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890章

枭臣-第890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缚在公府治政之后,将林景中从济州调回去,出任江宁府尹,成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很多人看来,林景中是沾了跟林缚故旧、又最早追随林缚的光。
  这些话罗文虎在江宁也听了许多,将信将疑:林缚要全面将元越架空掉,掌握军政大权,江宁府尹这么一个关键官职,自然不能落于外人之手,任用嫡系亲信,那是再自然不过的。
  罗文虎此时随同众人站在济州城的长街之上,才能深刻的感觉到林缚起用林景中为江宁府尹,不完全是故旧之因。
  济州城历经几任官长,早初是禁营军指挥使赵虎,其时以军防、打击海寇势力、保护海东商道为主。待到林景中赴任济州巡检使之后,济州进行军政分离,济州城才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此时展开在罗文虎等人眼前的济州城,实际是在林景中手里成形;陈恩泽代表林景中,出领济州都督府,还不到半年时间。
  “营城在旗桅山北面,不过主公的意思,是要你们先来济州城里住上几天,”陈恩泽在马车里,对着罗文虎等人笑着说道,“感受一下济州城的气息,但不可沉迷其中;三天后会有巡船送你们与宋学士去福江,你们去福江回来,就要住进营城里去了……”
  陈恩泽还兼着海东行营司参谋军事的职衔,林缚对参谋部门实行双重领导制,罗文虎等新编镇师的参谋将官,除了受新编镇师主将辖管,还受军参谋司辖管。
  罗文虎等参谋将官,这段时间来受新旧之制、新旧事物的冲击尤其的剧烈,也由于叫他们受到新政思维及新世界的彻底洗礼,才能真正的掌握淮东军不同以往的战术、战略思维。
  济州都督府,与传统的官衙建筑也大为不同,守备森严的院中,主体为一座独栋、形体庞大的殿堂式抹浆砖楼,整体高逾三丈,明窗皆用琉璃,数窗可知此砖楼实分三层。
  济州官员分为两系,一是差不多从定居济州的民众里征募,以治民事,但都督府的主要官员,都是由枢密院选吏司直接派遣,大多数人在济州没有宅业。
  除都督官邸外,派遣官员及将领,在都督府主楼之后,有专门为之配备的驿舍;罗文虎等人,则临时住在驿舍里。
  不仅陈恩泽亲自陪同众人到驿舍安顿下来,海东行营都指挥使马一功也率潘闻叔等将领过来,给罗文虎等人接风洗尘。
  当然是除罗文虎等新编镇师参谋将官外,随船来济州的还有一人,才是马一功非要出面主持宴请的主要原因。其人便是林缚亲点、与姜岳、葛司虞同列崇学馆大学士的宋石宪。
  宋石宪在军械监任职,这次放下手里的研究事情,带着人马亲赴济州,仅仅是为半个月后的日蚀观察而来。
  日蚀即日食,史书屡有记载不下数十次。虽说有很多附会之说,但精于天文历法的宋石宪、姜岳、葛司虞等人,早就将其视为正常的天文现象,也已经具备从古历及现有天文知识里推算日食周期的能力。
  由于日蚀现象有诸多附会,并且通常给时人认为凶兆。
  姜岳早前在燕京司天监任职时,就推算最新的一次日蚀会在近期里发生。
  林缚担心日蚀会对世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心理,从而有害新政的推广,所以要求宋石宪、姜岳等人推算出准确的日蚀时间,提前通过邸报公布出去,以破除种种有关凶兆的附会之说。
  宋石宪与姜岳分开来独自推算日蚀,都得出具体的时间来,但两人的结论出现近半个时辰的偏差。
  宋石宪与姜岳此等人物,哪个会承认自己算差了,争执不下,只能将公案捅到林缚那里。
  林缚又让葛司虞放下手中事务,复核此事。最终发现,宋石宪推测日蚀,是根据前朝司天监的记载,其观测点在前朝国都洛阳。而姜岳曾任元越司天监少监,但手里的历法资料是本朝所载,观测地点在燕京——推算日蚀出现时间上的偏差,直接指向天文观测的地点不同上。
  后来姜岳与宋石宪又组织人手,将有史以来的所有日蚀记录都寻出来推算,发现日蚀时差与观测点的同纬东西位差有直接的关系。
  得出这么结论后,林缚就指示姜岳、宋石宪二人放下手里头的其他事务,立即组织人马在从荆州、汉津、庐州、崇州、长山岛以及济州岛、福江等不同地域设置十数组观察点,独立观察预计将在一个月后出现的日蚀现象。
  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绝密,甚至通过宣政司控制的邸报与即将到来具体日蚀日期公布出去。宋石宪与罗文虎他们在船上朝夕相处了几天,也是坦然相告他们此来海东的目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要军方大力配合。
  罗文虎他们想不明白,这么桩事,林缚为何如此重视?动用的资源,差不多堪抵镇师规模的兵马动员。
  当然,林缚不这么想,甚至异常的激动:姜岳与宋石宪所独立推算出来的日蚀时间偏差,实际就是后世人习以为常的经度时差现象。
  林缚之前从来没有想到,时人能从天文历法里推算时差出来,但这一点极其重要。日蚀时差,实际就是推翻地心说、证明地球为圆体围日自转的事实依据,也将为日后经度的确定、将经纬度法用于航海奠定最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将为时人打开眼界、正确认知这个世界、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就是眼下,以姜岳、宋石宪等时下最为杰出的杂学人物,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局限于传统的“天圆地方、以地为心、星辰绕转”地心说;林缚要是直接告诉他们“地圆日心”的结论,谁他们当中哪个人会从心里相信?
  唯有叫这些时下最为杰出的杂学人物,从自己的理论推算及实际观察中,得出“地圆日心”的结论,才可能叫他们真正的信服。再通过他们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匠师及士子群体,才能叫新的学说传播出去、扎根下去。
  这件事虽说跟眼前的战事没有什么直接的,但林缚对其重视程度不下北伐,以国公府的名义,直接向给诸暨司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全力配合这次的日蚀观察,故而马一功、陈恩泽等官员对宋石宪的到来才十分的重视。
  参与这次观察的姜岳、宋石宪等人也是异常的兴奋跟激动,也唯有姜岳、宋石宪这等层次的人物,才能知道这次的观测将是何等的重要:一旦实际的观察结果,跟他们的推算相吻合,将彻底的破除以往的圣人之说、阴阳之学,为杂学确定真正的理论基础。
  为宋石宪所举行的洗尘宴请里,还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新近叫都察院派往济州任按察使的张玉伯,另一个就是随船同张玉伯来济州的赵舒翰。








  第32章  放逐
  张玉伯年初辞去江宁府尹之位,但告老之奏折给封还。虽说张玉伯在辞去江宁府尹之位后称病不朝,但一直兼着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头衔。
  张玉伯与林缚的关系,亦是友故、亦是政仇;他任江宁府尹之初,为当时畸高的粮价,就拿当时与淮东一系关系密切的顾天桥下手,也是庙堂之上、曾公开抵制林缚把持朝政大权的高官。
  公府治政后,林缚使张玉伯从江宁府尹位上去职,实际是削去他的实权,但封还了张玉伯告老的请折——在时人看来,更多的是林缚做了婊、子,还想立牌坊,要将张玉伯架在庙堂里做摆饰,以示其容人之量。
  到济州都督府正式设立之时,除军政官员外,自然也要另外派遣监察官员,林缚直接就指名要都察院派张玉伯来济州做按察史。
  济州都督府受中枢直辖,在级别上与诸郡司相当,故而都督府等同于宣抚使司,按察使司、审刑司、兵备司、市税司等衙署,也一并照郡司设立。
  济州都督府的军政级别虽高,但在年后才知道中枢在海外竟然还有这么一块飞地的世人眼里,济州与广南郡所辖的雷州、琼州等瘴疣横生的偏远落后地区有什么区别?
  雷州、琼州历来都是贬谪官员之所,而张玉伯以往身居江宁府尹之高位,给逐出中枢,放任地方,哪怕是杭扬等地,都是贬谪,更何况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外飞土、瘴疠之地?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林缚这回终于对张玉伯下狠手、放逐海外。
  张玉伯、赵舒翰等人,即使对淮东有着比旁人更深的了解,但也有限;在他们的印象里,济州也顶多是时常有海船驻泊的荒凉小港而以,也许比蛮荒之地热闹一些,但绝想象不出济州的繁华来。
  张玉伯,在任命下达之初,也是认为林缚这次是下定的决心将碍眼的他踢得远远的,甚至给林缚写了一封言辞肯切的书函,希望能使家人留居江宁,他孤身去济州赴任。
  他已做好客死异乡的心理准备。
  林缚看过张玉伯的信函,又气又恼的派人将信丢了回来,告诉他,便算是充军流放,依律其妻子也需同行伺候。
  与张玉伯一起给踢到济州、携妻儿赴任的,还有藩季良、陈臾等人。
  藩季良与陈明辙为故旧,曾为前相陈西言的幕僚;江宁战事之后,与陈恩泽出任江宁府左右司寇。
  陈臾则为陈西言次子,与林缚同科中举,但次年未能录进士,之后科考就停废了。江宁战事之后,陈臾因荫袭中大夫、在户部担任员外郎,这次一并叫林缚直接点名到济州任事。
  藩季良任按察副史,兼领审刑司,陈臾任市税司监事,都是一些掌握不到济州军政大权的闲散官职。
  赵舒翰倒是主动请求到济州赴任的;不是说他向往济州,而是张玉伯、藩季良、陈臾等人给踢到济州之后,他孤身留在江宁,连个饮茶喝酒的友人都寻不见,自觉也受林缚讨厌,还不如自我放逐、同来济州同甘共苦。
  张玉伯、藩季良、陈臾等人,包括赵舒翰在内,在传统上属于帝党一系,立意维护元越帝室之统治,淮东夺权谋立之心日益彰显,他们与淮东的隔阂就日益加深。
  江宁战事期间,永兴帝弃都而逃,他们这一干人等皆有气节,留下来助陈西言孤守江宁;在那之后,他们对永兴帝绝望之余,也与程余谦、余心源、张晏等帝党人物分道扬镳。
  江宁战事后,林缚初得江宁,还谈不上完全掌握大局,所以也要用他们来平衡淮东与帝党旧系人物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在江宁实际上存在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
  荆襄大捷,以及左承幕、胡学穆、岳冷秋等一干大佬,或明或暗的倒向淮东,使得淮东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占据绝对的主动,林缚不需要再看帝党一系的脸色。
  赐九锡、开府立官制,揭开公府治政的序幕——林缚也不再需要张玉伯、藩季良、陈臾等人留在中枢去平衡国公府与帝党之间的关系。
  张玉伯、赵舒翰、藩季良、陈臾等人携家小于五月上旬在给放逐、离开江宁之时,心思多少悲壮慷慨,也与江宁的友人饮过诀别酒,从江宁直接登船,飘洋过海,来到济州——当繁荣之景不下江宁的济州城,代替他们所想象的蛮荒、瘴疬之地,呈现在他们眼前时,差点刺瞎了他们的眼睛。
  这时候展开在他们眼前的,不是一组组枯燥的数据,而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得到、与数据相对应的扑面而来的繁华。
  每年,约有一万担生丝、二十万篓茶、两百万石米粮、数百万斤铁、数百万斤盐、近两百万筐煤、上百万斤铜、数十万匹新布、数万匹湖绸、数十船瓷器、数十船蔗糖、上万匹骡马、十数万张皮料以及桐油、兽鬃等大宗货物,经济州港中转或直接在济州城进行贸易。
  济州是核心中转港,将高丽、扶桑、夷州以及中原的崇州、明州、江宁、海州、泉州、晋安等地联系起来。不仅从高丽、扶桑输入中原及中原输往高丽、扶桑的货物,要从济州中转,高丽与扶桑之间的货物贸易,也需要经济州中转、叫济州从中分润。
  所有经海东商路的会社商帮,皆需要在济州入册备案、并设会馆以为联络……
  便是这些,在短短十年间,造就了济州异样的繁华。
  充足的市税来源,为济州城建设提供充足的银款,而完全崭新之地的建设,使济州城能够脱离窠臼、不拘泥于传统,更是使诸多新匠术以及从海外搜罗来的新材料,在济州城的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完善的市政规划及整饬的道路建设;因为最初租借用地的紧张,使得济州城里的官民舍,打破传统的平铺院落形制,一律采用二到三层、楼院相挨的紧凑格局;此外都督府、淮东钱庄、黑水洋船社、公学、医馆、商社会馆等官民机构建筑在城中建得额外雄伟壮观——外墙面统一抹上白灰混浆料,使得整座城池在青山之下,仿佛微波粼粼的灰白色之湖。
  整个济州港口岸线长达十数里,甚至比崇州港还要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