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宅男的大明 >

第27章

宅男的大明-第27章

小说: 宅男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伐罪的名义去攻打秦晋之地,当地乡绅肯定欢迎。举八旗之力,又有乡绅地主的支持,拿下秦晋之地,如探囊取物,可传檄而定。”

  范文程又大声道:“洪大人说得对。现在我们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吴三桂的借兵信!他的信中写的是‘谨致大清国摄政王麾下’,我们刚好可以将计就计,散布消息,为大清国攻取秦晋之地正名!”

  多尔衮想了想,现在形势变化,这确是上策,便派人修书和吴三桂讲和,如此又耗费四五天时间。

  “我八旗将士,随我去取秦晋之地!”然后,多尔衮调转马头,率大军往固关方向追杀李自成去了。

  吴三桂在关外和满清军作战多年,知道辫子军的厉害,他拿不定主意,问吴应熊现在是否派关宁军追击八旗军。

  吴应熊道:“父王,这一次,多尔衮将八旗精锐全部带出,大明积弱,你也知道,关宁军只是长于守城,对付满清八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应从长计议。现在当务之急,是送太子朱慈烺还京,拥立太子为新君,布告天下,宣示正统,这样天下的大明百姓人心才能归一。”

  吴三桂道:“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满清攻下秦晋之地?”

  吴应熊胸有成竹地说:“父王放心,多尔衮追击李自成,攻打秦晋之地,在孩儿的意料之中,孩儿已经有了退兵之策,现在大明复国,最为急迫。然后号召各方摒弃成见,暂时求同存异,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驱外虏。”

  “好吧。”吴三桂道:“自从你发烧之后,你运筹帷幄的能力,为父还是信得过的,全力支持你的决定。”

  吴应熊派人先回京城查探,当时气温已经回升,天气干热,鼠疫的疫情基本上缓解了,便同意大军护送太子朱慈烺回皇宫。

  这时,京城的百姓已经听到了范文程找奸细散布的消息,万口同声议论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杀退了李自成,即将辅立崇祯的太子朱慈烺登基。

  一时间,京城内大明朝的遗老遗少,欣喜不已,无不携男带女,准备水果和鲜花,在城外等候吴三桂的大军回城。

  但李自成的大军离开京城出征之前,已经屠杀了包括原明朝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博平侯郭朋振、新建伯王光通、平江伯吴遵同、永宁伯张锡等六十多名大明国戚、高官,忠于大明朝的官员,像驸马巩永固、大明原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都已经自杀,崇祯的岳父周奎、大明原来内阁首辅魏藻德等人也已经被刘宗敏拷打致死,还有不少的文官早跑到南京去了,张若麟只在城内联络到十来个大明的旧臣,恭迎太子朱慈烺回宫。

  吴应熊带着太子朱慈烺回京城,入了皇宫,他马上说服朱慈烺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以新皇的名义将崇祯的遗诏,那道没来得及发出去的圣旨——“立即停止朝廷辽饷等一切新旧加派”发出去,也就是向天下宣布废除明末加派的三饷,减轻农民负担。

  因为吴应熊知道,明朝军需浩繁,田赋加派不断增多,有所谓“辽饷”、“剿饷”、“练饷”之分。许多负责征税的官吏假公济私,从中加征“火耗”,明征之外有暗征,公派之外有私派,民困已极。

  朱慈烺深以为是,立即发布了崇祯的遗诏,大明百姓原本就觉得崇祯不是昏君,这一下更加感念故主,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然后,吴应熊将李自成还未带走的几十万两黄金和白银拿出来发给以前欠饷的士兵,这样便稳定了民心与兵心。

  另外,吴应熊还命人在京城发布稿,让老百姓注意家中通风,预防鼠疫的再次大爆发,还在城外建了四个集中营,发病的人统统送到城外的集中营隔离。

  之后,明帝朱慈烺登基,议定崇祯的庙号,改元“中兴”,兑现诺言,大封功勋之将士,按照复国的功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封唐通为定西王,封白广恩为镇西王,封姜瓖为镇南王,封张若麟为吏部尚书,宋权为兵部尚书。

  宋权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二十八岁中进士,之后便誓死追随大明王朝。宋权为人朴直,为官素以清廉忠孝、正直敢言而闻名。早在他R县令时,不少朝臣畏惧魏忠贤的淫威,争请为他建立生祠。唯有宋权,不仅看不过,坚决拒绝,而且多次犯颜上书。崇祯铲除魏忠贤集团后,对在魏忠贤事件中“宁舍官位不舍官道”的宋权另眼高看,擢他连连升官。崇祯十七年,时任顺天巡抚驻守遵化刚刚十九天的宋权全力抵抗李自成的大军。李自成率农民军退回关中,遵化安然无恙。在此期间,宋权先后击杀、收降李自成农民军数千人。

  崇祯死后,当时顺天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吴三桂携明太子回京,宋权当机立断,召集将士,所辖4路21州县全部宣布支持大明复国,并“广育贤才,以佐上理”,他先后力荐蓟辽总督王永吉、监军道方大猷、苏州道杨毓揖、南京礼部尚书朱继柞、户部侍郎叶廷桂,以及宝坻进士杜立德等十一人到京城出仕。

  现在大明刚刚复国,急需人才,明帝朱慈烺将宋权举荐的人都加以重用。

  而吴应熊三兄弟的封赏也很丰厚,吴应熊被封为大明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原来已经不设丞相之职,朱慈烺这皇帝要依靠吴三桂的关宁军,破例封少年吴应熊为丞相,还在圣旨中将他和战国十二岁即为相的甘罗相提并论。何承志受封骁勇大将军,满云龙被封为骁骑大将军,他们统领新的禁卫军。

  关于下一步如何施政,一统天下,定西王唐通、镇西王白广恩、镇南王姜瓖、兵部尚书宋权、吏部尚书张若麟等人应邀到吴三桂的王府上商议。


第三十六章 新朝三把火


  明太子朱慈烺虽然回到京城,大明复国,但京师失陷,崇祯殉国对大明帝国的打击是沉重的,天下大势已然四分五裂,除了满清占领关外,李自成占了陕北和河南、湖北襄阳等地,大明各路将领拥兵自重,郑芝龙据东南、左良玉据长江上游,高杰、黄得功等据长江下游,流寇张献忠也在谋取湖北武昌、四川。

  在吴王府大堂的议事厅,吴应熊面色严肃,站出来说:“现在新朝初立,必须要有新气象,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寇,即李自成,一个是虏,即满清八旗军。不过,此时寇虏之间,正进行激烈的战争,李自成逃回陕西,而清军的八旗主力,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牵制,我估计两军战斗的时间会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正是我们得以喘息、中兴明朝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先笼络南京各方势力,集中力量收复山东、河南、湖北等失地,还要阻止张献忠的军队入川。这样一来,即便多尔衮占领山西、陕西,我们也不怕,到时候有足够兵力将满清赶出关外。”

  吴三桂、姜瓖、唐通、白广恩等四王点点头,同意吴应熊的分析。他们商定,先派人去南京和南方,联络忠于大明的军队与朝臣,派兵收复山东、河南、湖北等流寇占据的地方,消灭张献忠的流寇,再与多尔衮的清军大决战。

  兵部尚书宋权、吏部尚书张若麟见四王都表态了,也表示赞同和支持这个大的军事战略部署。

  吴应熊见大的战略已经定了,慷慨陈词:“今天之所以将各位叔伯请到平西王府,是因为我们要商议改变大明的一些祖制,要对过去的朝廷体质脱胎换骨,尤其是崇祯皇帝的一些错误,要彻底纠正,这样新朝才能得天下将心、得天下臣心、得天下民心。如果在朝堂之上议论这些事,新皇就比较尴尬,而且一些言官也会叽叽喳喳。今天,诸位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而且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希望各位叔伯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我们找出问题,不是要秋后算账,而是要防微杜渐,解决问题,不再重蹈覆辙。到时候我们有了一致意见,就请皇上下旨。”

  白广恩没读过多少书,原来明朝的武官在朝廷也没有什么地位,便对吴应熊说:“贤侄你是丞相,有什么话尽管说。”

  吴应熊要新朝开始烧三把火,这火候的拿捏,却是极有讲究,首先要针对旧朝的顽疾,否则便是虚火,没有意义;其次能立即改变,立竿见影;另外,还要得到新朝诸王和将领的大力支持。他吴应熊想了一会,转头问吴三桂、唐通、等人:“崇祯皇帝日理万机,不好女色,勤苦治国理政,为何反而亡国?”

  崇祯皇帝死了,但是继位的却是他的儿子朱慈烺,吴三桂突然明白吴应熊为何把这些朝廷重臣都找到王府来谈。因为崇祯是故主,而且死社稷了,唐通等人都不说话。

  吴三桂这时站出来打破了沉默,带头说:“先皇崇祯刚愎自用,性情多疑,杀了忠义的袁督师,失去天下将心,自毁长城。”

  “平西王说的是。”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等复明之王也深以为是,纷纷附和吴三桂的说法,吏部尚书张若麟也深以为然。

  吴应熊很感激父亲这时挺身而出,道:“家父说得有道理。但这个只是先皇崇祯个人的原因,刚才我说过了,我们要从制度上找漏洞,这是大明的军制问题。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军制,朝廷怕身拥重兵的武将篡位夺权,为此处心积虑,将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分开,战时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挂帅出征,并专任太监监军,这在太平盛世还行,现在流寇横行,满清入关,则万万不可,这是我们第一要改变的,今后大明军中文官要从属于武将,只当幕僚,把军事指挥权还给将军,而且不要再派太监监军。军事操练和征战,都由各地提督和总兵负责。朝廷对武将要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军制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好!今后军事操练和征战,都由各地提督和总兵负责。”吴应熊这话,说到了吴三桂、唐通、姜瓖、白广恩这些武将的心坎里。平西王吴三桂、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镇西王白广恩以前也思考过大明军制问题,他们以前也深受其害,但是以前没有谁敢提出来。他们都对吴应熊的话连连点头,支持吴应熊的军制改革。

  兵部尚书宋权也觉得大明必须进行军事制度改革了,否则难以得天下的将心。

  唐通想起自己在居庸关与贼军血战,却被太监杜之秩偷偷打开城门,腹背受敌不得不降,恨恨地咬牙切齿,道:“还有,崇祯亲信宦官,那些阉狗却一个个投降叛国!所以京城才被李自成的贼军攻破!”

  吴应熊点点头,说:“定西王说的也有道理,崇祯亡国,太监干政是很大原因,阉党暂且不论,京城被李自成轻易攻占,投降的太监都该死。我们要建立章法,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了太监干政。”

  宦官干政问题,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吴三桂等都是武官,不知道怎么改变这存在了数百年的制度,吴应熊说:“太监气焰嚣张,得益于制度:一是太监秉笔,帮皇帝在公文上批红;二是太监掌握东厂、西厂,监督百官;三是太监外出监军、监税、监矿。我们只要对症下药就好。”

  唐通很高兴,问道:“贤侄,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怎么限制阉党的权力。”

  吴应熊说:“宦官专权,首先是太监掌握的东厂、西厂,现在已经自行解散。我已派满云龙大将军率禁卫军入宫,在皇极殿前竖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铁牌高一丈,宽六尺,详细规定了限制太监的章法,比如太监不得外出为官,也就是说太监不再监军、监税、监矿;太监出宫门必须得到批准,私出宫门一步者,斩;太监不许结交外官等。但凡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好啊!果真是将门出虎子,你这性子倒真跟你爹一样,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做。”唐通哈哈大笑,夸赞吴应熊道:“我就喜欢侄子这种爽快人。”

  新上任的刑部大臣王永吉表示:“丞相,皇上还可以宣布刑部拥有插手太监事务的合法权力,朝臣可以将犯错的太监先斩后奏,也就是说,大臣们可以通过刑部与慎刑司的渠道,把看不顺眼的太监拉出去杀掉。”

  吴应熊说:“这也未尝不可!”

  礼部尚书朱继柞也提出了建议,说:“大明祖制,朝臣与太监相见,相互行礼致敬。遇到大太监或者关键岗位的太监,朝臣们往往抢先行礼,甚至卑躬屈膝,表示孝敬,内阁大学士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应该再规定凡太监与朝臣相遇,不管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