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逐鹿之中原 >

第47章

逐鹿之中原-第47章

小说: 逐鹿之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顾相虽说如今还是重柄在握,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顾府圣眷不济,如今陛下已着手托孤事宜,而顾相之子却坚定站在了六皇子一脉,这不得不让朝野感叹。而在这时候,原本隐藏在湖面下的狄松溪却突然跳出来,这不得不让人心中千回百转,暗想顾相这一手棋后会藏着多少后手。

    面色略显苍白的顾仙佛掀开车帘,在眼眸中暗含屈辱的李柔然搀扶下慢慢走下马车,伸手扶住狄松溪双手,苦笑道:“狄叔叔,你这是何苦?”

    狄松溪当然知道顾仙佛此言何意,却只是简单一笑没有作答,挽了挽补服袖子,亲自搀着顾仙佛往合阳城内走去,身后跟着的合阳城大小官吏有面露冷笑者,有踌躇不前者,也有想往前搭讪混个脸熟却搓着手不敢付诸行动者。

    狄松溪扶着顾仙佛,一步一步挪入合阳城,就如同十年前幼小的顾仙佛扶着被顾淮秘密委以重任的狄松溪一步一步挪出长安城一样。

    十年前是出城,十年后是入城。

    一出一入,仿佛一饮一啄。

    皆有定数。


第五十六章 合阳城



    进得合阳城,狄松溪知道顾仙佛身体不适,所以并未带着他参加李庆远特意为其准备的接风宴,草草在众人面前讲了几句话后便带着顾仙佛来到自己府邸,剩下的官吏自然知道轻重,也是纷纷笑着告辞,但是在转过一个弯以后,各家的轿子都不自觉的加快了几分速度。

    今晚的合阳城,不知会飞出几只信鸽驰走几匹骏马。

    狄松溪府邸坐落于合阳城桃坞街上,地段算不上繁华富贵,风水上来看也不是什么聚财宝地,但是胜在静谧雅静,周围又有李庆远调来的私兵守卫,一般人接近不了宅子十丈之内,所以狄松溪直接就把顾仙佛带到了自己府邸。

    在堂屋吃过一顿便饭,顾仙佛便差李柔然与轩辕青牧带着春芽去休息,这一路上接连不断的赶路也是把这孩子累坏了,春芽强打精神朝顾仙佛做了一个微微的腼腆笑容后才跟着李柔然下去。

    顾仙佛收回目光,在长随搀扶下跟随狄松溪去往书房,在书房落座下人奉上两杯清茶以后,顾仙佛才长长出一口气,精神彻底放松下来。

    狄松溪关切问道:“怎么弄成这个狼狈模样?可需要我去请郎中过来?合阳城别的不好说,堪比御医的郎中还是有一打的。”

    顾仙佛勉强一笑,道:“没什么,几日前经过云门山,见了一出神仙打架,落了点好处,自己也就成这破烂模样了,不妨事的,再过五六日等着气数都散尽以后阿暝就没事了,只是这五六日麻烦狄叔叔了。”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狄叔叔对武艺之事本就一道不通,能帮上你点小忙高兴得很,你这句话可就把叔叔当外人了啊。”狄松溪抿了一口清茶,苦笑道,“我十年不见恩师,也不知现在恩师什么模样,只是从长安传来的消息看来,恩师处境不是很好啊。”

    顾仙佛点头,神色略有黯淡:“狄叔叔所言不假,这些日子长安城风云诡谲,阿暝虽天生愚笨,却也能察觉出长安城里近日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我父在长安城里扎根扎了十七年,我却不知道这一番风雨是否能撼动我顾家门庭。”

    放下茶杯,狄松溪正色道:“恩师的为人和手腕,一般的百姓看不清,庙堂里的官吏能看清的也不多,这些看清中的少数人中,真正懂得恩师的人少之又少,十余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与恩师对月而饮,恩师曾言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恩师这些年名声不好,一部分是从愚昧**的言官那里流传出来的风言风语,也有一部分是恩师自污名声所导致,不过总而言之,恩师为人高山景行,所图所谋非我等目光短浅之辈可以参透,乾国没了谁都可以,只是没了恩师,别的不敢说,至少要乱上一阵子。”

    顾仙佛轻叹一声,伸出右手轻轻揉捏着太阳穴,柔声问道:“狄叔叔在太平郡一待便待了十年,期间并未露出任何马脚纰漏,也深得赵家信赖,前些日子我听传言皇上甚至有意向赐婚于狄叔叔,如此下去,再过十年,不,五年,御书房里一定有狄叔叔一席之地,而狄叔叔今日的所作所为,虽然阿暝能理解狄叔叔现在站出来对于父亲在长安中的处境有重大帮助,但这乾国,毕竟姓赵,狄叔叔此举,实属不智,实属不智啊!”

    这番话顾仙佛说得唉声叹气,狄松溪却抚须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他从而立之年就开始蓄须明志,如今胡须早已可以做到垂于水桶之中而达底的境界,因此也在合阳城得了一个美髯公的雅号。

    狄松溪捶打着自己的大腿,不轻不重地说道:“你狄叔叔岂是那稀罕御书房那一张椅子的人?阿暝啊,别人不了解你狄叔叔,难道你也不了解了?十年不见,你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但是你今日所言所行,却让狄叔叔有些失望,旁人不懂我所谋所求也就罢了,难道阿暝那你也不懂了?恩师所言知我者谓我心忧,阿暝你不仅不谓我心忧,却还谓我何求,你当真是十余年前缠着我听乡间老卒闲谈的阿暝?你当真是在恩师与我彻夜长谈之时捧着酒壶站在桌旁一夜的药师?”

    站起身,狄松溪边走边继续说道:“呵呵,十余年前,我狄松溪本是一白衣卿相,空有从龙心,却无报国门,若不是恩师提携,我此生也就在乡间讲学了此残生,哪能做得上一郡太守的位子?阿暝啊,你狄叔叔虽说不是什么大仁大义之辈,可也不是得鱼忘筌之人,若我真一心谋富贵,何必十年来一直不肯与邓党一脉亲近?何必一直拒绝赵家的提携乃至示好?退一步讲,就算我怕恩师日后记恨于我,那我杜门却扫洁身自好总是可以的吧?阿暝,今天你狄叔叔跟你交个底,虽说十余年不见,但是你面前的这个人,仍然还是那个肯花所有铜钱给你买糖糕的落魄书生狄松溪,而不是位高权重的狄太守!”

    狄松溪一番话说得完全称不上慷慨激昂,也没有什么大义凛然的意思,语调平淡,不悲不喜,但是顾仙佛却从中听出了狄松溪的愤懑与无奈。

    这份愤懑与无奈不是对于庙堂,也不是对于赵家。

    而是对于自己。

    长长吸了一口气,顾仙佛起身,笑道:“狄叔叔,我好不容易来趟合阳城,不带我逛逛?我在长安可是常常听父亲念叨,这乾国女子,除了江南道以外,就属太平郡的女子生得最是标致细嫩,豆蔻少女脸颊都能掐出水来。”

    狄松溪微微一怔,瞬间想明白其中曲折后,他哈哈大笑起来,携着顾仙佛袍袖,乐道:“好,阿暝,今天顾叔叔就带你好好逛逛这合阳城,让你好好体验体验这合阳女子的妙处。”

    望着顾仙佛牵着春芽的小手慢慢走在自己前面,狄松溪抚须而笑。

    十年,自己老了,小阿暝也长大喽。


第五十七章 公门里面好修行



    杏花楼位于狄松溪府邸右手边三条街处,环境雅致,老酒醇厚,十五年的时间和口碑让杏花楼积攒了不少回头客。

    以狄松溪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真的带十余年不见的顾仙佛去烟花之地流连忘返。不说顾仙佛此时身体有恙,就算顾仙佛此时活蹦乱跳,一入太平郡便被太守邀去喝花酒,这事万一旦传出去,搁在平日里算是风流韵事,但是现在的话,那肯定对本就被架在火上烤的顾家不亚于一记狠拳。

    杏花楼二楼此时已经被狄松溪给包场,连伺候的小厮都被换成了自家下人,杏花楼老板自然知晓事情轻重,仅仅在狄松溪刚刚登楼的时候上前寒暄客气两句,送了两壶好酒以后便亲自去后厨传菜,在合阳城开酒楼,光有钱可不行,没眼力见儿,银子你烂在口袋里花不出去也是枉然。

    这场算是接风宴的宴席并没有太多人参与,本来狄松溪就只给寥寥数十人送去了口信,而因为上午“接驾”之事,选择来赴宴的并不多,满打满算凑了一桌,算上狄松溪这个主人也不过十二人,在偌大的二楼映照下显得空荡荡的。

    在这来赴宴的五个人里,顾仙佛也仅仅对太平郡都尉李庆远有些印象,顾仙佛看人远远不及父亲顾淮,只是凭借上午以及现在的粗略接触觉得这人应该不是胸中城府太深之人,更是在酒过三巡之时,略有醉意的李庆远直抒胸臆,说了一套自己关于治兵的见解以后,顾仙佛对此人了解程度又加深了三分。

    “”

    说完这一番话的李庆远似乎极为满意,端起店家特意给他准备的酒樽满饮一大口,得意洋洋地看着含笑点头的顾仙佛。

    天可怜见让他这个大老粗背下这段文字是多么不容易。

    顾仙佛听完后只是点点头,并不予置评,端起酒杯笑着劝酒。

    坐在下手的一青衫青年也端起酒杯,却轻轻冷哼一声,然后仰首把一杯花雕倒入腹中,神色平静,眉眼之间略带愤懑。

    顾仙佛放下酒杯玩味一笑,他知道此子,在来到杏花楼之前狄松溪向他介绍过今日宴请的这些人,这些老狐狸均都是身份显赫之辈,只有一名晚辈,姓董,名戍边,字天狼。董戍边今年二十有五,生得却极为老成,三角眼酒糟鼻,一眼看过去并不讨喜,董戍边目前是合阳城的一名淄衣捕头,虽说政绩不显,但此子并非寻常酒囊饭袋,否则也无法入狄太守法眼。

    董戍边生在太平郡有名的豪门望族,太平郡董家是真真正正的百年氏族,哪怕在乾国建立前那段烽火狼烟的日子里,董家也只是选择蛰伏策略,虽然各地诸侯明知太平郡董家这么多年的积攒一定丰厚得很,但是却并未有人敢真正打董家主意,在百年前,董家族长就效仿战乱中的西凉大族做法,拼了老命修建壁垒,经过数十年的整合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太平郡董家壁垒已经达到了覆压百二十里的恐怖程度,里面机关重重又有精兵良将日夜守护,说是铜墙铁壁也不为过。更让外人头疼的是,太平郡董家家大业大,几乎从不需要吸纳新鲜血液,壁垒内几乎人人姓董,口号也是“董家儿郎,死战不退”,此情此景,让任何一个想要打董家主意的人都得望而却步。

    起初,董家族长修建壁垒之时还得到了无数人的嘲笑与白眼,那时的大秦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你董家有田有钱,不去收租子做买卖,反倒把真金白银都投到了这壁垒之上,不是脑子缺根筋是什么?再说,兵书有云:凡偏居一隅者,不能持久,不进取,则坐亡。你董家这幅模样,除了坐亡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伴随着同乡伙伴的嘲笑,董家壁垒一天一天壮大,秦国国政也越发腐朽不堪,最终函谷关前一场巨变,太平郡内那些曾把董家当做笑谈的豪门大族在历史的尘埃中烟消云散,只有董家默默幸存了下来。而乾国天子走上争霸之路之时,董家族长一反常态,不顾族内反对声音,向弹尽粮绝的赵衡输送了一万两千石粮食和三万石草料。也正是这对当时的赵衡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的四万石粮草,使得乾**队打赢了极为重要的娘子关一战,全歼一位实力兵力皆在乾国之上的刘姓诸侯,乾国实力也是突飞猛进。

    自十七年前乾国建立以来,太平郡董家也算备受恩宠,而董家历代族长也算知进退守规矩之人,从来不持宠而骄,也不结党营私,一直默默经营着自己的百余里壁垒,虽说这确实让长安的赵衡放心了,但也造就了董家后人在太平郡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局面。

    董戍边的名号顾仙佛之前自然是没有听说过,但在入杏花楼之前,狄松溪曾郑重向顾仙佛介绍过此人,说此子虽不适合公门修行,野狐禅修了五六年也没到火候,但是治军谋略却极为高明,尤其擅长剑走偏锋,不按常理出牌,最后狄松溪甚至断言,若把这小子丢到沙场上滚一圈儿,十年后不输刘苍城老将军。

    有狄松溪珠玉在前,顾仙佛对董戍边的看法也没高到哪里去,关于狄松溪那一番吹捧,也当是前辈对晚辈的提携了。但是现在见董戍边一副怀才不遇的模样,顾仙佛心中好奇,便遥遥举起酒杯,笑道:“董捕头似乎对带兵治军之事有不同见解?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考则个?”

    本来董戍边见顾仙佛主动与他搭腔吓了一跳,但闻顾仙佛此言正中自己下怀,便站起身,先是向在座各位打了个揖,才郑重道:“李都尉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下官以为,带兵治军,万万不能以人情大于法理,古语云慈不掌兵正是此理,依都尉大人所言,此法确实可打造出一支可战之师,但却打造不出一支死战之师,以恩惠、情分来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