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镇国公主GL >

第211章

镇国公主GL-第211章

小说: 镇国公主GL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怔了怔,大笑出声。
  作者有话要说:  太平:马屁技术哪家强,上官师傅最在行。要问为何她在行,忙了白天忙晚上。
  则天:…就你话多!
  太平,卒,死因:泄露最高国家机密。
  #论老婆和围观众的重要性对比##做一只话痨的风险系数比较##为何不要惹爸爸#


第346章 接风
  这时代应该是没有雾霾、臭氧层破坏、尾气排放之类的污染的; 可这天气变化之诡异; 却不亚于有着各种污染的时候; 前几日还是春寒料峭,冻得人离不了屋子; 今日却是阳光灼热,晒得人眼前发晕。官道两旁的树木忽地就冒出了绿色; 花花草草也各自绽开了; 田野里四处可见弯腰耕种的男女,小孩子们或执纸鸢,或骑竹马,在垄间嬉笑着追逐打闹。
  我流着汗坐在城外的小酒肆里,十分后悔出门时竟没严词拒绝阿欢、穿了内外三层衣衫。冯世良倒是亲自上阵; 殷勤地替我扇风,可那两把小小团扇除了累得摇扇的人满头大汗、显得忠勤可嘉之外; 实在是没什么实际用处,所以扇不一会,我便叫他们自寻了地方坐着; 不必在此献那没必要的殷勤。
  好在我也没等太久,片刻后便有数十骑士扬尘而来,虽没有我想象中的锦衣彩旗,却也算不上风尘仆仆——除了前后那位之外,骑士们个个不戴冠帽、打着赤膊、上身涂满鲜亮油彩、下身穿着胡服短装、配胡刀,打头那位上身倒是穿着衣裳,却是只一件男装半臂; 将两条胳膊都光秃秃地露在外面,她头上也无冠帽,只用长巾绑了一圈,将头发束起,下身穿着与男人们一般无二的短装,蹬着皮靴、配长刀,将至酒肆时将手指在嘴里一塞,吹出个呼哨,一众骑士便勒马停住,整齐下马,一半人自牵马在路边相候,一半人呼啦啦地就随那打头的向这边涌,人还未至,要酒要肉的声音已甚嚣尘上,被那打头的半臂骑士瞪了几眼,纷纷噤了声,却是一个吊儿郎当的瘦子出来向掌柜喊:“店家,来五十个烤饼,再一人来一碗米浆!”
  我笑着站起身,走出店门,叫那领头人:“独孤十六。”
  这厮分明早就看见了我,这会儿却装作才见到,眼一挑,将我与从人各一打量,对我抱拳:“李二?”
  那瘦子宋五百认出了我,眼珠滴溜溜地一转,大张两手将人赶开,独孤绍便大剌剌向我这桌坐下,见桌上有酒,也不客气,自取了倒一小杯,一口饮尽,向我道:“还要入宫面圣,就不多饮了。”
  我亦笑饮了一杯:“心意已到,一杯即可。”此刻离得近,发现这厮乍看虽比先差不多,其实却壮实了不少,露出来的两臂上已有了显著的肌肉线条,配着晒得棕黄的肤色和那张胡人血统的脸,看着竟有些像是前世里那些欧美模特,年岁渐增,又长久经边疆的风吹日晒,眼角嘴角都已有不少细纹,然而看着却一些不显老,反倒添出一股别样魅力——尤其笑起来眉眼弯弯时,那眼唇边的细纹也随之弯曲,原本八分的笑意,生生就添做了十分,再配上那一口白亮亮的钢牙,就又变成了十二分——连我见了,都不觉怦然心动,生出几分少女心来。
  独孤绍浑然未觉自己的吸引力,挤眉弄眼——这表情惹得随我出来的两个侍女倏然红了脸,一个嘤地一下就躲到了帘子后面,一个则未经吩咐地上了一大盘肉,又被冯世良嘘开——道:“怎么想起到这来见我了?在宫中不也是相见么?”
  我笑道:“你可是稀罕人,谁知阿娘一时兴起,会留你谈到几时?不如先来这见你一见,替你接接风,万一有人问起,我也好向她们卖弄卖弄——这可是独家头条。”
  独孤绍两眼发亮,直起身子,半自座上立起:“谁问了你?”
  我对她促狭地笑:“还能有谁——自然是…我阿嫂、阿姊、仙仙她们了。”
  她没好气地看我:“你明知道我问谁。”
  我一本正经地道:“这么些年未见,你不说,谁知你都与谁来往?”
  独孤绍翻了个白眼:“除了崔二,我还能与谁来往?”
  我装出恍然的模样:“你说崔尚宫呀,近来她忙着绘制堪舆图,没怎么与我见面——你要我回去替你问问她么?‘崔尚宫知不知道,独孤将军回来了,第一个问的就是你呢’。”
  这厮在军营里厮混数年,脸皮倒是越来越厚了,张口就道:“你这样说,怎么显得我的诚意?该说‘崔尚宫,独孤绍在外面心心念念,想的就是你呢’,不不不,你要和她说‘明德啊,独孤绍对你日思夜念、为了你消瘦不堪’。”
  我白了她一眼:“这话我说不出口,要说,你自己和她说罢。”
  独孤绍笑嘻嘻道:“我观你和那位在一起,比这厉害的话都说得出口,怎么替我转一句,倒害起羞来,好似你一些不懂似的,啧啧。”
  我被她说得没言语,只能横她:“你有本事,自己当面对她说,不要我做传话人,正好她这几日都在御前,你陛见之后,扯她到一旁,说一千句一万句都随便——你看她理不理你。”
  这厮捶桌大笑,一面笑,一面喊我“李二”,我看她实在没个正经,轻咳一声,道:“阿娘心许你为军学祭酒,不过宰相们那里还有些议论,多是怕你不通经书,粗鄙无文,也有怕你一个女娘,镇不住那帮兵汉的,觐见时说不得会提起此事,此外李昭德曾上疏要为你赐婚,我替你挡了,你自己应对时略上些心,不要着了谁的道儿。”
  独孤绍一听正事,立刻便肃容敛笑,认真听了,又问我:“你说崔二在参与堪舆图的事,那是什么?原本各地不就有图么?”
  我道:“我观而今这些堪舆图,有些地方有,有些没有,有些细致些,有些却粗糙得很,且也没有全国一体的,所以提议测绘全国地形,总成一图,连各地风物、山水、田亩、兵防等事皆备细描述,收在秘阁,以备咨议,你从前提的那个定时回报近况的事,也经商议,以后夏官会专设一司,主管天下堪舆、地形、风土、兵员特长,每年一登,是为‘军情司’。”
  收集情报倒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衙司还是头一回,如此各地军情风土便不再是武将家中世代相传的信息,而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分配的情报,朝中大员,哪怕未亲历职司,也可知各地情形,参知决策,且各地武官赴任,都可到军情司去领一份该地要略,既能提前了解任内情形、思考执政之道,又可免去属吏欺瞒。
  我提过那么多主意,母亲唯独对这两个最感兴趣,一听我说,马上就着人去做,崔明德因一向留心各地情形,被额外添在名单,韦清则因善于图画,被我偷偷摸摸地也塞了进去——不过这些就不必与独孤绍细说了。
  这厮倒是一听就明白了其中关键,笑道:“这图若成,军学里能不能也放一份?教学生们详加背诵,知天下山川形要。”
  我道:“到时再说——能见图之人都要细心择选,不能使之流落别处。”看她模样,忽地又想起一事:“你的官服呢?不能就这样进宫罢?”
  她向后努了努嘴:“就是怕回来还有人拿我的婚事说嘴,所以才特地穿成这样的,到了城里就换上。”
  我点点头,正事说完,便不逗留,与她同出了酒肆,各自上马,她向城中,我则向另外一道而行,行不数步,又闻身后马蹄之声,转头一看,这厮策马赶来,附在我身旁悄声道:“你说实话,崔二…可向你打听过我的事?”
  我好笑地看她,轻轻点了下头,她便露出极灿烂的笑,猛然策马,大呼小叫地带着人飞驰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347章 青梅(九)
  贺娄氏与李氏两个在外窃窃私语已经有一阵了; 两个人今日分明无事; 却非要借着问候的名义凑到御前; 拿腔拿调地转了一圈,一会训训小宫人; 一会挑剔下中谒者,到后来实在寻不出什么事干; 竟就这样闲聊起来。
  不单是她们两个; 今日宫里的人似乎都格外地闲,集仙殿当值人员不过百数,现下内外却少说也有二百人,上回这样的盛况还是李昭德拜相的时候,不知是谁传出来; 说他年轻俊美,风度非凡; 足可媲美从前的上官侍郎——可那一次人也没这样多。
  崔明德站在内殿靠门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自己的足尖,耳听着外面时不时传来的低语; 心头没来由地生出一股烦乱,立了一会,终于听见外面有通传的声音,情不自禁地抬起头,向外一瞥——却见长乐公主笑嘻嘻地走了过来,经过门前,立着向她道:“崔尚宫怎么还在这里?韦清他们找你找得急; 都派了四五拨人进来了。”
  崔明德满心不悦,不好说什么,只能抬头道:“是么?我一直在陛下这里,并未见谁来找。”
  说话间已见远处谒者引着一人来了,眼光不自主地便被吸引过去,又被李二这厮一推:“现下你见了——快去罢,快去快回。”
  崔明德抿了嘴,入内向武后禀报了一句,回身时恰见独孤绍进来——她正经穿着深绯的四品武官常服,戴平巾帻、腰系金带,大步入内,昂然向前。崔明德与她擦身而过,须臾便听见她中气十足的声音自背后传来:“臣独孤绍叩见陛下。”
  崔明德脚下一步不停,毫不迟疑地出去,绕过前殿,未至宫门,已被韦清派来的寺人截住,随去了台省,却是各地派谁人去的事上商议不定——如同华等紧要之州,及边陲要地,都早已是定好了的,偏是有几处不上不下、不冷不热的州县,路途既不近,油水又不充足,更非立功建业之地,因此竟是人人推脱,又不敢以这等事去惹李昭德,自己却又议不出个结果,眼见拉扯不清,韦清便忙地从中打了个圆场,约定请崔明德来断此事。
  崔明德虽是自上个月才领了堪舆的事,却是数年之前便已上了心,行走间已略猜出几个争议得多的地方,再将与事之人在心中过了一遍,已有了大致盘算,到了地方,果然见与她所想相去不远,只是众人都是刚领了差使不久,彼此尚不熟悉,崔明德又是女流,不好一来便显得太过刚强,因此先温言相劝,一一抚慰,其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厘断诸事之后,复又好言安抚,几来几往,将一堂中三五进士、六七老吏都说得心服口服,转头又与韦清交代了几句体己,方再转身向宫中而来——却已入了酉时,非是外臣逗留的时候了。
  崔明德面色不变,脚步却不自觉地迟缓了些,慢吞吞地回了集仙殿,果见内外清静,原本在这瞻望的宫人们都已作鸟兽散,步入内殿,又见御前诸人也都消失不见,想必圣驾已然回移,她自未正便已可替更了,倒也不忙去寻圣上在何处,只走到方才与独孤绍擦身而过之处,怔怔地立了片刻,回忆起那一眼中所见独孤绍的模样,两手轻颤,无声地流出泪来。
  独孤绍离都时她未曾落泪,大胜露布传来时未曾落泪,屯田改任、书信往来、群臣攻讦、宰相质疑时她都未曾落泪,她独自熬过了那么多日日夜夜,终于熬到了人平平安安、风风光光地回来,见了第一面,却不知怎地,突然眼酸鼻热,流起这无用的泪来了。
  崔明德苦笑着低头,抹去眼角泪水,再抬头时深吸了一口气,走出殿外,唤过一个宫人道:“长乐公主是留在宫中,还是回家了?”
  那小宫人却懵懵懂懂,一问而俱都不知,崔明德微蹙了眉,欲要再寻一人来问,却听有人在旁笑道:“长乐公主在亿岁殿陪陛下饮宴,崔尚宫要去寻她么?”
  这声音既熟悉又陌生,像是孩提时学过、到大了又忘了的诗文一般,猛然再闻,竟令崔明德周身一颤,蓦地抬头,两眼直直地望向声音来源之处,但见独孤绍斜戴了巾帻、松垮了金带,醉醺醺地站在春风中,面若桃花。
  独孤绍已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转头了。圣上又说了些什么话,像是在问她,又像是在问别人。
  她不好回答,也不好不答,就端着酒杯,笑嘻嘻地起身,向皇帝舞蹈祝寿。她虽离都许多年,不识得都中时兴些什么舞蹈,于宫中雅乐也大生疏了,却胜在连年苦练,身手更加灵敏,轻轻一动,便如翩翩飞燕,旋出了一个又一个圈。
  殿中爆发出热切的赞颂声,连陛下本人也大加赞叹,命人再以金樽赐酒,以酬壮烈,长乐公主亲执了酒盏来为她倒酒,庐陵王妃为她吹笛助兴,安定公主与武氏诸妃为她击节喝彩,可她的眼光却总是忍不住逡巡扫视,最终晃晃悠悠地落到崔明德身上去。
  不管殿中再怎样喧闹,只要看见那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便觉心头祥和,如独处苍穹之下、旷野之中,身周的一切都早已模糊,唯有那个人始终清晰如在近前。
  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