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306章

枭臣-第306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大人,你就这点胆子?”林缚冷冷一笑,“本官要你看清楚,暨阳城下,紫琅山前,死在这柄刀下的贼寇,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韩大人信口雌黄,污我包庇贼寇,本官还你二字‘放屁’,有何不妥?你将参本呈到李兵部那里,本官也与你将官司打下去!”又按刀柄,将刀合入鞘中,让护卫将他踹开的桌案搬来,一字一顿的说道,“韩大人,是非黑白要分清楚——通匪者,绝不留情,也绝不能枉杀无辜者!本官绝不赞同你如此大搞牵连!”
  这一刻,胆子小的人,差不多连腿都吓软了。
  韩载身子里的力气仿佛给抽尽,说来奇怪,在林缚拔刀的瞬间,他清晰的感觉到林缚身上透出森寒杀机来,林缚这时候虽然将刀收了回去,他却不敢再挨着林缚坐,身子情不自禁的往萧百鸣那边倾。
  林缚将佩刀把在桌案上,眼睛瞅向堂下众人,说道:“刚才公议,只有前排坐者发言,发生了些小意外,打断了公议进程,现在回到正题上来,现在开始请后排站者发言……”
  只是事情差点闹到血溅公堂的地步,后排站者谁还敢胡乱说话再挑起激烈的争吵来?即使将寄田之真相捅出来,也逃不过避税逃赋的罪名,心里也越发的憎恨大搞牵连、要没收全部寺田的韩载。林缚在他们眼里,顿时亲切起来,只觉得满堂人只有林缚在说公道话。
  李书堂作为乡老代表,站在后排,冷静的看着局势发展,不得不叹服林缚控制局面的能力,几句话之间,仿佛就是韩载要大搞牵连,此时的韩载在林缚面前就仿佛是硬着头皮坐在猫前的老鼠,完全没有起初的气势,也完全不知道他已经落入林缚的套中挣扎不脱。
  李书堂暗道:这样的人物不值得李家追随,还有谁值得李家追随?
  李氏两次差点遭到洗族之灾,李书堂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世道想太太平平活下去,已经不可能了。
  李书堂见林缚的眼睛望过来,知道该自己上前表演了,举扬手请求发言,看到林缚颔首认可,先自报家门,说道:“九圩里李书堂,拙笨幸给乡人推为里长,有话要向诸位大人陈述!”
  “请言!”林缚点头说道。
  “小人以为林大人所言极是,抖胆进言,治罪断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便是坐实罪名,也分杖刑、罚刑、监刑、流刑、斩刑数等,焉能一概而论?”李书堂走到堂下,侃侃而谈,“僧众有通匪者,是僧寇,枭首示众以惩其罪,甚至剐其身,都不为过。然而如林大人所说,确有给蒙蔽欺瞒、一心向佛、不问世事的僧众,韩大人又怎能忍心将他们都当成僧寇一起枭首示众?”
  “啊!”韩载一怔,他哪里想到乡巴佬敢直接质问自己,便给驳得哑口无言,自己明明没有要一起砍头的意思。
  “小人抖胆进言诸位大人,”李书堂说道,“无辜僧众虽然有资寇之嫌,但也应宽大对待,逐出山门,使其还俗,即为惩罚……寺田也不应全部收归官有,至少要拿出一小部分给还俗的僧众耕种,使他交粮纳赋,实为县里广增税源之正道,总不能看到这些无辜流落街道、饿死田头吧?”李书堂朝堂前拱手作揖,“诸位大人,觉得小人此言在不在理?”
  林缚脸上浮起浅笑,不置可否。
  韩载一肚气愤恨,却无法发泄,也驳不了李书堂的话。
  萧百鸣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想抢着发言,但是看到林缚放在桌案上的佩刀,想起林缚在公议前所立的规矩,他按捺住不说话。但是他不抢着说话,局势就一直在林缚的控制之中,他也甚是不甘心。
  李书堂又转过身来,朝堂下诸人拱拱手,问道:“诸位,觉得我李书堂说的在不在理?”
  后排站着的诸乡里甲乡老代表巴不得有人这时候能站出来代表他们说话,代表他们将韩载大搞牵连、搞一刀切的作法否定掉,而且他们能感觉到李书堂接下来就要谈寄田的问题,自然一齐说好——这下子将李书堂的气势撑了起来。
  “据小人所知,广教寺名下的田产,除了有些田产确实是广教寺所有外,有些田产是附近农户寄到寺院名下。说起来也是礼佛心切、心诚,才将田产寄到寺院,是希望沾些佛气、离佛近些……又焉能不分青红皂白的都收为官有?”李书堂这时候才将核心问题抛出来。
  韩载这时候愣在那里,寺田还有这种区别?
  萧百鸣倒是知道寺田、寄田的区别,只是开始也没有想太多,抬头看到那些后排所站的诸乡里甲乡老代表听了李书堂都纷纷的点头、附和,才陡然醒悟过来,林缚的陷阱埋在这里:李书堂是林缚的人确切不假,一开始就大搞牵连,将崇州境内稍有规模的僧院都牵连进来不是别人,正是林缚他自己,也应该是林缚最想对这些寺田下手,只不过他顾虑一旦动手,诸乡里甲乡老代表的背后地方势力会倒向韩载,才诱使他们先跳出来当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杜绝地方势力投靠他们的可能!而林缚今天却摇身一变,变成强硬阻止、激烈反对韩载大搞牵连、一刀切的形象。
  真是太愚蠢了,怎么能上这个大当呢?






  第46章 控田

  (第二更,求红票)
  萧百鸣看到林缚嘴角浮起的浅笑,直觉得背脊发寒,心生惧意,看到林缚若无其事的手指在佩刀刀鞘轻轻的敲着,他也心生去意,心里想着林缚无非是想将他们赶去崇州去,那将崇州都让给他便是,在这种人的眼皮子呆着,指不定哪天就着了道连性命都不存。
  “李公有些轻描淡写了吧,”陈雷抢反驳了李书堂一句,才想起要扬手请求发言,林缚也不能怪他坏了规矩,戏要继续演下去,便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反正别人也不会反对什么,陈雷站起来说道,“我也知道僧院寺田有寺田与寄田之别,但是要说田主将田产寄于僧院名下为的是诚心礼佛,未免有些牵强了——据我所说,寄田实则是为逃粮赋之田。这些寄田本应该缴纳粮赋供饷江东左军以抵御贼寇,实际上却逃粮赋,使崇州无养兵之饷、无修城之资。崇城被毁、城民被屠,难道就没有一点干系?我以为将寄田定为罪赃也无不当!”
  李书堂扬手请求发言,林缚摇头否决掉,说道:“后排站者只有一次发言机会,这是一早定下的规矩,该换别人发言了……”李书堂便站回后排。
  “陈书办所言诚然有理,但是罪赃定责也应有分别,”李书义扬手请求走到堂下发言,得林缚首肯后,侃侃而谈道,“如我族兄所言,犯者分杖、罚、监、流、斩诸刑,寄田虽然有逃粮赋之实,但不能与罪赃寺田混为一谈,即使要处罚,也不应不加区别的没收入官……我要说的话就这些,诸事还要诸位大人权衡。”
  由李书堂、李书义、陈雷三人定下基调,诸乡里甲乡老代表就敢于发言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发言机会都用了,到最后逐渐形成一致的意见:寺田抄没入官,逐僧众还俗、纳税赋粮,清查寄田,补征五年粮赋,除筑城所需外,多余部分补饷给江东左军用来抵御东海寇……
  江东左军为乡营,从地方筹饷,崇州为钦定江东左军饷之源地,县府所征税赋,除支付县府开销及地方事务费用外,节余都作为粮饷供给江东左军。不单罚粮加赋多出部分供给江东左军外,罚没充官的寺田以及清查出来的寄田给县里所增加的税源,将来的收益自然也绝大多数要归江东左军所有——形成这样的公议,也是合乎规矩的。
  只是这时候谁也不知道罚补粮赋及罚没寺田及清查寄田的规模有多大,否则的话,就不管合不合规矩,都会有人跳出来;毕竟公议形式在大越朝就是不合规矩的。
  公议接近尾声时,大堂里已经点燃起大烛,好些人都饿得头重脚轻,那些站着议事的诸乡里甲乡老代表们,年纪稍大些的,都有些头晕眼花了。
  能形成这样的公议,大家也能接受,心里颇为感激林缚,在他们看来,能有这样的结果,都是林缚不惜与韩载当堂翻脸给他们争取过来的,以后怎么也要跟江东左军更亲近一些,避免再有其他人插手到崇州县来争夺他们的利益。
  林缚问韩载:“韩大人,这样的公议结果,你觉得如何?”
  韩载满心苦水,却不得不点头说道:“既然公议如此,本官也无异议!”他反对也没有用,所本的寺田都给林缚握在手里。
  “既然如此,就请吴大人立拟呈文,我们三家当着众人的面一起签章!通匪案所涉寺田,也一律按照今天公议处置。”林缚说道,他根本就不给韩载反悔的机会,逼着韩载立时就签押。
  “那就麻烦吴大人了……”韩载只能自我安慰的想:至少筑城的事情解决掉了,至少江宁那边能糊弄过去,不会追究他迟迟打不开崇州局面的责任。
  吴梅久巴不得和和气气的将所有事情解决掉,立即拿来纸笔拟写呈文,三方取出印信当场画押签章,还请书史抄写了好几份,除了总督府、宣抚使司、按察使司,还额外给兵部发了一份!
  广教寺的田册子,林缚也没有打算马上就交出来,推说江东左军手里掌握的田册也凌乱得很,又是彻查通匪案的关键物证,不能草率交出来。
  寄田罚补粮赋问题,林缚也借口要先甄别寄田田主有无通匪之嫌,自然也只能由江东左军先代替县里跟涉案田主交涉、罚补粮赋及历年摊派。
  至于筑城所需的土地及粮钱筹措等具体事,林缚只答应另找时间召集县里的官吏商议,还是要将韩载撇在具体的事务之外,等有具体的方案出来再知会他。
  韩载这时候已经没有心思去跟林缚再争执什么,与萧百鸣灰溜溜的离开。
  韩载开始不明白,是他阅历不足;这时候还不明白,就是真正的愚蠢了。闹了这么一场,貌似将筑城的问题解决了,韩载也明白他落入林缚的套里,将崇州县里里外外的人都得罪光了。
  萧百鸣也不争执江东左军在军山寨对岸筑营垒的事情,韩载并不足以牵制林缚,江东左军差不多已经完全控制了崇州县的局势。
  且不说江东左军的兵力要远远超过他们,崇州县大大小小的官吏以及地方乡里的大小势力几乎都站到江东左军那一边——在这种情形下,还要咬牙与林缚恶斗,多少有些以卵击石的不明智了。
  *********
  “想不到公议要拖这么长时间,我已是饥肠漉漉,想来诸位乡老也好不到哪里去,”待韩载、肖百鸣离去,林缚坐在堂前与堂下诸人说道,“县衙里没有什么准备,我江东左军在东山门有处简陋食堂,就委屈大家跟我到那里用一顿餐再回去吧!”
  “多谢大人体恤……”诸人一起揖礼道谢。
  “是林缚要在这里给大家揖礼感谢才是,”林缚撑着书案站起来,作揖说道,“筑城防寇,抽饷养兵,关乎崇州民生之大计,关乎诸位切身利益,林缚在这里多谢诸位申明大义……江东左军也应然不负诸位之所托,东海寇敢来一个,林某人便杀他一个,敢来一双,林某人便杀他一双。”
  林缚请大家随他步行前往东山门就餐,吴梅久也凑热闹过去,韩载不在,他也不介意跟林缚熟络一些。
  晚餐颇为简陋,八人一桌,一碗肉、一碗鱼、一碗豆腐、一碗青菜,林缚陪大家一起用餐,气氛却十分热烈。
  通匪案虽然还没有结案,但也御掉压在众人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比起全部没收入官,罚补五年粮赋及摊派自然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结果。
  ********
  吏员大多数住在山门禅院里,诸乡里甲都要赶着夜里回去,所以晚餐没有拖延多久,很快就结束了。
  林缚将李书堂、李书义、胡致诚、陈雷等人留了下来,唤到他平日署理公务的议事厅里。
  李书堂注意到在林缚的书案上铺开一幅崇州地图,在地图上,十九处给牵涉进通匪的僧院给标注出来,崇州西境的西山河以及北境的运盐河都给涂成褚红色。
  除扬子江外,西山河与运盐河可以说是崇州境内两条最主要的河流了。
  西山河南与扬子江相会,是天然形成的河道,河汊口就在紫琅山西面七八里处。
  运盐河则是千年之前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最初开凿此河的目的就方便将古淮盐场的盐运往内陆,遂名运盐河或盐河。
  运盐河全长三百余里,贯穿海陵府直通到维扬府,东延从维扬盐铁司所属的鹤城草场出海,汇入黄水洋(黄海)。
  大越朝开国以后,在维扬(扬州)设盐铁司控制两淮盐政,每年抽盐税近两百万两银,是与新设津海的长芦盐铁司并为最重要的两大财源。
  维扬盐铁司受户部直辖,与地方互不统属,辖有盐户、盐丁数十万之众,草场、盐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