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宅男的大明 >

第73章

宅男的大明-第73章

小说: 宅男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应熊找来石匠,按照以前的经验,不断反复摸索出石灰、粘土、铁渣等原料的最合适比例,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这种混合料的方法,不久取得了成功,这种胶质材料硬化后的颜色和强度,同石材十分相近,他将这种人造的石头、奇特的石头取名为“水泥”。

  在此之前,大明的砌石或砌砖的浆料要用江米煮成糊状和石灰混在一起;墙基还要用暗沟排水。至于在水下筑坝那就更困难了。自从有了这种奇特的“石头”,这些难题均不在话下。

  吴应熊还在这种水泥中引入铁条的设想,即充分利用铁条抗拉强度高的优点与水泥硬度高的优点,命人用水泥、铁条和沙石成功地筑起了一座十余米高的防火墙。

  吴应熊还下令用这种混泥土建造各种掩体,通过浇注方法完成。它们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不仅有“火柴盒式”、廊柱式、转顶式,而且还有扇页形、蝴蝶形和抛物线形等。在城墙外面跌宕起伏、高低错落,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那天,张煌言对这些水泥墙没有信心,问道:“丞相,这些水泥掩体,能抵挡得住清军的火炮?”

  吴应熊笑着说:“那当然,这种墙体,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火炮也拿它没办法。不信你走着瞧。”

  张煌言又问道:“满族人要占领北京,占领数省之地,恢复金朝盛世局面。此一形势,并非始于今日,而开始于皇太极继位以后。在努尔哈赤生前,满洲国家草创,无力进入长城,也未想到占领北京,只能割据辽东。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国力发展很快。努尔哈赤在位时候,俘虏了汉族人,有的杀掉,有的分给满族人家中为奴。皇太极继位以后,俘虏的汉人一律不杀,已经被卖作奴隶的汉人都予释放,还其自由之身。凡是被拆散的家庭,令其团聚。皇太极还招降了许多明朝叛兵叛将,尽量优待。像明朝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个叛将,率部下泛海投降,皇太极都派人迎接,并且都封为王。多尔衮早就有问鼎中原之志,他会轻易退去吗?”

  吴应熊成竹在胸,笑道:“多尔衮野心勃勃,满洲内部政局稳定,人口大增,兵力强盛,不但成了明朝的关外强敌,而且开始有问鼎中原之志。不会那么容易就退出关外,但是,为了他心爱的大玉儿安危,还有满族老家的存亡,或许由不得他,形势比人强呀,希望郑成功的水师能尽快拿下锦州。”

  原来,吴应熊在杀往西安的同时,已经让吴三桂、唐通带了十五万大军出关,从宁远进攻盛京。而郑成功带领大明水师,配合吴三桂的大军,占领了觉华岛,封锁整个黄海、渤海,他还派了一万新禁军去做火力支援。

  盛京,即今日的沈阳,后金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沈阳,改称“盛京”。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为人颇为沉稳,一个时期,后金对大明用兵。皇太极见他一向行事慎重,在御驾亲征时总是让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比如天聪八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济尔哈朗没有随军出征,留守在盛京;崇德元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兵攻打朝鲜,济尔哈朗又没有随军出征,再次留守。

  但这一次入关,多尔衮将满清十四岁到七十岁的壮丁悉数带出,连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跟着多尔衮入关,由此可见,清朝的后方是很空虚的。

  吴三桂带着关宁军精锐,郑成功带着四万水师配合,先拿下锦州府、长春府、营口,再合围盛京。面对一些老弱病残的清军,上千关宁军就能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赶来支援的蒙古铁骑,也被吴应熊派去的一万新禁军炸得人仰马翻。

  按照吴应熊的计划,明军一路先拿下锦州府,占领了长春府,对盛京形成合围。

  先被拿下的是锦州,郑成功率数万水师从水路突然袭击,攻击锦州。

  锦州两千清军没有做好防备,先是被大明舰队的火炮强轰,城墙坍塌,迅速溃败,明军半天就攻克了清军临时搭建起来的南岸堡垒,首战告捷,清军战死七百多人,伤八百多人,剩下的狼狈逃回到了长春。

  而在水师的配合下,明军收复锦州府,一路势如破竹,切断了清军的退路。

  接着,吴应熊派去的新禁军攻克了长春府、营口等地,对在盛京形成合围,并且掐断了清军粮草的补给线。

  多尔衮的得到这消息,气得快晕了过去,他根本没想到,吴应熊会抄他的后路。自从萨尔浒战役之后好多年,明军已经完全处于守势,只有挨打的份,没想到还敢杀到满清的老家。

  这一次,吴应熊却去搞满人的老巢,多尔衮一时心急如焚。

  :。:

  笔下读,更多精彩阅读,等你来发现哦。


第十章 祖大寿归来

  在吴应熊的指挥下,郑成功的水师配合数万关宁军合围了盛京,盛京城外不时炮声轰隆。

  盛京城内有点乱了,虽然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此前已经被多尔衮派回盛京。

  在盛京的大政殿,距大清门约有百步之远。宽阔的御道两旁是十王亭。大政殿是在高台基上的一座八角亭形式的建筑,上边覆盖黄色琉璃瓦,下用绿琉璃瓦镶边。

  清朝的两宫太后、福临皇帝紧急召集留守群臣在商议对策。在大政殿的正北设有御座,但因为福临尚在幼年,这围着黄漆栏杆的御座并不常用。

  御座前另设一张案子,为辅政王上朝时坐的地方,所有的王公大臣和满汉文武百官多数在大清门左右的朝房中休息等候。大清门的地下设有地炕,在严冬时也温暖如春。因为辽东天气较冷,此时的地炕仍未熄火。

  那天,大玉儿带着小皇帝早早来到了大殿,脸色很不好看。自从她的儿子继承皇位以来,她被尊为皇太后,但多尔衮在的时候,她很少说话,多尔衮不仅自己不争皇位,还帮她母子镇压了别的觊觎皇位的亲王。不过,大玉儿自己也是极为聪明的,她不仅认识满文和蒙古文,对汉文的历史书也略能读懂。她在宫中除用心教福临读书写字外,也叮嘱儿子在学中好生听御前蒙师的话,用心学习。她只是盼望儿子快快长大,能够平安地到了亲政年纪。

  一早,济尔哈朗也换了朝服,带着几名护卫,骑马前往皇宫,进到大政殿,在圣母皇太后和皇帝的面前简单地行了君臣之礼。

  顺治小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一用过早膳,就由皇太后亲自陪着,由宫女们替他穿戴整齐,先到清宁宫拜辞两位太后,然后在宫院中坐上黄轿,往大政殿上朝。

  此时,大政殿内外,庄严肃穆。福临坐在宝座上,向下看着以郑亲王为的大清国众多显要人物都来了,跪在地上,他的情绪有点紧张,他要放屁,也只好竭力忍耐,让憋的一股气慢慢地释放出来。

  因为要商议军国大事,所以大玉儿挥手使身边的宫女和太监都回避了。皇太后大玉儿今年只有三十多岁,头又多又黑,左右髻上插着较大的翡翠簪子,露在外边的一端有珍珠流苏。她本来就皮肤白嫩,明眸皓齿,配着这样的式,加上一朵为丈夫带孝的绢制白花,穿一身华贵而素雅的便服,绣花黄缎长裙下边的花盆底鞋,使她在端庄里兼有青春之美。

  在大殿上,连济尔哈朗也不敢正眼看她。大玉儿先开口问道:“郑亲王,睿亲王率兵出征之后,盛京是我大清的根本重地,也是朝廷所在,你作什么妥善安排?奈何汉人会兵临城下?”

  济尔哈朗道:“此次睿亲王入关,满洲八旗兵与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汉军三顺王等全部人马,随他南征。只有少数上三旗的人马守卫盛京,巴牙喇兵驻防皇宫周围。其他地方兵力空虚。汉人此次水师格外厉害,从海上攻击我大清,猝不及防,还请皇太后恕罪。”

  大玉儿说道:“睿亲王现在何处?他出征前曾誓忠辅幼主进北京为中国之主!为何此时不见人影?”

  济尔哈朗道:“臣已经派人告知睿亲王,相必不日他的大军即可挥师回朝。不过此时,我们需要拖延时间。”

  大玉儿问道:“如何拖延时间?”

  济尔哈朗说:“明朝的丞相吴应熊点名要祖大寿和他的家人。只要祖大寿到了明军大营,他们可以暂缓攻城三日。”

  大玉儿道:“那祖大寿我也知道,是吴三桂的舅舅,而且关宁铁骑最初的来源,是祖大寿把自己的家丁召集到军队里面,最后加上其他地方一些兵员的补充,慢慢形成了善战的关宁铁骑。我们岂非要放虎归山?”

  济尔哈朗说:“不过祖大寿留在大清,也没什么用,他绝对不会为我们效力。”

  原来,祖大寿的两次投降清朝,乃是迫不得已。

  第一次投降,是在1631年的大凌河战役。

  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

  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

  无奈之下,祖大寿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

  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

  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

  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祖大寿假意投降,后来再次逃回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

  1639年农历二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刚行军,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皇太极派遣使者去锦州告诉祖大寿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诱导祖大寿投降。

  祖大寿选蒙古、汉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以满、蒙兵一百六十人与明军交战,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

  皇太极下令停止进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于是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164o年,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请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寿得知清军人少,命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出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于是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

  1642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惨不忍睹。

  祖大寿为了保全城中人的性命,在三月初八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消息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刻将祖大寿送到盛京。

  皇太极一直想招降祖大寿和吴三桂。但是祖大寿投降满清之后,却一直沉默不言,没给满清献一计,更不用说替他们打仗。

  皇太极竟然也宽宏大量,没有杀祖大寿。

  听说吴应熊想要回祖大寿,大玉儿有点不愿意,说:”镶蓝旗真的抵挡不住明军三天了么?“

  济尔哈朗说:”明军的火力比以前猛了不少,这几天镶蓝旗损失惨重。为了确保盛京万无一失,还请皇太后明察。“

  大玉儿虽然有才,但不懂得军事打仗,她有点担心儿子福临的安危,说:“既然如此,那就就这么办吧。”

  就这样,祖大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明朝,他和亲人们再次回到锦州,感慨不已。

  吴三桂得知此喜讯,亲自赶到关外的锦州迎接祖大寿。

  祖大寿归来,关宁军上下也一片欢呼,士气大振。祖大寿虽然已经离开了关宁军好几年,但他是这支军队的创始人,依然是关宁军的精神教父。

  狼途归来,求订阅正版支持

  

第十一章 多尔衮退兵

  吴应熊发兵围盛京,以歇兵三天时间的条件换回了祖大寿和他的家人。

  一方面,吴应熊知道祖大寿在辽东的威望,跟吴家也是亲戚关系;另一方面,明军一路从锦州杀到盛京,士兵已经有一些疲乏,而且粮草和辎重也需要时间送达前线,一箭双雕。

  祖大寿回到锦州,和吴三桂见面,老泪纵横。

  “应熊他们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吴三桂跟祖大寿讲起吴应熊在1644年的表现,赞不绝口。

  “天赐英才!真是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