是的,请问您是——”夏晓雪问了一句。
“我叫孟菊,是安在涛在燕大读书时的老师,请问安在涛在家吗?麻烦请找他接电话。”
夏晓雪哇地一声,“啊,是孟教授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