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15章

枭臣-第15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叫到一边商议日后的安排,“要尽可能将存在的破绽都遮掩掉,我们没有再冒一次险的机会……”
  “那我们用什么名字好?”陈恩泽问道。
  “名字倒也无所谓,关键是姓氏,这么多人,要给你们在别处入籍换个身份,需要慢慢的想办法,”林缚捻着唇上的短髭思虑,跟傅青河说道,“要不傅爷将恩泽、乔中、乔冠他们收为义子?”
  “这怎么当得起?要收义子,也该……”傅青河赶忙推让,他知道在诸少年心目中,林缚比他要重要得多,要收义子也该是林缚,只是刚要提起这茬,才想起林缚也只是弱冠年纪,都没有成家,再说林缚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广收义子这种江湖豪强行为只怕对他有不利的影响。
  “傅爷就不要推脱了……恩泽、乔中、乔冠他们以后还要傅爷教导习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傅爷当得起的。”林缚说道,拍着陈恩泽的肩膀,笑着说,“你们还不快行礼?你以后就叫傅恩泽,别人要问将起来,就说都是傅家的子弟。”又肃容说道,“总有一天,你们会回崇州跟家人相聚、恢复原来身份的。”
  陈恩泽、胡乔中、胡乔冠都跪下来给傅青河行礼,傅青河心想照顾这些少年人也是他逃不脱的责任,特别是那些十二三岁的还是孩子,有家不能回,也不能跟亲人相认,他就也不再推脱,受了礼,扶三个少年站起来说话:“我能教你们的东西实在有限,真正能教你们的,还是林爷……”
  “是啊,是啊,你们以后都要拜林大哥为师啊。”小蛮在一旁起哄道。
  林缚见三个少年又要行礼,挥手说道:“算了,都是劫后余生之人,没那么多礼数,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还要跟傅爷学习弓箭呢……”
  “林公子胸怀大才;苏湄见识浅薄,都说江宁是龙盘虎踞之地,还没有见过谁有林公子的学识精博……林公子为何不去燕京参加会试?”苏湄问道,她奇怪林缚不抓紧时间温书,却有心情要跟傅伯学习弓箭。
  “参加会试考进士吗?”林缚摇头一笑,说道,“我自家知道自己骨头有几两轻重,那么小的机会,实在不值得去搏。”
  名门豪族的子弟即使读书不成,想要当官还可以通过门荫选官。
  林缚只是东阳林家的旁支子弟,想要谋出身,跟寒族子弟一样,科举取士是最好的出路。虽然说乡试考中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但是委任多是低级官吏,想要通过科举取士的途径谋出身,京城会试考中进士才是鲤鱼跳龙门真正的最后一跃。
  苏湄不理解林缚为什么要放弃进京参加会议的机会,她此时不再认为林缚肚子里学问不够,侧着脑袋,疑惑不解的看着林缚。
  苏湄的眸子在暮色中清媚而明亮,眼神纯真别无杂质,却有一种能摄人心魂的魔力,肤白似雪、眉目如画,迷人的魅力跟风情不是粗布衣裳能够完全遮掩的;林缚习惯性的摸了摸鼻子,避开苏湄的眼神,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跟苏湄解释自己的打算,也怕不自觉就看着她的眼眸子入迷。
  苏湄见林缚迟疑不语,疑惑的问道:“有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林公子难道因为这个才放弃赴京会考。”
  “这话我明白,小姐跟我解释过: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原来林大哥要当个隐士。”小蛮在一旁兴奋的插嘴道,她娇小的身子就拱在林缚的身边,不经意间,手背在他挽起衣袖来的手臂上蹭了一下。小姑娘心里莫名的一悸,那感觉甚是奇怪,看着他手臂上的细茸毛,情不自禁的还想再去轻触一下,终是少女的羞涩占了上风,不好意思的朝外让了让,侧脸见林缚似没有感觉,她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林缚哪里知道小姑娘心里在想什么,就算他知道,他也不能对一个才十四岁的小女孩子动什么歪心思。虽然在这个时代,十四五岁就出嫁为人妇的少女比比皆是,但是林缚还无法彻底的融入这个时代。
  各地军镇官兵骄横、糜败;晋安奢家叛乱七八年都不能平;北方东胡人又屡屡寇边;江州、陕州等地天不恤民,官不恤民,不时激起民变;各地山盗水贼、匪患频频;帝权旁落,两京朝臣派系林立又势同水火——这种种都是昭示着乱世将至的迹象。
  林缚当然没有“遇乱则隐”、“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名义上清高、实际上只是缩头乌龟的心思,他咧嘴苦笑道:“我可没有你们想的这般清高,我刚才说的就是大实话。”
  “考进士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傅青河搓手笑着说,“林爷考不中倒也罢了,要是考中了,我不是要头疼死?”
  林缚笑了起来,说道:“就是,就是,头疼事不能让傅爷一肩担之。”
  会试又名春闱,春后三月在燕京举行。要参加会议,这时候就要进京准备,除了温习书文外,还要打点关节。考不中倒也罢了;考中进士,除了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即授官职之外,其他二甲进士及同进士出身的人都要留在燕京进翰林学士院修造三载才会真正的授予官职……林缚万一会试高中,除非能考中前三元,不然人就要留在燕京,这些少年就要全托给傅青河照应了。
  苏湄心里清楚照顾这些少年的难处,没有身份,人数又多,但是她仍觉得林缚的个人前程要紧,说道:“思泽他们,我们辛苦一些,还是可以照顾过来,不能耽误林公子的前程……”倒是有些怨傅伯说话过于爽直了,怎么可以再将麻烦留给别人呢?
  傅青河哈哈一笑,也不解释,也不点破苏湄有些过于关心林缚的个人前程。他前半生是一介武夫,近十年来隐逸江宁,也习字读书修身养性,终究粗浅,识不得什么锦绣文章,但是他一生识人无数,只认为还有几分看人的眼力。虽然之前眼拙,看轻了林缚,但是近一个月来朝夕相处、共济扶危,傅青河便想:区区一个进士出身怎么安下林缚的心胸?
  林缚嘴里说是要练习弓箭,傅青河知道他从细处看出自己出身军伍,教导诸少年之余,也跟自己讨论军伍之事——学治军,才是他的真正用意吧?傅青河也不认为自己在治军上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早年追随在侯爷身边,总有几分阅历能够教人,他心里想,侯爷喜欢提拔后学,要是侯爷在世看到林缚,是如获至宝,还是深以为忌?
  傅青河想起一事,问林缚:“林缚是不是也要用个别的名字?”
  “也行,”林缚点点头,拔出腰刀,拿刀尖在甲板上刻下“谭纵”二字,将刀插回刀鞘,说道,“若在外人面前,恩泽跟傅爷就以此称呼我吧。”
  许多地方都兵荒马乱的,但江东、淮上、浙西等地府县还好,户籍管理严苛。诸少年不能公开身份,也就是没有身份的无籍之众。这年头,就算流民、乞丐,也是有户籍的,多半是那些为非作歹、落草为寇之徒担心连累家人、宗族,才更名改姓,放弃原来的身份,做无籍之众。林缚有功名在身,要是他与无籍之众私通的事情无意间泄露出去,不管有罪无罪,功名首先会给剥夺掉。即使要想办法给诸少年在别处入籍换个身份,这么多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小心为上,特别是诸少年就算是落流藏匿在乡野,总也要跟外人接触,化名就十分必要。
  至于傅青河,林缚怀疑傅青河本身就是化名。
  傅青河看着林缚刻在甲板上的两个字,赞道:“好名字!”他却完全不知道这个名字对眼前这个青年的意义。
  林缚极目眺望远天残霞,附魂重生之事,即使说出来也无人会信,他原以为在这个时代只能以林缚的身份活着,傅青河说及化名一事,他毫不犹豫的在甲板上刻下“谭纵”二字。

  *********************
  PS:求收藏、收红票!





  第十六章 故人应不识
  船给困在清江浦,有几个少年略习水性,但需留在船上照应其他人;次日,林缚与傅青河两人凫水上岸。
  北岸是淮安府亭湖县,历史上淮河多次改道,这时代也无十分精确的地图,林缚只能大概的推算亭湖县位于后世的连云港跟盐城之间。因为清江浦北岸是亭湖县,南岸是盐城县,亭湖之北是新浦县,皆隶属于淮安府。
  北岸的芦苇荡差不多有二十里纵深,十月初冬,寒流袭来,虽然是在太阳升起来之后才下水,林缚、傅青河上了岸,嘴唇还是给冻得发紫。
  傅青河是习武之人,筋骨强健,不过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再强壮也有限度;林缚这段时间也有意识的加强自己的体质,但是好体质不是短时间就能锻炼成的,也是给冻得够呛;两人在岸上换了油纸布包裹的干衣服,吃过干粮,晒着太阳活动手脚才渐渐恢复过来。
  林缚与傅青河上岸计划着弄条能够在浅水芦苇荡里穿行的小船先将大家接上岸再说。
  沿着河岸往西走了二三十里地,都没有看到有船停在岸边。
  浅水滩里都是一望无垠的芦苇荡,水浅又无法行舟,大船小船哪里会停在这岸边?一直走到亭湖县的清浦津度口才看到有合适的船只。
  清浦津说是渡口,繁华却如城镇,百业咸集,摆摊开店、过往舟船车马、行色匆匆的旅人将这里搞得好不热闹。这里是淮安府东部的交通要道,除了往上游可以通行的清江浦水道外,还有南北向的官道在这里交汇,亭湖县在这里设有水陆驿官署,又设有巡检司衙门。
  林缚与傅青河坐在渡口的一家吃食铺子里,挨着窗口而坐,观察着渡口的情形,小声商议:“若是掏钱买船的话,落在他人眼里怕是会起疑心……”
  渡口前有十几个隶属清浦津巡检司的兵卒,打听了一下,整个巡检司有刀弓手八十多人,另外清浦津驿还有二十几个驿卒。花钱雇舟还行,直接买船的话,想要别人不起疑心太难,林缚点点头,说道:“只能等天黑了……”
  林缚与傅青河坐在店里喝酒,果子酒,略有些涩甜,远无法跟后世的烈性酒比,林缚跟傅青河慢慢的喝着,根本没有什么醉意。
  将近黄昏时,铺子里走进来四个汉子,三长一少,身穿长衫,却都是精壮彪健之人,行走张望,跟寻常人有很大的区别。
  林缚与傅青河挨着窗户而坐,可以坐窗户看到渡口的情形,刚走进来的四个人就坐在隔壁的八仙桌上,那个年纪稍轻的黑脸汉子瞅着林缚这边,跟同伙轻声的说:“你说渡口不能带刀,他们怎么带着刀?”
  黑脸青年说话虽然声轻,林缚耳尖听得分清;黑脸青年的同伙有个中年人,想来是领头的人,他眼色严厉的制止黑脸青年再胡乱说话,又警惕的看林缚、傅青河一眼。
  林缚看着窗外有卖糖沙栗子的小贩经过,他喊住小贩,正要旁若无事的让小贩拿荷叶包一捧栗子过来,却看到那中年人视线扫过傅青河脸时又迟疑的多看了两眼,眼睛里有掩饰不去的疑惑神色。
  林缚看了傅青河一眼,傅青河眉头微蹙,朝他递了个眼色,示意先出去再说话。林缚拿了腰刀,跟傅青河到店门口的榆木柜台结账,走到官道对街。
  之前的四个汉子已经移到他们的桌子上——那张桌子挨着窗口,更适合观察渡口的情形——那四个汉子正观察渡口前的情形。
  林缚见傅青河若有所思,轻声问道:“傅爷知道他们是什么来路?”黑脸青年无意间说破他们本来是随身带着兵器的,只是担心渡口盘查才将兵器藏在他处,也许他们还有同伙;再说他们怎么看也不像普通的商旅。
  “十年前的故人,”傅青河说道,“他们却认不得我了。”
  “哦?”林缚回想那中年人看傅青河的情形,心想傅青河十年间的变化应该挺大,他又瞥了铺子窗里一眼,那几个汉子眼睛都盯着渡口的巡检司官兵身上,看不出他们在这里要干什么,见傅青河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大概也在想这个问题。
  “不管他们,我们先去看船。”傅青河说道。
  林缚不吭声跟着傅青河往渡口边走,看得出傅青河对突然出现在渡口的四个人很关心,不过他们首先要将二女跟诸少年接上岸藏匿起来,管不了太多事。
  林缚的身份牙牌没丢,他与傅青河随身携带兵器不怕盘查。
  林缚虽然是东阳林家的旁支子弟,考中秀才之后,也是七夫人顾盈袖帮着说话,本家许他归宗。与寒族贱户的竹木制牙牌不同,他的身份牙牌是铜质的,上面标明他的秀才身份以及他东阳石梁县功勋望族的出身,也就有仆从跟随及携带护身兵器的特权。
  这个时代,就算是想要拿着刀剑行侠仗义、游走江湖,也是需要一个好出身的;官府对民众持械管制虽然没有严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