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镇国公主GL >

第95章

镇国公主GL-第95章

小说: 镇国公主GL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顿饭用得极是无趣,退出来时也极是无趣——父亲退回了寝殿,母亲吩咐几句好生学习的套语,李睿拿出朝堂奏对的格式回了几句官样话,我则向母亲和李睿恭敬辞别——一家四人,分别向四处走开,对如今数日才能有一次的团聚并无任何流连。
  不知为何,我竟有些伤感。
  自仙居殿出来后,缓步走了一圈,不知不觉便踱到了崔明德处,她如今在母亲处还算得宠,与独孤绍共同分得了一处幽静小院,去仙居殿和我的住处都不甚远。
  独孤绍和崔明德又不同。崔明德是入宫为女官,不经恩敕,不得出宫。独孤绍却是特召入宫,与百官一般,上午入宫当值,下午和晚上与她的两个副手每三日一轮地留守,因此今日并不在院中。
  我进去时,但见崔明德穿着一袭素白裙衫,一手持着书卷,一手挽着缆绳,两腿凌空,坐在院中秋千上轻轻摇晃,一阵风吹来,有落叶飘下,沾在她的衣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出神地看书。
  我走了过去:“崔二。”
  她微微抬头:“二娘。”从秋千上起身,将书放在一边,自有她的侍女端了茶来,竟是一碗茶叶泡的淡茶,茶色清透,碧如春水。
  我接过茶,小小呡了一口,只觉齿颊生香,笑向她道:“没想到你也喜欢这样喝茶。”
  崔明德道:“是听韦四说起,才这样泡的。倒比那些浊茶汤好喝些,这样淡茶,喝上几杯,也不至于夜里睡不着,于身体无碍。”自己品了一口,待我在院中坐下,自己也坐下去,道:“二娘早上派人来过,我已回了信,方才又去了一次,见二娘不在,所以先回来了,本来想着过一二刻就过去,没想到二娘自己过来了,倒省了我的脚力——二娘寻我,可有事么?”
  我笑道:“无事就不能寻你?”
  崔明德淡淡一笑道:“阿绍明日住在这里,二娘若想找人陪着骑射蹴鞠,明日再来罢。”
  我道:“不是为的玩耍,是有事想求你。”忽见她含了笑看我:“所以二娘还是有事。”
  我略觉尴尬,低声道:“一向没去上学,又忙着这样那样的事,竟不得闲与你说话,这几日忙过来了,倒是要多亲近亲近才好。说来我们当日那么些人,如今竟只你一个还留在宫里。”
  崔明德慢慢道:“不是还有韦四么?”
  我道:“她这样…与你自然不同。”
  崔明德浅笑起来:“当日万里挑一选出来做伴读的人,就算如今无品无级,与宫中下仆还是不同的,二娘不必替她不平。”
  今日真是人人都在和我打哑谜,好像她们什么都知道,独独瞒着我一个似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将茶杯放在一侧,正正向崔明德道:“二娘,你我相识也有两年了,平日里一道上学起居的交情,你也不必同我说这些虚话,我来寻你,是有事想要问你,此事于你并不甚难,你若愿意,我必然记得你这份情谊,日后力所能及之处,定有回报,你若不愿,我也不勉强你。”
  她平平看我一眼,道:“是什么事?”
  我道:“我过了正月,便要十五了。耶耶嬢嬢为我的婚事打算了这么些年,到如今要选谁,心里大致该有个想头了,可我一直不见他们让我和什么人单独想见,或是命我和谁家多相处,依你看,我…我可能会嫁给谁?”
  崔明德挑眉:“这样的事,二娘拿来问我,是不是…问错人了?”
  我摇头:“我不是说一定要你给我个回答,我只是…想知道一般尚公主,大约会是什么样的人家,有什么样的规矩?我嫁出去了,能独自开一府么?我在宫中的人手又会如何呢?若我想带她们出宫,要和殿中哪一处说?若不能,原本侍奉我的人,会到哪里去?我问了好些人,都说国朝十余年没有嫁公主,这里面的规矩并不知晓,连礼部那里都不知就里。你若不知道,也没关系,能否告诉我,像这样的事,我该和谁打听?”
  崔明德也将茶杯放在一侧,转头看我:“二娘想问的,是韦四罢?”
  我坦然道:“她与我相交一场,因着我才这样没名没分地入了宫,如今我要出嫁,自然要为她打算。”
  崔明德笑了笑:“二娘果然有情有义。不过依我看,这些打算未必有用。”
  我讶然看她,她倒也不隐瞒,微笑道:“我们当初入宫的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的世家女,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虽说是为二娘伴读,但是到底为的是什么,二娘想必也清楚。”
  我道:“可那已是两年前了。”
  崔明德道:“两年前选我们进来,为的是细细察看品行,到了去年,才知留与不留,将我们打发出去,陆陆续续的,到上个月,阿裴也嫁出去了,这些人里未嫁的只剩下韦四和我了。”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什么,想起昨日做的事情,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白:“可阿欢本是随她姊姊进来的,并不是…纯为了那个。”
  崔明德笑:“阿敏是阿裴的表妹,六儿是我的从妹,房十一是房七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只有王氏和韦氏的两个带的是异母妹妹,韦四的确是随她姐姐进来的,可却未必是二娘想的那样,她姊姊韦欣早负美名,是以家世虽寻常,却也选入宫中,偏在前年伤了脚,韦氏东眷房中年纪相当又可看的,如今只有韦四一个。何况她自小被养在崔夫人名下,去年陛下因她救了二娘,又敕旨封赏了崔氏,如今谁又能说她是妾生子呢。”
  我怔怔道:“可她年纪是不是大了些?当年选人时只在十三四岁以上的人里选,到今年那些人也该长成了,至不济,还有更小的…”
  崔明德摇头道:“若是从前,年纪小些自然也无所谓,可是现在…圣人一定宁可年纪大些,也不要那些年纪小的。”
  我尚不解,忙忙问:“何出此言?”
  她叹道:“这事…我不好说,等以后二娘为人父母,就知道了。”
  我看她不像故意打哑谜,倒像是真是什么忌讳,便也不多问,只是心里并不信她这些话,口内道:“二娘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想请二娘和我说说方才那些话,我…我尚有别的计较。”
  崔明德垂了眼道:“我于这些规矩亦不大明白,只知惯例当以帝甥尚公主,二娘不妨在诸位表兄中打探打探,看谁最年少英俊,家世最显赫罢。”
  我见她面色不悒,忙道:“我不是不信你…不,我…其实我是不大信你。我…我也不知道。但是阿欢…睿哥。”摇了摇头,笑道:“太匪夷所思。”
  崔明德道:“这当然也不是一定。毕竟据我所知,杜氏四十七娘,韦氏逍遥公房六十一娘,尚书左仆射郑公第四女,王婉之最幼妹十二娘,皆是端美婉约,世代令名,不过无论是谁,待二娘都不会差的,二娘大可放心。”
  我舒了眉头,笑道:“我就说嘛,别的家里难道就没人了,非要我阿欢一个么?”
  崔明德默不作声地看着我,我本是来向她求教,莫名地被她吓了一跳,这会儿才发觉自己失言,讪讪笑道:“二娘对各家情形了若指掌,真是佩服。”
  崔明德道:“都是亲戚,彼此间有些来往罢了。”
  我倒有些疑心起来,看她一眼,想想从前阿欢说过的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对她点头道:“如此,多谢二娘,我就先不打扰二娘了。”转身要走,崔明德忽然叫住了我:“二娘留步。”
  我回头看她,见她踟蹰片刻,走过来,低声向我道:“二娘,两个女儿家之间若是要好,有时便会生出那不切实际的懵懂心思,自以为不寻常,其实都是小儿家玩笑,作不得准的,二娘…当三思。”停了一停,才道:“我与二娘彼此相交一场,倘若二娘有什么心事,大可以来向我倾吐,我这里…一定守口如瓶。”
  (部分正文在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阿欢不在,我真是像见了鬼一样,婉儿那么奇怪倒也罢了,毕竟是我先针对她的,可崔明德的言行也着实太不寻常。我抬头看她,满心疑惑,又问不出口,只能道:“好——我先走了,改日再见。”登辇回了院中,一头就要去寻阿欢说今日之事,却是入内就听人报:“陛下吩咐,让韦四娘子回家养伤。婢妾们不敢怠慢陛下令旨,只好先派人用肩舆将韦娘子妥善送回,一应所用之药,并衣裳首饰,都已打点在此,尚未送回。另,冯公请公主的示下,是否要派一员内侍,每日早晚去韦府探问,好将韦四娘子的消息传与公主知道。”
  我全身发冷,不问韦欢,先探身催抬辇的道:“回去,去崔明德那里。”等她们慌慌张张回了辇,走不几步,又忙叫住:“等等,不要去了,先回寝殿。”
  倘若真如崔明德所料,当务之急不是阿欢与我之事,而是阿欢已非处子这件事。我决不能让任何人因为这件事而伤到她。毕竟她的家族、父亲、母亲、兄长都已不可倚仗,她所唯一可倚仗的人,便是我。


第156章 不想
  这一夜我都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想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许多问题是与如今的阿欢切身相关的,也有许多是与长远的阿欢相关的,还有一些与我和阿欢无关,纯是零零散散而又不切实际的怨恨。
  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最主要的问题。而这问题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一部分是她。以前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可那时候这问题并不曾分为两部分,一切都纯是“我们”,现在“我们”忽地一下就变了,变成了“我”和“她”,简直让我心如刀绞。
  可就算如此,我也只能一步一步地,慢慢提着笔,凭着记忆用拼音和英文的混合体将纷繁杂乱的问题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纸上,帮助自己厘清思绪——这是当年的应试教育给我留下的好习惯,穿越成公主,不需要从前那样的勤学苦读,已许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地坐着,如解题一般分析问题了。好在分析的技能竟还没全忘。
  写完所有的问题,用笔在纸上一点,圈出最先要回答的的,再从这些里面圈出更先要回答的,如此反复,最后只剩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阿欢?
  为什么是我阿欢?
  崔明德说的理由,我一个字都不信。那些理由用来说服父亲是够了,却根本不足以让母亲做出选择。而这次选太子妃,母亲的意见,绝对是最主要的。
  我反复地回想,想着白日里崔明德和我说的每一个字,想着阿欢的一切优势与劣势,以及母亲从前关于阿欢的每一次评价。
  最初的时候,母亲一定是没有看上阿欢的,不然她不会对我说出那样的话。李睿这个太子再是年少懦弱,未来的“太子妃”也一定是胜过一位公主的。母亲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倘若要立阿欢为妃,便不会那样明示暗示地教导我、引我与她选定的太子妃结仇。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决心要选她呢?
  阿欢不愿意向我提及家里的事,我也从不主动打探。是以韦玄贞和崔氏的封赏,我是过了好几个月才知道,那之前我还以为她家中困窘,常常明里暗里地想着补贴她。便是知道了这封赏,我也并没有当做一回大事,毕竟五品散官和一品公主之间,实在是…天差地别。
  可是仔细想想,五品实在是个很微妙的品级。
  常参官以五品为始,韦玄贞封的虽然是个散官,可是有了这样的品级,又是京兆韦氏的出身,难保就不被选上一任五品,具备了入朝常参的资格,他这样的年纪,做个五品,虽不算显达,却也绝不丢人。
  何况今日听母亲说起,韦玄贞已选了豫州长史。豫州乃是上州,长史为从五品上,已是不错的官缺,做得好的,两三年内,或转别驾,或转刺史,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倘若升得快的,一年内便做上刺史也是有可能的。韦玄贞守选数年,连一七品缺都谋不到,我实在不信这上州长史是他自己筹划来的——我忽然找到了母亲选阿欢的最大理由,她父亲与兄弟都是才能浅薄、官职低微,哪怕真嫁给了李睿,对他这太子也只有拖累,毫无裨益,就算日后做了皇后,都未必镇得住后宫中那些世家嫔妃,到头来兴衰荣辱,还是全在母亲一人手里,而她家里虽是这样衰败,说出去,却依旧是京兆韦氏之女,“母亲”还是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甚至还曾拒却过先太子的婚事。
  最妙的是,阿欢连与这些才能浅薄、官职低微的家人,都不甚合得来,纵然是李睿想依靠拔擢自己的岳家,阿欢恐怕都不愿意。
  自然,阿欢也不是一无是处。她的文采聪敏虽不及崔明德,在世家女中却也是中上,在宫中两年,除了些小小意外,并没出过什么大纰漏,替我管账、管人,也理得条理分明,若能多加历练,过个二三十年,也必是一位好贤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