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104章

官居一品-第104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那李时珍哈哈大笑道:“但这次真是痛快啊!”


第一九一章 王江泾大捷
  在当世名医李时珍的帮助下,胡宗宪一次毒翻了上千倭寇,最后斩首七百余人,极大的提振了明军的士气。当陈东领着徐海的主力气势汹汹回来报仇时,胡宗宪出人意料的于石塘湾再次设伏……倭寇满以为此地经过两战,定然安全无比,结果被又一次杀出来的明军一下打懵了,一场厮杀下来,丢下四百多具尸首往北而走。
  此战明军先败后胜,斩首千余,史称‘石塘湾大捷’。
  收到倭寇终于进入圈套的消息,张经如释重负,留下李天宠率领一万官军继续监视王直部,自己则率领俍兵趁夜色悄悄走了。
  李天宠也是足智多谋的大将之才,他知道倭寇都怕了俍兵,便命令站岗的部下都穿上蓝色衣裳,缠上黑色头巾,造成俍兵仍在营中的假象,果然使倭寇畏惧不前,一直到战役结束都没有再来。
  ※※※
  张经出发的同时,即刻命俞大猷督永顺兵出发,北上平望,以扼倭寇退路。又令胡宗宪、卢镗率保靖兵追敌于后。同时命汤克宽的水师中路迎击。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将倭寇的东西南三面团团围住,只要其无法北上,便一定会被明军包围!
  直到此时,徐海和陈东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明军合围了……他们仍然以为。在石塘湾碰到的明军,乃是张经为了守备嘉杭所布置的重兵……两人是打劫而不是造反,对浴血攻坚没有兴趣。
  徐海便对陈东道:“兄弟,明军在川沙洼的那两万多军队可是实打实的。”
  “在石塘湾的一万五六也不是虚的。”陈东点头道:“咱们还是换个地方打吧,反正苏杭一带富庶的城市多得很,他张经就是会撒豆成兵,也不可能全都守得这么牢靠。”
  “嗯。我算计着张经已经没兵了。”徐海狠狠点头道:“咱们去苏州,那里肯定空得很。”
  一番合计之后。腊月十七凌晨。倭寇从嘉兴逃至唐家湖,准备过吴江往北窜至苏州。
  谁知唐顺之和谭纶已经恭候多时,两人率领两千吴江兵……以及两万当地民夫拦河蓄水,待倭寇快要抵达吴江时,先行决开堰堤,一时间水势汹涌,倭寇根本没法渡江。
  谭纶惋惜道:“可惜现在是枯水期。若是春夏汛期,这一下就能把徐海喂了王八。”
  唐顺之一身戎装披挂在身,洒然笑道:“足矣……”便亲帅自己训练的绍兴水军,乘坐快船三十艘,趁水势袭夺倭寇舟船。倭寇长于陆战而不善水战,竟然被夺去船只十余艘,其余也被尽数焚毁。
  倭寇无法渡江,只得退回平望。出兵以来接连受挫。其锐气已经尽丧。徐海陈东也意识到可能中计,便驱赶部下原路返回,想回到拓林老巢,结束这次不成功的出击。
  当他们原路窜回王江泾时,因为顾虑部下士气低落、又累又饿,一旦遇伏恐遭不测。徐海便命令部队暂且驻扎。因为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所以徐海分兵力驻守运河南北两个交通要道——秋茂桥和杨家桥……主力则进驻王江泾镇内吃饭休息。此时倭寇兵力已聚拢达八千余人,全部是可战之力。
  但没有休息多久,胡宗宪、卢镗的追兵终于到了,双方于十九日凌晨,双方大战于王江泾南的秋茂桥。
  经过接连的胜仗,明军已经完全打出了气势,胡宗宪将倭寇已被各路大军合围的情况晓谕全军,众军无不欢欣鼓舞,尤其是麾下的保靖土兵。唯恐被人抢了战功。向着秋茂桥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疯狂攻击。
  但倭寇岂是易于之辈?双方在这座九丈石桥上展开了反复争夺,残肢断体铺满桥面。鲜血将运河都染红了数里。
  明军本来就只有六千多人,全凭着一股气势才撑了两个时辰,便渐渐泄了气。胡宗宪看出端倪,亲帅一百刀斧手在阵后督战,不近者死,退者死,犹豫者同样死!这才勉强撑住了局势,但他也知道,如果其他部队再不来,防线崩溃是一定的了。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东边地平线上升起一片红云,旋即便滚滚而来。待近一些了,胡宗宪与卢镗终于看清楚这是一支红巾裹头的部队,不由齐声高叫道:“红头军!”
  一听是大名鼎鼎的红头军,明军一下士气大振,而倭寇显然对这个名字颇为忌惮,双方的士气一下子颠倒过来,倭寇终于收兵缩回王江泾,明军也终于守住了行将崩溃的防线。
  胡宗宪与卢镗分外激动,两人快步迎向这难能可贵的援军。谁知双方一碰上,红头军将士便蹲在地上喘粗气,许多人甚至当场昏死过去。他俩找到疲惫到极点的丁仅、丁尧时父子,才知道原来是俞总兵担心这边守不住,命令红头军火速先来增援。丁氏父子率领手下狂奔一百里,中间一次都没有休息……
  丁仅扶着腰站直了,歉意地笑笑道:“来得太晚了,没帮上什么忙。”
  胡、卢两人摇头大笑道:“不早不晚,正好及时!”
  ※※※
  无论如何秋茂桥是守住了。下午时分,俞大猷率军抵达,到了晚上,汤克宽的水师也到达,此时明军的数目是倭寇的三倍有余,且气冲斗牛,正是破敌良机!
  汤克宽、卢镗、俞大猷和胡宗宪召开战场会议,汤克宽在众人中地位最高,他认为要等张总督赶来再发动总攻。胡宗宪却不同意,他对众将道:“我观匪首徐海也在阵中,其麾下倭寇极为精锐,如果不趁其士气受挫趁机总攻,一旦等他们恢复元气,一定会从小道逃跑的!”
  俞大猷和卢镗也赞同胡宗宪的意见,汤克宽孤掌难鸣,只好答应先用水军控制王江泾所有陆路通道,再于黎明时分合击敌军。
  经过一夜的布置,当号炮响时,胡宗宪、卢镗部仍由秋茂桥向北进攻,汤克宽和俞大猷从左右夹击。
  担当先锋的,乃是有着惊人恢复能力的红头军,丁氏父子身先士卒,家兵家将誓死相随,冒刃力战,像一支锋利的红缨枪,一下便攻过桥去。
  前兵方锐,后阵乘之,大军从四面八方杀过来,喊杀声惊天动地……附近各县乡勇也赶来助阵,就像韩信的十面埋伏一般,令倭寇肝胆俱裂,完全丧失了斗志……他们既疲于奔命,又病于饥馁,再加上背水作战,三面受攻,于是大溃败!!
  徐海一见大事不好,立刻带着他的两千精锐认准了东边就跑,其余的人死了就死了他并不心疼,反正只要大明海禁不开,补充兵力就是易如反掌。
  陈东一见老大跑了,也带着自己的五百铁杆紧紧跟上。其余的倭寇还没反应过来,便已经被二位老大抛弃了,哪里还有再战的道理?便纷纷戈甲弃的,四溃而逃,多伏地受刃,或跪而乞哀者无数,明军斩获二千余级,俘虏八百多人。
  但众将领丝毫不敢松懈,因为徐海和陈东带着四千多倭寇,狗急跳墙,猛冲猛打,竟然真的冲出了包围圈。不能让这两个血债累累的畜生跑了,胡宗宪和三位大将率军穷追不舍,沿途又擒斩倭寇千余人,一直追出四十里外还不罢休。
  徐海出来混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被人撵得如此狼狈,他骑在马上,回头大骂道:“狗日的追啊,追得上老子吗?”
  明军确实追不上,双方已经相距好几里了……但要想抓住一帮人,除了追之外,还有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拦!
  当倭寇逃到一个叫周家浜的村子时,只听得一声炮响,一员银甲双刀的战将,率领五千俍兵挡住了徐海的去路。
  徐和尚这下是没念了,他对手下嘶声道:“如果突破不了这道防线,这里就是我们的坟墓了。”说着仰天大吼道:“但是我不想死!”一众倭寇被首领激起了兽性,齐声吼叫道:“杀过去!”便在徐海和陈东的带领下,疯狂的向俍兵冲过去。
  一方是困兽犹斗的凶残倭寇,一方是气势如虹的勇猛俍兵,惨烈的厮杀又开始了!
  现在还在作战的倭寇,都是徐海部的精锐,皆乃武艺高强的亡命之徒,确实要比俍兵强大许多,但瓦氏夫人率领子弟兵死战不退,付出一千人的代价,硬生生抵挡了倭寇半个时辰。
  追在后面的红头军终于杀上来了,俞大猷的永顺土兵也衔尾而至,从背后给予回光返照的倭寇最后一击,如沸汤泼雪一般消灭了所有倭寇。
  战后清点战果,仅王江泾一役共斩首六千余级,俘虏近两千余,缴获的倭刀便有五百百余吧。其中匪首陈东伤重被俘,但更重要的徐海却不知所踪……


第一九二章 凯旋之后
  沈默与戚继光在战场上并骑而行,满眼都是相拥欢庆的各族士兵,意气风发的各级将领。沈默第一次发现,血腥的战场也会如此令人身心愉悦,他忍不住大笑道:“痛快啊,痛快,我跟着上了这么多次战场,就属这次看得最痛快。”
  戚继光也笑起来,只是笑容中还含着些许失落:“是啊,此战过后,东南的抗倭局势将实现大转折,两军攻守易位,胜利终于可以期待了。”
  沈默能体会这位年轻将军的心情,拍拍他的马头,轻声道:“王直徐海的老巢都在海里,要想消灭他们,路还长着呢。”说着笑笑道:“今天就尽情欢庆吧,让同僚看看你戚元敬的风度。”
  戚继光呵呵一笑道:“你明明比我小十岁,却总是一副大哥做派。”
  沈默摇头笑笑,没有说话,因为他看到张部堂的帅旗了。
  两人赶紧过去,翻身下马行礼,齐声道:“贺喜部堂大人,立此不世奇功!”张经淡淡笑道:“多谢。”听声音却不甚欢愉。
  沈默抬头一看,如果说戚继光的笑容只是掺杂着一点失落的话,那张总督的笑容就像强装出来的一般。
  “拙言,陪老夫走走。”张经也下了马,往远处的草荡子上走去。
  沈默拍拍戚继光的胳膊,便快步跟了上去。一直走到江边,张经才负手站住。望着水流滚滚的江面,久久不言。
  沈默安静地等着,心说:‘早晚是要说话的。’谁知张经在江边足足立了两刻钟才回过头来,深深地看他一眼,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相信你。”便大步往回走去。
  沈默眼尖,看到了张部堂两眼通红,似乎是刚哭过。心中不由惊骇莫名。
  ※※※
  王江泾大捷的消息,仿佛插上翅膀一般。飞快地传向大江南北。东南军民得知无不欢欣鼓舞,喜极而泣,无论官绅贫富,一律张灯结彩,彻夜庆祝,以至于南货店中的香烛彩灯、烟花爆竹全部一夜告罄。
  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东南民众,盼这一天实在是盼得太苦了。所以此刻他们心中兴奋之情,与那些凯旋而归的将士别无两致。但凡王师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又有乡绅富豪,奉上数不清的酒肉金银,犒赏大军……且完全是自发的。
  这种待遇是所有人都没享受过的,不要说沈默和戚继光这种新嫩了。就连领兵打仗半辈子的张经也不例外,一次次看着望不到头的欢迎队伍,他的眼眶也一次次被湿润着,战后有些佝偻的脊背也渐渐挺直起来,就这样昂首挺胸的领军回到杭州城。
  庆祝活动在杭州达到了高潮,百姓们出城四十里。披星戴月的迎接张大帅和他的胜利之师,地上用黄土铺过,净水撒过,一路上鞭炮锣鼓齐鸣,就是过大年也没这么热闹的。
  杭州城内外谁不想看看张大帅凯旋的风光排场?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好样的!”
  日近午时,城门楼上突然响起了三声大炮。钟鼓楼上紧接着钟鼓齐鸣,城内的寺庙道观也一齐响应,遥相唱和。几乎是同时,一路两边画角齐鸣,军乐奏起了胜利班师的军乐声。
  便有五百名头戴檐盔。身穿罩甲。背挂披风的引路骑兵,反握着腰刀、驾驭着骏马。挺胸腆肚的从远处行来,五百匹骏马、两千个马蹄密集的点在地上,把新用黄土垫成的大路踩得一震一颤。
  老百姓们仰起头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只见骑兵一过,大军仪仗便出现了。八十名彪形大汉,手持着军旗曲盖、金锁卧瓜,等五花八门的仪仗开过来,看得人眼花缭乱……老百姓只知道拍掌叫好,也不知道那都是干什么的。
  当仪仗过去后,十六名身着山文甲的千总军官,护着一辆沉重的纛车走了过来。车中的纛旗足有两丈多高,室蓝底色、绯红流苏,在烈日下猎猎飘扬,上书九个斗大的黄字:“钦命东南军务总督张!”
  便有识字的高声念出来,这下大家都明白了,没有任何人指挥,自发的朝着那面大旗大礼参拜。
  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身着二品大红官服的张总督,面色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红润。他放眼前望,战旗蔽日;环顾左右,金戈辉煌。此时此刻,千乘万骑都跟在他的身后,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