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926章

主宰江山-第926章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连连指挥下达命令的同时,郑国鸿内心里也把三营的营官骂了个狗血喷头。

一个满编的野战团有五个野战营,激战一昼夜,打退了俄军前前后后四次进攻,除了作为预备队的一营和五营外,其余三个主战营损失全都在两成以上。最严重的三营现在就已经伤亡了二百人。

这时,隆隆的炮声又一次在王锡朋耳边响起。炮弹的落点还在两军阵地的中间儿,这是为了封锁住了俄军后续部队增援的通道!而且第五营的增援也上来了。

所以这场白刃拼杀依旧以俄国人的主动后撤而告终。

俄国人应该没有想到自己会一口气冲上国防军阵地,他们的后续部队在动作上慢了一拍。当然,郑国鸿也没有想到三营那么容易的就被俄国人冲上了阵地。

要说疲惫,二营、四营哪个不疲惫?他们都没出漏子,就三营掉了链子,这是三营的耻辱。

带队的俄军少校非常可惜的带领着残兵退出了战斗。多年的战场直觉告诉他,自己当面的中国人出现了突发变故,这才给了他可乘之机,不然的话他不会那么简单的就冲进中国的战壕的。但甭管怎么说吧,这一波攻势是已经到头了,是时候带着自己的手下撤退了。

和中国人打仗,不能想着一波冲锋就大获全胜的事情——在冲进他们战壕的情况下。中国人不是奥斯曼人!

不过,这一次冲锋能够顺利杀进对方的堑壕和中国人展开肉搏,对少校来说绝对是个惊喜。

“快。快隐蔽,进防炮洞!”

王锡朋看到俄军撤退,丝毫没有要追击的意思,而是大声下达命令要部队隐蔽。准备迎接俄军下一轮的炮击!这就是现在的阵地战,冲锋和炮击轮番上演,除了炮弹不是高爆弹外,也没有重机枪,跟原时空一战时的战斗已经没什么不同了。

两边都是在不断地用炮弹、子弹和刺刀消耗双边的血肉!谁的血先流干,谁就会输掉战斗。

“轰轰轰……”

俄军炮群又一次开火了,伴随着的还有漫天乱窜的火箭!现在俄国人的炮群已经不是一开始的五六十门了,而是足足上百门。第二批俄军汇聚到了图林斯克。

天空中闷声响亮,真就像是在雷池一样。

王锡朋这个时候却在经历着人生命运的一次升华,他被郑国鸿任命为三营一队的代理队官了。

三营为什么被俄军冲上了阵地?

那是因为三营的副营官全都挂了,营参谋也负了重伤。而他们的正营官在第三次俄军进攻的时候被子弹击中,正躺在医院里生死不知。

激战当中,两个主要的指挥官突然死伤,而且时间间隔的那么短,三营不发生混乱就怪了。而之前的伤亡让三营倒下了足足三百人,就自身兵力来说是伤亡过半了。几个队官也少有健全的,王锡朋这个之前表现很突出的在校生就在这关键时刻被郑国鸿火线提拔了。

望着被一颗颗六角炮弹淹没的国防军阵地,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眼前的一幕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两边实力悬殊太大了。

俄军已经汇聚了两个步兵师加两个炮团和一个骑兵团。人数达到了两万人,有着强大的炮兵群助阵,根本不是眼前的这么点中国军队可以抵挡得住的。甚至可以说,对面的中国人上次逃过了一截,就已经是他们的幸运了。

天知道拉耶夫斯基在看到俄军部队冲上了中国阵地之后,内心是多么的高兴。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在开战的第二天就拿下图林斯克,全歼这里的中国士兵。而他更高兴的是,中国人的战斗力与巴格拉季昂描述的有些不同,这当然不是巴格拉季昂撒谎了,而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了。这大大坚定了拉耶夫斯基对赢得战争的自信。

不过之后中国人的表现证明,他们的战斗意志依旧是不可撼动的。兵力占优的俄军突入了中国阵地,却没能一举将守卫那里的中国士兵给击垮,而是最终被中国人赶了出来。

拉耶夫斯基知道这里头有55师师长涅沃洛夫斯基的错,他的预备队跟前线进攻部队脱节了,等到涅沃洛夫斯基调整过来的时候,中国人的火箭和火箭弹已经彻底封锁了通道。

“阁下,58师的维克多·契尔柯夫少将请示,是否由该师组织接下来的进攻。他认为我军应该继续进攻,但55师的伤亡太大了……”

“告诉契尔柯夫,不要停歇,不要间歇,进攻,进攻,始终保持进攻!”

拉耶夫斯基似乎没有看到涅沃洛夫斯基那一脸复杂的表情。在之前的战斗中,55师已经拼尽了全力,四次进攻死伤的士兵超过了2000人,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而对面的中国军队也在55师的猛攻当中耗费了大量的精气神,现在把新到的58师排上去,看似公允公正,可何尝不是抢夺了55师的功劳啊。

“父亲,您的命令一定会让契尔柯夫少将感到高兴的。58师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亚历山大已经十七岁了,这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看着脸色表情复杂的涅沃洛夫斯基,有点犹豫的说:“但是55师……”

涅沃洛夫斯基可是他父亲的老部下啊。

当初在博罗季诺战场上,激烈的战斗中,拉耶夫斯基几乎是时刻都在同涅沃洛夫斯基的27师待在一起,一起坚守着那两大一小三个要塞,抵挡着拿破仑的进攻。

自己父亲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合情理了。

“涅沃洛夫斯基会理解的。”拉耶夫斯基说的很轻描淡写,现在这个时候,一切以大局为重。私人小团体的利益要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让步。

开战的第三天下午,郑国鸿团完全退出了图林斯克阵地,三千人的部队只剩下了一千一二百人左右。这其中还有二三百人是无法自己移动的重伤员。

那情形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王锡朋的右耳朵被手榴弹爆炸的弹片削掉了一半,万幸陈汉军队并不讲究什么官老爷体面。郑国鸿也挨了手榴弹炸,大腿上被割掉了半斤肉,脑袋更是跟血葫芦似的。

郑国鸿团的副团正也战死了,五个营官死了一对,伤了一对,五个副营官死了一个,重伤了仨,团里的教导、教习也走了七七八八,而下面的队排级下层军官更是伤亡众多。

国防军里的基层军官的伤亡比例始终是强过士兵的。

就连团参谋长也被刺刀咬了一口,这还是因为他只在最后时刻才拎起了步枪,其他时候都是在协调部队。而班长以及军士长,伤亡率超过70%,此次撤下后,郑国鸿团俨然是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俄军因为这场攻守战,动用了两个师的兵力,外加两个炮兵团。

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

第55师的兵力有七八千人之众,但根本不顶用,一个夜晚就都趴窝打不动了。要不是拉耶夫斯基立刻换上了58师,还不见得这么快就能拿下图林斯克呢。

俄军死伤超过五千,其中阵亡者不下三千人。

这样的战果让两边对自己的对手的战斗力都有了一个清楚的体会。阿斯特拉罕的陈威对此是比较满意的。他虽然不知道俄军到底付出了多么大的伤亡,但俄军毕竟占据了那么多的炮火优势,郑国鸿团能支撑到第三天,已经很难得了。

这也说明俄军援军的战斗力比之先前的队伍,有着很大的下降。

而且郑国鸿团死伤那么大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部队最基本的框架组织,郑国鸿也是很不错的。

阿斯特拉罕还没看到,大半个师已经没了,这让刚刚赶到的君士坦丁大公肉疼不已。虽然俄军的进展速度很快。夺取图林斯克只用了三天时间。这证明俄军援军这支以新兵为主体的队伍还是有战斗力的。

“郑国鸿团是废了,但老毛子就能好过吗?他们是不惜伤亡的轮番进攻,那至少一比二的敌我伤亡,这买卖有什么不能做的?图林斯克的用处又不是放老毛子的血。”那是为了‘察看’俄军的战斗力。事实证明,俄军的战斗力的确比之先前下降了不少,但他们的表现还能算英勇。

当伏尔加河面上已经上起了薄冰,时间临近农历九月的时候,在距离新阿斯特拉罕三十里地的一片平原地带,中俄两方的大军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一场对决。

汤姆·詹姆斯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前线,大不列颠不仅需要清楚的掌握到中俄战争的胜负,还需要时刻观察两军战斗力的变化。

俄罗斯的援军是一支新军,而中国人的军队则历经苦战,中国有一个老话叫:久战兵疲……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不同于‘中国’的中国

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顶。陈鸣望着西方的天际,神识有些恍惚。

这个时候陈鼎应该已经抵到前线了吧?

自己这个太子虽然略微的接触过军队,但独自上前线‘坐镇’这还是第一次。

甚至陈鸣都知道,如果可以,陈鼎是不愿意去西北的。他现在很谨慎的,能不接触军队,绝不接触军队。陈鼎可不知道自己老子已经准备让位给他了。

他现在只是戴上了太子的帽子,而中国历史上的废太子不要太多哦。

陈鼎也不是狂妄的人,他怎么可能会忘乎所以呢。

只是先前国内的局面不适合陈鼎再待下去了,恶人,陈鸣来做就行。而说真的,要不是俄罗斯已经元气大伤,没啥子挑战性了,陈鸣现在真的很想亲自去往前线一趟。

自从坐上皇位,陈鸣就没怎么牵扯进战争里去。当年他可也是威震华夏的一员名将。

要是战争模式不发生改变,依旧是反清时候的样子,历史再怎么说也要给陈鸣的头上扣一个军事家的头衔。可现在的战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当年的陈家军、复汉军拥有今日国防军这样强大的战斗力,只需要一个旅,陈鸣就能横扫所有敢来野战的清军。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陈鸣他没有死。如果陈鸣死了,那么他还可以算是上个时代的名将,但他没有死,更没有如卡尔大公那样流传下来什么具体的军事着作,用意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那么他身上的名将光环就已然要消弱到极致了。

大气候因素,陈汉立国以来一直都在贬斥着满清,从政治制度到军事制度,从官员素质到军事素质,把后者说的不堪一击。而事实上,陈鸣能从当年一个县里的豪强,在满清国势兴旺的情况下,掀翻八旗,这本身就是一个证明满清军事实力烂到家了的最好证据。

那么这是否也在同样证明——陈鸣的‘名将光环’只是在虐菜的时候虐出来的呢?就像后世nba里的数据大刷子,要么在垃圾时间里刷,要么在弱队身上刷,实质能力跟个人数据严重的不相符。

陈鸣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难堪。

他也想把名声重新刷回去,他的‘望气术’在战场上可是很好用的。不仅能知己,更能知彼。把对手的士气、斗志尽收眼底,而且无视白天黑夜,这在现如今的阵地硬怼战中极其有利。

可陈鸣想归想,他很难真正的去把这个想法实践了。因为他是皇帝!

而但凡一个强大无匹的帝国,那就从没有皇帝亲自领兵作战的。

别拿西方的那些国家说是,所谓的亚历山大帝国、拿破仑帝国,都是因人而起,因人而灭。而这样的帝国又怎么能称为真正的帝国呢?

至于奥斯曼人苏丹带兵亲征的传统,那远远地就能让人闻到一股子游牧民族的气味。

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么多能打仗的皇帝,真正建立起了基业之后,又有几人御驾亲征了?

李世民能打仗吧?也只最后的时刻才征讨高句丽,而且再没有如拿破仑、亚历山大那样亲自上阵指挥作战。

陈鸣的现况挺像历史上的汉武帝的。汉军几次出击匈奴,那都是汉武帝在一手主导。亦或者说他很像后世的红朝太祖,手并不摸枪,可有数百万大军却在为实现他的战略布局而努力拼搏。

所以,陈鸣‘名将’的头衔是越来越黯淡了,就像没人会说汉武帝是一个名将、军事家一样。

人到老了,那就会无可避免的考虑起身后事。

陈鸣不指望长生不死,人走到他现在的地步,那要求的就是一个身后名。可他又不可能为了一个身后名而亲自到西北去。

等到他退位了,陈鸣会去一趟西北的,不仅是西北,东北、蒙古、南洋、南明州、美洲,甚至是欧洲、印度,陈鸣要来一趟环球旅行。但那是他退位之后!

现在,陈鸣最多来到大报恩寺的琉璃塔上,去遥望西方的天际。万里之外的伏尔加河上,两边几十万大军正在辛苦鏖战,胜负也就这几天了。

只要俄国人的援军突破不了新阿斯特拉罕外围的国防军防线,俄国人就只有战败这一条路走。

时间已经进入冬季了,站在琉璃塔顶的陈鸣都穿起了绒衣,而这个时候的伏尔加河,那必然依旧是滴水结冰的季节了。

……

岭南,广州城外。

绿色的田野,笔直的铁道,旋转的风车磨坊伫立在乡村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