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722章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722章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怀德哥眉头飞扬,一副郁气扫尽的样子,蒋思青不忍打击他,但她在贝湖对陆政东在贝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知之甚深,这样的一个项目和贝湖的一系列措施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说道:“我觉得你们可能还是将形势估计乐观了。”
  “怎么乐观了?”曾怀德也是有些讶然的问道。
  蒋思青是对此事思考了许久,一直想和曾怀德谈谈,此时也借此机会将她憋在心里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这样的项目实际作用有限,最为关键的还是发展的主动权得掌握在自己手里,陆政东在贝湖所做的一切就是谋求的是贝湖发展的主导权,他也做到了,他的目的其实已经很明显,就是在贝湖成为封疆大吏,奠定他进中央核心最坚定的一步。谁与他这个目标抵触,才是他的大敌,不过他要比常人所想象的更现实、更灵活。陆政东在贝湖搞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区域经济发等等对于贝湖的整体发展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体现出他对大局利益的重视……”
  曾怀德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问道:
  “青青,难道你觉得哥所做的就是零敲碎打的,没有大局观?”
  被曾怀德这么一问,蒋思青心里微微一愣,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向都是善于总结提炼观点的,喜欢提出一些标题式的大政方针作为施政纲领,也就是一个地方整体发展的大局或者重点,曾怀德也不例外,但很多事实上只是一个好听的标题,标题之下空洞乏物,怀德哥所提的那些发展方针虽然有内容,而且里面也有不少实实在在的项目,其中也不乏从部委央企争取到的一些大项目,这在外人看来也颇为耀眼,但那些内容完全是一锅大杂烩,并没有很好的捏合在一起,看在内行或者稍微知道一点内情的人眼里并不成体系,这在没有比较的时候倒也没什么,但一比较,很多东西就相形见绌了……
  这样的事情蒋思青本来想和曾怀德好好的说说,可是看曾怀德眉宇之间难得的那么舒展,显然是最近被陆政东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难得有这么舒畅的时候,有些话到了嘴边却是难以说出来……
  
  第140章 哑巴吃黄连
  
  对于詹继东而言,这个春节是詹继东过得最为苦闷的,他花费了极大的心思想要从贝湖这个圈圈中跳出去,曾经也看到曙光就在面前,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他很失望,不,应该是极度的沮丧和愤懑,他被那帮京城的家伙给耍了,可就算是被耍了,他还不敢吭声,只能哑巴吃黄连。
  调走没戏,这一次贝湖省内的人事调整他也仅仅只能做壁上观,更让他忧心的是和京城罗志林那帮人弄出的那些东西别出什么篓子。
  每一次人事调整的关键时候,身在体制中,每一次人事的变动就是一次激烈的碰撞都不亚于一场战役一般残酷,可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是各自竭尽可能,包括谁都会盯着对方那些不干净的地方。
  罗志林等人虽然在捞钱方面也算是个中老手,但难免没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还得要处理干净。被人摆了一道,还要给人擦屁股,这要有多窝心就有多窝心,詹继东此时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感觉实在是太坏,可他却还是必须要去处理,不然一旦出纰漏就会牵扯到他,那些事他在让办公厅的姜敏赫在帮着揩屁股。
  这样的事情旁人通常是让秘书之类的人去做,但詹继东很清楚,那看似最保险,实际是最危险的,因为目标太大了。
  而姜敏赫,是他一直布置的一枚闲棋,目的就是关键的时候大用。
  詹继东心里浮上杂七杂八的想法。
  西原的夜景是很有特色的,虽不及香港、澳门那么缤纷多姿,但在中部,它也算数一数二,看着外面的景色,詹继东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有些事情似乎已不再折磨他,至少,心里那份紧张或后怕没了。
  急火攻心,他嘲笑了句自己。
  这年头,大棚把季节搞乱,关系把程序搞乱,级别把能力搞乱,金钱把官场搞乱,手机把家庭搞乱。
  这年头,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多遭职责;推脱栽赃,邀功领赏。
  这年头,接听电话声音渐渐小,对方是领导;声音渐渐大,对方是部下;一听就发燥,对方拨错号;笑的不停歇,准是女同学;半天哼一下,老婆在训话;悄悄避开人,对方是情人……
  詹继东胡思乱想中姜敏赫很快到了。
  “放心吧,书记,我会按您的指示把这事办好。”
  姜敏赫说话的口气毕恭毕敬,他在表决心。
  詹继东要的不是决心,他要见行动。
  “敏赫啊,这事关乎到全局,你掂量着办吧。”
  詹继东模棱两可给了姜敏赫一句,他在“全局”两个字上特意加重了语调,他相信姜敏赫不会傻到连“全局”也不懂。
  姜敏赫果然聪明,又说了几句,才告辞而去,詹继东又把秘书叫了进来吩咐了一番,秘书道:“老板,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秘书显然也是感觉到了什么,有点着急。
  老板?詹继东憎恶这种称呼,当下黑下脸,省里就是省里,不是市,也不是县,在县上称县长老板,他可能高兴得咧嘴,但这样称呼一个省委副书记,就是太没有原则了,对于称呼或者被称呼者都是如此。
  “我希望你这是最后一次这么称呼!”
  詹继东口气很冲地警告了一句秘书。
  看到秘书一下脸色都变了,詹继东这才缓和了神情又和颜悦色的说了几句,直到让秘书感觉到他这是对最贴心之人所讲的才住了口。
  看着秘书离开,詹继东之前稍微好一点的心情又恶劣起来了,自己身边,怎么尽是这种货色呢,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詹继东突然忧心忡忡。一个人政治生命的变故或终结,往往不是来自你个人的不谨慎,不成熟,你身边的人,你提携了的下属,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地成为杀手!
  詹继东庆幸自己没用他而是用姜敏赫去办哪些事情……
  ————————
  而此时的姜敏赫也是想法多多。
  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国人从古至今历来崇尚学而优则仕,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更是把子女能够跳出龙门,步入仕途视作光宗耀祖的大事。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又决定了官场永远是金字塔状的,在这样一座金字塔的顶上只有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他都是这个金字塔的垫脚石。每块垫脚石虽然位置不同,各有其应有的作用,但都不可或缺。因此,身在官场必须认清这个现实,给自己定好位,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事,经营好政绩,盘活人脉关系,做好寻求攀登云梯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一旦机会来了,才有可能脱颖面出。如果只顾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或者好高骛远,一味心思地投机钻营,即使机会来了,也很难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
  姜敏赫虽然身在官场多年,在省委办公厅一处一步步成长起来,虽然占领着有利地形,也能看到自身的政治价值,但真正要嫩称得上政治价值,那还得有人看重,可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就谈不上利用自己的政治价值经络自己的势力范围,前没有宽阔的大道,后没有坚实的靠山,甚至连一点小事都摆不平,还能干什么大事。
  后来,多亏詹继东在省委说了句话解决了正处级的问题。
  这次换届,姜敏赫想谋个副市长的差事干干,如果能到那样的位置,立足本职,安心工作,开动脑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再有詹书记提携,闹好了说不定还真能向上爬。
  官在仕途谁都想发展,官升一级,从官面上讲,会有一个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更大的平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留下浓妆重彩的一笔。往私里说,可以更加人前显贵,门庭若市,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但是这一切都得看詹书记的,只有牢牢抓住这条大腿,这一次他才有机会杀出一条血路……
  
  第141章 哑巴吃黄连(二)
  
  可仅仅倚靠詹继东这是不够的,而且还是姜敏赫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而且最大的人情要留到最需要的时候用,最好的助力要在最关键的时刻使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这个道理,姜敏赫是相当明白的,所以他希望先自己尽力去争取,凭自己能力取得的成就,跟别人施舍的,那种感觉真的差别太大了。
  然而想凭自己的能力在这讲背景论资格的官场中奋斗,不为管帽子的组织部长所喜,那真的是个相当棘手的事情。
  组织部长兰超华原来是省委秘书长,他在省委办公厅郁郁不得志自然是和兰超华有关的。
  唉,兰部长啊兰部长,我到底是哪儿得罪了你啊?我这眼看着就要上厅官了,兰超华不会马上就要出手在这事情上卡脖子吧?
  兰超华现在还是新官上任,管的是组织部这一亩三分地,别说卡姜敏赫的脖子,他到现在都还没注意到这个事情呢——组织部长新上任,那事情真不是一般的多,千头万绪需要她去理清楚,那有闲工夫理会一个不算很瞩目的处级干部?
  并且,兰超华还是从秘书长的位置过来的,并非老组工,干这个组织部长对他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很有难度的挑战。
  有挑战,自然就有压力。压力有来自组织部内部的,也有来自组织部以外的。比如说她面对着省委正两副几个书记,就觉得压力相当大。
  省委副书记,兼着省长的那个自然不用说谁都知道他权力很大,可没兼省长的谁也不敢小看,毕竟人家是省委副书记,特别是专职副书记祁玉民,主持各项日常工作的,尽管级别上和各常委一样,但他就是各常委的领导!
  很显然,兰超华这个省委常委也被省委副书记祁玉民所领导。
  兰超华也跟祁玉民在接触中进行着磨合,虽然祁玉民这人整体给他的印象有点雷厉风行了一些,一直觉得他人不错,但一旦涉及到事关人事这样绝对核心的事情,肯定又得另当别论。
  这一次地市换届调整,兰超华自然是不能自作主张的,是要听取领导意见的,但在听取领导意见之前,他自己心里也要有个数,所以就必须先在组织部上会,然而,在组织部部务会上就出现了分歧,兰超华对情况不是很熟就没随便拍板,而是在散会后去跟祁玉民做了一个工作汇报。
  对于兰超华的到来,祁玉民先对她一通关切,然后居然抛出个人选来夸了一通之后再问他的意见。
  兰超华自然不会给什么意见,也不能表什么态,只是满嘴套话地说对祁玉民讲请祁书记的指示,组织部一定认真对待。心里却是把祁玉民看低了几分,祁玉民虽然是专职副书记,可是上面毕竟还有周书明和陆政东,他是周书明亲近之人,祁玉民这个态度是不是也太过了一点?
  祁玉民见兰超华这个态度,心里也略有不满,在祁玉民看来,兰超华是抱着周书明这个粗腿把他这个副书记架在半空中,不过祁玉民也知道想一下降服这位极受周书明器重的组织部长不太现实,便把脸上的笑容收起,一脸深沉地点点头道:“组织工作一向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谨慎、要细心,知人善用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被他这一通带点批评意味的教导之后,兰超华便告退了,可头却是依然痛,周书明的意思很明确,这次人事调整主导权必须握在己方,同时也要安抚住祁玉民等人,从而确保书明书记实际上也就是由他把书明书记的想法变成现实,可祁玉民的态度说明,对于这些初步的人选是很不满意的,祁玉民如此,陆政东、詹继东、洪志路等人会不会也如此,想尽可能多的把自己欣赏的人安插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兰超华还没想清楚这到组织部之后的第一仗应该怎么打的时候,又接了到了开会的通知。
  这个会不是常委会,而是几个书记碰一下头,先就这次地市主要领导调整人选问题交换一下意见,而因为涉及人事方面,所以他这个组织部长也要过去。
  而且作为书明书记最倚重的人,这样的事情周书明自然也是先给他通了气的。
  这种会不是很正式,所以就在书记周书明的办公室里开了——周书明有个习惯,每次书记碰头专门就一个事情沟通的时候,他都会在自己办公室。至于这是他懒的原因还是在自己办公室更有主场优势,那就说不清楚了。
  人到齐后,周书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说了人事的问题,然后要几个副手说话。
  祁玉民是主持省委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书记,组织部也归他分管,所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