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楼兰情缘 >

第373章

楼兰情缘-第373章

小说: 楼兰情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表

    佛国记校注》一卷

    蛮书校注》十卷

    诸蕃志校注》二卷

    蒙鞑备录注》一卷

    黑鞑事略注》一卷

    元秘史笺注》十五卷

    附《元秘史蒙语原文十五功臣名》

    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

    西游录注》一卷

    塞北纪程注》一卷

    异域说注》一卷

    近疆西夷传注》一卷

    岛夷志略广证》二卷

    女真考略》一卷

    蒙古源流笺证》八卷

    汉律辑存》一卷

    晋书刑法志补》一卷

    法藏一勺》四卷

    海日楼文集》二卷

    乙盦诗存》厶卷

    海日楼诗集》厶卷

    海日楼诗补编》厶卷

    寐叟乙卯稿》一卷

    喁于集》一卷

    倦寐联吟集》一卷

    僾词》一卷

    海日楼馀音集》一卷

    东轩语业》一卷

    曼陀罗寱词》一卷

    寐叟书牍》二卷

    类贴考》厶卷

    寐叟题跋》四卷

    碑跋》一卷

    答龙松生书法卷

    东轩温故录》一卷

    东轩手鉴》一卷

    札记》一卷

    笔记》一卷

    月爱老人客话》一卷。(1919年于上海)

    冶城客话》一卷

    护德瓶斋客话》

    护德瓶斋涉笔》一卷

    护德瓶斋笔记》

    潜究室札记》一卷

    全拙庵温故录》一卷(1919年于上海)

    菌阁琐谈》二卷

    鄂游栖翫记》二卷

    简端录》

    另外还有《蒙古源流笺证》、《机秘史笺注》、《元秘史笺注》、《汉律辑补》、《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辛丑札丛》》、《辛丑札记》、《寐叟题跋》

    编辑本段'

    行书诗轴

    简介

    行书诗》轴,纸本,纵横4。

    释文: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山谷诗。寐翁。

    此轴录宋代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之一,自识:“山谷诗”。款署:“寐翁”。下钤“沈曾植印”、“海日廔”印。

    引钤“知一念即无量劫”印。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赏析

    此轴书法下笔有力,多用侧锋,笔划劲利挺峭,有北碑书法意趣,章法布局亦自具特色。沈氏书法貌似松散,实则意到笔

    随,回护照应,不失毫厘。章法布白更处处呼应,相揖相让,静中求动。此轴代表了沈曾植行书的艺术水平。

刘墉

    刘墉

    目录'隐藏'

    刘罗锅——刘墉

    【简介】

    【生平】

    【刘墉仕途】

    【刘罗锅逸事】

    【刘墉书法】

    美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

    【简介】

    【刘墉年表】

    【刘墉的著作】

    **员--刘墉刘罗锅——刘墉

    【简介】

    【生平】

    【刘墉仕途】

    【刘罗锅逸事】

    【刘墉书法】

    美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

    【简介】

    【刘墉年表】

    【刘墉的著作】

    **员--刘墉

    编辑本段'

    刘罗锅——刘墉

    编辑本段'

    【简介】

    刘墉(1719~18o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

    编辑本段'

    【生平】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辍椎⊥妫瞎黧祭簦虻没ナ燮浼椤!闭庖豢捶ㄉ羁潭智兄惺北祝虼松钍芮』实鄣纳褪叮圃奁洹爸濉保⒂谇《吣辏1762年)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任《四库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o年),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任职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罄砩蕉哺璞装浮A踯辽蕉侔绯傻廊耍叫兴椒茫槊魃蕉晔茉郑┭η肷停曰谋ǚ帷U魉笆保晕蘖赡烧撸宦赡冒欤徊⒉猩苯∥袂朊慕俊⒕偃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嘤幸馓换すA踯煲悦窦洳榉盟裰ぞ荩┳镄校堇砹φ帐构┓āT诖砉┮话干希踯晃啡ㄒ照匏剑阒嵌嗄保肭阋黄鸫彀芰嘶叔昂瞳|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驳秤健⑸萌苫咭话浮A踯晃啡ㄊ疲芸觳槊骱瞳|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o条,奏朝廷。皇上处死了和皇樟怂募也

    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o1年),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

    嘉庆七年(18o2年),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o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编辑本段'

    【刘墉仕途】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墉生长在这样世代书香、以科举仕进为荣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后来他成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也证明了其学识的渊深。但不知什么原因,满腹经纶的刘墉却迟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至少目前尚未现他在3o岁之前参加科举考试的记录。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岁的刘墉才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并获进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预备资格,一般从科考成绩优异的进士中选拔,然后在庶常馆学习深造,期满考试合格者,授翰林院编修。清代翰林虽然薪俸较薄,但作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近臣,号称“清贵”,“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而且,大臣死后如果想得到皇帝赐谥的“文”字,则必须是翰林出身。所以,清代以科举仕进者尤重翰林出身。应当说,刘墉在仕途上开局良好。

    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o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学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抚大员。在做地方官期间,他基本上还是秉承了乃父刘统勋的正直干练、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诸城县志》称赞他:“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地贯彻乾隆皇帝的意旨,查**,兴文字狱,捉拿会党,积极推行文化高压政策。

    刘墉做过提督安徽学政和提督江苏学政。提督学政是一省的教育长官,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但不同之处在于,学政不受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节制,独立开展各项事务,督抚大员也不能侵其职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学政离任,督抚才可暂时代管其事。学政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反映地方情况,吏治民风。

    刘墉在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帝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在出任江苏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