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54章

主宰江山-第754章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这些二代们成长起来,那就会发展出无尽的人脉关系。如今,这就好比一张在缓慢编织、发展的大网。

陈鸣正一点点将广州彻底的把握在手中。

陈鸣也在给自己的子孙后辈铺路。他当然希望把手下的九州商会发展的越发越大,也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城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就像那新加坡,超过七成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依靠九州商会下属的产业生活。新加坡市政府五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九州商会的商业运作有关。大片值得开发的土地都落入了九州商会下属某一公司的手中。将来新加坡兴盛发展后,哪能给九州商会带来多少的利益啊?

当然,九州商会大把大把资金的注入,也加速了新加坡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新建成的城市来,任何一笔资金的注入那都是一记营养针,如今新加坡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不管是港区,还是市区,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现代城市的味道了。

陈瞻是近年来第一个来到广州的皇室中人,而且封号‘揭阳’,这可是广东的城市,让广州人更多出了一股亲近感。

当宝船挂着彩旗出现在广州黄埔码头的时候,珠江口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唿的水手旅客。包括外国的商船,都鸣响了礼炮向中国的亲王殿下致敬。所以在陈瞻和王妃并排站在前甲板上的时候,他就感觉着自己的肾上腺在不停地提升。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唿,给让人有感觉了。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华人华商。以及侨居暹罗、金边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不少的欧洲人。

特别是英国人,表现的非常热烈。因为这位中国的亲王殿下的最终目的地是剑桥,剑桥郡的剑桥大学。据说在选择剑桥还是牛津这两所英国仅有的大学的问题上,亲王殿下很直接的选择了剑桥,而嫌弃牛津大学那丑陋的名字。

【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初,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陈汉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提高,这种变化和提高催动了这些华侨华人在那些国家当中,行为做派的飞快改变。

虽然陈汉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陈汉帝国是个无可抗拒的庞然大物。

如果他们的国民和当地的华人华侨发生了冲突,当地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拳头就是最大的道理!

就比如在暹罗,华人在当地有‘皇族’之称。本来这个称唿是影射的郑信身上的华人血统,但现在曼谷的华人在暹罗,那真真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特殊权力阶层。

只不过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彻底扭转的,外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纯正的华式建筑越来越多了。连带起的,把不少土着人的建筑物都带动了。

很多去过暹罗、金边的欧洲人都很惊奇。在他们的眼中,暹罗、金边,还有东边的日本,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或许不能说是殖民地,但中国人在当地享受的却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地位。

欧洲人自己在经营殖民地的时候,欧裔移民和当地土着的身份差异,那是巨大的不可跨越的。

可是中国人这里不一样。

一些海港新兴城市里,华人的地位和财富都不需要去说了,他们甚至能占据着城市七八成的商业份额,绝对是当地商业繁荣的主导力量。

但是华人与土着之间却并没有那种相看两厌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敌对情绪。

后者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留下的地盘中,还不时的能够察觉到,可是中国人自己打的地盘里,却很难感觉到民族间的对立和尖锐矛盾。

华人的性格使得他们不会一朝得势就两眼朝天,对待土着哪怕是表面化的,也多是温和有礼,至少不会向白种人那样摆明的歧视。

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有‘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传统理念,出门在外的华人都是要有一定觉悟的。

在过去,他们会把自己往土着或者是统治阶级的‘外相‘上靠,比如把自己的窝改得富有当地特色,这是一种保护和更好的融合。或许他们心底里还有着自傲,发自骨子里看不起土着,但不远千里的下南洋的华人全都是赤贫阶级,贫穷已经消磨了他们太多的骄傲。

能置下一分产业,能生存下去,对于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自己的房子、窝搞得那么具有中国特色有什么用吗?那样只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土着,你是个外来者而已。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逐渐的孤立、冷漠,最后……

在当初的时代背景下,华人的力量是转变不了南洋的社会情况的,那么他们就只能取主动地适应这种社会情况。但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人的影响力已经传入了每个土着的心底,华人的力量已经可改变整个南洋的社会情况。

于是,在暹罗,在日本,在金边,在万象,在这些国家里,那些高层贵族都还学习着华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事实变成是当地的统治力量主动的向华人来靠拢,华人华侨的脑子进水了,才会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传统。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汉化。

回到欧洲的传教士,还有各国商人说起过这个情况:华人和土着的关系的确是比较友好的,他们之间的矛盾远远没有欧洲殖民地土着和白种人之间永远尖锐对立的态势。华人之所以富有,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政权的统治者,而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就很多的平民百姓而言,两者之间的机会是差不多平等的。

甚至在暹罗等国,一些头脑灵活的土着贵族、老板,都会聘请华人来‘参股’,说是股东,实际上就是一个白手套。反过来他们还能借助中国面孔和华人华侨的身份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

……

“朱世海,你的社评,朕是常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

朱世海是当初被顺丰给搞到的一个大律师,当年被发配去了朝鲜当司法公员。在‘服役期’过去后,朱世海再次辞去了公职,杀回南京。

他的律师资格被注销了,再去考律师,顺丰才不会让他如意呢。朱世海就转投到了报社,他的名气在中国的法学界还是有点份量的。并且当初的那遭事儿,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朱世海从《金陵要闻》起家,到如今不仅是《法报》的特约记者,还是律法大学的客座教授,时不时的能在《中原日报》上发表文章。

“看来你不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或者是让你当大法官,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陈鸣召见朱世海是他突发奇想,脑子里突然爆出来的一个点子——他想组织一批学者到欧洲做交流访问。

不涉及工程机械,只涉及教育、经济、哲学、文学、法律、音乐。

要说如今的陈汉给陈鸣印象最深刻的法学专家是谁?那非朱世海莫属。因为最高法院这几年修订的法律草案中,朱世海是提出补充条文数量最多的一个人。

陈鸣这次召见他是要给他颁发奖章的,这是陈皇帝对他的表彰。

至于陈鸣之前说的‘常看他的文章’,那只是一举客套话。

但皇帝老子口中说出的一举客套话,那也非同一般啊。

正在朱世海感慨的时候,陈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朱世海啊,不如你就跟着朕的九皇子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学法律的,要开阔眼界,不能只看着咱们中国,也去欧洲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欧洲的法律法规。西洋文明也存在了几千年,律法一样源远流长,你回去尽快收拾着装,朕会派人把你送去广州的。”

“皇上要在下陪着九皇子一块儿出洋?”朱世海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真让他意想不到,但不可否认,这是个好机会。

“是的,不止是你,教育、经济、哲学、文学、音乐这些个方面,都要派人跟着朕的九皇子出洋!”

“大家也要去看看洋人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么。不能光听外交部和商人说的。”

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践踏的俄国颜面

陈鸣临时起意,可对欧交流代表团的组建速度却相当的快捷,即便这个代表团涉及到了教育、经济、哲学、文学、法律、音乐等多个种类,入选的成员也多是名头响亮的角色。

但这件事儿在中国民间却波澜不兴。

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不是原时空的清末民国,或是改开之后。一个对外交流代表团,丝毫引不起老百姓们的注意力。

民间的注意力更多还是集中到揭阳王‘西游’这档子事儿上,而官场上的注意力则关注到了李氏集团和柳氏集团间的轻微碰撞,祥州的金矿多的有些让人震惊。如今矿产局和内阁已经公开对外招商引资了。

李氏和柳氏在这方面上有了一点轻微碰撞。

再一个就关注到了即将结束的中奥俄三边会谈,要知道,有小道消息传播,陈皇帝来年就要成为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女婿了。

这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有一个年纪才十六岁的公主,赛利姆此行的一达目的就是敲定两边的婚事。

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君臣根本就没有目光看向陈鸣的那些儿子,年纪才四十出头的陈鸣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未来二十年内,整个世界还是这位中国皇帝的猎场。

所以,奥斯曼君臣考虑的只是陈鸣,而不是陈鸣膝下的那些岁数跟他女儿相近的儿子。

而至于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小女儿后半生的幸福,在帝国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说不定这个时候,那位天方公主正在准备嫁妆呢。

奥斯曼人虽然不知道陈汉近期的对外政策调整,但他们对陈汉的示好是红果果不加掩饰的,而且对陈汉在北非一带寻找落脚地的打算也一百个支持。无形中就已经迎合了陈汉!

现在陈汉在天方世界的发展很是有利,阿拉伯半岛上已经有了落脚点,现在亚丁湾的南岸也有了落脚点,可能在陈鸣的有生之年,南非的金矿就能挖进陈汉的国库里了。

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的协议也很艰难的达成了。

俄国人承认格鲁吉亚是奥斯曼的势力范围,但是他们坚决不彻底退出克里米亚半岛。一次次的商谈之后,两边达成了一个停战协定——俄奥两国在克里米亚享受同等的待遇。

而中俄之间的停战协议也很容易达成,以现在两军的实际控制线为准绳,各自后退一百里,这一百公里的距离就是两边间的非军事武装区。只允许少量边防军队巡逻徘徊!

而作为被中国吞吃了那么多土地的代价,中国要将手中的俄罗斯平民和战俘在今后五年时间里,陆续放回,同时圣彼得堡不会对南京有战争赔偿。

但是针对里海西海岸线上的西海,俄罗斯坚决要求中国撤出。

……

承天十八年的前几个月对俄罗斯人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年份。

在西线战场上,俄罗斯与瑞典彻底达成了停火协定,并且俄罗斯还没有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古斯塔夫三世个人的愿望太强烈了。

而且更让俄国人高兴地是,古斯塔夫三世刚刚签署了与俄罗斯的正式停战协议书不到两个月,他就在一场假面舞会上被瑞典贵族给刺杀了。

这一消息是让人震惊的。

历史上的古斯塔夫三世是死于伤口感染,刺客朝他后背打的那一枪,并没有真正的杀死他。可是眼下这个时候,这场留下了国王鲜血的假面舞会开启的时间虽然比原时空上要晚了三个月,可古斯塔夫三世却死的干净利落。他被一枪击中了脑袋,当场就毙命了,而不是因枪伤感染,而最终黯然死去。

俄罗斯去掉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古斯塔夫三世为人强势,又富有政治手腕,要是他能一直在瑞典国王的宝座上坐下去,瑞典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一个头疼的敌人。

同时呢,在南部主战场,俄罗斯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在奥地利人的配合下终于拿下了奥恰科夫。

短短两个月内,俄奥两国海军在奥恰科夫海域开启了三次激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奥斯曼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熬两舰队海上遭遇,五月份双方舰队进行菲多尼西岛海战。俄军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从而使卷土重来的奥斯曼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此战击毁奥斯曼战舰7艘,剩余土舰尽数撤回了黑海西部沿海。

至此,奥恰科夫要塞再无幸免的可能。

俄奥【奥地利】联军对奥恰科夫采取了一个月的高强度骚扰,然后再一个大风唿啸的黑夜里,兵分六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联军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