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08章

主宰江山-第708章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一‘意图’早已经被隐隐的透漏给了三帐哈萨克,但从来没有说的这么清楚过。而且在这一‘意图’被传到一个个哈萨克贵族耳朵中的时候,一同被传入的还有这一‘意图’的宗旨。

陈皇帝是希望在自家国境和天方世界、以及欧洲人的一神教之间隔开一道‘隔离墙’。

也就是说,如果三帐哈萨克有意愿独立一国的话,那么他们全民信仰天方教这一现象就是不合适的。

这一信息被传入三帐哈萨克之后,其内部并没有发生太过激烈的冲突。对于这些高层的贵族来说,改变一下自己的信仰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就哈萨克那一环境,很难说他们就对天方教真的有多么坚定的信仰。

要知道哈萨克人是有自己的原始信仰的,就跟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一样,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天、地、日、月、星宿、水火都成为崇拜的对象。马、牛、羊、驼等牲畜都有其主宰的神。青草是象征生命之神。河边的树是神木。人若死后,灵魂不灭,所以祖先崇拜在哈萨克族也有很大影响。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由神灵支配,善神给人们带来幸福,恶神给人们带来灾难。

天方教是在明晚期时候才被哈萨克人全民族接受的,那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在之前的碰撞、冲突之中,战斗力赶不上天方教的原始信仰,也改变了一些形式,采用了伊斯兰教的一些形式,在牧区至今仍有保留。哈萨克族当中,信仰天方的同时也信奉“巴克斯”、“巴力格尔”、“杜压纳”、“察依克”等等。实际上,这些神类似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萨满”。“萨满”是神的化身和代理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牧区跳神、占卜和念咒,从而为病人驱鬼,为猎手祈福,求风调雨顺,保人畜平安等等。

而正因为一直有这么个传统,哈萨克的上层贵族似乎对传过去的一些消息并不怎么太在意。

以阿比里斯汗为例,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在陈鸣的设计图中,添加上三帐哈萨克的位置也是很简单的。甚至于他都不要求三帐哈萨克多么快捷的去转变信仰。因为他认知中的中亚,从来不是一个哈萨克草原。

在三帐哈萨克主动选择臣服的眼下,陈鸣就觉得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就都没必要存在了。

但这一过程需要三帐哈萨克自己去‘干’。陈汉顶多是派出军队配合作战,才不会去替他们干活呢。

而且看看这三个汗国的现况,瓦西汗国政治一派混乱,汗王加普纯粹是乌兹别克首领手中的傀儡。

布哈拉汗国刚刚完成了改朝换代,马桑·沙·穆拉德才把阿斯特拉罕王朝的末代汗王兼自己的老丈人阿布·加兹一脚踢下台。

其国力倒是进入了一个复兴阶段。可是陈鸣会把布哈拉汗国放在眼里吗?

最后是最令陈鸣反感的浩罕汗国,这个国家在四十多年前才建立,伪清镇压薪疆的时候,浩罕大肆收留了一些从薪疆地区逃亡的瓦拉贵族,以及之前统治塔里木盆地的和卓。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浩罕在向阿富汗的阿卜达里王朝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求援未果,以确保其与新疆地区的通商权为条件,臣服于清廷,成为了伪清的藩属国。

直到其实力发展到鼎盛时期,才开始翻脸不认人,积极插手薪疆,进而引起了道光年间的张格尔之乱。至于后来的阿古柏,那就是这一思想发展至一个巅峰的代表了。

而眼下这个时代里,陈汉的‘奇峰突出’让浩罕国没有成为伪清的属国,相反他们还肆无忌惮的雇佣原准噶尔军队中的残余——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族),作为雇佣兵充实军事力量。开启自己的费尔干纳盆地的统一之路。

陈鸣一直对之视而不见。浩罕国倒是主动遣使到过南京,打算以臣服为条件换取他们垄断薪疆地区对外贸易的权益。这当然不会被陈鸣接受。

然后两边官方就不再相往来了。

浩罕商人可以到南疆喀什等地进行贸易,但是没任何的优惠。

大玉兹在逐渐恢复了实力之后,主动打压浩罕,进而是中玉兹。要不是小玉兹远在里海,跟浩罕完全不搭边,怕是艾楚瓦克也会掺和进来一脚。那根本就不用陈汉出手,浩罕现在就有些焦头烂额了。

马丁真的好奇死了。

对比实力有限的俄罗斯【生死大敌奥斯曼还没彻底倒下】,强大的中国对于哈萨克不是更有威胁吗?他们还在改变着哈萨克人的信仰,怎么中国人就在哈萨克内部混得这么开这么棒呢?

就他收集来的诸多情报显示,中国人在哈萨克人内部有的影响力简直是呈几何式增长。哈萨克人对比中国的感官明显比俄罗斯好很多,很多被派到哈萨克人部落里的中国人都收到了哈萨克人热情的欢迎。

这可真的奇葩了,马丁他真的不懂了。

第八百二十一章 向着胜利迈进

这个世界上让人搞不懂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就马丁那点可怜的信息来源,很多事情在他的眼中都是那般的稀奇古怪,事实的真像内幕上永远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疑雾。

然而事实又摆在眼前,三帐哈萨克对于中国的支持力度大的令人难以想象。他们的表现不像是中国的附庸势力,而是已经纳入了中国,称为中国的一员。

“中国人肯定许诺的有好处,你看。”杜尔马兹翻过桌面上的报纸,指着一个消息对马丁说:“不仅仅是哈萨克人卖力气,蒙古人也十分的卖力气。”

“现在又有两万蒙古骑兵抵到了唐努乌梁海。他们应该会对叶尼塞河流域到贝加尔湖的西部地区展开扫荡。中国政府连给他们正规的番号都没有,听说每个人除了能得到100块华元的奖励外,马匹、衣服和粮食、武器都需要他们自配。”

这种待遇都已经近乎于当年俄罗斯对土尔扈特部骑兵的频频征调了,把那100华元换成士兵的粮食和马匹的草料。但当初的土尔扈特部对于征调是怨声载道,这些事儿在报纸上都已经有刊登;而现在的蒙古人对于‘参军’却怀抱着无比积极的热情。

杜尔马兹当然没有去过唐努乌梁海,但他在伊犁见到过成队成队唿啸而过的蒙古骑兵。这些蒙古人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但中国内地传出来的消息却有在说,蒙古大草原、清海地区都正在被撤旗设县。

杜尔马兹就坚定地认为,陈皇帝肯定对蒙古人有所许诺,不然蒙古人还如此的为陈皇帝卖命,他们就真的全是神经病了。同理可推,哈萨克人也这般得到了许诺。

“放松些我的朋友。我们只是新闻记者,不是事事追求真实的历史学家。我们的工作是写出一篇篇足以引人瞩目的新闻稿。”杜尔马兹也好,马丁也好,真的没必要把什么事儿都弄的清清楚楚。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在战后去找中国人。

在这么个美妙的下午,晒着灿烂的太阳,不品味着咖啡,好好地享受阳光,反而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写画画,英国人真的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虽然杜尔马兹并不满意伊犁,很不情愿的来到伊犁,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伊利这的太阳比上海好多了,也比他的老家瑞典好多了。

……

而就在一位瑞典记者端着咖啡在愉快的享受阳光的时候,陈鸣带着禁卫军,还有上万汇聚起来的蒙古骑兵,向着巴尔喀什湖快速前进。

他当然是骑着马的。

从中原来到大西北,陈鸣觉得自己大腿内侧的脂肪又瘦下去了。而带领着成千上万的兵马,队伍里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骑着马,或者是乘坐着重型马车,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挥手云雨,万马千军任由驰骋的感觉真心是大股的步兵行进所媲美不了的爽感。

上辈子时候的中国男人,就陈鸣这个年龄段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军人梦,带领着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遐想在他们还是幼儿的时候生根发芽。因为他们小的时候,战争电影、电视剧太多太多了,这个梦想到了成年或许会被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绝对不会彻底遗忘。虽然真的因为那个军人梦而去当兵的人注定是少数,‘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画面与21世纪现代战争的场景也大大的违和,但儿时的纯真的梦想就是梦想。

陈鸣现在的心情就十分的愉快。

他都想抵到巴尔喀什湖后继续向西,一路杀过乌拉尔河去。

带领着大群大群的骑兵,在敌人的国土上横扫千里,那感觉真的很赞。

不过这注定是陈鸣的奢望了,他是不可能真的亲自带兵杀进乌拉尔的。因为这场战争并不是只有大西北这一处战场,还有东北那一块呢。

他在身处西北的同时,目光也在时刻关注着东北的战局进展。

西北这儿,他们有土尔扈特这颗埋得很深很深的棋子。但黑龙江以北呢?八旗残兵的重要人物里可没有陈汉的棋子,那里的一切全都靠死拼硬打。俄清联军的策略很明确,就是防御,依靠着纵横相交的那几条绵延千里的山脉——雅布洛诺夫山【西南东北走向】,斯塔诺夫山脉【东西走向,外兴安岭】,朱格朱尔山脉【又是西南东北走向】,三座山脉正好组成了一个严密的天然掩护体,俄清联军只需要待在三座山脉相接的山谷地带,或是一个大的豁口处,严防死守,就能给陈汉的进攻部队造成很大很大的麻烦。

现在俄清联军已经放弃了赤塔,也放弃了尼布楚,主力部队和农庄人口全部撤到了大山的后面。他们的人数是远比西北来的少,却并不意味着就比西北要好打。

新哈巴罗夫斯克的捷报到现在还没送到陈鸣手中的,那里头的俄清联军总共也才三千人,而要塞外头的国防军一万三千人的进攻部队已经损失了小三千了。

邓云看着夜色里火光明亮的新哈巴罗夫斯克,眼睛里闪着恨之入骨的神光。

他已经在这座要塞外耽搁好几个月了,手中的将士损失的人数都要比得上整个要塞里的守军了。如今是终于将要塞里的火箭弹给耗得差不多了。

俄国人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倒不是不能做出来火药,硫磺矿这玩意在勘察加还是有的,而且他们还能出高价从日本走私硫磺,但是要大规模的获取就相当的有难度了。况且火药原材料中还有一项硝石呢。

东西伯利亚的俄国人从中国购买火药,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儿就缺乏大批量制造火药的原材料。

那么新哈巴罗夫斯克作为俄军重点驻守的一座城市,当他们的火箭弹没有了后续生产和来源后,只依靠库存来与国防军对轰,这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被消耗的所剩无几。

深夜里,南方的天空似乎突然间的一震,地平线上一阵闪光,轰鸣的爆炸声和炮声第一时间里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中。

“注意隐蔽!”

一个俄军大尉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人却依旧呆在坑道里,连往防炮洞那儿看一眼都没有。实在是这个战场上的防炮洞是很不顶用的,还很危险。

很多时候火箭弹对着阵地的连续倾泄,爆炸并没把人炸死几个,但却把防炮洞给震塌了。里头的人没给炸弹炸死,但会被土给活埋了,伤亡不减反增。

所以,不仅大尉不愿意进防炮洞,很多俄军士兵也不愿意进防炮洞,他们就自顾自的抱着脑袋往坑道里一蹲。

这还是中国那面传出来的方法。对付火箭弹,不能整个人趴在地上,那是求死得快,死者的外表看不出任何伤来,鼻孔、眼睛、耳朵里却都能熘下黑血。所以在火箭弹爆炸的时候,必须要缩减身体与地表的接触面积,防止共振——共振,别问老毛子的士兵什么是共振。他们也不需要知道地面传递冲击波的能力比空气更强大,他们只需知道防御火箭弹最方便的姿态就是抱头往坑道底儿一蹲就行了。

数秒钟后,他们就听见了那从空中传来的‘嗖嗖’声,然后,大地猛地抖动起来,空气被强大的力量撕裂了,裹挟着灼热的气浪从大尉阵地的左侧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中国人的火力压制又开始了。

自从要塞里的火箭弹逐渐枯竭之后,中国人发射火箭弹的阵地就越来越近,要塞里的伤亡也就越来越大。这几天里,中国人的炮兵阵地都前移了,炮口直接对着要塞城门,连进出要塞都变得困难了。

城内城外的沟通时间从之前的整天畅通,变成了现在白天不通,晚上要小心。

兵力输送,弹药、口粮、饮用水的输送,要塞内外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这些都从原来的白天挪到了夜晚。

且新哈巴罗夫斯克不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城】,也不是巴尔瑙尔,它的外头没有矿大的护城河的,因为周边斯塔诺夫山脉的南麓仅有的几条河流与这个要塞都不搭边,要塞旁边确确实实是有一条小溪流,是要塞的水源之一,但这条小溪流不仅很小很小,还是季节性的。现在已经被中国人给掐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