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29章

盛唐夜唱-第329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他就大生知己之感。心中不禁感叹,若不是韦坚、皇甫唯明乱来,叶畅原该是他们这一阵营者,如果真能如此,他必请天子将叶畅调至他身边,亲手教导,为大唐十几年后再添一名将。

  不过旋即他又自嘲:哪里需要他教导,叶畅在辽东威名远扬,已经是如今大唐的名将矣。

  “既是如此,某知无不言。”王忠嗣道。

  他们谈话之间,便已进了屋子,宾主落座,叶畅注意到王忠嗣这里显得非常简陋。王忠嗣幼长于宫中,如今却落魄如此,他心中郁气不解,也是难免的事情。

  “南诏此次背唐,不知王公何以教我。”

  “若你是南诏,此时当如何?”王忠嗣反问道。

  这个问题,叶畅早就思考过,此时南诏已经攻下了姚州城——事实上在李林甫得到南诏背叛的消息时,南诏便已经偷袭姚州得手,而在罢免鲜于仲通的消息抵川之前,鲜于仲通已经与南诏战过一场,所率三万剑南兵,折损过半,更损失了大量军械与物资。

  故此叶畅抵达之时,剑南已经震动不安,军士士气低落。

  “我若是南诏,自是卑辞求和,去虚名而占实利,先将姚州占稳再说。若是朝廷允降,便假意归降。另外就是遣使者与犬戎相通,若朝廷不允降,则与犬戎夹击剑南。”

  “此乃大略,朝廷大军来攻,南诏当如何应之?”

  “以一腹心之将,于步头路阻安南都护之兵,以安后方,自领大军,让出姚州,于山道之中骚扰伏击,截阻粮道,待朝廷兵马疲惫之时,再择地决战。”

  “若朝廷分兵,绕点苍山,直指太和,如之奈何?”王忠嗣听得叶畅这般说,神情便有些不自然。

  “山川即其屏障,林木为其耳目,朝廷分兵,南诏岂有不知之理,当亦遣一心腹之将,仍旧弃城不守,于山川莽林中骚扰,断绝粮道,先破一路,再取另一路!”

  “幸哉,汝非南诏之人,否则我唐军无片甲还矣。”王忠嗣长叹了一声:“你既知此,当有备而来,不知你欲如何行事?”

  李白听他们说战略战术,如此细致,不禁有些赧然,无怪乎叶畅对于他路上的进言不置可否,确实,他说的都是对的,但都缺乏可行性,叶畅如今需要的,乃是可以让他在战术上击败对手的计策。

  “我虽略有谋划,却不熟此间地理,不知此处人情,故此来向王公求教。”

  “欲胜蛮人,须用蛮人。”王忠嗣沉吟了会儿,然后才说道:“能在南诏群山莽林中击败蛮兵者,唯有蛮兵自身。皮罗阁统一六诏为时尚短,大唐天威于六诏中卓显,故此须缓进军、威凌逼之,广赐赏、分而化之。阁罗凤尚有一弟诚节,可取之以为南诏王,使其谕阁罗凤诸将,令其叛阁罗凤。原先五诏余族,亦可许其自立,凡愿弃阁罗凤而就大唐者,皆与爵赏。另遣一大将,于清边城、保宁都护等,威胁犬戎,使其不能全力施救……”

  第341章 时机只与有备者

  王忠嗣的战法很简单,就是凭借大唐雄厚的国力,逼使犬戎、南诏都不战而败。

  莫说南诏,就是将南诏与犬戎绑在一起,再乘以个十,其国力与大唐相比,仍然有相当差距。或许他们能纠集数量与大唐相当甚至还多于大唐一时的兵力,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用这兵力做战,否则兵方的生产生活就会崩溃。

  听得他这般说,李白心中顿生佩服,不愧是让胡人闻风丧胆的名将,战国之时,李牧却匈奴,大约也是这般战略吧。

  这样下来,只需要三五年,南诏的国力会被耗尽,国中叛乱四起,阁罗凤手下的大将会迫不及待将他的脑袋献来。

  他看叶畅神情,叶畅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的认可。

  “若能诛阁罗凤,云南可安否?”叶畅又问道。

  “军略我可为汝参谋一二,政略当世诸公中,岂有胜过汝者?”王忠嗣笑着道:“你《边策论》、《国富论》二篇雄文,我拜读久矣,方才之略,亦是自此二文中得之,想来你心中应是早有成策了。”

  李白心中又是一动,他喜好华章辞文,叶畅的《边策》、《国富》二论,他也都有买过,但是两篇文章文辞浅白,他看不大上眼,而其中内容更是涉及到许多经营锱铢之术,更非李白所喜。故此他草草翻看,观其大略,未究其详。现在听王忠嗣的意思,对于叶畅的这两篇文章甚为推崇,这让李白暗下决心,要抽出时间来仔细揣摩这两篇文章了。

  “不瞒王公,来此之前,我确实有个草略,得王公指点应证,我如今信心十足了。”叶畅道。

  “唯一可虑者,非在边关,而在朝中。”王忠嗣盯着叶畅好一会儿,然后悠悠道。

  他是极聪明之人,知道叶畅乃是李林甫所倚重之辈,虽然尚不知叶李联姻成婚之事,却也明白,叶畅这个时候被打发到剑南,必是朝中出了什么问题,李林甫不得不为之。

  若真是如此,叶畅最须要担忧的,确实不是南诏,而是朝中可能发生的变故。

  叶畅笑了笑,没有回答。若是李林甫与杨钊的矛盾没有爆发,他被打发到剑南来收拾南诏,倒是有后顾之忧,现在么,李林甫巴不得他在这里牵制住杨钊,而杨钊巴不得他能获胜好让自己早些回到长安,双方都会与他方便。

  “今日得王公指点,快慰平生,他日还当来拜谒,请王公不吝赐教。”两人话说到这里,当说的、当表露的都已经表达出来,叶畅起身道:“王公,晚辈有一句话,还请王公勿怪交浅言深。”

  “说。”

  “王公正值壮年,为何摧残己身?国家多事之秋,王公且隐于竹林泉田之中,多则十年,少则三五载,必有请王公出山为国效力之时。为大唐,为天下百姓,王公都当惜此身躯。”

  叶畅说这番话时,那位蔡先生正好入内,听得不由动容。

  叶畅观察得不错,王忠嗣这年余忧惧缠身,颇不自惜,乃至如今病疾缠体,若不能宽心养病,只怕寿不久矣。

  但象王忠嗣这样少年即便担大任,官至节度使,掌握大唐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如今却弃置于穷山恶水之中,如何能宽得心?

  最让王忠嗣伤心的事情,蔡先生也约略可以猜出一点,就是太子李亨的态度。韦坚与皇甫惟明可谓是为太子而死,而太子做的就是急于撇清自己,恨不得将韦坚的妹妹韦妃都送出来让李隆基宰了。

  此等行径,实在算不得什么有担当的,蔡先生可以理解太子李亨的迫不得已,但也会认清此人刻薄寡恩的本性。连蔡先生都如此,何论王忠嗣?

  他真希望叶畅能说动王忠嗣。

  但是王忠嗣只是捋须一笑:“我老矣,身体衰朽,不堪用了。大唐社稷与百姓,有叶大使你担着,何须我这待罪之辈?”

  见他心意已决,叶畅暗道可惜,却没有多劝,拱手再礼:“王公有何吩咐,凡力所能及,无不照办!”

  王忠嗣听得叶畅这话,眼睛微微亮了起来,他向蔡先生道:“智华,你将羊儿唤来。”

  不一会儿,方才那虬髯汉子便进来,犹自怒气冲冲地瞪着叶畅。王忠嗣道:“羊儿,你向叶大使跪下!”

  王羊儿吃了一惊:“什么?”

  “跪下,叩头!”王忠嗣喝道。

  王羊儿只能跪下,还有些不服气,叶畅没有扶他,而是看着王忠嗣:“王公之意?”

  “羊儿粗豪鲁莽,今后就拜托叶大使了,请叶大使以其为亲兵,许他军前效力,好立些功劳换个出身吧。”王忠嗣道。

  “羊儿勇士,我心中亦是求之不得,只是要看他自己意愿。”叶畅微笑起来:“王公治军,当知军法无情,他若不服气,只怕尚未立功,便先要被我砍了。”

  “羊儿,今后你跟随叶大使,便如同跟随我一样。”王忠嗣上前,轻轻拍了拍王羊儿的肩:“好生立功,当了大官儿,便可以见皇上为我求情了。”

  王羊儿原本是满脸不愿意,但听得后边一句,顿时改变了神情:“好,好,我定然听这奸贼……啊不,叶大使的话,早些立功!”

  他性子忠诚憨莽,叶畅其实也是挺喜欢这一点的,故此叶畅一笑:“既是如此,我便收下他了——军阵之上,刀枪无眼,你要有所准备。”

  “你身边这些酒囊饭袋全都被杀了,小爷我也不会有事!”王羊儿跳起来道。

  这时叶畅才注意到,这厮方才看上去是跪下了,实际上膝盖并未着地,而是虚蹲在那儿,分明是仍然不服气,只不过迫于王忠嗣之令,才做出这姿态的。叶畅也不着恼,这厮是个直肠子,叶畅就不相信,凭自己的手段,连这样一个憨货都收服不了。

  王忠嗣又向蔡先生拱手:“羊儿性子鲁莽,一人在外,我颇不放心,还请智华你也跟着叶大使,好随时照顾。”

  那位蔡先生苦笑道:“王公顾及我二人前程,我如何会不知好歹,只是我若离去,王公这身边……”

  “我身边供驱使之人还有许多,这些许大的地方,又无甚公事,你还怕我忙不过来?”

  听他这般说,蔡先生只能应允,然后转向叶畅,拱手行礼:“某蔡明,字智华,愿为叶大使效力!”

  “我此次来,身边正缺得力人手,有蔡先生相助,那是再好不过了。”叶畅笑道。

  他这话半真半假,真的是他手底确实缺人,虽然早在八年之前,他就通过族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但那些人,包括淳明,如今都在辽东都基层做事,半担任基层的主官,半负责对辽东少年孩童的教育。象蔡明这样的有经验的文吏,只要真心投靠,叶畅还是欢迎的。

  但蔡明到他身边,只怕心思还是向着王忠嗣的,故此可用,却不可放心用。

  “如此就拜托叶大使了……蜗居不宜留客,叶大使请自便吧。”

  王忠嗣说完后抬手送客,叶畅也不停留,径直出门,到了门外,与蔡明、王羊儿约好在戎州会合,便与众人离开。

  李白跟在他身后,回望了一眼那隐贤庄,他藏不住话,歪着头问叶畅道:“十一郎,为何不请王公出山相助?天子允你调动剑南各官,你当有权用王忠嗣啊。”

  “若用王忠嗣,此战就必败了。”

  “王公岂是这等人物?”

  “王公不是这等人物,可我那位岳丈,还有成都的杨大夫,他们却是这等人物。若得知我用了王忠嗣,他们两人只怕先要联起手来,将我葬送在泸水之边。”

  这番话说得李白毛骨悚然,他想了一会儿,终于明白过来,不禁长叹一声:“也是,也是,李相公无论如何不会允许王忠嗣起复,而杨钊眼见能接李相公之相位,岂愿横生枝节,多出王忠嗣这般一个人物?”

  “不仅如此。”叶畅微微一犹豫,看到左右都是自己人,他才道:“天子虽老,却恋栈不去,王忠嗣与太子关系过密,天子必疑之。李相、杨钊,可都不希望见到太子登基!”

  李白猛然抖了一下,这涉及到宫闱秘事和高层争斗,岂是可以妄语乱言的,他看着叶畅,叶畅脸上的无奈,让他长叹了一声。

  “十一郎,与这些人为同僚,想来你甚是苦累吧。若王公在内为相,你在外……”

  “想也休想,王公主持一方军略绰绰有余,但若坐镇中央,他比家岳就差得远了。”

  “令岳名声可不大好,前年斥退杜甫等,还向天子贺,说是野无遗贤……”

  “嫉贤妒能与能吏并不矛盾,昔日姚宋为相,亦少不得构谄之事。”叶畅不以为然:“太白,论文章诗赋,十个我也不是你的敌手,但论治政抚民富国强兵,十个你都不是我的对手,你以为是还不是?”

  李白想了想,心中早就承认,嘴中却是不服:“那是我不曾有施展所能之时机,若我也有这等时机……”

  “太白,你少嘴硬了,我去辽东,哪里是什么时机?我记得曾听人说过,时机只与有备者。你若无此准备,未有此才,哪里会有什么时机?就算是有,只怕也如马谡守街亭一般!”

  对李白的性格,叶畅还真有些担心,这看似敲打,实际上是提醒他,要注意他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李白此时尚不以为然,只是一笑置之,然后开始狂啸。啸声清越,震动四野,惊得飞鸟腾空,扑翅而去。

  离开王忠嗣庄子时,叶畅显得很是急切,但到了能州土围,他却又不急了。在土围之外,他扎下营帐,然后带着众人,四处游赏,看上去甚是悠闲。李白见这模样,心中不免诧异,难道说他来能州,并不仅仅是见王忠嗣,还有别的安排?

  果然,在能州呆了两天之后,那个接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