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20章

主宰江山-第720章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中国人开始借着法国人的渠道进入印度了,印度人也就更欢快了,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交易了。而且除了东北方各地的土着王公以外,汇聚在金德讷格尔的还有来自不丹、廓尔喀、锡金等国的商人贵族代表。

这些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小国们,并不是完全不能同中国产生贸易交流,实是因为穿过了整个藏地,再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历经了千辛万苦将商品送到他们国度的中国商人,价格要的实在太高。而金德讷格尔的中国货价格可就相应的低得多了。

大海上的线路运输比之藏地高原方便的太多了。

他们过去都云集于加尔各答,现在则一波波的来到了金德讷格尔。

威廉·埃德蒙再次登上了法国人的土地,他是一名种植园主,虽然他的种植园里种的不是棉花这种走俏货,而是黄麻。但黄麻也不难出手啊,尤其是前几年的战争时期,在西方世界黄麻一度比棉花更抢手。

当然,这种现象说的只是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

在中国市场上,棉花的地位要远高过黄麻。尤其在缅甸也开始大规模种植黄麻之后。

埃德蒙从来就没奢望着把自家的黄麻运到中国去出手,可是现在中国人来到了他的家门口,要是再抱着原来的路子,不跟中国人打交道,那就太死板了。

第一次来金德讷格尔,埃德蒙就是抱着开拓商路的打算来的,然后来了后的他就再也忘不掉金德讷格尔了。

这地方的中国货并不比加尔各答的要少,而且便宜。

那斧头、锤子、铁钉、镰刀铲子和铁料,都是种植园需要的东西,金德讷格尔的中国货比之加尔各答的同类产品要便宜出两成。

另外瓷器、茶叶、生丝等等,价格也比加尔各答要便宜的更多。

埃德蒙满载而归,然后很快的他就带着英镑过来了。

埃德蒙是来大扫货,在他住下的旅店大堂,埃德蒙跟之前签订了协议书的中国商人碰头了。然后他就得到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坏的消息是,金德讷格尔商品的价格上涨了,些许中国特产至少跟加尔各答的中国货物保持了一致。当然,铁器方面这里还是要便宜不少的,但在茶叶、丝绸和瓷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是一场妥协。伦敦一致不认同我国和法兰西签署的协约,反对我国进入印度大陆。我们需要一个彼此的退让和妥协。”

“这可真是一个坏消息。”埃德蒙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就差了半个月不到。自己带着五百磅再次来到金德讷格尔的时候,就已经是两个天地了。

当然,他之前签订的协议是可以都按照原先的价格的,毕竟已经付过现金了。

“但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华元与英镑的汇率彻底被确定了下来。一英镑可以兑换四十五块华元,手续费只需要1%。”中国人三天前在金德讷格尔开了一家银行点。

这个汇率可让很多英国人都有利可图了。

在加尔各答英国人自己开办的银行中,英镑与华元的实际兑换率都不会超过43,手续费也不是单单的一个百分点,整个算下来,价格往往是落到42。5了。

所以别听民间的传闻胡扯,很多人都说一英镑应该兑换五十华元,但嘴巴说的话永远不能当真。

而现在金德讷格尔中国人的银行点出现了,1:45的汇率完胜加尔各答的英国银行。所以,这一消息被埃德蒙得知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还是英国的银行可真黑啊。

45的汇率扣掉1%的手续费,那也有44。5呢。但英国银行给的是42。5,这还不能确定,他们的利润该有多大啊。

“该死的东印度公司。”埃德蒙都想起了当初的货币兑换了,用欧洲的白银去套现日本的黄金,然后购买中国的货物。

“这真是个好消息。”埃德蒙高兴地说道。

他手头付了之前协议书的后续费用后还能剩下300磅,三百英镑也就是能兑换13350华元,而要是用加尔各答的银行汇率来兑换,那连12600华元都不能保证。

这里的中国货比之加尔各答唯一的不同就是要用华元结算,英镑在花销之前必须兑换成华元。

750华元似乎价值并不高,十五个英镑左右么,或许埃德蒙请人大吃一顿就花出去了,举办一场小型的酒会也差不多要这个家【这个时代的英镑真的超顶用】,但自己花用了和白白的被人占去便宜,这感觉可是天地之差的。

加尔各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这里他们代表着英国政府。存在感比‘老巢’所在地英国牛逼的多了。

“一英镑兑换四十五华元!手续费一个百分点。”约翰·迪尔嘴里吐出的这个数字让加尔各大银行的董事汉普顿有些眼晕,这不怪他失态态,实在是这个价格比加尔各答银行的兑换率高的太多。

“扣除掉一切费用,实际到手的是44。5,而我们只给出了425。甚至在那几个月的高峰期中连42。5的价位都保持不住,要落到42/42。3。”

“汉普顿先生,中国人的银行点可以开出发票。在金德讷格尔,发票可以当做钱来使用。谁要是拿着那发票,他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预定的中国外贸银行的营业点里取出相应的金额。兑换金可以选择交给金德讷格尔的银行点,也可以交给外贸银行的营业点。发票上都有标注。”约翰·迪尔觉得很无奈。加尔各答银行在中国的外贸银行中可没那么多的储币,就连东印度公司的户头上余款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华元。

中国人可以用的法子,加尔各答银行则根本不行。

而且加尔各答银行的信誉值也远远不能同中国的外贸银行媲美。后者在欧洲的名头都异常响亮。

中国人的这一招注定要重创加尔各答银行。

要知道,英镑在中国的外贸银行进行兑换,兑换率最初是50,但现在已经落到了43附近,一直在1:42到1:43。5之间徘徊。这要看金银币的成色和磨损程度来定论,中国人是不收纸币的,而英镑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黄金,早在本世纪初,英镑就已经同黄金相挂钩了。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一个事实——兑换时间长,手续多,有的时候两边还会拉扯辩论补休,另外还要缴纳手续费,总而言之并不比加尔各答银行优惠多少。而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外贸银行常年的货币兑换率,英镑【等价值黄金】的汇率始终保持在43。5这一档次的——手续费扣除前,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所以在加尔各答的银行进行华元的兑换,很是有利可图,这些年里都已经成为了外贸银行的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

可现在,加尔各答银行的一条财路就断了。

中英之间现下的年贸易额是多少啊?

茶叶、瓷器、丝绸、棉花、药品、器械、木材等等,除了一部分是以货易货,实打实的现金交易可是有一二百万英镑的啊。

如果用中国传统的白银来计算双边的贸易量,那中英的双边年贸易额是早就超过一千万两银子了。

而就算有一百万英镑需要在加尔各答银行进行华元兑换,只英国人的英镑兑换那至少就是一百万华元的利益。加尔各答银行生意的对象可不仅仅是英国人。而这所能引带起的金融影响力,对于东印度公司和加尔各答银行的助益,都不是一二百万华元所能表示出来的。

这对整个东印度公司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对于加尔各答银行的单个影响更是十分严重。

“自从中国开始进入印度市场,我们的利益就不断受到触动,现在还只是加尔各答银行。”中国人做出了退让,作为他们进入印度的代价,他们也不想跟东印度公司把关系搞僵。而汉普顿是严厉反对的,甚至于他都主张把金德讷格尔给拿下了。法国人其他几块地都在印度南部,英国人伸手够不着,但金德讷格尔就在他们的嘴边上,那还不是伸手就可以摁死啊。

可惜他只是加尔各答银行的董事,在整个东印度公司的委员会中份量很小,他虽然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战友,但还是没能阻挡中英印度协议的达成。

“但将来必然是整个东印度公司。”汉普顿相信自己的判断,中国人是贪婪的,他们在印度站稳脚跟以后,必然会对英国张开血盆大口。就像他们在美洲干的那样!

这遏制中国的唯一希望就在俄国人身上。

体型庞大的俄国人早就被英国注意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搞出来的非武装中立同盟就像一记耳光扇在了伦敦的脸上。但眼下之情况来看,要想遏制中国人,还真必须依靠俄罗斯。

只不过俄罗斯的第一目标始终是奥斯曼土耳其,是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而不是西伯利亚。

俄土战争已经进行一年多了,中俄第二次战争也进行了一年多了,俄国人已经开始在发行第二波国债了。整个欧洲似乎在涌动着一股别样的情绪,‘黄祸’这两个字被普鲁士的威廉二世国王叫喊了出来。在这股别样的情绪支持下,俄罗斯人的处境明明不好,对瑞典和奥斯曼帝国还有优势,可是东方战线上却败得一塌煳涂,按道理俄国人的国债会在欧洲的金融市场上遭受冷遇,价值会大大的下跌。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普鲁士、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等国的一直支持下,俄罗斯的国债买的还相当的好。

是的,大家都没有看错,英国也是其中的一员。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俄罗斯能否在东线战场上雄起一把。那鲁缅采夫说起来也是名响欧洲的陆战名将,怎么就不能再抖一把当年在莱茵河的威风呢。

加尔各答的报纸只是偶尔报道关于中俄战争的消息,距离太遥远了。汉普顿根本不知道具体的变化,虽然英国商人和从喜马拉雅来的贵族代表口中,总会流传着一些无法确实的小道消息。

第八百三十三章 朕就死在这里!!!

东西伯利亚,雅库茨克。

象征着我大青果的黄龙旗依旧在雅库茨克的上空飘扬着,时间已经进入六月了,西伯利亚短暂的夏季就要结束,在被围了两三个月后,俄清联军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雅库茨克。

这里依旧是俄国人和残清的地盘。

只是雅库茨克的二三十门年代不一的火炮是彻底的玩完了。

国防军拉到哪儿的大炮也不多,准确的说还不到四十门,但是他们有一双‘千里眼’,而且个个都是性能优越的新炮,不比雅库茨克的火炮,二三十门火炮,看着比起敌人的数量也不算少,可大炮的铸造年代却能横跨百多年。

从北冰洋吹过来寒风让雅库茨克的气温显得有点冷,就像内陆的八月末九月初的深秋时节。

北风常卷起彻地连天的土尘,裹成了一条黄龙在破烂不堪的城堡当中横冲直撞,发出沙沙的唿啸声。

当雅库茨克的城防火炮被外头的同行一点点摧毁之后,陈汉的火炮就有了新的目标——雅库茨克。

连天的轰炸让雅库茨克的木质房屋几乎被摧毁殆尽。

之前有说过的,雅库茨克的房子都建在木柱上,离地一米高。所以这儿百分之九十的房子都是木质的西伯利亚式木屋,就是墙壁顶棚都特别厚实的那种。

而现在,几乎全部的雅库茨克百姓都露天居住。如此夏天的时候还能凑合,可到了寒冬来临的时候,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烦啊。

天色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一层层的从北方的天际堆积上来,天空就像被人泼了一盆又一盆乌黑色的水,整个感觉压抑极了。

或者在这座被三四万国防军包围了两个多月的最后堡垒中的守卫着们看来,看什么都感觉着压抑。

雅库茨克城内有三万多军民,其中残兵败将不到一万人,剩下两万多是逃难逃到这里的俄罗斯人和残清旗人。而至于其他的俄罗斯人和八旗子弟们,但凡被国防军搜罗到,那就全进了劳改营了。

这个都已经成为了‘罪犯’集中地的名词,编制迅速的扩充,并且再一次进入了国人的眼中。

要知道当年反清战争中被判刑的劳改们,在眼下这个年头里,已经大部分都刑满释放了。

普通的旗丁服役才十年,早结束了。还在押的八旗,只有当年世职佐领以上者,或外放为官五品以上者,这些人都要服役二十年。

可是这世界上的任何利益集团,都是‘宝塔’状,越到上头人越少。

八旗里头当官的人家虽多,但对比广大的旗丁来说,他们还是属于少数派。所以,承天都十五年了,劳改队里的八旗真的没多少了,绿营更是早光光了。

但是现在这一批残清子弟,那个个都要被判个二十年吧。

亚历山德罗裹着一件呢绒大衣走进永珹所在的地堡,由于不断有炮弹被打进城里,雅库茨克城仅存内的建筑物又多是当做仓库来用,能够住人的房子已经没有几幢了,而且没人觉得放心。俄清联军就在雅库茨克城中修起了地堡,作为彼此的容身之地,避难之所。

“陛下,机会来了!一场大范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