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89章

官居一品-第89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讨论的焦点,是到哪里截击倭寇……徐副使认为应该在西面的雁门岭一带设伏,戚继光则坚持应该在东南的高家楼一代,而卢镗迟迟没有表态。
  因为是预判倭寇的下一步动作,所以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最后快要崩了时,卢镗终于说了句公道话道:“那就都设伏吧。”两人刚要说‘你这主意可真馊啊。’却听卢镗又到道:“我在你们的中点埋伏,哪边有了敌情,我便从后面包抄,首尾相击,必能取胜。”虽然是和稀泥,但也是比较有水平的稀泥了,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将就了。
  像这样让人无奈的军事会议,沈默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几乎是一个困扰抗倭军队发挥的痼疾了。之所以造成这种谁也不服谁的局面,绝对是权责不明所致——比如说徐东望是浙江兵备副使,按理说一省的军务他都能管一管。可朝廷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兵备副使可以节制一省武将,所以戚继光虽然平时顺着敬着他,可一到了军机大事上,就理直气壮的和他顶起牛来。
  这种拧巴在‘徐、戚’这种高级将领还不要紧,因为他们都是统兵万千的大将,还能分得清轻重缓急,最终也总是会拿出一个协调各方意见的方案……比如卢镗提出来的这个。
  反倒是在中下层军官身上体现时,其危害最为巨大。譬如说各府的备倭把总,是在各卫所指挥使中考选产生的,却与指挥使仍是平级。这样一旦倭寇来袭,备倭把总不能约束指挥,指挥也不肯乖乖受其调遣,甚至连谁为后殿,谁为左右前后奇正之兵,谁为旗牌监督者都会吵个不休,以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
  沈默正在出神,却听戚继光在边上问道:“沈大人是愿意和徐大人同去,还是与末将,抑或是卢将军?”沈默喜欢在战场上近距离观战的名声已经传遍浙江,是以戚继光问都不问‘你去不去’之类的傻问题。
  沈默呵呵一笑道:“让我掷枚钱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西洋金币……那也是人家送给他的战利品……只见他念念有词几句,朝地下一扔,一看是字,便对戚继光歉意地笑笑道:“给戚大人添麻烦了。”
  其实他耍了个小把戏,那就是故意不说正面反面各代表什么,这样无论什么结果,他都可以在不损徐副使面子的前提下,跟着戚继光走人。
  因为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位日后的抗倭第一名将,到底是什么素质。
  可千万别因为自己到了这个世界,而岔了种啊……


第一六九章 箭术很重要
  既然决定分头行动,那饭也就不吃了,戚继光命人将几乎没怎么动的菜肴赏赐将士,一个时辰后,便率先拔营出发了。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沈默心中难免激动……一路走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明军大部队主动出击……这样说有些对不起丁家父子和红头军,但那种小规模的突击队,实在无法代表天下第一大国的地位。
  “这得有五千人了吧?”与戚继光并骑而行,沈默轻声问道。
  “五千三百一十七。”戚继光精确的报出数字道:“是末将辖区内所有可抽调的兵力了。”
  沈默兴奋的搓搓手道:“我还从没见过咱们与倭寇野战呢。”
  戚继光沉默片刻,终于轻声道:“末将也没有。”
  沈默心里这个汗啊,只好笑道:“有道是一通百通,将军身经百战,区区野战定然不在话下。”
  谁知戚继光闷声接着道:“这是末将第一次指挥战斗。”
  沈默必须紧紧抓住马缰,才能让自己保持坐姿,使劲咽口唾沫道:“将军好像已经是正三品武将了。”言外之意,您老人家是怎么升上去的?
  戚继光羞赧道:“末将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十一岁那年家父逝世,我就成了四品官。”
  沈默瞪大眼睛打量着他,心说乖乖啊,天生的高干啊……
  又听戚继光接着道:“后来末将十八岁正式接任。在登州卫任指挥佥事三年;在蓟镇戍边三年,又回山东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沿海三营二十四卫,直到今年初调来浙江,任都司佥书,上月俞将军升任副总兵后,末将就接任了他的宁绍台参将一职。”说着两手一摊道:“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整整十年了,愣是一仗也没打过。”
  沈默偷偷擦汗。笑着安慰道:“那个……有些天才,是无师自通的,我看戚将军你就像。”
  哪知戚继光竟然认真地点点头道:“末将也这么觉着。”
  ※※※
  事实证明,戚将军没有吹牛,虽然是第一次指挥战斗,但是他对斥候的安排,对行军节奏的把握都恰到好处。使部队在一种松紧适度的状态下前进,同时又对周围二十里内的情形了若指掌。
  沈默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戚继光笑笑道:“在一天以前,末将便已经把各种各种条件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反复斟酌过了。”见他十分有兴趣,戚继光也不隐瞒,便一五一十地讲给沈默听。
  除了地形、天气、士气这些为将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外,那些看起来很细微的小事,也都在他的思考范围以内,例如士兵的饮食、武器装备的状况等。这些在戚继光看来,都是可以影响胜负的因素……他甚至还为火器规定了一个保险系数,有多少不能着火,又有多少虽能着火而不能给敌人以损害。在临战前,便已经绞尽脑汁,以期准确的判断形势。
  沈默听了不由大为赞服道:“那么说这一仗已经都在将军的掌握之中了?”
  “恰恰相反。”戚继光摇摇头道:“不瞒大人说。末将心里没底。”
  “这是为何?”
  “末将到任还不满一月,对手下官兵实在是谈不上熟悉。”戚继光叹口气道:“其实他们也都是守过宁波和台州的老兵了,让他们守城是一点也没问题,可野战能打成什么样,末将是一点也没底。”说着蜷起手指道:“如果他们能表现出平日训练的三成,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是能发挥出一半,就可以横扫倭寇了。”
  说着说着,两人便从当前的战场,谈到了目前的战局——目前东南的形势是。经过最初的措手不及后。大明军民已经渐渐适应了残酷的局面,沿海城市全民皆兵、内地城市也警惕十足。自从九月起,再没有发生过府县城池被攻破的惨剧。
  但这并不值得夸耀,因为官军的龟缩防御,并没有使敌人的气焰减小,反而让倭寇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既然无法拿下城市,他们便将淫威发泄在城外乡村上,君不见江南水乡如画,今已成残垣断壁,一片萧索矣。
  事实上,现在倭寇的人数不减反增,仅仅盘踞在浙江沿海的,便有两三万人之多,而且因为官兵不敢出城应战,倭寇深入内地的范围越来越深,危害也越来越大。
  在面见张部堂时,沈默便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个问题,但张经只是笑着对他道:“且忍上它一阵子,你再看它能否嚣张。”
  戚继光虽然也深表忧虑,但凭着他细心的观察,还是对张经有信心的,他对沈默说:“张部堂久经沙场,老成持重,定然对战局有着更深远的部署,我们还是耐性等待吧。”
  这时候到了伏击的高家楼一代,沈默便知趣的打住话头,让戚继光专心指挥。
  ※※※
  未时左右,斥候飞驰来报,倭寇果然出现了!
  ‘我的判断是不会有错的……’戚继光紧紧攥住拳头,无声的对自己道。既然敌人如预料中出现了,在戚将军看来,胜利便已经触手可及了——因为他已经预先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布置谋划、甚至连攻击队形都为手下编排好,剩下的便是冲下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将胜利攥在手中了。
  当然这最后一步,戚将军是爱莫能助了,他好歹也是个三品高官,不可能亲自拿着刀下去打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手下这群官兵身上。
  ‘希望不会给我出丑啊……’戚继光暗暗祷告道。
  半个时辰后,倭寇果真出现在眼前的山道上,戚继光狠狠一挥手中令旗,巨石隆隆而下,霎时间将倭寇的队伍裁为两段。
  “杀!”他刷得抽出战刀,狠狠向前一指道。登时伏兵四起,官兵们叫嚷着朝倭寇杀了过去。
  就在戚将军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慌乱的敌群之中,忽然杀出几个红衣黄盖、手提倭刀的倭寇,如疯虎一般朝明军猛扑过去,转眼便连杀数人,周围的明军根本不敢招架,竟然转身就跑……
  大明军队果然不同凡响,一人失利,万人奔溃。别说攻击了,就连逃命都顾不上。
  前军溃败,中军也立刻跟着动摇起来,就连铁柱也拉着沈默的衣袖,小声道:“大人快走,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沈默恼火地瞪他一眼,指一指不远处的戚继光道:“主将都没退,你慌个什么!”他站在山坡之上,俯瞰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占优势的明军抱头鼠窜,人数居劣势的倭寇却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败局已定,神仙难救了。
  但他清楚记得后世对戚继光有一句评价,曰‘生平未尝一败’,既然这么说,那就让我擦亮眼睛,看看你怎么力挽狂澜吧!
  其实戚继光已经快气疯了,他简直想活剐了这些不中用的部下,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竟然还能一触即溃!
  但此刻不是发泄的时候,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命亲兵将他的铁胎强弓取来——只见他凝聚全身的力道,将一张硬弓拉得如满月一般,怒火熊熊的双目紧盯着当先一个红衣黄盖的倭寇……我戚继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第一次出鞘,绝对不能接受失败!绝不!
  只听‘嗡’的一声,弓弦响处,一道黑色的流星直射那倭寇的头颅,那倭寇甚至没有反应过来,便被直挺挺的射倒在地。
  戚继光伸手又抽出第二支箭,毫不迟疑的射了出去,又一个红衣黄盖的倭寇应声倒地。
  那几个红衣黄盖的家伙吓坏了,想不到自以为很拉风的装束,竟然成了对方瞄准的好帮手,正当他们四处张望时,又一支利箭射来,又一个红衣黄盖的家伙被射倒在地,锋利的倭刀还划伤了身边同伴。
  这下彻底吓破了浪人们的胆,他们纷纷摘掉黄色的斗笠,脱下红色的袍子,仅穿着白色的‘丁’字裤衩,撒丫子往后跑去。
  一见最厉害的日本浪人都跑了,倭寇们面面相觑,裹足不前。
  在戚继光的破天三箭之下,奇迹终于发生了,只见那些原本鸟兽四散的官军,竟然转过身来,重新向倭寇冲去。
  倭寇们一看,得了,我们也跑吧。
  刹那之间,双方攻守易位,官军追着倭寇的屁股开始撵起来。
  戚继光再也不敢托大,铁青着脸亲自率军追击。
  追出二里地之后,卢镗的军队也赶到了,两帮人便合在一起,朝着倭寇展开了追击。
  沈默虽然也跟着追出去,但已经没了最初时的兴奋,他得出一个结论——想靠这帮兵油子消灭倭寇,那是不可能的。


第一七零章 请记住,他们是神奇二人组!
  对于后来的战事,沈默是这样记载的:‘二位参戎共同追击,后遇伏,卢部败走,戚部虽未败绩,然亦裹足不进,敌旋脱。’
  其实他这是笔下留情了,因为当时遇上的只是叶麻子的接应部队,统共没有二百人——只要掩杀过去,明明可以将其一锅端了,然而堂堂大明军队,竟然一逃一停,不敢再追了。
  这真是不可思议到了极点,他拦住一个掉头往回走士兵,问他为什么不追了。那位士兵倒是个实在人,大大咧咧道:“多少年都是这样的,反正他们还是会回来的,赶跑了就行了,犯不着拼命去追。”
  边上的何心隐气炸了肺,怒目而视道:“呔……若是都像你们这般,我大明什么时候能剿灭倭寇?”
  那兵士看猴一样端详着何心隐,摇摇头道:“这倭寇从太祖年间就有,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生一茬,怎么可能剿净呢?”
  沈默默然了,他骑在马上半天回不过神来,直到看见一脸失落的戚继光从远处回来,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目光中看到了深深的失望。
  “怎么办?”良久,戚继光迷茫问道。
  “另起炉灶自己练!”沈默斩钉截铁道:“这几个月来,我走遍了全浙,见识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作战,那些仓促集合起来的乡勇,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能拼死杀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既然有那么多的热血男儿。我大明没道理组建不出一支铁血雄师!”
  沈默这话让戚继光眼前一亮,他登时一扫满心的阴霾,双掌一击道:“对呀!既然这些人已无可救药,那就放弃他们,重新建一支新军,从头练起!”说完朝沈默一拱手道:“大人,请为继光指点迷津!”
  沈默也展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