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425章

枭臣-第425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袄军溃败,葛平在沛县给陈韩三绞杀,梁成军率军进驻济宁,也就意味着整个山东西部都给梁家牵牵控制。
  九月中旬,顾嗣元就率部从宿豫拔营,渡泗水,沿沂水北上,经郯城、临沂,从沂水县北行,进驻临朐县南境的破车砚关,在破车砚关等候朝廷的赏功策封。
  破车砚关位于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的大砚山上,此关道径危恶,左右有长城、书案两岭,峻狭仅容一车通行,为齐南天险。是从临沂府北进青州的必经之路,是青州城南面的门户。
  破车砚关曾为春秋时齐国的边境,如今犹存烽台、障城等齐长城遗址。之后千余年,也屡为南北争夺的要地,迄今关城仍在,不过已算山东腹地,除临朐县在这里设哨卡外,倒没有正式驻军。
  梁习受封鲁国公,又任郡督,有大义名份,麾下兵强马壮。要避免梁家的手伸到青州去,当前情势下,军事对抗很可能是迫不得己将走的一条道,必然要先占了破车砚关这处门户要隘。
  *************
  顾嗣元离开宿豫后,林缚也没有派兵进驻,自然也不可能让给陈韩三,而是交给渡淮军左营戍守。以睢宁、宿豫两县作为淮东与徐州之间的缓冲区。
  到九月中旬,江东左军诸部悉数撤到飞霞矶以南地区。
  林缚以淮东制置使司的名义,在飞霞矶正式设泗阳巡检司。
  于州县之下设巡检司,主要是为了方便管辖离州县治城较远的要隘、要津地区,或方便节制边远地区的蛮夷之族。
  巡检司非常设,主官巡检与县尉、典史的性质相当,都属于捕盗官职,为正九品,文武皆能入选。
  巡检司巡检没有行政量裁之权,在地方也以捕盗治安为主,兼以控制要隘、要津,主要表现于军事上的用途,通常辖兵卒三五十人,又统称为刀弓手。
  林缚就任淮东制置使,作为地方上的军政长官,无权伸手干涉地方上的民政、财政事务,但是在辖防区内因地制宜的设制巡检司,将巡检司由州县辖管变为受制置使司直辖,并派辖军进驻,控制辖防区的要隘、要津,加强地方防务、治安,却是林缚在淮东所享受的军政特权;也是林缚目前将势力往淮安府、海陵府渗透的主要手段。
  当然了,林缚还没有可能跟地方直接伸手要粮要钱,淮东制置使的粮饷财源,都给刘庭州所领的军领司卡着脖子。
  江东左军退到飞霞矶以南地区,刘庭州便正式通告林缚,将以总数两万兵员,给江东左军及渡淮军左营供饷,营寨修筑等物资供应也一并断了。
  不要说新设巡检司粮钱都要林缚自己摇腰包,便是将淮安、海陵两府原先所设的六个巡检司收权归淮东制置使司直辖,从今往后,也要林缚自掏腰包来负责钱粮供应。
  好在飞霞矶营城的修筑,由山阳县供给物资,梁文展主持下的山阳县愿意提供物资,刘庭州说断也断不了。
  在淮安府,除了在飞霞矶正式设泗阳巡检司外,林缚还在沭口设淮沭巡检司;改云梯关为淮口巡检司;在白塘河与洪泽浦的交汇处,即在白塘埔镇,增设白塘埔巡检司;将原清浦津巡检司改为浦南巡检司,又于北滩屯田处设浦北巡检司——至此,淮安府境内的巡检司由之前的两个增加到六个。
  白墉埔、浦南、浦北都位于内线,但淮口、淮沭、泗阳三地,加上山阳县,构成完整的守淮防线,尤其的重要。
  渡淮军在下邳古城一战中伤亡较重,残部给林缚打散,编入凤离营。
  除编入渡淮军残部外,还捡选千余健勇,凤离营由战前的五营三千正卒,扩编到十营六千卒,为淮安府正式驻军,主要驻扎在山阳、泗阳。
  林缚调曹子昂北上,担任淮东制置使司行军左司马,代他节制淮安府军政事务。
  驻军虽以宁则臣为主将,但除驻防外,林缚在山阳县还要设初等战训学堂、伤病营、军储仓库、另派驻水营。
  黑水洋航道的运输量还有限得很,洪泽浦以东的淮河水道恢复后,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三五百石裁量的小型粮船,就可以直接从淮口运粮出海,前往胶州湾,进入胶莱河北上。
  利用淮河水道进行漕粮运输、利用巡检司进行军屯、打击私盐以及与地方官员及乡绅势力沟通、与刘庭州打交道,与孙壮等渡淮军左营的流民军降将们打交道,都需要调曹子昂来独挡一面。
  当然了,将秦承祖留下来也合适,不过林缚更需要秦承祖以长史的身份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到九月下旬,淮东制置使司府的官员体系、军制也正式确定下来,江东左军自然也成为历史名词,要改称淮东军了,以崇州为治所。
  林梦得、秦承祖出任淮东军左军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淮东军左右行军司马,孙敬轩、胡致庸、孙敬堂等人为诸曹参军。
  淮安设泗阳、淮沭、淮口、白塘埔、浦北、浦南六巡检司,崇州设鹤城、九华、江门、西沙岛四巡检司,又在泗嵊增设泗嵊巡检司,加上海陵府境内的三处巡检司,淮东军共直辖十四个巡检司。
  淮东军下设步军司、马军司、水军司、工辎营。
  林缚兼任步军司统领,下设左军中前后五军。
  凤离营也正式编为淮东制置使司步军司左军凤离营,以宁则臣为步军司左军指挥使,编二旅十营六千卒。
  长山营编为步军司右军长山营,以敖沧海为指挥使,编一旅五营三千卒。
  亲卫营编为步军司中军亲卫营,以赵虎为指挥使,编二旅十营六千卒。
  崇城步营编为步军司前军崇城步营,以周同为指挥使,编五营三千正卒。
  同时将渡淮军左营改编为步军司后军,以孙壮为指挥使,编二十营一万两千正卒。仅仅是编制上好看,名义上受节制,但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周普任马军司统领兼任骑营指使司,编轻甲骑两营一千两百卒,甲骑两百卒。
  林缚兼任水军司统领,下辖第一、第二、第三靖海水营,分为赵青山、葛存信、葛存雄为指挥使,另设孙敬轩为船政使,负责水营战船的督造。
  工辎营以孙敬堂为指挥使。
  这样,便大体勾勒出淮东军的框架来。
  当然,海陵、淮安两府诸县所辖的县兵、乡军都要受淮东制置使司的节制。
  林缚九月中旬,在山阳召见出任淮安府军指挥使的肖魁安与海陵府司寇参军吴梅久。
  一是要求肖魁安,将淮安府军从原编的二十营裁撤成六营。除淮安城驻两营、山阳驻两营、沭阳、海州各驻一营府军外,其他各县皆不驻军,捕盗治安、城门检巡由县三班衙役负责,遇匪就近通告驻军。
  淮安府军需接受行军左司马曹子昂的节制。
  二是要求吴梅久,将海陵府境内的县兵乡军,也照淮安府军改编,编海陵府军六营正卒,多余兵卒,悉数解散归农。海陵府军由吴梅久来兼任指挥使,需接受淮东制置使司行军右司马傅青河的节制。
  林缚以此削减地方兵权,更是要大幅缩减地方开支,这样,新增两万淮东军兵额的军费开支,不会给地方增加额外的负担。
  虽说淮泗战事进入九月就基本结束,但陆陆续续的琐碎事务很多,需要林缚留下来处置。
  数万流民军解散后的丁壮及数量更为庞大的家属,除少部人留在山阳县安置外,大部分都沿白塘河、清江浦、北官河南下到崇州去。就算十数万人的大军南下,也要十天八天才能走完这一程,何况都是组织性很差的流民丁壮及家属。
  林缚一直到十月初旬,才从山阳动身回崇州去。






  卷八 淮东
  第1章 捍海堤

  从山阳县沿白塘河往东南而行,从亭湖县西南进清江浦。
  过清江浦入北官河,就是盐渎县(今盐城),往南行,便是海陵府建陵县,再往南便是皋城,皋城西是兴化,兴化西则是维扬,从皋城往西南是海陵,往东南就是崇州。
  淮河、长江不断挟带泥沙入海,不断往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两个冲积平原之间的海域在千年之前还没有成陆,是一处大海湾。
  在潮汐的作用下,大量泥沙给推到海湾口堆积成沙堤,形成潟湖。又在江淮诸多支流注入的影响下,潟湖内泥沙淤积成陆,逐渐形成今天的盐渎、建陵、皋城三县。
  由于成陆的特点,四县境内地势低平,易受涝,水网稠密,湖荡相连,湿地、沼泽众多,成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洼”湖荡平原区,又称北官河平原。
  清江浦的地形特征,就是整个北官河平原成陆前的缩小版。
  北官河平原易受涝倒是其次,受海潮回灌的危害更大,故而在整个江淮平原,盐渎、建陵、皋城三县离通常意义上的鱼米之乡有着极大的距离。
  林缚站在船头,眺望整个湖荡平原,小蛮看着西南角的景致,却是十分的兴奇:“那片的田地,给水围着,一块块的,怎么跟草垛子一样?”
  林缚望过去,笑道:“说草垛子,还真是形象。记得不差的话,这里应该是垛田镇了吧?”最后一句话,林缚是回头问孙敬堂。
  “大人记得不差,那正是垛田镇!”孙敬堂说道,“这里河汊纵横,地势太低,动不动就受涝,乡民为防御洪水,不断浚河取土,加高田地,这样一块块农田就像漂浮水里的草垛子,久而久之,就称为垛田镇。乡下人家要种田,还要荡一叶小舟过去……”
  “那岂不是很辛苦?”小蛮说道。
  “种田哪有不辛苦的?”宋佳在边上笑道,“浚河取土,田地应是肥沃,有好收成,再辛苦些也值得……怕就怕涝灾太频,那才叫苦。”
  “涝灾还是其次,”林缚说道,“盐渎、建陵、皋城三县,地势低平,海潮回灌才是大害。海水含盐,田地侵盐,便是瘦土。这浸了盐水的土地,看上去与崇州的良田相差无比,收成能差上三四倍……”
  今日秋光尚好,陈渍、张苟、韩采芝、陈魁立等降将也给请过来,共赏秋景,联络感情。
  他们出身都低贱,对农事不陌生,听着林缚与诸人说话,远望过去,颇有所感。然而心里又疑惑:林缚乃堂堂淮东制置使,麾下拥雄兵数万,无事关心这等低贱农事做什么?
  “这捍海堤一定要修,还不能拖延!”林缚左拳捏起捶打右手,下定决心道,“从南下民壮里抽丁五万,编入工辎营。从江门起,往北修,修三百里,一直修到清江浦南岸。大堤要能挡住海潮,堤上要能走马车!争取两年内修成!”又指向陈渍、张苟、韩采芝、陈魁立,跟孙敬堂说道,“这四人都给你,葛司虞、王成服也给你!你还要谁?”
  陈渍、张苟是降将,又是林缚用来要挟孙壮在睢宁不叛的人质,怎么安排都无所谓,便是给软禁起来,也有心理准备,何况是给拉去修捍海堤。
  韩采芝、陈魁立二人心里有些委屈,他们都上林里子弟,以为投附过来,能在淮东军中得个好位置,没想到给按上这差使。
  林缚似乎能看透韩采芝、陈魁立两人的心中所想,侧身跟他们说道:“不习政事,难为良将。这一两年,你们就随孙指使司好好学一学政事。另外,我有兵书送给你们,你们好好研习,自有你们出人投头的机会,实不急于一时。”让人拿来四本练兵册子,送给韩采芝等人。
  陈渍也拿了一本,他朝张苟呲了呲牙。
  张苟还识得几个字,他大字不识一个,送他书正好当草纸擦屁股。
  “你个莽货,弄大人家姑娘的肚子,提起裤子就不认人了?”林缚朝陈渍骂道。
  “哪个不认?还是拜了堂的!”陈渍委屈道,“睢宁给大人夺去,听说李家姑娘死在乱兵之中,再说我现在跑到李卫老儿面前叩头认他作爹,他还不一刀捅死了我?”
  “你要敢将这本书撕了去擦屁股,一年时间里识不全里面的字,你就一辈子修海堤吧!”林缚也不说李卫女儿给他送去崇州,说道,“你家人我都接到崇州去。你先老老实实的给我修一两年海堤再说,要敢私跑去投孙壮,我有手段对付你……”
  陈渍心里纳闷,听林缚的语气,怀疑李卫的女儿还活着,但就算活着,也没有他的份。李卫是睢宁知县,是进士出身,哪可能跟他一个贼将联姻?
  天时将晚,孙敬堂等人不打扰林缚清养,与诸人离开林缚的座船。
  “各家都急于扩充势力,有银子都拿来置军械、养兵,你都舍得如此大规模的去修这个捍海大堤?”宋佳这时候才心有感慨的与林缚讨论修捍海堤的事情。
  “扩充势力,往哪里扩充?”林缚笑问,“争霸天下千年梦,谁都想去做,但需时需势。时不至、势未成,能保一方水土安宁,难道不是雄杰了?”
  要是历史轨迹不发生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