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778章

枭臣-第778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怎么也要两三个月的周转时间。
  在南北对峙的战局里,梁成翼也许有些微不足道,但当前微妙的时刻,河中兵马的失利,却使得天平极大的往燕胡倾斜,这绝非林缚所愿意看到的。
  “南阳还是要守!”高宗庭声音沙哑的说道。
  从六月初八得知梁成翼弃河中府南撤,豫章这边好些人都连续十数日未能好好的消息,高宗庭作为林缚身边的主要谋主,自然更是辛苦。
  “曹家已经放弃长安,兵马撤到眉县以西,”傅青河说道,“叶济罗荣已经渡过渭水进入长安城,其步骑主力从长安往东南而行,走武关进击南阳西翼,只有六七百里路。叶济罗荣暂时还没有兵出武关,是曹家在渭水上游还没有完全撤出去,在渭水上游还有四万兵马威胁其西翼。一旦曹家从关中完全撤出,叶济罗荣从长安就能调十万步骑出武关西击南阳。此时还要守南阳,会不会有些晚?”
  林缚抬头看向岳冷秋,问道:“岳大人,你觉得呢?”
  如今江宁军政都由林缚一言决之,但毕竟还是枢密院的权力架构,岳冷秋以枢密副使的身份留在豫章,自然能参与军机。
  岳冷秋怀疑林缚故意将他留在豫章,是有意叫外人猜测他岳冷秋已经投附淮东,增加太后、皇上以及元归政等人的疑心。只是池州军虽然得以保存下来,但岳冷秋本人只身在豫章,多少也是身不由己。
  或走或留的决定权在林缚手里,暂时还由不得岳冷秋挣扎。
  岳冷秋只想林缚能放松对他的警惕,此时待林缚甚恭。只要能重归池州军,与邓愈、岳峙汇合,岳冷秋知道到那时他才能算重得自由身。
  “曹家从关中撤出,计划要比沁阳侯周密,”岳冷秋说道,“一旦曹家在渭水上游留在兵马断后,也威胁长安的侧翼,叫叶济罗荣占得长安,暂时不敢抽出兵马来出武关西南阳。再一个,为保证叶济罗荣占据长安不能衔尾追击,曹家对渭南地区的破坏较为彻底,长安也成残城,叫叶济罗荣从渭水两岸难以获得足够的粮草持续作战。其三,秦岭之间入暑之后,天气正值酷热难当之时,叫久居北地的燕胡骑兵难以适应作战。其四,梁成冲经营南阳也有三年时间,得淮东、淮西相助,城池坚固,猝然难攻,而梁成翼弃河中,曹家南撤,都应是梁成冲事先有所考虑,针对武关方向的敌兵,也应有重点防御……以上数点,我以为叶济罗荣短时间里不大可能会从武关大规模出兵西击南阳。”
  岳冷秋在豫章,从北地传来的军情,倒没有再瞒他。
  高宗庭说道:“岳大人所言在理,燕胡解除西翼威胁,又得完整的河中府,从武关出兵,应为偏师,不会集结重兵;其兵马主力,应调回到潼关以东,从河中、荥阳、大梁往南,沿伏牛山东麓展开,兵临南阳、信阳,更为合理。要守南阳,我们应该还有两三个月的缓冲时间。也是要怨河中兵马丢了那么多的物资给燕胡,不然至少还能再多两三个月的时间。”







  第71章 袁州条件
  林缚抬头看了一眼岳冷秋,从他深如枯树的皱纹里,看不出他此时的建言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岳冷秋急于从豫章脱身是肯定的,谁愿意前程未卜的给别人掌握在手里?
  同样,在豫章使岳冷秋参与军机,给他知道的军事机密也是有限度的,要拿岳冷秋掩人耳目,必然要先将岳冷秋骗过去才成。
  “南阳要守,就不宜追究梁成翼汝阳失利之责,还要安其心,江宁应派人到南阳走一趟,以示抚慰,岳大人以为何人合适?”林缚问岳冷秋。
  岳冷秋思量林缚也不会坐看南阳陷落,南阳一旦陷落,燕胡就会跟荆湖连成一片,奢文庄、罗献成、陈韩三等叛军降燕,便使得燕胡在西线再多二十万兵马可用。
  虽说如今奢家、罗陈二人降燕的势态也日趋明朗,但毕竟给南阳分割,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有利于淮东从容部署,分而击之。
  一旦叫荆湖诸叛与燕胡连成一片,问题就会极为严重,一时荆湖的军事力量对比,将再度向不利淮东的方向发展;再一个,燕胡使奢家在荆湖为先锋,牵制淮东一部兵力,燕胡甚至可以调集主力兵马,重新集结到东线,攻击淮东在徐州的防线。
  眼下,淮东在徐泗布下重兵,可以抵御燕胡十万重兵的冲击;一旦燕胡在东线集结的兵力超过二十万、甚至达到三十万,淮东还能继续坚守淮河北岸吗?
  岳冷秋心想自己直接回池州军的可能性甚微,既然林缚不会坐看南阳陷落,自己到南阳走一趟,也算是对太后那边有个交待。
  眼下南阳的形势最为牵扯到太后、元归政一系人员的心思。
  岳冷秋思定,说道:“枢密使身边谋臣无数,我留在豫章也无良谋可献,但与淮西、南阳还算熟悉,愿往南阳走一趟。”
  南阳的防守,淮西也至关重要,也需要岳冷秋代表中枢走一趟。
  林缚蹙眉想了想,说道:“岳大人愿走这一趟,那是再好不过。想来向江宁请旨也快,岳大人可以先去庐州,待请得圣旨后,即行北上。岳大人到南阳,可告之南阳诸人:待袁州事毕,枢密院在江西还能调三万精锐北上,实无需虑燕胡能速陷南阳……”
  周同率唐复观、刘振之两部先行渡江去了庐州,才三万兵马,淮东在江西境内仅步卒还有四个镇师,满编制高达六万人。
  只是六万兵马在上饶战事时减员严重,此时还没有休整补充完全,又分散于江西各处。
  虞文澄部在江州,陈渍部在赣江,张苟部从抚州南下,攻邵武未果,留在豫章、留在林缚身边的兵马,仅张季恒所部及骑营周普部,不过一万四五千人。
  江西形势初定,但隐患还没有消除,除了奢家还有万余残军固守闽北不降外,黄秉蒿在袁州,拖到今日,还没有谈妥投降的条件。
  要是袁州黄秉蒿能安心不捣乱,林缚至少可以从江西境内将陈渍、张季恒两部精锐迅速抽出,调往庐州备战。这样,林缚在庐州就有六万精锐步卒及近万骑兵的机动兵力,就能随时支援信阳、南阳,形势就会变得乐观一些,而不会像现在这么紧迫。
  只可惜袁州拖到今日还是悬而未决,倒叫岳冷秋怀疑黄秉蒿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投降的诚心?
  要是上饶战事之后,林缚能够咬一咬牙,调淮东军兵马主力西进,将五六万精锐集于袁州城下,说不定就能叫黄秉蒿迫于压力投降,而不会陷入今日的困境。
  如今燕胡大军南下在即,南阳岌岌可危,罗献成也有倒戈之势,林缚急于将兵力从江西抽出来渡江北上——眼下的形势对黄秉蒿来说,越往后拖则越为有利。
  黄秉蒿甚至可以不降,占着袁州观望形势,林缚又能奈他何?
  淮东兵马可以说是天下劲旅,野战难逢敌手,但攻城掠地跟野战不同。
  从豫章沿袁河西进,地势愈西愈险,到袁州一带,则易守难攻。林缚再托大,难道能用一万四五千兵马去强攻有三四万兵马防守的袁州坚城?
  在岳冷秋看来,林缚还不够果断,才叫他在处置袁州一事失当。当然,这些心思,岳冷秋都藏在心里,也不会不讨喜的说出来。
  林缚也不管岳冷秋心里想什么,让他先下去休息,准备北上南阳的事宜。岳冷秋作为枢密副使,要北上南阳宣尉劳军,非要向江宁请旨,这一切事都由高宗庭代为准备,奏折快马送进江宁,岳冷秋到庐州后等旨即可。
  岳冷秋离开后,林缚换了一副地图摊到长案上,地图上正是袁州周围的山川地理,林缚手按在地图上,与傅青河、高宗庭说道:“怕就怕黄秉蒿这时候还不够贪心啊!”
  “奢文庄焉会轻易叫黄秉蒿降了我们?”对黄秉蒿贪不贪心的问题,高宗庭则更为肯定,“主公许给他的条件,不可谓不宽厚,也无意立时解去他的兵权,又许他地、又许他钱银,他要是刻忍、不贪心,怎会拖到今日还不给回应?”
  “陈子寿曾为边将,黄秉蒿身边的谋主边策也曾在辽西为官,受陈塘驿战败牵累,给剥夺官位,才返回江州,给黄秉蒿招揽过去为幕僚,”傅青河说道,“黄秉蒿与燕胡应无直接的勾结,但受陈子寿及边策的影响,在淮东与燕胡之间,他也就难免会更看好燕胡,更何况奢文庄渡江北逃,投燕胡之心坚定,又怎么不想方设法将黄秉蒿一起拖上船?”
  “事临情怯,我是过于担心袁州了,”林缚笑道,“既然黄秉蒿不愿做人、便要做狗,在当前形势,怎么也要向将来的主人表一表忠心!”
  袁州的事情解决不好,淮东在江西给牵制的兵马就太多了。
  为了接下来跟燕胡对峙,林缚连一兵一卒都不想浪费其他地方。
  ****************
  从豫章沿赣江往南百二十里,即为清江县(今樟树市),袁河从清江县北境汇入赣江;沿袁河西进,行二百里,即为袁州城。
  袁州城以东的下袁、新渝、阳乐诸县,包括清江县,皆隶袁州府。
  林缚最初使高宗庭到袁州与黄秉蒿谈归附事,许黄秉蒿保留两万兵马,负责袁州府东部、包括袁州、芦溪、上粟诸县在内等区域的防务,这恰恰也是黄秉蒿此时所实际控制的区域。
  而袁州城以东的下袁、新渝、阳乐、清乐诸县则分拆出来,新置清江府,归江西行营管辖。
  下袁、新渝二县位于袁水下游,为东出袁州的必经之路,只要将下袁、新渝二县割出来,淮东捡其中一城驻以三五千精锐,就能将叫黄秉蒿老老实实的留在袁水上游,而对其下的豫章没有威胁。
  这个方案也是暂时解决江西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既不会立即触动黄秉蒿的权柄,也能叫江西形势安定下来。然而,黄秉蒿颇为贪心,一开始就要求割据整个袁州为己有。
  下袁、新渝、阳乐三县不说,清江县位于赣江西岸,有八郡通衢之称。
  章、贡二水为赣江正源,在赣州境内合流后才是赣江主流,孕育赣州为江西堂奥要地。赣江北行八百里,汇合袁水之后,水势才陡然开阔。清江县城就筑在赣江与袁水相会之处,可以说是赣中第一要地,失清江,则赣州与豫章首尾不能相顾,联系中断。
  黄秉蒿要将清江县也据为己有,野心已经不仅仅是要割据整个袁州,实际是想将清江县以南的赣中、赣南地区都收入囊中。
  然而所有的谈判都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黄秉蒿一开始就开出这样的条件,豫章倒也没有信以为真。
  毕竟在淮东军进入江西后,黄秉蒿所部兵马主要聚集在袁州城里。除了以下袁县为袁州外围防线外,黄秉蒿嘴里嚷得再厉害,倒也不敢在淮东军眼皮子底下,派兵去争新渝、阳乐、清江三县。
  林缚断不可能叫清江县给黄秉蒿得去,新渝又是袁水下游的重镇,从新渝往东,地形相对平易,道路四通八达,北上经阳乐可达豫章,南下可绕过清江,进入赣南地区。叫黄秉蒿得去新渝,淮东在新渝周围的驻防压力就会倍增——时到今日,林缚退步,同意将下袁县割给黄秉蒿占据,但底限是清江、新渝二县一定要割出来:清江衔接赣州、豫章,在新渝驻以精锐,则能限制黄秉蒿从袁州出来。
  在梁成翼弃守河中的消息传到豫章之后,林缚即派人再去袁州,向黄秉蒿、陈子寿等人通报最后的投降条件,还同意每年额外补十万两银给黄秉蒿以补袁州钱粮不足,条件不可谓不宽厚。
  然而黄秉蒿将近四万兵马聚集在下袁、袁州二城里,既不分兵争新渝、清江二城,也不答应林缚分区防务的投降条件。
  由于下袁对新渝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谈妥条件之前,林缚也不敢贸然派兵进驻新渝。要是派出的兵力太少,有给黄秉蒿吃掉的担忧;派去的兵力太多,又影响后期的军事部署。
  袁州一事还是拖在那里,得不到解决,新渝、阳乐二城还空在那里。
  按说林缚进入豫章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袁州一事到这时没能解决,也还谈不上有多拖延。但是,北面的形势发展得太快,特别河中兵马在汝阳大溃,曹家从关中撤走,燕胡兵马南击南阳的通道已经打开。
  南阳也变得岌岌可危,燕胡即将与荆湖的诸路叛军连成一片,淮东兵马则更需要立即从江西脱身、渡江北上,袁州一事就不能再拖延下去。







  第72章 随州不决
  (又是第三更,求红票)
  罗献成早年率流民军南下,强攻襄阳后,派将卒伪装成逃败官兵,到随州城下骗开城门,一举夺下随州城;随州城也因此而未受到战火的推残。也由于罗献成在随州自封长乐王,封官赏爵,大建宫室,随州城看上去要比别处繁荣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