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428章

枭臣-第428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时间不晚了,”顾君薰看着窗格子泄进来的晨光,娇憨的说道,“哪个能跟你似的,大白天还高卧在床,还不要给别人的笑话死!”
  “你要有力气,起来便是,顺便帮我吩咐下去,没有要紧事闹我起床,军法处置!”林缚说笑道。
  顾君薰便觉得身子骨都给折腾散架了,仿佛每根毛发都透着酥软劲儿,她还是强撑着坐起来。床帏之事泄露出去,只会让她更羞得难堪,见林缚转身要睡去,咬着嫣红的嘴唇,娇怨的在他背上掐了一下:“叫你折腾人家这么多次!”
  林缚嘿嘿而笑,拥被睡去,午前给小蛮折腾醒。宋佳小蛮拿了一份通政司转抄各地的塘报过来。
  曹义渠要在关中大兴土木修泾源渠!
  塘抄有摘抄曹义渠上呈京中的专折。曹义渠计划西起池阳谷口,引出泾河水流向东南,经池阳、栎阳向东到下邦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长约二百余里。
  林缚在睡梦中给小蛮闹醒,本要对她“军法从事”,最后一丝睡意,却给曹义渠的泾源渠驱得一干二净。
  林缚轱辘从床上爬起,才看到宋佳她人已在庭院外候着。
  在淮安,宋佳出入林缚的居室倒随便得很,没有什么男女之防;倒是回崇州之后,她倒先小心翼翼起来。
  “曹义渠是个明白人啊!”林缚微微一叹,将塘抄递回到宋佳手里。
  “曹义渠在关中修泾源渠,与你在淮东筑捍海堤,异曲同工也,”宋佳说道,“相比较下来,还是奢家急切了些,倒不知道梁家会有什么动作?”
  “管他梁家的,能混到这份上,都不该是蠢货……”林缚要小蛮帮着拿一份西秦郡地图来。
  西秦,秦地,关中故郡也。
  秦时,在关中修郑国渠,引泾水入洛河,沿途灌溉三四百万亩良田,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富庶天下。这也是秦据关中而王天下,以及秦后两汉皆立朝关中的经济基础。
  然泾水多泥沙,郑国渠差不多要二三十年疏浚一次,才能维持正常的灌溉功能。
  五胡乱华以及燕陈两朝,关中皆长期大乱,动辄百余年不得安宁。到前朝时,郑国渠差不多就彻底荒废了,关中自然就没有了立都的基础。前朝将都城立于洛阳,开始从江淮大规模的转运粮草北上,漕运便算是正式大规模的开始了。
  战国末年,强秦集一国之力,花费十多年,才修成郑国渠。当郑国渠彻底荒废,而前朝及本朝,立国的根本都不在关中地区,也就没有心思再花大力气去修郑国渠。
  关中地区于是就从王都之地衰落成西北边陲苦地,常年受旱灾所扰,动不动就饥民连县、浮殍盈野。
  曹家这时候也没有能力在关中重修郑国渠,他给泾源渠所选的路线,地形要平易得多。泾源渠虽然长度仅比郑国渠短三分之一,约两百里左右,但所投入的人力、物资要远远少于郑国渠所耗。
  当然,修成泾源渠之后,能灌溉的田地面积,跟郑国渠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小蛮将西秦郡地图拿来,林缚就在院子里的石台上,将地图铺开,拿炭笔将泾源渠的修筑路线勾勒出来。
  径源渠将通过的池阳、栎阳、下邦等地,都是渭水北岸的关中核心地区。
  泾源渠的灌溉效应远远比不上郑国渠,但修成径源渠,对曹家加强对渭水北岸地区的控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西北旱地,亩产过石便能称良田。一旦泾源渠修成,百八十万亩旱地,改造成丰产水田,对加强曹家在关中地区的根基,意义也非同小可。
  曹家没有急着出兵潼关,跑到河南地区抢占地盘,反而是耐着性子在关中兴修水利,在战略决策,与崇州是同出一辙,令林缚深感为忌。
  与崇州修捍海堤不同的是,曹家在关中修泾源渠,却没有打算完全自家来掏钱粮。
  曹子渠在折子里说了,要截西秦粮赋以利关中民事,这是借修泾源渠的名义,顺便将西秦的赋税都截留下来。
  *************
  午时,林缚在山中匆匆用过餐,便拿着摘抄曹氏修泾源渠专折的塘抄,来到东衙,赶着王成服从鹤城赶回来见他,林缚将塘抄递到王成服面前,说道:“你可知道是谁在幕后替曹义渠出谋划策?”
  林缚有着超过世人近千年的见识,才有“高筑城、广积粮”的心思,曹义渠乃将门出身,观他之前在固原守边的作为,对政事应没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应是另有高人在幕后指点。
  王成服接过塘抄,说道:“或许是任氏兄弟已给曹家所用……”
  “任氏四杰啊。”林缚轻轻咂嘴,任氏四杰是指原左都御史任旉的四子。任旉原为西秦党核心人物,崇州四年病逝,其子四人皆为进士,皆有名望,世称任氏四杰。
  西秦党近年来失势后,除老二任仲俭担任西秦郡宣抚使司参政外,任伯靖、任叔达、任季卫三人都辞官归乡,在栎阳设鹿山书院,开馆讲学,隐为一代名士。
  “哦,我倒把这个给忘了……”林缚拍了拍额头,任旉在世时,就主张修复郑国渠,或沿郑国渠的路线修一条新渠,以利关中民生。曹义渠能这么迅速拿出完整的修渠方案来,很可能应该是任家人在背后献策。
  任氏兄弟给曹家招揽,这个消息不见得就比曹义渠要修泾源渠更能让人接受。
  朝廷虽然很孱弱,但在士子的眼里,仍为天下正朔。庙堂内外,分楚党、吴党、西秦党,争得不亦乐乎,但还是以效尽朝廷为前提的。
  张协、岳冷秋等人为楚党魁首,但要竖杆自立旗号,树下猢狲便会大散而去。
  曹家在西秦根基虽深,但长期以来,除了落魁士子,有几个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甘心愿意给曹义渠做家臣?
  林缚在淮东小有势力,功勋也著,给刘庭州视为异志之人,处处相难——这里面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任家数代入朝为官,任氏四杰又都是进士出身,即使辞官归乡,但为一郡名流,可以随时给朝廷征辟复出。任氏四杰中的人物投附曹义渠,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或许在任氏兄弟眼里,这天下该是要易主了……”秦承祖微微一叹。
  “两百里径源渠,总也得修一两年,到第三年头上,才能看出作用来,”林梦得说道,“在曹义渠及任氏兄弟的心态也稳得很。”
  “奢家与东虏将朝廷的底子掏空了,流民军又势如潦原,将中原腹地搅得大乱,川东秦宗源、荆湖胡文穆,山东梁习都是踩着流民军的尸体,趁势崛起,”秦承祖说道,“曹家又开了一个恶例,借修泾源渠为名截留关中赋税,怕就怕川东、荆湖、山东等地都有样学样……”
  “前年晋中军在燕南损失殆尽,陈芝虎过晋中时,又杀得太厉害,又持续多年的大面积旱灾,以致晋中没有这等强豪崛起,这时反倒成了个害处!”林缚微微一叹,感慨道。
  地方军阀虽算不上什么好货,但在晋中能有一个强豪人物崛起,便能集中地方资源,堵住东虏从晋中入侵的口子。
  李卓出镇蓟北军,蓟北镇又靠近津海粮道,得到有力的支撑,这条防线有巩固之势。偏偏以大同镇为核心的燕北防线西段,经过大半年的战事,给削弱得尤其的厉害。
  即使陈芝虎勉强守住大同,但周围应县、朔州、浑源等城俱毁,大同侧后、恒山东麓,东进冀北的瓶城也一度失陷,大同防线是岌岌可危。
  大同位于雁北,北抿阴山、南控恒山,锁扼内外边墙,处晋、冀之要冲,为燕京西北门户,战略地位尤其的重要。作为燕北防线的西段组成,大同防线分三个方向置十五协镇,共驻城寨四百余座,驻兵七万余。
  李卓率兵出镇瓶城,支援大同侧翼,迫使东虏退兵,但大同防线已经给打得七零八落,四百余城寨,残存不过十之一二,兵马也折损大半。
  这也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势力争战的害处。
  北方多为苦寒之地,南方多富庶。
  北方军马从北往南打,能够靠在战区劫掠以战养战,越打越强。南方军马从南往北,从战区筹措不到足够的粮草,只能从后方花大力气调运,越打越穷。
  中原政权强盛时,人力、物力不缺,能支撑大规模的战事,所以能压制北方势力的抬头。
  时逢末世,大越朝的底子几乎给掏空了,大同防线给打残,想在短时间里重建,也没有这个财力了。
  虽说陈芝虎守大同有功,但也由于晋中及大同防线给推残的太厉害,依然受到严厉的责斥。京中要求罢黜陈芝虎的声音一日/比一日热闹,崇观帝这时候倒没有糊涂,连下圣谕申斥陈芝虎,倒是顶住压力,没有将陈芝虎从大同调免。
  在这个势态下,陈芝虎能守住大同已经是大功了,仓促调蓟北军出瓶城,与东虏主力决战,很可能导致更难收拾的结局。
  东虏虽从大同撤围而走,但此时又是秋冬,东虏随时会卷土重来。
  这个冬天,北方的上空还是悬着一把血色利刃。
  当大同防线形同崩溃,燕京西北门户半开,李卓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李卓的五年平虏策,第一步是要稳固外围防线,才第一年过去,外围防线的西段就给打残。就算张协等人与李卓没有派系之执,也会施加压力,要求李卓从辽西出兵,将东虏主力牵制在东线,减免西段防线的压力。




  第5章 幕僚
  (读者捧场出现状元以上的府丞,感谢捧场的生蚝医院2、stevensong、金色奇迹real以及其他捧场的兄弟们,对更俗来说,感受最深的是给认同,谢谢了!)
  午后,包括林梦得、胡致庸、胡致诚、李书堂、李书义、孙丰毅、周广南、钱小五、葛司虞、孙敬堂、孙敬轩、秦承祖、周普、敖沧海、赵虎、葛存雄、赵青山等人,都齐聚东衙议事。
  王成服敬陪末座,心绪有些激动。
  虽说有些人没有直接在淮东制置使司直接任职,却都为淮东军的核心人物。
  这是林缚回崇州后第一次召集众人议事,王成服给专程从鹤城召来参与议事,瞎子也能猜到他从此之后,便要算淮东军的核心人物了。
  淮东军诸军司将领及长史、行军司马等主要属官都已经定下,林缚辟举上奏京中待批准。
  即使给岳冷秋增设、刘庭州兼领的军领司分出许多职权,受到很大的限制,淮东军在崇州仍有极深厚的根基。这些都要完整的纳入淮东制置使司的体制之下,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才能做到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使淮东军真正的强大起来。
  除林梦得、秦承祖任左右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左右行军司马外,制置使司其下还可设典书令、典卫、支度使、支度副使、营田官及司工、司库、司牧参军等僚属。
  健全淮东制置使司的组织体制,有效的运转起来,则是林缚回崇州第一桩要做的事情。
  ******************
  亲卫营扩编后,又编为步军司中军,已经是要拉出去独立作战的部队。
  内府宿卫之责,实际由骑军司骑营承担。等同于护卫长的典卫,自然是由周普兼任。
  林梦得以左长史兼支度使,担任淮东军的钱粮总管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另设厘金局,负责向在崇州设市、设坊以及从崇州通行的商货募集军资。
  说得好听是自愿捐募;说得不好听,是强征商税。
  由于没有正式的名义,厘金局作为支度使下设机构,李书堂、孙丰毅、周广南、孙尚望等四人任支度副使,专司征收厘金事务。
  与传统的百里抽三、百里抽五/不同,林缚所定的出海商船征厘比例高达百抽十五。
  目前征收厘金的对象,主要是从崇州发船出江口运往胶州湾或直接运往津海的漕粮。
  “盐银保粮”之策实施后,大幅提高脚钱,津海的收粮价提高到每石银一两八钱。
  林缚费了这么大力,不能不从中取利。
  在孙家、周家的协调下,以黑水洋船社为首的海商、船东们,都同意向崇州支付百抽十五的厘金。
  此外,远海粮船还要缴纳百分之六的保金,一旦粮船遇风浪倾覆,可以得成本八成比例的赔付。
  即便扣除厘金与保金,从崇州运粮到津海的所得,也不比实施“盐银保粮”新政之前差多少,自然能为诸海商乐意接受。
  漕粮若从黑水洋航线直达津海,所征收厘金,归崇州全额所得。
  漕粮若走近海,到山东走胶莱河,穿过山东半岛北上,所征收厘金,崇州与青州平分,但青州方面不得再向从崇州出发的粮船再征收过税、厘金。
  “盐银保粮”的意义在于,即使燕京对诸郡的控制力下降,只要有足够的盐银收入,保证有足够多的商品米粮流向崇州或淮安,就能有足够多的漕粮运往燕京,维持燕京及燕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