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楼兰情缘 >

第72章

楼兰情缘-第72章

小说: 楼兰情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肫渌文撩褡逡谎欢夏辖氡蔽杭捌渌蠲褡迳幌盗泻驼焦叵怠

    (二)政治制度

    公元4世纪初,当木骨闾从拓跋鲜卑的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时,柔然前身仅是一个氏族部落。车鹿会自号柔然后,它成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一个“部帅”。凭借强悍的骑兵,不断征服和兼并邻近氏族和部落,柔然部落联盟领和长积聚了大量奴隶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王位的继承基父子相袭。从车鹿会至社的约五代内,柔然的氏族、部落逐渐生了变化。在掠夺战争中,许多新的氏族、部落并入柔然部落联盟之中,而原有的氏族、部落在拓跋鲜卑的进攻下逐渐瓦解或重新组合,原有的血缘关系遭到一定破坏,氏族成为建立在地域和经济关系上的军事行政单位。

    在柔然内部、阶级分化和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世袭的可汗、酋长、大人等及一部分平民通过掠夺战争获得了大量财物和奴隶。而有的平民却日益贫困,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因而逐渐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世纪初,社统一漠北后,立军法,建官制,初步具有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特点。

    柔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相当于匈奴的单于。其下设大臣,辅佐可汗管理内外事务。每一可汗按其行均有号,如社为柔然开国之主,故号“丘豆伐”,即“驾驭开张”之意。大臣亦有号,如莫弗(莫何,勇健者、酋长之意)、莫缘(圣人之意)等。大官的官职有国相、国师、俟力、吐豆、俟利、吐豆登、俟斤等。国相,如《南齐书·芮芮虏传》记有国相希利垔、邢基祗罗回。主要掌管行政、外交,为文官之,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国师,由僧人担任,主要掌管宗教事务,如据《大藏经·高僧传》第八《释法瑗传》载,法瑗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教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俟利,也作俟匿伐,职位很高,为可汗族系担任,掌一方之军权。此官号后为突厥所继承。吐豆,亦作吐头、吐屯,仅次于俟力之官职,为柔然王族担任。如《北史·蠕蠕传》提及546年,“阿那瓌遣其吐豆郁久闾汗拔、姻姬等送女于晋阳”,与高欢成婚。《北齐书》和《魏书》还载有“吐头郁久闾状延等”、“阿那瓌遣其从祖吐豆率精骑一万南出”等。俟利,《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其官者俟利,犹中国方伯也。”位于俟利、吐豆之下。如《北史·蠕蠕传》提及的俟利阿夷普掘等。吐豆登,一说为吐豆之讹,或与吐屯同,其位在俟利、吐豆、俟利之下。俟斤即奇斤,先为官号,旋转为氏,位于吐屯之下。《资治通鉴》卷八四,梁武帝萧衍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条曾记有遣俟斤尉比建朝贡之事,胡三省注云:“俟斤,柔然大臣之号。俟,渠希翻。”

    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而所有成年壮丁皆编为骑兵,平时放牧牲畜,战时拿起武器上马作战。行军时,骑马携带自己的牲畜、财物和妻孥,即所谓“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从可汗、大臣至基层均是按军事编制,是一个军事与民事合一的游牧政权。在各部大人下,柔然又仿照北魏之制,设置了统千人之军将和统百人之幢帅。《魏书·蠕蠕传》称社呛“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杀之,或临时捶挞。无文记,将帅以羊屎粗计兵数,后颇知刻木为记”。柔然各部领经常于敦煌、张掖之北汗庭集会议事,如当可汗继承生问题时,有权罢免或另立新汗。

    柔然中后期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北魏的典章制度对其影响颇深。从464年(北魏和平五年),予成即可汗位后,仿中原王朝之制,建立年号“永康”,后其它可汗分别用过“太平”、“太安”、“始平”、“建昌”等年号。官号除国相等外,阿那瓌时,还仿中原官制,设侍中、黄门等。

    (三)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1。语言文字柔然统治集团源于东胡拓跋鲜卑,语言基本上同于鲜卑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由于建立政权后,氏族、部落庞杂,也不免受到属突厥语族的敕勒语等影响。柔然早期无文字,不识书契。《宋书·索虏传》云:柔然“不识文书,刻木以记事,其后渐知书契,至今颇有学者”。但后期有些大臣可能会使用汉文书写来往信件。如据《南齐书·芮芮虏传》载,柔然国相邢基祗罗回曾遣使奉表南齐,表大概是用汉文书写,其格式与所引典故,似均出汉族士大夫之手。有两种可能,一是邢基被罗回精通汉文;二是由在柔然的汉族士大夫执笔。说明汉文化已对柔然产生一定影响。《南齐书》还提到刘宋时,国相希利垔“解星算数术,通胡、汉语”。由于南北朝期间,无论是北魏或北齐、北周均通行汉语,从阿那瓌任命南齐人淳于覃为秘书监黄门郎、专掌文墨亦可略见一斑。

    2。宗教信仰柔然除了保存匈奴以降蒙古草原所盛行的萨满教外,还兼奉佛教。柔然人崇拜自然,盛行巫术、巫医。巫一般由妇女担任,用以祈求天地鬼神。《梁书·芮芮传》提及:“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魏书·蠕蠕传详细地记载了女巫、巫医是豆浑地万的故事。地万年二十许,设计将柔然可汗丑奴弟祖惠劫去。然后对丑奴云:“此儿今在天上,我能呼得。”丑奴母子欣悦,后岁仲秋,在大泽中设帐屋,斋洁七日,祈请上天。经过一夜,祖惠忽在帐屋内出现。丑奴受惑,称地万为圣母,纳为可贺敦。后地万为丑奴母侯吕邻氏所杀。说明在柔然,巫常假托神鬼进行祭天求神活动,巫为人治病,故又称巫医。

    柔然人后来受西域及中原的影响也逐渐信仰佛教。史载,511年(北魏永平四年),柔然可汗丑奴遣沙门洪宣奉献珠像。僧人法爱曾在柔然政权中任国师。一些外地的僧人也6续前往柔然,如南朝僧人法献,曾于475年(刘宋元徽三年),从金陵,西游巴蜀,历吐谷浑,道经柔然,至于阗。此外,从具有浓厚的印度佛教色彩的郁文闾婆罗门之名,也可看出当时柔然佛教已颇为流行。

    3。婚姻习俗与匈奴、鲜卑略同。实行族外婚,如豆娶侯吕邻氏(也作候吕陵、俟吕邻氏)为妻。同时盛行收继婚和报嫂婚,子娶非生母及弟纳寡嫂(或兄娶寡弟媳)之事时有生。如高欢死后,子高澄“从蠕蠕国法烝公主”,纳高欢所娶蠕蠕公主为妻。又豆死,从弟伏图“纳豆之妻候吕陵氏,生丑奴、阿那瓌等六人”。

    柔然其它习俗,亦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如以东面为贵,“盖敬日之所出也”。据《北吏·后妃传》载,阿那瓌长女嫁与西魏文帝元宝炬时,因“蠕蠕俗以东为贵,后之来,营幕户席一皆东向”。柔然尚保存杀仇敌之头,以作为酒器的陋俗。如丑奴擒高车王弥俄突后,“系其两脚于驾马之上,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衣食住行大致与匈奴相似。柔然人“编左衽”,衣袖袍,穿裤,着靴,即《梁书·芮芮传》所记:“辫,衣锦,小袖袍,小口裤,深雍靴。”衣锦,疑指柔然贵族所着,一般牧民大多以皮毛制品为衣,如毛裘、皮裤褶等。

    '编辑本段'

    【柔然的世系】

    (约四世纪初——公元555年,郁久闾姓)

    1郁久闾木骨闾

    2郁久闾车鹿会

    3郁久闾吐奴傀

    4郁久闾跋提

    5郁久闾地粟袁

    6郁久闾匹候跋

    7郁久闾缊纥提

    8郁久闾曷多汗

    社仑:木骨闾之后,公元4o2~41o年,柔然豆代可汗,病逝,葬地待考

    斛律:社仑之弟,公元41o~414年,柔然蔼豆盖可汗,被北燕所杀,葬地待考

    大檀:社仑堂弟,公元414~429年,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病逝,葬地待考

    吴提:大檀之子,公元429~444年,柔然敕连可汗,兵败走死,葬地待考

    吐贺真:吴提之子,公元444~464年,柔然处罗可汗,降北魏不知所终,葬地待考

    予成:吐贺真之子,公元464~485年,柔然受罗部真可汗,病逝,葬地待考

    豆仑:予成之子,公元485~492年,柔然伏名敦可汗,被部将所杀,葬地待考

    那盖:豆仑叔父,公元492~5o6年,柔然侯其伏代库者可汗,病逝,葬地待考

    伏图:那盖之子,公元5o6~5o8年,柔然陀汗可汗,被高车王所杀,葬地待考

    丑奴:伏图之子,公元5o8~52o年,柔然豆罗伏跋豆可汗,被其母所杀,葬地待考

    阿那瓖,丑奴之弟,公元52o年,柔然可汗、朔方郡公、蠕蠕王,继位十日后逃奔北魏

    婆罗门:阿那瓖堂兄,公元521~525年,柔然弥偶可社句可汗,被北魏囚死于洛阳,葬地待考

    阿那瓖:丑奴之弟,公元525~552年,柔然敕连头兵豆伐可汗,被突厥领所杀,葬地待考

    铁伐:阿那瓖之侄,公元552~553年,柔然可汗,被契丹所杀,葬地待考

    登注俟利:铁伐之父,公元553年,柔然可汗,农历2月继位,同月被族人所杀,葬地待考

    库提:登注俟提子,公元553年,柔然可汗,农历2月继位,农历11月被废,葬地待考

    庵罗辰:阿那瓖之子,公元553~554年,柔然可汗,公元554年农历3月叛齐北走,公元555年被西魏军队所杀,葬地待考

    邓叔子:阿那瓖叔父,公元553~555,柔然可汗,被西魏所杀,葬地待考

第六十六章 回鹘

    回鹘

    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

    隋唐时期,回鹘受突厥政权统治。公元6o5年(隋大业元年),回鹘联合仆骨等部族起来反抗,终于摆脱突厥的统治,逐渐强大起来。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回鹘配合唐军攻灭了薛延陀政权,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辖,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回鹘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回鹘政权。这时回鹘控制的地区,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阿尔泰山,势力日益强盛。

    公元84o年回鹘政权被黠嘎斯推翻后,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

    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突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使用动物名称作符号以计算年份。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属于突厥语世界。突厥和回鹘草原贵族都力图加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契丹人、室韦——达怛人的统治,在契丹、室韦驻有官员。后突厥还似乎曾向兴安岭一带移民。突厥、回鹘势力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便向室韦——达怛等族打开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门户。突厥和回鹘对室韦——达怛人的经济文化都有影响。

    '编辑本段'

    历史

    立国前

    回纥的前身敕勒是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联合体。该部落群有狄历、敕勒、铁勒、丁零等名称,都是相同音的音译。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这些部落共有袁纥、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

    北魏时,东铁勒袁纥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且为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隋朝称韦纥,隋大业元年,袁纥部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

    立国

    唐天宝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牙帐)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强盛

    立国后,回纥因历史的关系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版图最大时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

    灭国

    回纥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统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