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世家庶女 >

第143章

世家庶女-第143章

小说: 世家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玉见了礼,杨二奶奶忙还了一礼,就朝秦氏福福身,望着她们婆媳笑道:“我们夫人一直盼着,天天儿说从前在一块儿的情分,总算把婶婶、少夫人盼来了。”
  又欠了欠身,自我介绍了一番,便道:“这里人来人往不方便,还请婶婶、少夫人先上马车吧。”
  明玉还来不及问王福,到底将下处安排好了没有,但这会子不早不晚,即便是小码头也不少行人,只得先上车,给香桃打了个眼色,叫她去问问王福。
  香桃很快就回来,也上了明玉、云妈妈、衍哥乘坐的这辆马车。香桃道:“已另安排了下处,不过是杨大爷帮着寻的,与杨家在一条街上,算是紧挨着。”
  只要不去杨家住就好,何况她们离开淮安时又听到那样的传闻,近一些万一有个什么事儿,杨家多少能帮帮她们。
  明玉放了心。
  船上的东西自有王福、几位管事打理,马车行驶了两盏茶的功夫才停下来。
  香桃扶着明玉下了马车,接住衍哥,云妈妈紧跟着也下来。便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妈妈上前福了福,王福来南京身边只两个小厮,这位妈妈定然也是杨家的下人了。
  马车是直接进了宅子,停在二门外的空地上,明玉望去,周围都是房舍,虽然不大,却十分干净整洁。那位妈妈又解释道:“这一代的空宅子不当好寻,我们夫人原说请楚夫人、楚少夫人去府上住,你们那位管事又说是您们要求找个住处,一时之间也寻不到更好的。这是两进的院子,前面临街,不过因不是正街,倒也安静。后面紧挨着唐家的后花园……”
  来的时候,明玉也不曾留意外头,只觉有段路特别热闹,马车行驶的也缓慢,后来外头渐渐安静一些,很快马车就停下来。想来这里应该是背街的地方,明玉客气道:“有劳了府上费心了。”
  秦氏等人也已下了马车,杨二奶奶正与秦氏一边朝里面走,一边说话:“……先歇歇脚,我们夫人晓得婶婶今儿就到了,特别吩咐预备了晚饭,还请婶婶赏脸。”
  到了里面,坐北朝南三间大屋,两边抱夏,少说也有十来间屋子。且屋子已打扫收拾过,挂上了窗帘子,正开着门窗通风换气。
  三间正屋就收拾的更精细些,一应家什物件都齐全,其他屋子略简陋,不过一张架子床、一张桌子、几张椅子,有些屋里有柜子,有些没有。不过,本来就没打算长住,这样就很好了。
  且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瞧着好像不久前这宅子还住着人。
  等到了屋里,杨二奶奶就立即吩咐身边的人去预备茶水、热水,与秦氏说了几句话,就过来寻明玉。
  明玉正抱着衍哥打量屋里的格局,下船时明玉带着纱沿帽,隐隐约约模样瞧得不清楚,只觉身段苗条。这会子已取了帽子,露出脸来。杨二奶奶一眼望去,只觉眼前一亮。光洁饱满的额头,肌肤胜雪透着红润,头上却无首饰妆点,只用了翠蓝色丝绦编了辫子盘起来。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虽略有倦意,却丝毫不影响其明艳。穿着秋水色齐膝妆花对襟褙子,露出月牙凤尾罗裙摆,怀里抱着个胖墩墩的孩子,却仍旧显得端庄秀丽。
  明玉察觉到杨二奶奶打量她,便笑着上前一步。杨二奶奶许是意识到自个儿失礼,讪讪笑道:“刚才没仔细瞧,楚少夫人生的真漂亮,难怪总听人说,淮安陈家的女儿个个如花似玉,我今儿见了才晓得传言不虚呢!”
  难道能传到南京来么?与南京比起来,淮安不过是一个小地方罢了。
  明玉客气道:“杨二奶奶说笑了,我倒觉得杨二奶奶才真正漂亮。”
  杨二奶奶不觉摸了摸自个儿的脸,笑容也多了起来,看着明玉怀里的孩子,道:“衍哥的眼睛很像妹妹,很漂亮呢。”
  不过一句赞美,称呼就变成了妹妹,明玉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怪异感觉,笑着道:“大伙都说孩子小,看不出长得像谁。”
  寒暄几句,明玉把衍哥交给云妈妈。杨二奶奶就说起宅子安排的事来,“别的屋子不大,我也晓得只有婶婶和妹妹来了,就只把这三间大屋仔细收拾出来。这后面有一颗大槐树,夏天遮阴,屋里也凉快,两边大屋都有套间,妹妹带着孩子,无论住那边都便宜。”
  秦氏已去屋里歇着去了,云妈妈把衍哥也抱去秦氏屋里,明玉随着杨二奶奶在三间屋里转了一圈,最后去了右边,卧房一应日常用具俱全。
  莲月进来禀报:“热水备好了。”
  杨二奶奶就道:“那妹妹就先梳洗,我去瞧瞧孩子。”
  明玉将杨二奶奶送到门外。
  这座宅子房屋格局很新颖,净房设在卧房后面,卧房前面是套间,净房又另开了一道门,可以直接通往后面的厨房。厨房也有杨家安排的人在忙碌,她们到了,周嬷嬷就带着落英、落翘去厨房,那些人很是热情,让她们歇着,只说不过烧水罢了。
  香桃将随行带的衣裳找出来,明玉洗了个澡,重新换了一身颜色略鲜艳的,毕竟是去杨家做客,不能失了礼数。
  香桃把首饰匣子取出来,服侍明玉梳了头,一边挑选佩戴的首饰,一边道:“这屋里窗帘子、被褥、毯子都是簇新的,奴婢摸了摸,都是好东西呢!早前听杨大爷那样说,杨家似是不怎么样了,竟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好东西来……王管事带来的银钱,怕是都花光了。”
  明玉千叮嘱万嘱托,就是不想做了冤大头,结果……今天一下船,她瞧见杨大爷,就料到会这样。
  但南京的宅子的确不容易找,王福来了之前来南京都是住客栈,后来找了杨老爷才去杨家住。王福是明白人,若是有法子,必然不会接受杨家的帮助。再想到大奶奶说的那些传闻,想开些,就当是消灾免灾吧。毕竟这里安静且也十分干净,再者城中的宅子本来就很难找。
  明玉道:“杨家本来就是做这方面的买卖,拿出再好的料子也不奇怪。”
  但,就今儿看见的杨家的下人,还有杨二奶奶,穿戴却是极平常的。而且,这些人看起来也不全都是杨家的下人。
  明玉朝香桃道:“今儿就罢了,明儿你去问问,哪些是临时找来的,咱们用不了这么多人,结了银钱打发了。不是找来的,我去给杨二奶奶说,就叫她们回去,只要把外面的门户看紧了就没事。”
  从直估到京都,再到淮安,然后到了南京,明玉虽没仔仔细细算过一回帐,大概花费了多少银钱,她心里还是有个数的。幸亏楚云飞、秦氏守住了积蓄,否则……
  但自从离开直估后,秦氏的心情就好起来,精气神儿脸色都好了,这些钱也算花的值了。
  明玉收拾好就去秦氏屋里,秦氏也已梳洗过换过衣裳,正抱着衍哥玩耍。杨二奶奶在一旁凑趣儿,说衍哥长得好,又乖巧,不哭不闹实在惹人喜欢。不管是不是真心夸赞,别人说自己的孙子好,作为奶奶哪有不高兴的。
  明玉本来还担心,秦氏到了南京,故地重游会令她想起从前而陷入悲痛,结果恰好相反,秦氏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外出游历的旅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南京,与秦氏而言,好的记忆多过哪些不好的记忆吧。她能这样坦然,明玉才真正松了口气。
  说了一会子话,外头有人进来禀报:“夫人打发轿子来接了。”
  恰好,王福他们也把给杨家预备的礼品搬来了。
  杨二奶奶就起身请秦氏、明玉和跟来的人都过去。
  周嬷嬷道:“这里还要收拾收拾,奴婢就不去了。”
  落英、菊香也要留下。
  杨二奶奶略想了想,道:“这样也成,这里离了人到底不放心,好在不算远,一会子我吩咐人送一桌席面过来。”
  周嬷嬷忙推辞:“奴婢瞧着厨房已备了食材,随便做些吃了就完了,实在不必这样麻烦。再者,我们坐了船,也吃不下多少东西。”
  周嬷嬷执意,杨二奶奶也不勉强,热情地请秦氏、明玉过去。
  虽然安排了轿子来接,实则上了轿子也没走多久,等下了轿子,已到了杨家内宅。明玉抱着衍哥下来时,秦氏、杨二奶奶已先一步下来了。只见杨二奶奶朝一位约莫四十七八的妇人走去,恭恭敬敬施了礼,道:“儿媳将楚夫人、楚少夫人接来了。”
  秦氏却站着远远地看着那位夫人,不用想也晓得那位便是杨夫人了。杨夫人年纪比秦氏大,体态丰腴,穿着苍青色福字对襟褙子,石青色素缎襦裙,简朴中透着几分精明严厉,也定定地望着秦氏,仿佛没听到杨二奶奶说话。
  杨二奶奶又说了一遍,杨夫人忙用娟子拭了拭眼角,笑着几步走到秦氏跟前,握住秦氏的手,喜极而泣道:“可算是见着妹子了!”
  秦氏亦红了眼眶儿,笑着连连点头,“姐姐一向可好?”
  杨夫人连说了几个“好”字,“……细算起来,咱们快二十年没见面了,总觉得你还是从前的模样,今儿见了竟不敢认。”
  二十年有多久?明玉才十七岁,二十年足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夫人与秦氏叙起旧来,才说了几句,杨二奶奶就笑道:“娘快请婶婶屋里坐吧,这会子外头地气热。”
  杨夫人恍然大悟,携了秦氏的手朝抄手回廊上走,又一边和秦氏道:“这位是我二儿媳妇……”
  也才想起明玉来,忙顿住步子,扭头就瞧见模样俏丽的年轻媳妇,秦氏就介绍道:“这是云哥媳妇。”
  刚才她们两人说话,旁人插不上嘴,这会子说到自己。明玉忙得体地施了礼,杨夫人虚扶一把,就顺势携了明玉的手,一手牵一个,笑道:“咱们进了屋慢慢说。”
  绕过回廊便是杨夫人的正屋,立在门口的一位穿戴与杨二奶奶大体一致,年纪略大的杨大奶奶就迎了上来。进了屋,杨夫人才松开明玉的手,请秦氏去榻上落座。
  杨二奶奶亲自搬了一张椅子让明玉坐在秦氏的右下角,杨大奶奶亲自倒了茶送到秦氏手里,少不得又彼此做了一番介绍。因杨二奶奶与明玉已说过话,似是亲切些,因此杨二奶奶就和明玉说起话来,杨大奶奶在杨夫人、秦氏跟前伺候。
  等说了一会儿话,就有婆子进来禀报:“四位小少爷、两位姑娘下学了!”
  杨夫人立即叫带进来:“有客来了,叫他们先来见客,一会子再去见老爷。”
  幸亏预备了见面礼,等六个年纪大小不一的哥儿姐儿进来,秦氏和明玉都给了见面礼。杨夫人、杨大奶奶、杨二奶奶也给了衍哥见面礼,只是明玉没想到杨家孩子小辈的这么多,四位小少爷自是孙子辈的,两位姑娘,其中一位也是孙女,只是年纪小,模样没长开。另一位大概十四五岁,模样清丽脱俗,穿着打扮素雅别致,明玉就把手腕上的镯子褪下来作为见面礼送给了她。
  杨二奶奶笑着道:“这位是我们五妹妹。”
  杨五姑娘低眉顺眼,嗓音婉转地道了谢。
  “三叔一家恰好不在南京,这一次怕是见不着了。不过你们要回来,以后总能见着。”
  就明玉所知,杨老爷已快六十岁,杨夫人是继室。前妻未能留下一女半子,杨夫人过门后接二连三给杨老爷生了三个儿子。杨三爷已成家立室,杨夫人、杨老爷真正称得上儿孙满堂。
  然而,这么大家子,却挤在三进三出的宅子里……
  秦氏和杨夫人也有许多话可说,不外乎都是从前,说了一盏茶的功夫,杨夫人问起秦氏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秦氏略说了几句,杨夫人唏嘘不已,问:“这一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这也说不准,先回来看看。”
  杨夫人不禁叹了一声:“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回来。”
  秦氏淡淡点了点头,道:“没想到你们竟搬来这里住着。”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当初买了地,预备修建房子……也是世事难料。”说着又勉强笑起来,“到底一家子上下都平安无事。”
  秦氏已笑不出来,就如杨夫人说的,至少杨家上下没事,仍旧住在祖籍南京,而楚家……
  杨大奶奶就笑道:“竟别说这些,时辰不早了,早些吃饭吧。”
  杨夫人点头,立即吩咐摆饭。杨大奶奶、杨二奶奶都去帮忙。
  虽杨夫人一再说是家常便饭,也预备的很丰盛。就安排在正屋隔壁的比较宽敞的厅房里,杨大奶奶、杨二奶奶皆没入席,除了秦氏、明玉。杨夫人,也就两个姑娘作陪。
  一顿饭结束,外头天已黑尽,又围着桌子吃了一盏茶,秦氏就起身告辞。
  杨夫人还欲挽留,杨二奶奶笑道:“横竖婶婶回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要走的,今儿歇歇,明儿再好好说话。”
  杨夫人领着两个媳妇亲自将秦氏、明玉送上轿子,又安排了几个婆子打灯笼。等回到这边,明玉才真正觉得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