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565章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65章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璐怎么做,陆政东大体也明白,其实想想也是,到了杨璐杨雪现在这样的身家,真是高处不胜寒,就像某饮料大王的女儿,总觉得别人是冲她家的财富而来,都成剩女了,这个理由虽然有点牵强,但也勉强说得过去。
  陆政东正和杨璐开着玩笑,电话就响了起来,陆政东看了看来电显示,给杨璐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这才接通电话。
  电话是刘振强打来的,看似普通的问候,实际却是讲金大集团的董事长姚志伟被免职了。
  金大集团是国有重要骨干金融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而金大集团的总部并不在国内,而是设在亚洲金融中心香港。
  姚志伟被免职,他肯定也是备选的后任董事长之一,因为不管从熟悉经济的程度,对金融的了解,以及和香港方方面面的交情非常不错,他就会进入高层的视线中,所以刘振强才会打这个电话。
  虽然讲免职的理由是姚志伟曾为一笔数亿的贷款提供担保,而这项贷款出现了问题,为国家带来巨额损失;二是曾动用数亿港元在香港股票市场上炒股,出现了亏空,作风上也有点问题,可能被安排到负责研究方面的工作,他的新职务属于平调(仍是副部级)。
  这样的人事变动外人看着只是贬迁,但实际上也许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所提到的免职理由前两项不过是经营商上的问题,通常不会处理得这样严重,而至于作风问题,实际上谁都清楚怎么回事,从陆政东的判断,姚志伟的问题恐怕比东山铝业林志安的问题更严重。
  刘振强虽然在电话里没讲,但肯定也是多少知道一些内幕,金大集团的水太深,如果不想去,早点做准备。
  不管是不是浑水,陆政东都没这样的打算,他已经在经济领域证明了自己,没有必要再在专门的经济事务中打转。
  “我知道这个人,挺能干的。”
  陆政东也挺为姚志伟感到惋惜,姚志伟也算是国内经济、金融方面的精英人才,贫苦家庭出身,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位置,在这方面颇有建树,不到四十就晋升副部,是经济金融界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
  杨璐最近几年在互联网投资比较大,也算是玩资本这一块的,自然也知道姚志伟。
  “那么风光的人就因为作风问题被免职了……”
  杨璐幽幽的说道。脸庞默默的埋在陆政东胸前,陆政东知道杨璐在担心什么,而且杨璐并没有听全,要是听全了,就会知道他也有可能去做这个董事长,既然她没听完全,那就干脆不说这个,省得她担心,于是淡淡一笑道:“是不是在为我担心?”
  “嗯,你现在的位置太敏感,而且你又一心想要做点事情出来,难免会得罪很多人,我担心太多人盯着你,万一你我之间关系被人发现,另外还有杨雪,那我们姐妹岂不是……”
  杨璐有些黯然的说道。
  “这些说法实际上只是表象,对于他那样的位置,被免职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问题,二是政治问题,或者兼而有之,不过这样大把钞票握在手里的企业,最大的可能还是经济问题,不过因为金大总部在香港,媒体非常发达,在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明确之前,很多真实的东西都不会显露出来。”
  陆政东何尝不清楚有些东西,万事怕认真,真要较真,作风问题肯定也是问题,但他不想让杨璐担心,才会如此讲。
  “真要说起来,还是我荒唐,和你们姐妹俩这样,从根子上来讲,还是我的问题。”
  陆政东从内心讲,从长滩一路走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杨璐杨雪已经成为他心灵中的一份子,永远难以割舍。
  陆政东温柔的扳过杨璐粉颊对视着,杨璐眼神中充满着担心,不过似乎是经受不住陆政东的灼灼目光,半闭美眸,心里却是很不平静,事实上她也好,杨雪也好,都是主动投入陆政东怀抱,陆政东这么讲,真是让她有种说不出的情愫在心里涌动,自然化为阵阵情潮……
  又是一番欢愉,杨璐只觉得自己犹如过水的面条一般,软软的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骑在自己身上这个男人依然是那样龙精虎猛,变换着花样折腾着自己,但是杨璐很享受这样的折腾,女人真的不能没有男人,那怕这个男人并不长期在身边,只要只要想到有这么一个人,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心里都非常的踏实,每一次自己和陆政东相聚,甚至每一次通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情要比平时愉快许多,有时候杨璐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现在的她也不是当初在长滩那个没啥见识的女子,而是打拼这么多年阅历丰富的商界风云人物,但是很多事情拿大主意的时候还是要靠他,就算她心里是那么想的,她还是希望得到他的确认……
  
  第190章 曾经战斗生活得地方
  
  陆政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监督上刮起了一阵旋风在媒体追逐了一阵之后,也渐渐平静下来,但是这只是外界的感觉,从九二年到现在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这十年的迅猛发展让一些后遗症也开始显现,特别是干部经济问题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位置稍高的人却是知道这样的监督机制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只有真正了解这个的才知道这样一上升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至少不少了解此事的人开始收敛。
  而作为此事一个引子的铝业,垄断的打破也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当然能够进入这样行业的肯定也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比起国有企业的大张旗鼓来,民营企业们要低调务实许多,他们更看重的是国家这一次打开的这道政策缝隙带来的机遇和机会。
  其中耀明集团投入最大,作为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知名民营企业,陆政东对于掌舵人还真是佩服。
  耀明集团的掌舵人在外界看来是胆大谨慎而又保守。
  这样的评价显得非常矛盾,但是陆政东却是觉得这样的评价并不矛盾,事实上在陆政东看来这正是其精明之处。
  外界所讲的胆大是讲他从来没有涉足过这样的重化工行业就敢于进军国内的垄断行业,而且是高度垄断行业,而陆政东却并不认为这是大胆冒进,而是经过了充分的调研。
  事实上对于这样欲破除垄断还未完全破除垄断的时候进入这样的行业是最佳的时候,因为一旦完全放开,民营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是国企无法比拟的。
  不过就是一个敢于进入这样行业的人,在对待资金的问题上却又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讲非常保守,当年耀明集团决定进入重化工领域时,有不少银行主动找到他,表示愿意提供贷款,授信额度高达几十亿,但其掌舵人没有接受,只象征性地贷了四五亿。
  在这样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融资才意味着可以尽快做大做强,大企业以及大佬级的企业家们大多惯于且善于创造花样翻新的融资手段。
  特别是现在铝业的行情趋势不错,规模越大自然也就越赚钱,可他居然送上门的贷款都不要,基本是靠自有资金投入,落在外人眼里真是难以理解。
  而陆政东却是很欣赏这一点,依赖规模扩张没错,但是过多的依赖规模扩张在国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过度的依赖银行或者拆借虽然能大大提高发展速度,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因为别人不会像他一样知道国家会在什么时候祭出对他们来讲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杀器——宏观调控。
  一旦市场波动,国家紧缩银根,银行收紧银根或者是催还贷款,这样的企业资金链极易断裂,事实上,“突然死亡”的大型民企并不罕见,从德隆到铁本,从比较早的著名老牟老史无不是倒在这之上,唯一翻身的也就是老史了。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最大的是首先要生存,其后才谈得上规模,事实上每一次宏观调控存活下来的民营企业,都能得到迅猛的发展,而不能生存下来的,自然也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且作为实业民营企业还必须要面对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在国内这样特殊的氛围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可观,都是一哄而上,打价格战,今后国内不管哪个行业都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是绝对过剩、永久性过剩。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企业的对手可能既不是大型的央企,也不是其他,而是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如何控制好成本,如何有特色,即便是在产能过剩的时候依然保持竞争力,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宝。
  或许,谨慎的作风、“宁愿慢一点”的选择,的确会让一些企业在市场火爆时失去了一些快速挣钱的机会,但在随后的年代里却如鱼得水。
  陆政东之所以让杨璐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取得回报之后,不去做那些投机性更强的金融类业务,也是基于一个风险考虑,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并非杨璐所长,老玩这个她心里不踏实,没有必要让她成天提心吊胆的……
  西部办在国家颁发公布的《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上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由西部办牵头,发展计划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督会、国家开发银行,探讨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对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特点、指导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资金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在新版中很引人注意的一点就是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比和行业限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专门提出西部大开发,其实也是对于西部吸引和利用外资远低于预期整个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例仅有百分之四左右,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这一比例不仅没有明显上升,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有所改善,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外资资本不愿扎根西部,有客观原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政府官员常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的政策仅是一厢情愿,外商对此毫无感觉。而且对吸引外资赋予了太多的诉求,除吸引资金外,还要增加就业机会,出口创汇,引进先进技术等。
  从外商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已,他们要通过投资,实现资本转移,以寻求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从而获取更理想的回报。
  而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中国西部地区的建设中去,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外商进入西部地区,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流入,最重要的是可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对当地的经济运行机制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并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这两个文件无疑是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细化了的指导性文件,表明中央层面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方面会朝这个方向倾斜,这是一个信号。
  “东元,正好你要进京,这事儿就一客不烦二主了,就由你来把这事儿给落实下来吧。”
  坐在对面沙发里的林省长,一边看着手中的文件,一边很自然的道:“我们省里已经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要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但是我发现这个政策的出台似乎对我们的几个开发区很不利啊,你看看,长滩的开发区基本也是传统产业,至于省城的开发区,基本就是按着长滩的模式再走,和周边其他省市有特色的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有一定的差距啊,这让我担心啊,毕竟几个开发区在整个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还是比较重的,特别是省城开发区,更是重中之重。要是得不到有力支持,那对我们影响很大……”
  “林省长,这似乎应该是至阳省长或者金林省长的工作吧?我进京里是去统战部里边汇报有关省里边的工作的,让我去干这个,怕不太好吧?”
  姜东元有些为难的皱起眉头。
  林省长一笑:
  “你和西部办的陆主任比较熟,比较熟悉了解对方的脾性,这件事情你就接下吧,具体事情还是政府这边来做,但是和西部办那边沟通你就多操操心了,这也是中原书记的意思,西部大开发事关大局,我们西河要是不能有所作为,那肯定是要挨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